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黑龙江水彩画拥有丰富多样的绘画风格,受人文风貌与自然环境特色影响,黑龙江水彩画具有强烈的地 方特色,有很多表达黑龙江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作品,气势雄浑的同时又不失淳朴与自然 。黑龙江水彩画艺 术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也因 此吸引了众多水彩画家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进行着艺术探索,通过艺术创作来热爱着这片黑土地 。 改革开放 是黑龙江水彩画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此本文以改革开放为时间分界进行研究,着重论述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 放后黑龙江水彩画风格的变化,并通过分析众多水彩画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审美意境与艺术形式,以 小见大,从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黑龙江水彩画的主要风格与发展脉络 。
关键词:黑龙江,水彩画,风格,发展脉络
黑龙江四季分明,而且冬季的冰雪风景格外优 美,再加上白山黑水的特色自然风貌,会给艺术创 作者带来源源不断的绘画灵感。除了优越的环境因 素,这片黑土地还孕育着古老的文明,地处中俄交 界,历经百年的交融与纠葛,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文 化交流与地域文化特色,在东西方文明的文化交织 中,造就了多元的 、独有的美术发展基础,与特殊的 绘画题材跟画家群体 。并且近些年来,因为水彩拍 卖市场热度不断升高,加上国内艺术家对水彩艺术 的深入研究, 黑龙江的水彩艺术也逐渐受到重视, 社会各界都开始从各自艺术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大 量的研究探索,甚至连国外学术界的学者也参与其 中,这便导致与黑龙江水彩画艺术相关的文献资料 越来越丰富,水彩爱好者可以借鉴跟学习的艺术成果也越来越多 。在黑龙江水彩艺术发展的这百年历 程中,其立足于西方水彩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继 承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并将中国引以为傲的山水 艺术元素融入了水彩创作当中,形成了一种“中西 合璧”的艺术风格。时至今日,黑龙江的水彩画发展 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水彩画 艺术的未来应如何发展,怎样才能一直保持水彩艺 术的活力与创造力,并一直维持住当下多元化并存 的繁荣局面。在笔者看来,以《黑龙江水彩画的发展 脉络与艺术风格》为题进行研究,既可以丰富自身 的水彩创作理论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彩专 业素养, 更好将本身的审美意识与山水情怀相融 。 同时,还可以通过梳理黑龙江水彩画的发展脉络与 风格形成,从中总结出艺术的发展规律,学习借鉴 各大艺术家的绘画语言,体会其作品中的情感气质与艺术魅力,争取能够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彩艺术作品。
一、黑龙江水彩画发展脉络总结
在 1920— 1930 年的十年间, 由中国上海开始 兴起了“洋画运动”。数量巨多的学术研究机构与西 洋画创作作品问世,非常多的西洋画刊物开始出版 和发行 。艺术创作往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1949- 1956 年间的中国百废待兴,人们的生活重心都放在 了生产与建设上,大部分美术工作者与艺术家也都 被这种社会环境所影响, 作品以写实风格为主,出 现了创作题材单一的情况 。 因为题材上的千篇 一 律、千人一 面,使得艺术创作者们很难发挥灵感。黑 龙江的水彩画发展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几乎停 滞不前 。
改革开放不仅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里 程碑意义,在艺术领域也有着重大影响,是艺术复 兴的号角,其使得黑龙江水彩画也迎来了一个灿烂 的文艺春天,使文艺作品创作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 不仅是戏剧 、影视 、歌舞界,美术界也同样得到了政 府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探索 时期,大部分艺术形式像文学 、影视 、戏剧等主要以 歌颂革命作为主流,美术创作也并不例外,改革开 放打破了过去的各种思想禁锢,文艺界摆脱了精神 枷锁,观念更新,思维活跃 。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中期水彩画迎 来发展的黄金期,1995 年黑龙江举办了 “全国第一 届工人业余美术创作展览会”, 各县市纷纷踊跃参 与,仅齐齐哈尔 、牡丹江 、克山三地就有 27 幅作品 投稿 。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工作者,省市文联 以及工会,举办了许多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美术 活动 。经过美术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一支较为成 熟稳定的水彩创作团队逐渐成形,并创造出了属于 那个时代的经典作品 。除了民间艺术家们对于创作 的呕心沥血, 政府对于水彩画的发展也很重视,其 最大程度地为美术活动提供了支持与物质保障 。在中国美 协的组 织下,各 地画家 经常 去 往 别 的 省 市进行采风与写生 。黑龙江所拥有的黑土蓝天 、广袤的山林 、冰雪风情以及特有的民族特色,都使得全国各地的画家蜂拥而至 。期间,“潘思同水彩画巡回展”于 1964 年在哈尔滨展出,其多样的题材与独具一格的画风对黑龙江水彩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直到“黑龙江省现代水彩画学会”的成立,黑龙江水彩画创作进入到了一个崭新时期 。这一阶段画家们对该构图与技巧的研究已经成熟,开始对风格体现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索,这使得黑龙江的水彩风格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朴实 、粗犷以及厚重成了黑龙江水彩的代名词。黑龙江地域所独有的艺术语言与审美价值也逐渐得到全国艺术工作者们的认可 。因此,水彩画的创作热情越发高涨,从而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加入,并慢慢走出黑龙江,走向全国 。在全国性的艺术交流活动中,黑龙江水彩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入选国家级水彩画展,硕果累累,成绩骄人 。在传承与学习上,黑龙江艺术家们作出了巨大努力。
新时期的黑龙江水彩画家们重视写生技巧,更关注生活,描写现实。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清晰展现水彩的艺术语言和其轻快鲜明的优秀特质。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创作的热情,能够充分地利用作品传达给观者 。就像中国著名水彩画家赵云龙,他的作品《初春的阳光》就颇具东北地域色彩,完美展现了东北农村风貌 。从他的早期作品中不难看出那股浓郁的乡土意蕴,这得益于赵云龙从小的生长环境,以及他对故乡家园的热爱之情 。虽然他的水彩画作品取材大都平常又平凡,但是那些不起眼的山间景与农家景在他的描绘下,充满了不平凡的魅力,往往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 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在水彩的加持下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气息 。不同于传统的水彩画家对景物的意境描摹,他更关注于人物和环境的内在统一与情感的外化 。黑龙江水彩画不是一开始就发展顺利的,它与许多其他画种一样,随着我国社会发展 、政治经济因素的改变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但经过黑龙江 水彩画家团结一致的不懈努力,新时期的水彩画事 业发展已经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黑龙江水 彩的风格从写实到写意,从中西结合到如今已经拥 有了 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黑龙江水彩画的主流艺术风格
近代以来,黑龙江地域的美术发展一直紧跟时 代的变迁, 虽然并未脱离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道 路,但依然较为缓慢 。而黑龙江人民豪爽 、质朴 、勤 劳的性格特征, 间接促成了极具特色的黑土文化,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水彩艺术家 。风雪过后的堤岸 与渔船,充满回忆的乡间小路,还有那些布满岁月 痕迹的教堂建筑, 以此为基础创作的水彩艺术作 品,大都充斥着豪放之美与力量之美,普遍形成了 一种写实 、清新 、淳朴的关东风格 。其中,田间风格 系列的作品也硕果累累,作为写实主义题材的重要 组成部分,像田间地头 、农忙丰收等场景经常会出 现在水彩艺术家的作品当中,黑龙江的秋季田野醇 香 、秋高气爽,最适合作为艺术家创作的素材,水彩 画家往往会通过表现田间地头的生动画面,来展现 黑龙江的“黑土”风情。
黑龙江的写意风格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比如近 年来赵云龙的《五月丁香》《无风的夏日》等作品。其 水彩创作的风格也随着时代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 从最早的超写实风格到之后的笔法写实,再到近几 年在《五月丁香》中的光影明灭的效果。《五月丁香》 系列创作中,画面构图饱满,多以明暗光影的手法 来表现画面效果;也有彩色鲜明的设计,逆光且通 气,以高调的色彩来表达画面效果。其作品《无风的 夏日》中的艺术理念的再次突破,对黑龙江甚至中 国的水彩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赵云龙在这个作 品中融合了中国元素与绘画技法,体现出了新的水 彩画艺术创作理念,这也是黑龙江水彩画家们一直 追寻的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五月丁香》与《无风的夏日》中主要物体都是使用大面积的颜色分块进行区分, 并且使用了浅色调颜色来进行表达,创 作中的光是十分温和细腻的。画面中水的流动性与 透气性被凸显得淋漓尽致,呈现出直抵人心的深邃 与沉重意境。在将《无风的夏日》系列作品与之前的 创作进行对比时,我们可以发现在其作品在色调应 用方面的独特性 。赵云龙运用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 去绘画中国水彩画,提倡“一 切景语皆情语”,他的 作品中充满了人间烟火和源于黑土地的质朴与浑 厚,使得画面和构图有接近于史诗画卷般的苍劲与 悲壮。他的画作与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紧紧相 连,在实现自身艺术价值的同时,也直观地表达了 自己对故乡的关切和热爱 。画作中的人和物都有一 种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性,不屈服于恶劣的自然条 件,不屈服于现实生活的苦难,敢于与 自身命运作 抗争 。阳光下的生命样态在他深厚的学院派功底的 描绘下,兼具东方的意蕴深远与气象万千和西方的 造型扎实严谨与细致入微,他深谙“水”与“彩”的实 质内涵,无论是结构复杂的广场或民居,还是结构 单一的山边海畔,其对于色彩层次和空间构图的设 计信手拈来 、驾轻就熟,在画面中能够将黑龙江农 村特有的乡野之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黑龙江 地区的水彩画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黑 龙江地区的水彩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并为水 彩风格的多样性创造了更大的可能。
冰雪系列的水彩画作品尤为突出,那种北国风 光所特有的寒冬腊月,那种冰雪所具备的自然形态 美感,被黑龙江水彩艺术家描绘得栩栩如生,像孟 宪德的作品 《斜阳》《上观苍宇》《苍宇万象-瑞雪》 等 。作品《苍宇万象-瑞雪》着重描绘了被白雪覆盖 的北方村落, 作者利用深厚的造型与创作功底,将 雪中层层山体 、苍莽大地 、朴拙村舍与落雪树丛塑 造得充满了东北意蕴 。冰雪系列的水彩画作品,给 人遥远、孤独 、寂寞的感觉。在《苍宇万象— 瑞雪》这 一作品中,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大地 、远山占了画面的大部分 。凄冷和悲凉的情感笼罩在房屋上,形成一种冷清的感觉 。在这幅创作中,使用了大面积的 水色沉渍,颜色与笔触非常的细腻柔和 。其特有的 构图形式, 使画面变得非常富有层次感与透气感 。 孟宪德将辽阔的山脉与广阔的心胸以及孤寂之情 融入了其水彩作品中,不留余力地在水彩创作中用 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黑龙江水彩 画的引领者,通过多年来对水彩画艺术的教学与研 究,他们的绘画作品已成为年轻一代水彩画家学习 的楷模,也成了黑龙江水彩画主流风格的缔造者。
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艺术,这是从古 至今的一条基本规律 。黑龙江水彩艺术最早传播者 高昆老师, 延续了他的老师王济远的教学理念,在 哈尔滨特别区第一女子中学任教时,高昆十分注重 在水彩技法方面的教学,除此之外,他还将创作实 践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 时常带领学生对景写生, 在他的影响与积极教学下,许多学生对水彩画产生 了浓烈的兴趣,并越来越热爱创作 。通过艺术家们 的坚持不懈,黑龙江艺术事业逐渐复苏,随后发展 的十年间逐渐出现了众多杰出水彩艺术家, 如高 昆、孙月池、周正等 。他们不断地努力提高水彩艺术 的创作水平, 为黑龙江水彩画的发展付出了心血, 奠定了基础 。
改革开放时期,黑龙江水彩画注重社会主义跟 现实主义,服务于无产阶级大众,风格多为写实,少 有写意 。风景作品风格自然,以干湿结合映射天空 的透气感,对于需要细节的地方则使用干画发皴擦 刻画 。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影响下,艺术家们积极 创作,深入林区写生,这一时期的黑龙江水彩画以 冬季乡村风景花草树木为主,画家们逐渐形成了自 己的风格 。后来,黑龙江的水彩艺术家也将目光聚 集到了传统元素上, 尝试将国画技法跟水彩相结 合,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艺术道路,并创造出 一种蕴含中国传统韵味的新画风 。之后,水彩画家 又拓宽了这条艺术道路,在水彩画的基础上,将传统用笔皴擦技巧跟西方水彩画的透视 、光影相融合,比如:孟宪德老师的《苍宇万象— 瑞雪》《心源印记 — 融冰》等。孟宪德老师曾经在《意境理论与山水精神》中写道:“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必然有其独特技艺,就如同中国画要有笔墨与宣纸的玄机 。油画有油彩与画布的奥秘 。但技艺却不是水彩画艺术的全部,需要有一些文化的精神灵魂,水彩画艺术才能灵动而长存”。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黑龙江水彩画终于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北疆艺术流派”,所创作的作品无不突出其时代性与民族性,充满了北大荒地域的艺术特色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黑龙江地区气候干燥,黑龙江的水彩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对“水”的运用多少有些受限,那种水色交融的画法并不适用于黑龙江水彩,所以无法表现出那种水光一色的画面感 。而黑龙江的艺术家会采用干画法与湿画法相结合的方式,以色彩层叠的手法来营造画面。
近年来,赵云龙的《五月丁香系列》《苏州园林系列》等优秀作品逐渐转变为写意风格 。这一系列突破了水彩的表达, 开始向其他绘画语言延伸,笔触流畅自然并与情感相融合,气韵生动,跃然纸面 。画面张弛有度,有呼吸感,写意性凸显 。赵云龙通过多年对水彩艺术的创作研究,影响并带领了黑龙江水彩的发展, 为黑龙江水彩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使黑龙江水彩有了崭新的风采。孟宪德的水彩作品《苍宇万象-祥云》, 作品内容主要描绘黑龙江的景色,他采用写实的手法,用云雾表现出朦胧感,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孟宪德也善于运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乡间情调, 他的水彩作品 《心源印记-暖阳》同样运用了细腻的手法将柴垛的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联想到冬 日 阳光的温暖 。水彩画家赵龙在刻画作品《晚安,哈尔滨》中压抑的云层时,对水色的掌控就较为内敛, 通过适当的控制水分来减少那种水的流动性,从而突出云层的厚重,使作品画面多了一些真实感与质朴感。黑龙江地区的民 风 民 俗 使 得 人 们 拥 有 豪 迈 、淳 朴 的 性 格 特 征,黑 龙江画家们十分热爱这片故土, 于是便利用画 笔,采用水彩画的细腻写实性来描绘家乡,从而表 达他们的热爱之情,这种艺术风格之所以被不断延 续下来,得益于黑龙江的水彩画家们对山川 、植被 、 房屋等进行的多角度思考,以及他们在画作中注入 的自我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
从黑龙江水彩艺术风格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 出,黑龙江的水彩艺术家们在创作时会加入自身对 生活的感悟,并将自身的情感也融入到水彩画的创 作当中 。无论是写实风格对细节的刻画,还是写意 风格中倾注的情感,都表现出黑龙江水彩风格的多 样性 。其中很多代表作品既展示了所在时期的时代 风貌,又拓展了水彩的各种表现能力 。黑龙江的独 特地理人文环境使西方水彩画不断融合中国国画 的写意精神,也吸收消化了西方水彩的技法 。不断 地推进探索 、创作参赛,也促进了黑龙江水彩艺术 风格的多样发展。
三、结语
日月如梭,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汇聚在黑龙 江的曾耀宗 、胡梅生 、陈钟等水彩画老年画家;史成 忠 、丛培华 、勾玉斌等中年画家;赵云龙 、孟宪德等 青年画家们,已经形成了一支创作强队 。虽然老艺 术家们已经退居一线,但是仍然在给学生们传授知 识,依然积极地参加各种水彩比赛与活动 。他们坚 持不懈,为开拓黑龙江水彩画创作与教育事业负重 前行 。研究黑龙江水彩画的风格,离不开地域与时 代两个话题,而其中题材是相同时代与相同地域下 最容易产生雷同的共性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与社会 背景的相似,创作者们对往往会对相同的题材感兴 趣,但即使是相同的创作题材,创作者在表现时也 会有所不同,因此风格的形成与绘画表现技法与语 言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进步,水彩画的工具、材料越来越多。材料以及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对于个人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也同时影响着作品 的整体风格 。另外,水彩画的发展也离不开对其他 画种的学习与借鉴,比如中国画作为中国特有的艺 术种类,其对于意境的描绘与对自然风景的概括能 力, 对黑龙江水彩画的发展就有着很大的影响,也 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着黑龙江水彩画艺术理念的创 新 。推陈出新,在吸取西方绘画技法的同时融入我 国文化,丰富绘画形式,这是黑龙江水彩艺术的发 展方向,因此传统文化内涵 、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 手法需要不断进步,顺应时代 。作者要广泛吸取优 秀文化,拓宽创作视野,为创作出有丰富地方特色 的艺术作品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龙 .媒介 、图式与跨域: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黑龙 江水彩画的地域性现象[J].美术,2022(05).
[2]张 紫 微 . 黑 龙 江 水 彩 画 特 色 研 究 [J]. 美 与 时 代 (中 ), 2022(02).
[3]孟宪德 .水彩画精神建构的本质问题[J].美术观察 , 2020(01):146-147.
[4]赵云龙 . 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赵云龙水彩[M].杭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孟宪德 .孟宪德水彩画集[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 版社,2004.
[6]孟宪德.意境理论与山水精神[J].公关世界,2018(07): 16-21+12-15.
[7]张 紫 微 . 黑 龙 江 水 彩 画 特 色 研 究 [J]. 美 与 时 代 (中 ), 2022(02):23-25.
[8]王洪义.常中求变:赵云龙《五月丁香》系列水彩画评 析[J].文艺评论,2018(04):124-128.
[9]孙海佳 . 当代黑龙江水彩画的现状与展望[J].美与时 代(中),2020(02):27-28.
[10]赵金圆.黑龙江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及写生创作特 点[J].收藏与投资,2021(10):147-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