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材料意识在水彩画创作中的体现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09 13:45: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所谓水彩画中的“材料意识”, 是指作者为使内心直观的感受与审美品味在创作中得以体现,  从而在传统技法基础上介入多种材料辅助去表现绘画主题以达到内心理想效果,从而形成独特的视觉质感。一直以来 , 材料的运用为绘画提供着物质基础,其效果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趣味,为水彩画创作中的主题与形式提供了链接。

关键词:材料意识 ; 创作 ; 主题与形式

一、水彩画创作中材料意识的萌发

如今,水彩作品的多样呈现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衍生出新颖创作观念,其作品内涵展现出时代气质。在此过程中,为了追求自我内心最直观的表达感受与独特审美品味,并在实践中使得材料更好的服务于思想,绘画中的“材料意识”由此萌生。

水彩画中的材料意识,是指在水彩创作画面中为达到理想效果,使用其他不同材料介入辅助作画。从创新角度上而言 , 这是使水性材料相关媒介融合并辅助,旨在契合水彩创作中的“试验性”。材料意识的拓展空间是广阔的,将材料表达的可能性拓宽了水彩语言的展现、与时代观念相交融,成为推动当代水彩发展的动力之一。当下的水彩语言呈现丰富的多元性,它完全可以以个人品味为依托,运用综合水性材料相结合表现出自我理解的绘画语言,可以很厚重扎实、也可以很轻快灵动,总之蕴含丰富的表现力,值得为之探索。对于不同的题材来说,作者表达自我内心的情感需要通过不同的材料体现,我认为这是个人审美情趣与个人心路体验得以展现的美学依托。某种意义上来讲绘画艺术可以展现对世间事物的思索感触的一种诠释。

\

二、材料意识在创作中体现出的表现力

水彩画由于以水为媒介作画,又因在纸张上水分由湿到干有一个过程,在此途中,材料意识的思索与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会极大的增添画面效果并丰富表现力。艺术家在创作中根据主题以及当时内心最为直接的感受在绘画过程中会形成主观的艺术风格特色,不同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与特点,在创作实践中所展现的视觉效果亦是富有魅力。

湖北水彩画的发展在全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以湖北为例,阐述水彩创作中体现的表现力。刘寿祥先生是当代中国水彩画界具有影响力的水彩画家之一,在刘老师近 40 年的艺术教学探索与追求中在水彩画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性”艺术理念,作品特点突出、水色拿捏恰到好处,画面效果厚重扎实透出坚实稳定的质感。他的作品在完成前有明确的步骤,基本分为起稿、做底、罩染、洗刷、深入、调整六大工序,其中的每一步都要求做到十分准确与果断实属不易。在此过程中,刘老师使用多种混合材料介入画面,如丙烯做底色用来增添厚重感、马克笔用于强调结构
线区分大的明暗关系等,旨在加以辅助制作出理想肌理效果以及所描绘对象的气质,画面中透露一种简朴的具象之美。

近年来刘老师的水彩画题材大多都是从静物和风景入手,表现手法上是尊重客观环境存在,采用写实具象手法描绘。在观赏时无论是研习专业与否,都能欣赏到画中的细腻之美。画面中水分的干湿控制和行笔相交融,灵活地运用点、擦、渲、蹭的笔法与综合材料结合来突出质感,形体与塑造天然吻合;在风景画的表现中,刘老师更是
根据其对象特点去借助材料去质感,恣意兴手、虚实相宜。正是由于“材料意识”的介入,才使得刘老师作品在视觉形式上和绘画语言的追究中展现了他的内心思想的美感,从前到后、从明到暗、从光到影都包含着“灰度”的渐化,这是由严谨的多种绘画材料在纸张上“制作”而奠定色调、疏密、质感等要素,从而产生丰富而微妙的冷暖变化,后通过湿画法大面积罩染使得画面整体统一,画面中显示出的沉稳与从容、优雅与娴静的感觉。

在青年画家中,列举邵昱皓、白露洋作品为例。邵昱皓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水性材料语言的探索 , 在强调水味和色彩的透明性的基础上,潜心研究试验各种特殊水性材料在纸本上的表现。《青花鱼》系列极具代表性,用笔大胆粗犷,画面构成感强。运用多种特殊材料塑造了特有的肌理,营造了强烈的视觉质感。作品似乎尝试着力求消减客观物质属性,由主观内心感受借助材料特性的发挥幻化派生出的图特绘画语言。

白露洋在创作中认为不同的材料会显示出不同的优势。水彩画在创作中会受纸张性质、湿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需要对材料有熟练的驾驭能力的同时要在脑海中强调的计划性与步骤性。在各种水性综合材料的探索和使用下,他的水彩画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新潮感”,其画面描绘对象人文思索体现出意境美,是材料意识与创作思维交融性的体现。他的作品多为场景体现,并将开阔性视野拓展到纸本水性材料绘画的概念上。白露洋曾经分享过“条码系列”的创作感悟中谈到, 在材料上他用丝网和水彩结合,在条形码的绘画过程中加入银箔使之呈现特殊肌理感, 利用版画边缘硬朗简洁、强劲有力的感觉,与水彩的灵逸清新相嫁接,让他们产生一种冲突感,获得另一种不同流俗的审美趣味。

以上举例旨在说明,在当今水彩画创作中,以“材料意识”为依托的理念越来越重要。湖北水彩代表发展的一个高度,中青年艺术家在创作中都在尝试探索多种材料在水彩画中的适应性,推动水彩作品整体上在创作中更加丰富且
更富有时代特征与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  

\

 三、材料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的交融性

在水彩画的语言中,综合材料的辅 助可以呈现出大量的特殊技法,对于作 者本身来讲,这种技法所出现的视觉效 果使既具有魅力的,对于观众而言,画 面中呈现出特殊的视觉质感散发着持久 的艺术表现力。

在风景创作中,为了使水彩语言的 个性与风景内在表现力更有主题性,往 往依托于两者的交融。同样一处风景随 着光照季节等变化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视 觉体验,冬季的银装素裹与秋季的层林 浸染的视觉质感必然不同,那么在具象 的创作中既要尊重客观又要放大内心真 实感受,这个时候就要做到地区特色与 材料运用的衔接。如在描绘中景的山壁 时,为了突出斑驳沧桑的质感,可以根 据感受在特定区域使用丙烯等材料运用 不同的笔法辅助做底,反复几遍再用水 彩罩染,使其呈现厚重的效果。遇到在 前景的波光水面处理时,可以先把暗部 波纹的形状用稀释后的强附着力颜料重 色,待其干透后用大面积的水彩湿画, 会形成独特的视觉质感。

材料的合理衔接运用不仅只在风景 方面,对于整个水彩艺术的表现都是可 取的。从主题上来讲,大致分为人物、 风景、静物三个范畴,在创作过程中不 同的主题形式需要灵活的运用材料去表 达,匹配合适的材料去辅助创作就会显 得至关重要,如果单一使用某种限定的技法等千篇一律的去创作,这样可能会 使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大打折扣。
琳琅的材料涵盖了不同的特质、功 能与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者需要仔细 的研究材料的特有属性,并根据创作主 题处理好画面与材料间的和谐度,从而 共同体现出作品所要展现的主题,增强 其视觉观赏性。在此过程中许多特殊材 料的创造性使用,在纸面上会将各种材 料的可能性充分展现出来,毫无疑问这 不仅表现出创作者们个性追求的主观 性,也在无形中拓展了画面主题的艺术 表现力、想象力与感染力。

结语

材料意识的创新和形成是需要一个 过程的,同时也是艺术逻辑性作为支撑 的,在水彩艺术创作中材料意识的运用 可以形成艺术家富有个性化的情感表 达,并使得材料的物质的表现力充分发 挥,有助于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将主观 独特艺术语言与时代气质相融合。

合理的运用材料同样是门学问,刻 意的大量的滥用材料,会有过犹不及的 “杂耍”之意。在水彩画艺术创作中, 并未限定机械的使用某种材料,绘画者 需恰到好处的运用材料,使其与表现主 题呈现出交融性以增加画面表现力,从 而传达出精神内涵。可以说,材料意识 在水彩画实践中的探索运用,为艺术感 染力的体现拓展了路径,如今一个崭新 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当代水彩艺术空间发 展,是通过综合材料介入使多种艺术元 素交融互动、渗透整合,从而转换成诸多可能所实现的。

因此,我们要客观对待水彩艺术中材料意识是不断发展着的态度,赋予水彩画更多的包容性,并探索出新的审美空间与创新领域,从而使纸面上呈现出的效果不再单一,使材料与创作交融性更加贴切。

参考文献 :

[1] 黄增炎 著 . 黄增炎水彩画 [M].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5.
[2] 王维新 . 水彩的艺术表现 [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6
[3] 罗永进 译 . 我使用那些毫无个性的材料 [G].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4]  李意淳著中原现代纸本艺术展—艺无纸境 [M]. 石佛艺术公社画廊出版 .2016.
[5] 杨小彦 . 陈侗编 . 杜莉等译 . 与实验 艺术 家的 对话 [G].  外 国部 分第一辑 .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6] 拉尔夫·梅耶著 . 蒋达等译美术家手册——材料与技巧 [M].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0.
[7] 盖尔 . 艺术家手册 [M].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4.
[8] 陈耀明著 . 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M].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1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