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音乐的变化和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适应,它以各种方式呈现着社会精神面貌 、主流价值取向 、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充实 了人们的 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新时期为民族民间音乐赋予了更多新的 内涵,也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更多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音乐 。基于此,本文从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本身出发,对新时期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路径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
关键词:新时期,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互融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 人们愈加追 求精神享受, 而音乐作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 手段之一,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当今乐坛,流 行音乐深受大家的喜爱,以其内容通俗 、节奏轻快和 朗朗上口等特点,在乐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 由于其发展趋于商业化, 亟须找到一条创新发展之 路 。再加上民族民间音乐因受地理条件 、风俗习惯 、 语言特点相异等因素的影响,较为小众化,难以使得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因此,在民 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 将流行音乐元素渗透其 中,在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将民族民间音乐 元素合理融入其中, 可以使二者不断结合 、不断创 新,推动我国音乐的高质量发展 。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概述
( 一 )民族民间音乐
简单来说,民族民间音乐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实践,是各民族和劳动人民之间创作并广为传播的乐 曲和歌曲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民族民 间音乐作为彰显民族文化的 一 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按照文化内涵和各自特色将其进行划分为民间歌舞 音乐、民间歌曲、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四大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 程中,56 个民族融合发展 、共同繁荣,各民族受风土人情 、地域环境 、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也就各不相同,具有各民族自身的特征,因而各民族创作出的音乐也就充分彰显了本民族特色 。经过历史的演变和推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除了较明显的民族特征之外,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好地体现出来 。通过分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可以发现其来源主要有三种, 即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和外国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的长期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乐类别,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西方音乐传入我国后, 逐渐改变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方向,为其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价值 。
(二)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流行并流传后世的音乐 。一般情况下,流行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与人们的 日常生活密切关联, 在一定时期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呈现出了活泼生动和娱乐性等特点, 在精神层面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也被称为“大众音乐”,然而新时期,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其音乐创作正在朝着商业化的方向移动,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内涵方面,都愈加单一单调。
流行音乐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方, 通过分析流行 音乐的实质可以发现, 流行音乐是大众喜欢且在大 众之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音乐形式 。然而却并不能够 将流行音乐简单地看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音乐,鉴 别一部音乐作品是不是流行音乐, 主要基于流行音 乐的几个特点出发对其加以分析: 一是流行音乐具 有一定的新奇性, 流行音乐的创作要与听众的心理 需求和精神需要相符合, 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好 奇和探索心理,激发更多的精神内需;二是流行音乐 具有一定的商品性, 其创作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经 济价值;三是相较于其他音乐而言,流行音乐具有较 强的通俗性, 其音乐旋律更加清晰 、音域也比较适 中,无论是伴奏还是和声方面相对都比较简单,人们 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这也是流行音乐能够在大众之 间快速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互融的意义
从 民 族 民 间 音 乐 和 流 行 音 乐 的 内 涵 和 特 点 来 看,二者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音乐类型,但随着音乐 行业的新发展,二者的互融互通正在慢慢发展。20 世 纪 30 到 40 年代的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 被当时 的人们普遍地认为是靡靡之音,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如今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深 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 成为当前人们精神追 求和享受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 。而我国民族民间音 乐的历史更加久远, 在某些方面也影响着当下中国 音乐的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 如在流行音乐中也出 现了众多的中国风音乐, 通过把民族民间音乐中的 某些元素融入流行音乐作品的创作中, 不但能够为 民族民间音乐创作带来新 的活力,还 可 以 不 断 丰富 流 行 音 乐 的 曲 调 、歌 词 、唱 法 和 表 演 形 式,在 无 形 中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因此,促进民 族民 间 音 乐 和 流 行 音 乐 的 互 融, 能 够 不 断 满 足 现 代 人 的 精 神 追 求 和 审 美 观 念, 以 充 满 创 新 性 和 时 代 性 的 音 乐 作 品, 推 动 民 族 民 间 音 乐 和 流 行 音 乐 的共同发 展,逐渐 提 高 我 国 音乐在国际乐坛中的地 位, 将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优秀作品推向 更广阔的领域 。
二、新时期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
( 一 )歌词内容的互融性
从歌词内容方面来看, 民族民间音乐内涵十分 丰富,不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录了劳动人 民的日常生活,还包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歌颂等,涵盖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流行音乐带有一定的 商业性,因而其歌词方面更倾向于迎合大众 、取悦大 众,通过对比民族民间音乐的歌词内容可以发现,民 族民间音乐的表达较为委婉和含蓄, 而流行音乐的 歌词内容相对苍白 、单一,大多数都是围绕爱情这一 主题进行创作的,歌词内容直白 、大胆 。虽然二者在 歌词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但是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 近年来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也出现 了互融的情况, 民族民间音乐的歌词形式和内容逐 渐融入流行音乐作品中, 如由沙宝亮演唱的 《浏阳 河》,就是对民族音乐《浏阳河》的再创作,保留了民 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契合度, 在广泛传唱的同 时也保留了一定的民族音乐特色。
(二)演唱方法的互融性
从歌曲演唱方面来看, 民族民间音乐往往采用 的是民族唱法, 即在我国数千年的总结和积淀下流 传下来的声乐歌唱形式;而流行音乐一般比较随意, 没有固定的唱法模式, 相对来说更加倾向于自然的 演唱风格,因而其唱法也就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通常由演唱者本人自行演唱, 在体现自身声音特点 的同时适当融入一定的技巧, 使歌曲蕴含的感情被 充分表达出来 。近些年,民族民间音乐的唱法和流行 音乐的唱法融合愈加明显,在作曲人 、作词人和演唱 人员的努力下, 使得中国风音乐作品在全国范围内 快速流行起来,催生了更多中国风歌曲的出现,并推 向本土音乐走向世界 。如陶喆演唱的《苏三说》,其中 就对戏曲《苏三起解》的唱法进行了恰当使用 。无论 是知名音乐人还是默默无闻的个人创作者,都在致力 于带给人们更好的音乐体验。
(三)歌曲题材的互融性
从歌曲题材方面来看, 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包括 赞颂历史人物 、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 、描绘神话 传说 、表现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反映革命斗争的诸 多歌曲,题材多种多样且内涵丰富;而流行音乐由于 受迎合大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歌曲题材更加集中 在爱情主题方面 。近些年来,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 乐的互融, 也催生出了几种符合当下主流的歌曲题 材,主要包括乡愁、爱情和民俗文化等方面 。如:组合 南拳妈妈演唱的《牡丹江》,旋律古朴,歌词描述了故 乡的场景,歌曲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林俊杰演唱 的歌曲《将故事写成我们》,旋律婉转,歌颂了爱情和 亲情;斯琴格日乐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融入了 电影《刘三姐》中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歌颂了广西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
(四)表演形式的互融性
从表演形式方面来看, 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形 式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对穿衣打扮有一定 的要求, 如演唱陕北民歌时头戴白头巾, 身穿羊皮 袄;而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就比较随意 。民族民间音 乐和流行音乐在表演形式方面的互融, 充分发挥了 二者的优势,通过表演形式的创新,给人一种眼前一 亮的感觉,使得歌曲的艺术表现效果大大增强,从而 引起听众的喜爱之情,进而促进歌曲的广泛传播 。如 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在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 音乐的歌词 、旋律互融之外,在表演形式方面,演唱 时身穿红色贵妃装,并配以精心设计的古典舞蹈,给 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又如,霍尊演唱的《卷珠帘》, 身着古风装进行表演, 再加上带有古典韵味的舞美 的衬托,能够给观众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为民族民 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发展带来了更多新颖的表 演模式。
三、新时期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路径
( 一 )依托特色民歌,推进二者融合发展
1.以原生态民歌丰富流行音乐元素
在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实践当中, 创作出来的具 有民族特色和较高传唱度的民间歌唱艺术形式就是 原生态民歌, 因而原生态民歌是当地地地道道的歌 曲,充分体现了传统民歌的传统性和本源性等特征 。 原生态民歌与劳动人民的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不 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 民歌就是人们生活 的直接体现 。 民族音乐的唱法包含民间唱法即原生 态唱法和艺术性民族唱法,究其本质,二者都属于民 族唱法 。因此,就可以借助原生态民歌来丰富流行音 乐元素,例如:哈嘹乐队的原创歌曲《月亮》,就将壮 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啰”和“嘹”两种典型的演唱方式 与流行音乐融合起来,实现传统与现代音乐的碰撞, 在推广原生态音乐的同时也为其赋予了新时代的新 内涵;又如,壮族民歌中的“对唱形式”、陕北民歌的 “平腔唱法”等,都可以运用到流行音乐的演唱过程 中,增强表演的丰富感和互动性 。 因此,在民族民间 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过程中, 对原生态民歌加以 灵活运用,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民族民间音乐的 进一步发展。
2.以新民歌推进民族特色传承发扬
新民歌就是指基于传统民族歌曲, 在当中适当 添加流行元素或时尚元素, 从而形成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如《青藏高原》《好运来》《奥运的微笑》《欢乐海》和《欢天喜地》等 。 自 21 世纪以来,人们对新民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民歌的诞生和发展, 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流行元素关注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也将各种各样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在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中, 使更多人了解并传播民族歌曲, 使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民族歌曲并自觉加入传承队伍之中 。因此,还可以借助新民歌来推动民族特色音乐的传承和发扬, 特别是使西部偏远 地 区 的 少 数 民 族 传 统 民 族 歌 曲 走 进 更 多 人 的 视野,进而推动各民族特色音乐在我国乐坛遍地开花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歌手着手改编各种民族歌曲,并收获了一定的成效,如于学友的《小白菜》、王志信的《孟姜女》和郑韩飞的《苗岭飞歌》等,都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可见,将新民歌与流行音乐元素融合起来,推动民族特色音乐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二)依托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戏曲元素,推动融合发展
1.戏曲曲牌的融入
民间戏曲作为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地域特色 。作为民间戏曲中的伴奏乐曲,曲牌也被叫做“牌子”,具体指戏曲填词制谱时使用的曲调 。 曲牌在渲染舞台氛围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但能够更有效地衬托出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还可以辅助戏曲表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舞台表现效果 。 当前,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在流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 创作者就会将民间戏曲中的曲牌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吴克群的《将军令》和电影《黄飞鸿》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中就融入了京剧曲牌——“将军令”,使歌曲的气势更加恢宏,透过歌曲将勇敢 、正义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陶喆的《北京一 夜》中,“夜深沉”这 一 京剧曲牌就融入其中,不但赋予了流行音乐一定的民族特色,提升了流行歌曲的文化价值,还有效弘扬了京剧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京剧, 主动去了解更多的民间戏曲, 进而推动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
2.戏曲乐器的融入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运用了丰富的乐器种类,不但有弹拨和管弦类乐器,如琵琶 、洞箫 、唢呐 、二胡和古筝等,还有打击乐器,如大小锣、梆子和鼓板等 。在民间戏曲的表演过程中,这些弹拨 、管弦类乐器和打击乐器起到了烘托特殊气氛 、营造氛围的重要作用 。
在不同的民间戏曲表演的过程中, 使用的乐器也存 在一定差异, 不同种类的乐器在演奏和音色等方面 都具备各自的特色,因此,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 的融合,还可以将戏曲乐器适当加入流行音乐中,在 调节音色节奏的同时增强情感 、渲染表演氛围,从而 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例如:龚琳娜的《忐忑》,以演 唱的形式展示戏曲锣鼓, 使得整首歌的节奏更加明 显,听众的感觉更加强烈,充分烘托了歌曲表演的艺 术氛围,使人印象深刻 、回味无穷;又如在谭维维的 《华阴老腔一声喊》中,加入了梆子 、板胡 、战鼓 、月琴 和大锣等乐器,在吴克群的《将军令》中,加入了小锣 和唢呐等乐器,使得歌曲的地域特征更加明显。
(三)依托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传统文化,推动融 合发展
1.运用古诗文作品元素
无论是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古时候,还是人们 安居乐业的当下,优美的古代诗歌 一 直都是社会文 化基础的一 种, 给予了诗人精神寄托和美好向往, 时刻激励并警醒着我们 。唐诗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情 感,而 是 借 助 隐 喻 和 象 征 等 方 式 体 现 内 涵 、表 达 情 感,更能给人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 。无论是汉 乐府还是唐诗 、宋词 、元曲,都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 喜爱, 虽然我们并不了解当时人们的演唱方式,但 诗歌本身就是艺术美和节奏美的结合,也能为民族 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创作带来灵感, 将原本直观 、苍 白 的 语 句 变 得 立 体 、生 动 起 来,通 过 一 种 更 新 颖 的 方式推动古代诗歌在新时代的流传 。在我国地方民 族特色歌曲的发展过程中,浓厚的文化气息从未缺 席,因 此,在 民 族 民 间 音 乐 与 流 行 音 乐 的 融 合 过 程 中,还 要 灵 活 运 用古 代 诗 歌,以 此 使 创 作 的 歌 曲 脱 颖而出,为当代乐坛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例如:王菲 的《但愿人长久》中融入了古诗词《水调歌头》,歌曲 的古典韵味跃然纸上;沙家 、晓梦的《独上西楼》融入 了古诗词《相见欢》,为歌曲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 因此,活用古代诗歌中的元素创作音乐,不但能够带 给人们听觉享受, 还可以使古代诗歌在新时期重新 被“唱起来”。
2.借鉴中国风创作理念
除了传统文化意识和古诗文之外,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还可以借鉴民族民间音乐的中国风的创作理 念,如对历史人物的讴歌 、对历史事件的传诵等,为 流行音乐增添更多文化和历史内涵 。具体而言,可以 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融入历史人物和历史故 事 。如林俊杰演唱的《曹操》,便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三国时期为创作蓝图, 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创作人 对这一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通过歌词和旋 律为听众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 、英雄辈出的岁月,仿 佛将人带入那个历史时期,通过聆听和感受,在增强 对歌曲的喜爱的同时, 也促进了对历史的了解和感 悟,进而推动了歌曲的进一步传播;二是融入传统文 化元素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武 术,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歌曲创作 时, 可以将中国传统武术的招式或武术精神融入歌 词中,也可以加注华丽的编舞将其融入演唱形式中, 通过流行音乐的传播促进武术精神的传播 。流行音 乐在发展的过程中, 充分挖掘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创 作理念,并将其融入了歌曲的创作中,以动态节奏的 组合形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
综上所述, 新时期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 相互融合是我国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二者互相 融合 、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 和流行音乐更好地实现各自的价值, 还能够衍生出 更多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因 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 价值,将二者更有效地融合起来,使其相互制约 、共 同促进 、繁荣发展, 进而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 的、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
参考文献 :
[1]符歆 . 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J].喜剧世界(下 半月),2022(01):43-45.
[2]尤 明 霞 . 民 族 民 间 音 乐 与 流 行 音 乐 的 互 融 研 究 [J]. 参 花 (下 ), 2021(11):118-119.
[3]杜 燕 . 民 族 民 间 音 乐 元 素 在 流 行 音 乐 中 的 运 用[J].戏 剧 之 家 , 2021(20):77-79.
[4]贾婷 . 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探索[J].艺术大 观,2020(28):32-33.
[5]王 曦 . 民 族 民 间 音 乐 与 流 行 音 乐 的 互 融 性 研 究[J]. 黄 河 之 声 , 2019(20):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