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小提琴技法对二胡音乐创作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0 11:27: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二胡艺术的快速发展与借鉴西方小提琴技法不无关系,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阐释小提 琴技法借鉴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近现代二胡艺术现状的分析,辩证地分析小提琴技法对二胡音乐创作的影 响,笔者认为,中西并存 、融合借鉴仍是探寻二胡音乐创作的最佳契合点 。

  关键词:二胡,音乐创作,小提琴技法,影响

  20 世纪初期, 刘天华先生让二胡从一件不起眼 的伴奏乐器逐渐成了独奏乐器, 作为民间合奏的弓 弦乐器,一跃成为中国重要的独奏乐器之一 。改革开 放以后,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小提琴对二胡音 乐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并推动二胡艺术不 断向前发展,很多二胡音乐作品随之出现 。不同种类 的表现形式 、迥异的艺术风格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 。一代代作曲家 、演奏家们励精图治 、 改革创新,为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批批优秀经典的二胡音乐作品诞生, 二胡艺术逐 步迈出国门,令世人瞩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与迭 代,二胡演奏艺术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本 文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探究近现代 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现状, 更深层次地挖掘二胡音 乐创作发展空间 。

\

 
  一、小提琴技法借鉴的原因

  古往今来, 事物的发展从始至终都离不开横向 的借鉴和纵向的继承,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二胡音 乐创作发展亦是如此,其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借鉴, 不断创新。

  ( 一 )二胡自身演奏的需要

  二胡艺术的发展从昔日的街头艺人三教九流的乞讨之物, 到如今的举世瞩目, 刘天华先生功不可 没, 他让二胡从伴奏乐器发展成为独奏乐器走上历 史舞台 。二胡虽已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但独奏 曲 目相对匮乏 。为了方便二胡乐者们学习与交流,20 世纪 50— 60 年代专业音乐院校开始将一些地方特色 的民歌,如《小河淌水》《绣荷包》等,小调如《扬州小 调》《鄂伦春小调》等,地方戏曲如《迷糊调》等,传统乐 器的曲子如《江河水》由管子曲移植、《一 枝花》由唢 呐曲移植,民族歌剧改编成的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 愿》等,借以丰富二胡的音乐表现,这些改编作品的 出现也为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起到了过渡作用。

  (二)二胡音乐创作发展的需要

  20 世纪初期, 刘天华先生为二胡音乐创作发展 带来了新的转机, 他主张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设立二 胡专业, 二胡从民间伴奏乐器逐步发展为民族独奏 乐器 。十大二胡名曲中的第一首作品《病中吟》,其创 作基础取材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元素, 同时创 新性地融入了小提琴演奏技法和西方作曲技法,揭 开了近现代二胡音乐创作发展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 二胡艺术发展突飞猛进 。在张 韶 、张锐等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的影响下,培养 出了 闵 惠 芬 、王 永 德 、刘 文 金 等 一 代 又 一 代 优 秀 的民族器乐演奏家 、作曲家,二胡音乐创作的表现题材 和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发展 。历经了十年浩劫低潮 后,大量二胡音乐作品随之出现,如:杨惠林的《喜唱 丰收》,曾寻的《拉骆驼》,陆修棠的《怀乡行》等二胡 名曲, 这一时期的二胡音乐创作大多在继承传统和 民间音乐的基础上, 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手法和小提 琴技法创作而成,广泛采用三段曲式结构,如钟义良 的《春诗》,曾加庆的《山村变了样》《赶集》,王国潼的 《怀乡曲》等 。这一时期的二胡音乐作品无论是演奏 技法还是风格都不够创新, 但为二胡音乐创作进入 全新发展时期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们欣赏品位的提高, 传统二胡作品已经 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20 世纪 70 年代专业院校 的演奏者开始通过移植小提琴作品丰富二胡的演奏 曲 目,借以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 。通过对小提琴作品 的移植,二胡演奏曲目更加丰富,音乐创作充满新的 生机与活力。《无穷动》《吉普赛之歌》《霍拉舞曲》《阳 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引子与塔兰泰拉》 等大批小 提琴移植作品的出现, 大大提升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和音乐表现力。

  (三)二胡与小提琴的相通性

  小提琴与二胡都属于弓弦乐器, 二者在现代管 弦乐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由于二胡与小提琴 的相通性, 许多小提琴技法的借鉴为二胡艺术的发 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1.形制相似

  小提琴整体为木质结构, 由琴弓拉弦或手指拨 弦,琴身内部空气震动发音 。二胡是琴皮震动,弓毛 擦弦发音 。小提琴和二胡琴身均以木质结构为主,原 来二胡琴弦采用丝弦制作, 后软钢琴弦取代了传统 琴弦 。在借鉴小提琴琴弦的基础上,托马斯 、红龙等 品牌的琴弦特别为二胡研发, 发音更加敏锐具有穿 透力 。二者琴弓的材质近似,弓毛都用马尾制成 。为 提高乐器演奏的响度,乐者演奏乐器前,都需要在弓 毛上擦抹松香,用来增加琴弦与弓毛的摩擦力 。琴码 是二胡和小提琴中重要的结构, 用以连接琴弦和共 鸣箱,拉奏时琴弦振动箱体发声 。

  2.音色相似

  二者发音原理相似,弓毛擦弦发声,都属于高音乐器,表现力强,且善于表现歌唱性 、温柔 、热烈 、欢快 、辉煌等感情色彩的旋律 。小提琴音色明亮,二胡音色浑厚 、圆润柔和,高音区音色非常接近,低音区二胡音色和小提琴相比略显沉闷。

  3.演奏技法相似

  小提琴与二胡左右手的演奏技法非常相似,左手 的 演奏 技 法 两 者 基 本一 致,手 型 、触 弦 、滚 揉 、换把、拨奏等技法可以完全借鉴小提琴技法 。而在右手的演奏技法上两者近似, 因为小提琴的弓子是自由的, 可搭在琴弦上演奏, 二胡的琴弓夹在两根弦中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二者运弓时用力点的方向不尽相同 。在运弓、换弦、跳弓、双音等技法上也进行了借鉴 。由于二胡两根弦的限制,在音域的表现上比小提琴更难 。二胡与小提琴的训练方法相似,现代专业院校对于二胡更加注重科学严谨的训练, 同时也注重强调它的功能性。

  二、对二胡演奏技法的影响

  二胡左右手的演奏技法在借鉴小提琴技法的基础上,使得二胡演奏技法更加系统化 、科学化 、学术化、专业化。

  ( 一 )左手揉弦

  小提琴四根弦有指板,二胡没有指板,在揉弦的技巧表现上更加丰富多样 。滚揉、压揉、滑揉等,其中以腕式为主的滚揉便是借鉴小提琴的揉弦技巧,善于表现柔和 、细腻 、甜美的音色,当然因揉弦频率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

  (二)快弓技巧

  快弓技巧在一首音乐作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用于表现热情 、欢快 、富于动感的节奏,在传统与现 代音乐作品中都必不可少 。在二胡艺术发展史上,20 世纪 50— 60 年代出现的音乐作品大多是三段式,快 慢快或慢快慢,如《喜送公粮》《江南春色》《拉骆驼》 《春诗》等,快弓技法的运用已相当普及 。随着当代二 胡创作技法的提高, 王建民等一批优秀作曲家的二 胡音乐作品问世以来,一 系列高难度技巧出现,使得 二胡的快弓效果与小提琴更加相似, 突破了二胡原 有的局限 。这些二胡作品构思奇特 、形式多变 、内容 新颖,大多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演奏技巧丰富。

  (三)跳弓技巧

  二胡的跳弓技巧目前有人工跳弓和自然跳弓两 种,这一技巧受到小提琴跳弓的影响,利用弓子的弹 跳力撞击琴弦发声,用于表现轻松 、欢快 、富有动感 的节奏旋律 。由于二胡构造的原因,在二胡上表现跳 弓和小提琴相比难度较大, 演奏者必须准确找到琴 弓的最佳弹跳点,《吉普赛之歌》《霍拉舞曲》 的快板 段落这一技巧都有所运用。

  (四)双音技巧

  双音技巧在现当代二胡作品中多有运用, 谭盾 创作的二胡与扬琴曲《双阙》用双音表现远古涉猎的 意境;李博禅创作的二胡协奏曲《楚颂》借双音技巧 描写战争厮杀的场面; 军旅作曲家陈耀星创作的二 胡独奏曲《战马奔腾》其中运用双弦抖弓的技法表现 战马厮杀怒吼的场景, 这种技巧可营造出一种特殊 的音乐效果,而双音技巧是小提琴的常见技法之一。

  (五)泛音技巧

  二胡的泛音技巧分为 “自然泛音” 和 “人工泛 音”,演奏的时候,千斤与琴码若干二分之一处,左手 指轻触琴弦所发出的声音,左手按弦的力量要很轻, 而右手运弓的力量相对要重一些 。二胡演奏时音色 通透明亮、悠远深邃 。人工泛音随按指音的弦长振动 出音 。食指作为移动千斤实按,小指轻触琴弦发音, 在实际演奏中,自然泛音运用相对多一些,人工泛音 演奏的技术难度较大, 移植作品和现当代二胡作品 中出现较多 。朱昌耀《江南春色》中有大量自然泛音 的运用,勾勒出了一 幅风景秀丽 、景色宜人的江南春 天 。人工泛音首次出现在周耀锟《音乐会练习曲》中, 现代二胡音乐作品中大量运用这种技法, 使得二胡 艺术的整体表现力更为突出。

  (六)换把技巧

  换把技巧是小提琴和二胡中极为常见的技法, 二胡传统中多以序列换把为主 。二胡借鉴了小提琴 同指异音的换把, 在移植作品和现代二胡作品中广 泛运用 。由于二胡与小提琴的结构不同,小提琴通过 换弦可以完成的音域,二胡必须通过换把完成,传统 的序列换把已远不能满足现代作品的要求, 现代二 胡音乐作品中快速换把技巧更加频繁, 音域更加宽 广,要求演奏时更加松弛 、快速 、精准,保证乐曲的连 贯性和优美性。

  (七)拨奏技巧

  小提琴中的拨奏技巧既可以使用左手, 也可以 用右手, 二胡演奏中亦如此 。在小提琴的移植作品 《阳光》中有一整段的拨奏段落,模仿冬不拉的拨奏 效果,配合 7/8 的节拍律动,音乐富于动感。

  从近现代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来看, 借鉴小提 琴技法开拓了二胡演奏艺术的新局面和新方向 。二 胡在吸收借鉴小提琴技法的同时, 也不断大胆创造 新的演奏技巧, 这些丰富的演奏技法无疑为二胡的 音乐表现增添了许多色彩 。

\

 
  三、对二胡音乐创作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 在二胡音乐创 作发展的过程中,小提琴技法的借鉴既有积极影响, 又有消极影响。

  ( 一 )推动作用

  在二胡音乐创作发展过程中, 小提琴技法在二 胡音乐创作题材 、创作形式 、创作理念 、演奏方式等 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

  1.创作题材

  随着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文化大繁荣,大众 的审美情趣 、思维理念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二胡音 乐作品的创作题材也趋于多样化 。有的源于文学作 品,如《满江红》是根据岳飞同名宋词创作而成;有的 源于故事,如《兰花花叙事曲》取材于陕北信天游;有 的源自民间传说,如《梁祝》;有的源自作曲家的所思 所感,如梁云江的《江河云梦》,这类题材不胜枚举, 大大丰富了二胡的演奏魅力。

  2.创作形式

  随着小提琴技法的借鉴与融合, 二胡音乐创作 形式空前繁荣。

  (1)二胡协奏曲、狂想曲形式的出现

  二 胡 音 乐 创 作 中 除 了 以 往 单 一 的 二 胡 独 奏 曲 外,还出现了二胡协奏曲 、狂想曲等形式,王建民的 五部狂想曲系列在吸收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 合现代的作曲技法,达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在二胡音乐创作发展史上具 有跨时代意义。“很多大型二胡音乐作品构思宏大, 传统与民族文化结合, 在传承的基础上使二胡有了 新的生命力。 ”

  (2)移植或改编的小提琴作品

  二胡在借鉴小提琴技法的基础上,音域 、音色 、 演奏技法 、音乐表现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如 《开塞》练习曲、《吉普赛之歌》《卡门幻想曲》《帕格尼 尼 No.24》等,移植到二胡上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法 和表现力,同时增强了国内外文化交流,为后期二胡 技法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小提琴移植曲目尤其在节 奏与节拍上,相对于传统二胡曲发生了很大改变,例 如在《阳光》中大量运用 7/8、5/8 等混合节拍,同时与 民族风格相结合, 更具动感, 这在传统曲 目中较少 见,小提琴移植作品拓宽了二胡音乐创作发展空间。

  (3)异域风格、拉丁风格、爵士风格的二胡作品

  陈军的《椰岛风情》《拉丁风情》、旅法二胡大师 果敢的爵士乐队,高韶青的新民乐,真正把二胡艺术 推向世界,推动了二胡音乐国际化,极大地提高了二 胡的国际影响力, 加深了世界民众对二胡艺术新的 认知与了解。

  (4)民族室内乐的纵深发展

  民族室内乐这一本土化的西方概念,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创以来,民乐大师胡登跳“丝弦五重奏”组 合走出国门, 发展到当代于红梅创办的 “圣风”“艺 境”民族室内乐团,声音的融合 、风格的突破 、创演的 结合, 成为民族器乐发展的新时尚, 浓郁的民族风 情 、精深的学术意境,民族室内乐在时代前沿的发展 中成为二胡音乐创作发展的一大趋势和亮点。

  3.创作理念

  改革开放后, 中国音乐界出现了很多现当代的 作曲家,大多有着留学经历,创作中带着西方作曲创 作理念,并将这些新鲜元素融入二胡音乐创作中 。传 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更受欢迎,像赵季平 、王建民 、 谭盾 、高韶青 、叶小纲等一 批作曲家敢于尝试创新, 不断摸索前进,大胆借鉴小提琴的演奏形式,二胡独 奏由单一形式逐渐过渡为多样化,二胡与乐队 、二胡 与钢琴 、二胡与扬琴 、二胡重奏 、民族室内乐等,二胡 艺术百花齐放 。

  4.演奏方式

  人们的审美逐渐发生变化,更加追求视觉艺术, 演奏方式也不再拘泥于坐式, 根据演奏环境和场景 不同,结合特殊的演奏需要,为了增强舞台表现力并完美呈现音乐的多样表现形式, 二胡演奏者经常会采用站立式辅助琴托进行舞台演奏, 以达到更佳的舞台视觉效果 。新的演奏形式出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融合,新的音乐元素的加入,视觉与听觉上极富冲击力,新民乐女子十二乐坊国内外红极一 时,二胡音乐创作发展显现了当代色彩 。

  (二) 消极影响

  1.失去了二胡的传统特色

  大众对二胡艺术的喜爱源于其旋律优美 、音色独特 、韵味悠长,这些恰恰都是二胡这件乐器所特有的 。然而, 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小提琴技法的影响,二胡作品逐渐“提琴化”,二胡自身的音乐特色和内涵渐渐淡化,更多的琴童追求小提琴式的演奏,作品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难,二胡成了炫技工具,丝毫没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忽视了其音乐性 。二胡音乐创作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失去了传统文化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如果把传统特有的精髓丢掉,对整个二胡艺术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导致重技轻艺的现象

  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度”,现在的很多二胡音乐作品主题元素虽是民族性的,但作曲手法 、结构 、思维和审美都是西化的, 一 味追求技巧和炫技,失去了中国的传统特色,二胡艺术千年来留下来的宝贵传统特色就会荡然无存,本末倒置 。关铭先生说:“在当今的音乐生活中那种以技带艺 、重技轻艺的做法,必须引起应有的重视。 ”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无论何时,触动人们心灵且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是经典传世之作。

  3.脱离生活,脱离大众

  音乐是在人民的生活和实践中产生的,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在它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 。那些历久弥香的二胡作品才会被更多的大众所熟知和喜爱, 真正好的二胡音乐作品应该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一分为二来看,小提琴技法在二胡音乐创作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丰富了二胡的表演风格,拓宽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充实了二胡的演奏曲目 。然而,过度崇尚小提琴技法会导致出现重技轻艺现象, 失去了二胡的传统音色。矛盾发展的过程中要善于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向,中西融合,为我所 用,在二胡音乐创作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二胡本身特有 的音色,使得二胡音乐作品中国化。我们要认清利弊, 把积极影响发挥到最大化,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点。

  四、结语

  在二胡艺术发展近千年的历史中, 通过对二胡 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分析小提琴技法借鉴的依据, 对小提琴揉弦 、快弓 、双音 、泛音 、换弦 、换把等演奏 技巧的借鉴, 我国早期二胡技法的改进与借鉴西方 小提琴的技法演进关系密切, 小提琴技法的借鉴为 二胡演奏技巧的改进实现了突破, 同时为专业作曲 家创作高难度作品提供契机, 促进了优秀原创二胡 音乐作品的诞生, 使得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有了质 的飞跃。

  二胡演奏技艺和创新发展如此之迅速, 某种程 度上反映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品位 。二胡作为 民族乐器发展的“领头羊”,最能触动大众内心深处 柔软的地方, 最能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怀, 正所 谓:胸怀大,情怀深,音乐才能打动人 。作品旋律个性 鲜明,兼具民族韵味,既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又赋予 作品高超的技巧性,在二胡音乐创作题材 、形式 、理念和二胡演奏技法上, 小提琴技法的借鉴在推动二胡音乐创作发展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胡音乐创作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发展? 二胡艺术“提琴化”,一 味追求炫技而失掉二胡这件乐器本身的特色及韵味是我们不推崇的 。很多演奏者误认为更快 、更强 、更硬的演奏才是高水平的演奏,其实不然,借鉴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一切技艺都是为了音乐服务的 。借鉴 、模仿 、乐器功能化都无可厚非,中西并存,雅俗并用,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借鉴,植根传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充分发挥二胡乐器特长的原则上大胆创新 。在二胡音乐创作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二胡本身特有的音色, 让更多的二胡音乐作品“中国化”。 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中国音乐文化讲究意蕴 、风骨 、神韵,传统内在的精神 、神韵都是最宝贵的,触动人们心灵,经得起时间考验,引起大众共鸣的作品才称得上传世经典之作 。

  参考文献:

  [1]赵寒阳.20 世纪末二胡音乐及其演奏技巧的新发展[M].北京 :北京音乐出版社,1999.

  [2]黑格尔 .美学(第 一 卷)[M].朱 光 潜 译 .北 京:商 务 印 书 馆,1979:336-3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58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