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历史神话题材音乐剧创作现况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1 12:00: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下音乐剧商业模式日趋完善,多部原创历史神话题材的音乐剧在音乐剧市场脱颖而出,让众多经典艺术形象重获新生,在音乐剧舞台上焕发光彩 。 虽然音乐剧市场上作品繁多,但是真正植根于中国文化,切实做到音乐剧本土化,且又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原创作品还相对较少 。而历史神话题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着观众文化共鸣的深厚基础,其原因在于丰厚而家喻户晓的中国历史故事 、神话传说,给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关键词:原创音乐剧,历史神话题材,本土化,中国文化

  自 2019 年以来,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势头之下, 音乐剧通过各种新媒体文化传播渠道极大地提升了 公众对于音乐剧关注的热度, 加深了人们对音乐剧 这门艺术的了解程度 。当疫情慢慢好转,音乐剧市场 从寒冬已久的蛰伏中逐渐苏醒, 之前的蛰伏对于中 国音乐剧市场来说并不是一次灾难, 反而给予本土 音乐剧一个长足发展的歇脚点, 给了本土音乐剧创 作人才一个反思创作的好机会 。历史神话题材囊括 了历史故事 、神话传说,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 淀,疫情后,出现了很多历史神话题材的优秀音乐剧 目,这些经典以音乐剧形式呈现后重焕新生,在当下 市场上得到了大量观众的追捧, 在艺术和商业上做 到了良好的平衡, 既通过音乐剧体现我国源远流长 的文化底蕴, 又在当下时代引起观众对于传统文化 的反思,在新旧碰撞中获得全新的审美感受,反响热 烈 。音乐剧作为舶来品,要在中国生根发芽,立住根 基,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 。而历史题材的创作正是音 乐剧本土化中非常重要且实用的手段之一 。因此,对 历史题材音乐剧创作现况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 将帮助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在将来的中国市场上走 得更远,文化融合更为密切,也使得中国历史文化能 够借由音乐剧这一 当下时兴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回到 公众视野 。

\

 
  一、影响创作因素

  在音乐剧创作的过程中, 创作者需要考虑外部创作环境和内部创作基础 。据统计,各大平台上售票出演的音乐剧相较于 2020 年疫情之前都有大大提升, 就 2021 年大麦网平台大约是疫情之前的三倍 。有关行业分析报告指出,“2017 年中国音乐剧票房为2.56 亿 元,2018 年 中国 音 乐 剧 市 场 增 长 为 4.48 亿元,而 2019 年市场的规模达到了 7.21 亿元。”虽然音乐剧市场增长非常迅速, 但是观众有口皆碑的优质创作还是非常紧缺的 。由此可见,在外部创作环境变好的过程中, 依旧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当下原创音乐剧创作,分析影响创作的因素,可以帮助创作者从根源看清创作原动力 。

  ( 一 )外部创作环境

  1.天然商业价值

  历史神话题材的音乐剧天生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 因为诸多历史神话题材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家喻户晓的, 拥有广泛受众, 多数观众对于作品所讲故事、所呈现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 。以上汽文化广场为例,它已经连续三年孵化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其中《悟空》和《南唐后主》这两部作品在 2021 年的音乐剧市场上大放异彩,虽然创作方面可能还不够完善,但是依旧在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和良好的票房,究其原因,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观众很容易从中获得 文化共鸣, 同时在原有的共鸣之上看到了新时代语 境下创作内容又一次颠覆原有文化印象, 给观众持 续的吸引力。《南唐后主》中的李煜和《悟空》中的孙 悟空都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本身的文 学形象已经深入观众心里, 而音乐剧在其基础上进 行的二度创作更加赋予这些人物幻想和解构 。这样 的历史题材相比于当下一些大热的知识产权改编的 音乐剧也毫不逊色,同时不涉及版权问题,大量素材 可以直接用来创作,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虽然也有像 音乐剧《赵氏孤儿》这样购买英国詹姆斯芬顿版本改 编而成的原创音乐剧,但是究其根基,还是取材于元 代剧作家纪君祥原著《赵氏孤儿》。总之,我们可以看 到, 音乐剧外部市场非常看重历史神话题材音乐剧 自带的流量和观众辨识度。

  2.贴合本土化趋势

  除了上述商业价值,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一直 寻求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 除了在艺术形式上寻求 与中国戏剧艺术的融合, 也在内容上寻找中国文化 土壤 。中国的音乐剧人一直在为此奋斗,对于本土历 史神话题材的挖掘是在音乐剧本土化初期阶段就有 的, 这是一 种很常见且高效的手段 。从 《金沙》到 《蝶》,从《聂小倩与宁采臣》到今 日 的《悟空》,历史神 话题材总能给音乐剧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孕育了 数量众多的中国历史人物 、性格各异的文学形象 、迥 然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 。 同时历史神话的创作空间 极大,不局限于真实史诗的僵直板正,可以想象 、生 发 、延展 。另外,历史神话题材相适配的中国古典音 乐元素也能非常贴切自如地运用于音乐剧的音乐创 作上,相比于现代都市题材 、爱情题材 、悬疑题材,历 史神话题材更容易紧抓中国本土文化特点, 完成本 土化创作 。

  3.大量专业孵化推动

  早在 2013 年,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与北京大 学艺术学院民族学院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就有了 共建项目—— 中国音乐剧孵化基地 。而在北京天桥 艺术中心,自 2019 年开始也设立了“音乐剧人才培 训基地”。在上海,2020 年 11 月举办中国音乐剧协会 制作人制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会上一些人提出“在创 作层面, 科学地孵化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 上汽文化广场 2022 年 1 月已经开 始了第三 轮原创 音乐剧孵化,而第一轮孵化的《南唐后主》等作品正 在上演 。 由上述可以知晓,近几年,原创音乐剧孵化 的前景可观,已经从创作真正开始走向市场,并且少 量作品已经在市场上斩获佳绩。

  (二)内部创作基础

  1.文化底蕴丰厚

  中国音乐剧创作 一 定要从中国文化 本身出发, 历史神话题材是中国音乐剧创作者们天然的素材宝 库,五千年文化之间,中华文化凝练成一个又一个深 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 幅员辽阔,文化多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民族性特 点 。各民族 、地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基因,不同 的历史神话故事具有不同的文化气质, 同时各民族 的民族音乐特点也各有千秋,天南地北各不相同,在 此基础上创作呈现出来的历史神话题材音乐剧数量 众多,且特征鲜明 。 比如: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音乐 剧有相近之处,皆是以唱 、念为主要表达形式 。有大 量可以借鉴的戏曲历史神话题材作品, 在一些历史 神话题材音乐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戏曲的影子 。现 代音乐剧相对于传统戏曲艺术, 展现这些艺术形象 时门榄限制更少, 同时能够更好地与当下流行文化 相适应融合, 产生时下观众所能接受的带有现代性 的艺术形象。

  2.创作门榄较低

  音乐剧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讲好故事, 而历史神话题材的音乐剧 一 般本身就有故事原型 、 具体历史事件,或者文化形象 。例如:《悟空》改编自 明代长篇传奇小说 《西游记》;《聂小倩与宁采臣》改 编自清代传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倩女幽魂》这一 故事;《金沙》《蝶》 等作品都是如此 。相对于其他题 材, 历史神话题材提供的故事原型和主题历史事件 可以为故事的构架提供坚实的基底, 音乐剧创作者 不需要使用高超的编剧技法创作戏剧情节 。加之当 下众多音乐剧专业孵化扶持,帮助青年编剧创作,历 史神话题材的音乐剧门榄就大大降低了。

  3.音乐剧原创人才紧缺

  时至今 日,虽然音乐剧产业布局几乎已近完善, 音乐剧市场火热,但是专业的音乐剧编剧人才 、音乐 人才依然相对较少, 虽然已经培育了一 大批优秀的 音乐剧演员,但是相对于演员整体基数而言,也只是 凤毛麟角 。 当前市场上的音乐剧编剧大多出自影视 和话剧行业,这导致很多音乐剧中的音乐成分不足, 相对于音乐剧,更像是音乐话剧 。音乐剧有着自己独 特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方式, 同时对于编剧也有一定 的乐理知识音乐能力要求,是需要专门学习培养的 。 虽然不否定非专项编剧跨行之后有了实践经验和从 业时间的积累,可以成为优秀的音乐剧编剧,可是当 前行业需求上扬的情况下,没有太多时间去培养专业 人才,同时音乐剧音乐创作是讲究叙事 、题材 、审美的,需要与文本创作相结合,不是独立的部分,更需 要编剧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特点 。上海音 乐学院音乐剧导演专业也从近些年正式招生, 由此 可见, 音乐剧行业人才不足是目前行业需要共同面 对的一个难点 。虽然历史神话题材还有很广阔的空 间可以供给音乐剧人才创作, 但是目前原创人才的 缺乏致使优质音乐剧产量并不高。

\

 
  二、主要创作起点

  明晰了历史神话题材作品创作动力之后, 继续 回到创作起点, 历史神话题材的音乐剧一般是二度 创作,基于先前的文学作品 、历史记载的详细内容 、 人物传记等进行改编 。不同的创作起点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了创作的内容走向 、故事构架 、叙事手法 。对 创作起点的分类分析可以直接有效地透视当下历史 神话题材音乐剧的不同类型创作特点。

  ( 一 )古典小说(故事)改编

  从古典小说(故事)改编来的作品本身具有很高 的文学性,很多时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且很多故事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从《西游记》到《梁祝》,都有着 极高的音乐剧改编潜质, 其实从音乐剧刚开始进行 本土化发展的时候, 音乐剧创作内容本土化就有两 种趋势,一是寻找当代年轻人生活;二是深挖中国历 史文化 。这样的深挖,不可避免会将焦点聚焦在这些 优秀古典作品中的文学形象 。它们高度凝练、立体多 变,蕴含着中国文化特点 。譬如由《梁祝》改编的音乐 剧《蝶》、《西游记》改编的《悟空》以及《倩女幽魂》改 编的《聂小倩与宁采臣》等等 。古典小说(故事)是音 乐剧创作的宝库,但是当具体到改编的时候,这一类 型的作品又有统一共性, 它们会在原有的文学作品 中提取关键人物, 打破原有的文学故事叙事, 例如 《蝶》中构建了一 个与人完全不同的蝶族,放大故事 的浪漫主义色彩,将化蝶变为本就是蝶,但同时又把 握住了原有的核心冲突以及关键人物关系, 换汤不 换药,用音乐剧更擅长的方式叙述故事 。总之,古典 小说(故事)改编的音乐剧大都是紧紧围绕原有戏剧 核心冲突和关键艺术形象进行创作的。

  (二)著名历史人物

  由著名历史人物作为起点的音乐剧创作和上述 的古典小说(故事)改编有很大差别,上述的音乐剧 创作是有文学基底的, 但是围绕著名历史人物的音 乐剧创作就有所不同 。 因为历史人物需要从传记和 历史资料中寻找音乐剧创作基础, 历史人物有丰富 的人生经历,众多事件还有复杂的人物关系 。音乐剧 的强项是抒情,对于复杂叙事相对于其他戏剧种类来 说,其受到的限制更多 。因此在进行此类音乐剧创作时,一定要紧紧扣住人物本身,对于历史人物要有清楚的认识, 再从众多事件中选择合适且合理展现人物不同特质的典型事件,进而构建戏剧情景 。例如围绕南唐后主 、亡国诗人李煜创作的音乐剧 《南唐后主》中就通过将李煜直接“一分为二”,化为黑白两个李煜,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李煜的不同侧面—— 帝王 、诗人,围绕这两个身份的李煜选择事件进行创作 。在情节上,本剧以继承王位为分界点,分为上下两部,色彩各不相同,作品截取了李煜人生中的重要片段,上部以李煜青年时期的情感发展为主线串联, 下部以李煜登基之后的国家命运发展为中心 。基于历史上的真实李煜,以及诗词文学作品中的诗人李煜,将这位历史上名声赫然的南唐后主通过音乐剧的形式立体再现于舞台之上。

  (三)地区历史文化

  这一类型相比于前面两个类型, 在当下可能没有特别受到市场追捧, 但是从音乐剧本土化角度来说,它也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音乐剧《金沙》就展现了古蜀文明的特色,这样的创作是需要大量虚构的, 因为宏大的文化背景落到实处需要坚实的土壤—— 戏剧情节,在音乐剧《金沙》中,浓厚的蜀地文化借由金 、沙穿越千年的爱恋,层层展现 。从古蜀“蚕虫及鱼凫”到盛唐“花重锦官城”,每个时期的蜀地文化风貌一览无余, 同时地域神话传说借由音乐剧语言给予观众更深的感受, 将文化与艺术融会贯通,地域特色得到充分展现,在众多神话故事演绎中另辟蹊径,展现出独特的地方美学气质。

  三、当下创作特点

  音乐剧发展至今,在生产创作过程中,呈现出了很多作品, 了解历史神话题材音乐剧创作的起点和动力, 有助于创作者更好地在未来创作历史神话题材的音乐剧。

  ( 一 )追求东方美学气质的融入

  历史神话题材本身带有古典文化底蕴, 在千百年间已然形成自己的东方美学特点 。而音乐剧作为舶来品,具有以歌舞演故事,唱 、演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这与中国传统戏曲中“唱 、念 、做 、打”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戏曲将千百年间的东方美学特点浓缩至极, 是最能代表东方美学气质的艺术形式之一 。东方美学气质与音乐剧形式两者良好融合的平衡点,更是历史神话题材音乐剧一直以来追求的 。有时历史神话题材音乐剧创作过程中, 创作者编剧内容和编曲风格相去甚远, 最常见于西方流行音乐与中国古典意蕴直接拼凑,有的作品确实推陈出新,令人感到新奇,但是更多的作品容易粗制滥造,舞台上的呈现美学感受不统一 。当然也有融合极佳的代表, 原创音乐剧《一爱千年》是以清代小说《白蛇传》为基 底的作品,其中许仙作为 一 个杭州人,作曲家用“大 调式+宫调式”构成许仙主题旋律,同时运用民族乐 器为歌曲增加古典气质 。而代表小青的主题则运用 中国民族调式构建,使其古灵精怪又多了三分 。这些 文学形象要想在舞台上活起来, 绝对离不开上述东 方古典美学气质的帮助, 音乐也是展现人物形象的 一部分 。

  (二)追求人物形象的多面化塑造

  中国历史神话人物的形象多数早已深入观众心 中,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记 。要将这些人物塑造得立体 多面,一定要在原有的文化形象上有所突破 。这样的 突破首先是向内的,寻找已经被高尚化 、片面化 、符 号化的人物真实的根—— 复杂的人性 。更为重要的 是向外要在形式上突破, 一定要掌握音乐剧艺术特 点来塑造角色 。和传统话剧以对话塑造人物不同,音 乐剧有两大把手:音乐 、舞蹈,音乐剧相对于叙事更 擅长抒情,其能从听觉和视觉多维度去塑造角色,但 是音乐 、舞蹈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是直接描写的,侧面 描写相对薄弱 。如果围绕具体人物去创作时,将已有 的材料事件直接拼凑构成流水账式的作品, 即使事 件选择得当,起承转合流畅,但是与话剧相较之下, 简 单 的 情 节 还 是 很 难 将 人 物 的 复 杂 性 充 分 凸 显 出 来,所以很多音乐剧选择通俗而直观的视觉方式:类 似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通过将人物一分为二, 甚至采用更多的处理手法, 将人物的多面直观呈现 在舞台上,音乐剧《南唐后主》就是如此 。但是一个立 体的人物自然不可能单单化一 为二, 人物都是复杂 多变的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公演作品原创音 乐剧《摇滚李白》中,甚至将人物李白一分为四 。由李 白 自身和诗仙 、酒仙 、剑仙共同构成多面特质 。在众 多情节中,将人物内在的纠结 、内心的冲突转化为李 白和三仙的对唱, 表达他在面对世俗的追求和内心 高远的理想落差时的挣扎,由此可见,将人物化整为 零, 由多人共同饰演一个角色可以充分体现人物的 多面性,也是目前音乐剧中较为通俗取巧的手段 。所 以, 音乐剧人物形象的多面化塑造一定要紧紧把握 音乐剧的艺术特征,运用音乐 、舞蹈,从视觉 、听觉上 塑造角色 。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演绎的碰撞

  历史神话故事大都早已家喻户晓,如果不以创新为目标,以适合音乐剧的艺术表达,符合当下音乐剧 观众群体的审美特质进行二度创作, 肯定会失去作 品的市场活性,不利于作品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戏剧 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原创音乐剧《摇滚李白》因疫情 原因只能在校内进行了公演, 整部作品的剧本创作 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主观性,在原有历史基础上,加入 读者视角,揭示了李白的真实人生,和读者在诗中觅 见的快意潇洒不同, 但是最后编剧让李白与读者相 遇,跨越诗歌 、跨越书本,将李白从历史上既定的不 得志人生中解放出来,超脱于实际之上,形成了一曲 浪漫且荡气回肠的人生赞歌,将“认清生活真相,依 旧拥抱生活”的摇滚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在很 多桥段都模糊了具体时代背景,将李白遍访名流 、宴 请宾客时在酒肆饮酒赋诗的情节与当代电子音乐混 搭,让人联想到当下年轻人在酒吧的工作应酬,展现 出强烈的批判意识, 将李白从诗仙的高位之上请下 来,变得通俗,使得李白不仅仅是 一 个文化符号,更 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青年人,一个普通的奋斗者 。历史 神话创作一定要紧贴时代脉搏,紧抓时下热点,寻找 与历史神话中契合的落脚点, 不能为了本土化就离 开当下观众生活,如果仅仅重现历史神话故事奇观, 会使观众有一种“距离感”。

  四、结语

  在引进原版音乐剧、国外音乐剧中文版包夹的势 头之下,本土原创音乐剧正在奋力突围,其中历史神 话题材既能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自带音乐剧 市场所需要的商业价值,并且多数历史神话题材具有 地域独特性,在本土化过程中能形成有鲜明特点的音 乐剧作品。在当下音乐剧专业人才数量还未达到市场 需求的情况之下,历史神话题材的音乐剧创作还是一 片值得开垦的创作沃土,古人留下的众多文学艺术形 象 、历史人物传记 、故事传奇都可以借由音乐剧艺术 形式呈现出来, 定将再现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光彩,帮 助音乐剧本土化切实落地生根,形成有商业价值 、艺 术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的当代作品。

  参考文献:

  [1]闵 国 鹏 . 中 国 音 乐 剧 的 现 状 与 前 景 [J]. 理 论 界 ,2019(02):158- 159.

  [2]田雅丽 . 中国音乐剧的民族化道路初探[J].人民音乐,2019(52): 124-125.

  [3]侯 莹 莹 .论 中 国 音 乐 剧 的 本 土 化 发 展 [J]. 乐 府 新 声 ,2021(03): 137-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70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