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需求逐渐由物质向精神转变 。从目 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文化的包容性强,许多西方文化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影响 。在舞蹈方面,国家主张在“一 带 一路”中交流艺术文化,将 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也帮助其他国家的舞蹈文化走进国门 。所以,由于以上种种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则以“传统舞蹈”为探究核心,主要从传统舞蹈“体现古代人民精神载体”和“具有文化意义的体态符号”的界定出发,明晰现代社会中“重视舞蹈文化和精神”和“舞蹈体态及文化符号的传承”为传承传统舞蹈文化的主要策略 。最后,结合现代种种元素,制定“结合大众舞蹈认知进行创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和“现代主流与传统舞蹈相结合”的策略 。
关键词:传统舞蹈,现代社会,表现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西方文化也逐渐渗 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吸收信息方式的多样化,预 示着传统舞蹈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样 才能更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丝路花雨》为现代编 排舞剧, 其是基于我国敦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 种风格独特且欣赏价值极高的舞蹈 。本文就是以此 为例,探究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一、传统舞蹈的界定
( 一 )体现古代人民精神的载体
舞蹈最直接 、最简单地界定为人通过肢体的协 调配合,将情感注入肢体的舞动中,最终升华自身的 精神境界,并起到使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作用 。针 对传统舞蹈, 笔者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发展中的所见 所闻,界定为建立在社会 、自然 、文化等因素基础上,形成的风格各异且诞生于中华大地上的舞蹈, 比如当今的民族舞、地方特色舞蹈等 。传统舞蹈的界定往往更繁复,但每个传统舞蹈都能体现当地的特色,舞出古代人民的精神 。因此,传统舞蹈是体现古代人民精神、反映古代人民生活和审美的重要载体。
(二)具有文化意义的体态符号
舞蹈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 、社会 、精神 、宗教有关, 现如今发展迅速的街舞就能体现当代青少年狂野 、豪放的特点 。而传统舞蹈往往诞生于宫廷 、祭祀活动 、宗教文化 、社会文化中,通过体态的舞动表现出来 。 因此,传统舞蹈就是文化符号,其中舞蹈的舞步、肩部 、手部 、腰部等等动作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成为了文化本身 。如《丝路花雨》作为现代编排的舞剧,依据的是中国传统的敦煌文化,该舞剧的动作设计主要借鉴了敦煌壁画上的“S”形体态,会自然让人联想到壁画上飞天的仙女, 是一种具有意义的文化符号。
二、现代社会中传统舞蹈的传承探索
( 一 )重视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对于传统故事而言,舞蹈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中 国传统故事可以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 、不向 他人屈服等优秀的民族气节, 一个传统故事就可以 感染人的情绪, 但是人们并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的 震撼 。舞蹈在配合故事发展时就发挥了自身用处,可 以 让 大 众 在 欣 赏 舞 蹈 的 过 程 中回 忆 自 己 听 过 的 故 事,以此使大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同时还能充分感受 到震撼 。在这个过程中,就能体现出传统文化和精神 传承对于舞蹈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突出舞蹈对 故事画龙点睛的作用 。
例如,《丝路花雨》 所讲述的是古时候中原地区 的神笔张和其从事歌伎工作的女儿—— 英娘的悲欢 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纯洁友谊的故事 。 此舞剧讲的正是中原与西域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 长, 其中的文化值得观赏者去细细品味 。在此舞蹈 中,舞者们通过肢体的配合以及与其他舞者的互动, 将传统文化中的“精 、气 、神”融入其中,给本来故事 就离奇而又丰富的舞剧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这 些舞蹈背后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同时舞蹈 的 动 作 和 其 形 态 的 展 现 都 能 让 观 赏 者 情 绪 受 到 感 染,同时对本次欣赏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的 舞蹈和服饰都源自于“敦煌文化”,因此无论是舞者 的神韵 、气态,还是肢体的柔韧,都能突出我国传统 舞蹈文化“心有所想,神有所达”的核心思想 。每位舞 蹈演员在演绎中不仅通过彼此之间的配合, 向观赏 者讲述一个美好的传统文化故事, 还通过气息 、眼 神 、节奏和体态的展示,让每位观赏者都能感受到中 华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突出我国传统舞蹈文 化的体态符号 。除此之外,《丝路花雨》的故事情节丰 富,各个故事环节跌宕起伏,配合舞者的脚步 、坚毅 的眼神,升华了整部舞剧,可以说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舞蹈成就了舞剧, 舞剧也让更多观赏者重新审视和重视传统文化,促进其视野延伸,也让每位观赏者 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二)舞蹈体态及文化符号的传承
舞蹈的体态符号和文化符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 缕的关系 。由于舞蹈诞生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所以 舞蹈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古代人的真实生活, 而诸多 学者 对 舞 蹈 的 研 究 也 是 对 古 人 精 神 的 一 种 研 究 形 式 。因此,传统舞蹈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需要体现出舞 蹈体态符号,并且需要对其符号进行深入研究,才能 让欣赏者看懂舞者们通过舞蹈传达的“文化”符号 。 因此, 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传统舞蹈不仅需要将舞蹈 体态符号“端正”,还要将文化符号“通俗”化 。
例如,《丝路花雨》中,在动作设计时,舞者们的 舞蹈动作都是以“S”为主,再加上修长的身姿,显眼 的服饰, 人们一看到就会有一种欣赏敦煌文化的感 触,如果体态符号减弱,那么舞台剧的效果不仅会大 打折扣,还会让人感受不到文化符号,只能称之为表 达故事的“剧”,而非将中华传统舞蹈文化衬托出来 的“舞剧”。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舞者要将传统舞蹈 文化的“体态符号”和“文化符号”用于传承中 。不仅 如此, 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还要形成一套以体态和 文化为基础的体系,确定基本内容后,再去对舞蹈文 化进行下一步的沉淀,确定表现手法。《丝路花雨》中 就将这点完美地呈现出来, 先是利用服装和生活环 境让人们了解故事发生在古代的中原和西域之间, 突出了我国古代服装的风格和文化特色,紧接着,通 过道具的使用和肢体的舞动, 将体态符号转化成文 化符号,因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笔者曾就《丝 路花雨》进行观看并研究,发现在传统舞蹈文化中, 只有稳定了体态符号和文化符号, 才能让传统舞蹈 文化的传承“生于土”,在这过后,才可以借助各种技 术手段将古代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呈现给观赏者 。 由此可见,在文化多样性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传承 传统舞蹈文化要以“体态”和“文化”符号为基础,重视这两点和这个维度为基础的体系,让传统舞蹈文化得以良性传承, 走上属于当代人的舞蹈文化强国之 路,建设新的传统舞蹈文化传承体系。
三、现代社会中传统舞蹈的创新探究
( 一 )结合大众的舞蹈认知进行创新
由于我国文化呈多样化发展, 人们对于文化的 定义和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所以传统舞蹈文化也产 生了众多文化的分枝, 大多数人对于传统舞蹈并没 有清晰的认识,只知道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大多 数人对于传统舞蹈的了解处于极为浅显的阶段 。舞 蹈专业的相关人士想要通过专业的知识内容以及通 过舞蹈让大多数人去了解传统舞蹈文化, 在一定程 度上是行不通的, 因为大众对于舞蹈的认知较为浅 显,对于其中的深意也并不了解,因此传统舞蹈文化 创新的必然条件就是要结合大众的舞蹈认知进行创 新,以此才能被大众所理解,进而被大众所接受,被 大众所推崇。
例如,在《丝路花雨》这部舞剧中,舞者们的舞蹈 风格为“敦煌舞”,但根据笔者了解和调查,发现大多 数人对敦煌舞的印象为“优雅”“柔韧”等,但其实真 正的敦煌舞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在一定程度上是 为了弘扬佛教的教义而存在和发展的 。在丝绸之路 开通之后,敦煌舞随之发展,这一阶段中中原文化和 西域文化有效结合,敦煌舞也被世人所知,进而形成 了特殊的舞种 。其中,敦煌舞能体现出唐代的风韵, 并且能让人通过观赏感受到唐朝的审美,但观看《丝 路花雨》的人显然是无法直接理解的,于是舞剧的制 作人和舞者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 先是通过故事 介绍背景,让人们了解敦煌舞的历史和发展 。在丝绸 之路开通过后,才发生了英娘和伊努斯的故事,这两 个主人公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和西域 的关系,然后再通过舞蹈的形式让人们了解敦煌舞 。 在舞剧中期,佛教色彩出现,大多数人能结合自己对 佛教的理解,让所有的观赏者如置身于仙境,再通过 故事和音乐的运用让人们了解敦煌舞 。 因此,《丝路花雨》对于敦煌舞的传承与创新无疑是成功的,既让观赏者认识敦煌舞, 也让观赏者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敦煌舞的舞者们,以及舞蹈形态的深层含义。
(二)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还改变了大众接收信息的途径, 传统舞蹈大都在舞台上被人们观看,但由于座位的不同,总能带给观赏者不同的体验, 真正观赏到传统舞蹈的是一些座位较好且懂得欣赏的人, 并不能让所有人都被舞蹈的魅力所折服,同时舞蹈也限制于舞台,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改革传统舞蹈创新的途径, 还能让大众有相同的观看体验, 并且通过一些特写或者转镜等电影艺术镜头的运用,可以进一步突出舞蹈文化的魅力 。最后通过灯光的应用和音乐的渲染进一步感染人的情绪,以此让传统舞蹈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实现新时代创新传统舞蹈的目标。
例如,在《丝路花雨》中,舞者们通过独舞 、双人舞 、群舞等各种形式,将敦煌文化和传统舞蹈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都是由电影镜头所组成的,因此既包括特写,又包括角度 。如果大众是以平视的角度去观看舞者的舞蹈形态, 将传统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精神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其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因此,《丝路花雨》通过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改良,将敦煌舞的特色呈现到每位观众的眼前, 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敦煌舞蹈的丰富多彩 。除此之外,拍摄者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现代道具的运用, 包括服饰颜色和背景的创设等, 可以使得敦煌文化和其中背后的故事被观赏者所接受,且创设其中的情景,将观赏者带入其中,丰富观赏者的体验,将敦煌舞的体系呈现在观赏者眼前,以此助力我国民族舞剧发展 。 同时,《丝路花雨》舞剧的配乐颇为讲究,“飞天仙子”“反弹琵琶”“悲歌” 等音乐的运用将整个舞剧的意义升华了一个层次 。 因此,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创新了传统舞蹈的发展,使其在传承的基础上能做到创新 。其中,“波斯少女”“凭栏仙女”等音乐的运用让观赏者能感受到舞蹈中的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从而通过创新的形式让观赏者理解并接纳敦 煌舞的体态符号和文化符号。
(三)现代主流与传统舞蹈的结合
传统舞蹈“生于华夏大地的土,扎于中华文化的 根”。 我国舞蹈种类繁多,每种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 风格, 且每种舞蹈都因为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被大众 所认可 。如芭蕾舞 、拉丁舞等,后时代的舞蹈也有街 舞等,这些舞蹈都被大众所喜爱 。而传统舞蹈虽然能 体现中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 帮助观赏者感受到 坚强的精神,但由于创新力度不足,所以往往不能适 应时代的变化 。 因此传统舞蹈的创新需要依靠现代 元素在“百变不离其宗”的理念下,将传统舞蹈进行 创新,适用于时代变化,同时也能让观赏者感受到中 华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树立文化自信, 使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例如,在《丝路花雨》中,敦煌舞虽然是主要的舞 蹈,但并不是唯一的舞蹈 。笔者从专业角度出发,发 现整部舞剧中以敦煌舞为主, 但其中也包括中国古 典舞 、印度舞 、黑巾舞 、波斯马铃舞 、波斯酒舞 、土耳 其舞 、盘上舞 、新疆舞 。舞剧的创作者给每种舞蹈的 空间都恰到好处, 既能让人们了解我国传统舞蹈的 魅力, 又能让观赏者感受到多种舞蹈同时出现在同 一舞台的“惊艳”。“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 闻。 ”这句评价就凸显出了《丝路花雨》的影响力 。因 此,《丝路花雨》在创新方面将多种舞蹈进行结合,并 且在敦煌舞中吸收其他舞蹈的优点, 完善到舞蹈创 新中, 可以让观赏者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舞蹈文化 循序渐进 、包容性强的特征,使观赏者感叹舞蹈的伟 大之处 。通过创新,《丝路花雨》既让观众大饱眼福, 又通过对故事元素的了解和文化符号的探析, 使观众逐渐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以此促进中国
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和长远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 传统 舞蹈 的 创 新 中 要 将 现 代 主 流 舞 蹈 文 化 融 入 其 中,使其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这样才有利于传统舞 蹈的传承,只有让观众感受过传统舞蹈的“根部”后, 才能促进中国传统舞蹈的良性发展,提高其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传统舞蹈的发展需要依靠现代社会 文明的进步, 现代社会人们情操的陶冶也离不开中 国传统舞蹈的作用 。两者之间呈相辅相成的关系,在 传承中, 传统舞蹈要保留文化符号和体态符号的基 本特点, 再利用现代技术将舞蹈的特点放大展现给 观众,让观众易于接受,再去做创新部署 。而在舞蹈 创新中,中国传统舞蹈要贯彻“百变不离其宗”的原 则,通过创新自成体系,进而让传统舞蹈循序渐进地 发展。
参考文献 :
[1]吴崟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现代模式”探讨[J].参花(下), 2022(11):63-65.
[2]周玲,陈东云,苏水莲 . 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 创作启发[J].艺术家,2022(09):96-98.
[3]赵勇.传统与当代的融通:群舞《走山的女儿》创作理念与启示[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04):97-102.
[4]豆佳欣.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新发展[J].牡丹,2022(14):101-103.
[5]张大策.线性的瓦解:默斯·堪宁汉舞蹈审美视域转向与特征[J]. 舞蹈,2022(04):49-54.
[6]高璇 .全民艺术普及背景下群众舞蹈编导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思路总结[J]. 中国文艺家,2022(06):25-27.
[7]周佳琦 .从《千里江山图》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浅析中 式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传承[J]. 尚舞,2022(10):50-52.
[8]郑昕 .传统舞蹈的现代走向—— 山西“万荣花鼓”舞蹈形式的变革[J].黄河之声,2017(20):126-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