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五年制高师声乐课中艺术歌曲的教学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09:39: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艺术歌曲是在 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潮流中产生的一种歌曲体裁形式, 它是声乐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 。艺术歌曲强调钢琴伴奏和人声的融合,是一种声乐演唱中具有较强表现力和欣赏性的艺术体裁 。声 乐教学的培养 目 标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演唱能力,同时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声”与“情”的理解与表达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笔者结合平时的声乐教学,合理运用歌唱教学的训练方法,对西方以及中国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进行分析,从而体现艺术歌曲音乐表达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

  关键词:高师声乐,艺术歌曲,歌唱教学

  艺术歌曲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对于演唱者及钢琴伴奏的表达 要求较高 。在笔者所任教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 程中, 声乐作为重要的专业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 力和表现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强 调“内在美”的音乐体裁,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 的音乐修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均有一定的要求 。在 进行艺术歌曲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 解艺术歌曲的背景, 同时也要通过分析歌曲的音乐 形态以及注重歌唱的具体要求, 来提高学生对艺术 歌曲的理解, 从而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 感 。本文结合平时的声乐教学实践,对西方及中国近 现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作品进行了教学分析, 旨在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以及对艺术歌曲的审 美能力。

  一、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

  ( 一 )西方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艺术歌曲是 19 世纪浪 漫主义时 期产生 的一种 歌曲体裁形式,有“诗的音乐”之美称 。它的结构精 巧, 大多以委婉的方式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歌词 具 有 较 强的文学 性,大 多 数 采 用 文 学 家 、诗 人 的 精 美诗篇 。艺术歌曲的表演对于演唱者和钢琴伴奏的 艺术性要求非常细腻 。艺术歌曲在西方发展迅速,代 表作曲家有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这一体裁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最有特点的艺术表现方法 。 同时它 吸取了本土文化的精华,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特 点,产 生 了 大 量 的 优 秀 作 品,如 舒 伯 特 的《冬 之 旅 》 《美丽的磨坊女》,舒曼的《诗人之恋》等。

\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 欧洲早期的艺术歌曲在 1919 年五四运动左右引入中 国,并为文化圈所喜爱,李叔同 、刘半农、赵元任、黎锦 辉 、黄自 、萧友梅 、贺绿汀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曲 家 。他们把国外的创作技巧与中国的民族风格相融 合,在 40 年代初期,经过众多音乐人的共同努力,创 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如 《春游》《教我如何不想他》 《玫瑰三愿》《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长城谣》等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空前繁荣 。新时期的作曲家郑秋枫 、施光南 、谷建芬 、徐沛东 、陆在易等在这个阶段创作了《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牧笛》《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像雪花天上来》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 。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创作不但在题材上有了很大拓展, 同时也开始对西方作曲技法进行了尝试,促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繁荣, 使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屹立于声乐艺术之林。

  (三)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1.诗词与音乐的巧妙结合

  艺术歌曲的歌词一般采用精致优美的诗词 。歌 词内容简洁精炼、情感丰富,富有文学色彩。

  2.严谨细腻的曲式结构

  就歌曲的旋律创作与表现手法而言, 艺术歌曲 的旋律织体通常具有缜密的逻辑 、规范严谨的结构 、 考究的创作手法和技巧 。艺术歌曲的主题鲜明、个性 化特征明显,韵味浓郁十足 。此外,艺术歌曲的音乐 语言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婉转起伏 、细致入微 ,调性 的变化与情感的变化统一于一体。

  3.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

  每首艺术歌曲都浸入了作曲家内心的真实情感 和他们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深度体会与执着追求 。迷 人动听的旋律色彩往往是作曲家凭借非凡的音乐创 作技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中,从而 为以优美诗词来作为艺术歌曲的歌词做出的最为完 满的呈现和提升 。为了达到良好的歌唱艺术效果,作 曲家会采用音乐本身的内在艺术魅力, 使其得到最 大限度的发挥与升华 。

  4.钢琴作为伴奏乐器占据主体

  在艺术歌曲的实际歌唱过程中,钢琴伴奏的地位 和影响与声乐作品本身的旋律色彩是一样重要的, 作曲家凭借钢琴艺术独有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使其 融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从而借助多样的音乐表现形 式 ,烘托歌词的内容情感,深化作品的艺术主题 ,描绘 扣人心弦的音乐形象,使演唱者的演唱能够与钢琴这 一独特的伴奏乐器更加充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二、歌唱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

  歌唱是一种以人声作为媒介来表现音乐 、表达 思想感情的艺术,学生通过学习演唱 、欣赏优秀的声 乐作品,来掌握歌唱技巧 、丰富歌唱经验 、提高审美 和情感体验 。 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课按照培养方案 要求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基础上, 熟悉演唱的基本方 法 、体会各类歌曲的风格特征以及理解其艺术内涵 和表达要求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 基本功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 。在教学 曲 目选择方面, 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 律,选择具有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的声乐作品,从而 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提高声乐演唱的情感共鸣 。高 师学生的声乐基础相对薄弱,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 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歌唱训练, 学生只有在掌握了 基本的歌唱方法后,才能通过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所以以下本文将结合平时的声乐教学实践进行对基 础训练方法的分析 。

  ( 一 )歌唱姿势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从第一节课开始教 师就会一直在强调歌唱姿势的问题,正确的站姿是 演唱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抬头挺胸 、双脚与肩同宽,可以一脚前 、一 脚后站立,并进行前 后挪动练习,在演唱时身体向前微倾,重心在前脚, 休息时眼睛保持平视前方,重心在后脚,面部表情保 持积极微笑的状态,用自信的精神状态来表现歌曲 。 学生在学习声乐前, 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歌唱 训练且较不自信,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对于简谱 都不是很熟悉, 往往会存在不自信以及不感兴趣的 情况 。在声乐课教学中,学生刚开始演唱时会出现驼 背 、眼神不自信等情况,教师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观看 歌唱家的演唱视频,模仿演唱的精神状态和姿势,不 断提醒学生歌唱的姿势是树立学生演唱自信 、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拥有好的歌唱姿势是演 唱的重要前提 。

  (二)呼吸方法

  在形成正确的歌唱姿势后, 下一步就要让学生 学会正确的呼气吐气方法, 气息的训练是唱好歌曲 的重要支撑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气息的重 要性 。学生在没有接触声乐演唱前,对于如何正确运 用气息进行演唱了解较少, 大部分会出现唱歌用嗓 子的现象,不知道如何运用气息的力量 。想要运用气 息来歌唱,首先要找到气息运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 说的“横膈膜”的位置,俗话说“气沉丹田”,在吸气的 过程中,演唱者要尽量将气吸到正确的位置上 。在训 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手握拳放在腰两侧并向腰内侧 挤压,将肚子想象成一个气球,把腰部的拳头向外顶 起来,通过吸气吐气的过程,感受横膈膜的收缩和扩 张运动 。在找到正确的位置后,接着就是训练腰部肌 肉,通过多种呼吸方式,如慢吸慢吐 、快吸快吐以及 快吸慢吐等来进行训练, 让身体可以自由控制气息 的运用, 同时提高腰部肌肉的灵活性, 还可以通过 “闻花香”“狗喘气”的方法感受腹部发力,同时增添 训练的趣味性 。最后就是如何轻松的运用气息,这个 过程往往会经历长时间的积淀,也比较容易遇到“瓶 颈期”,需要经过 日积月累的训练,最终达到轻松的 运用气息的效果 。在气息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 常会出现吸气耸肩 、吸气不到位 、气息保持不住以及 歌唱过程中不会运用气息等情况,教师要及时发现问 题并纠正,学生要多加练习最终达到轻松运用气息进 行歌唱的地步 。

  (三)咬字吐字

  歌唱中, 正确的咬字吐字也是声乐演唱的基本 功之一,咬字准确 、吐字清晰 、字正腔圆是演唱的基 本要求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对学生的一些 方言进行纠正, 同时在歌曲演唱中, 教师应该对字 头、字尾的发音要求进行统一 。在进行歌曲教学的过 程中,不同的歌曲在咬字上的处理上可能与平时的发 音存在不同,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单独的分析 。在歌曲演唱前可以让学生用歌唱的状态来朗诵歌词, 让其 可 以 在 了 解 歌 词 大 意 的 同 时 训 练 个 别 字 的 正 确 发 音,帮助学生学会咬字头 、字尾归韵,进行自然的歌 唱发声, 让听众通过清晰自然的发音感受歌曲所表 达的意蕴与情感 。

  (四)情感表达

  歌唱的魅力是通过演唱将歌曲的情感充分表达 并引起共鸣,从而传递情感,不同的歌曲拥有不同的 情感表达, 这就要求歌唱者拥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 共情能力 。用歌声打动他人之前,首先要打动自己, 演唱每一首歌曲前都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 要表达的情感, 演唱者需充分理解作品并结合自身 体会进行表达 。同时,声乐教学中课堂氛围也非常重 要,教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通过不同 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 文化修养 。在实际教学中,声乐课也帮助了很多不自 信的学生通过歌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用音乐的魅 力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中西方代表艺术歌曲的教学分析

  在高师声乐教学课本中有大量的艺术歌曲,通 过演唱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情感的艺术歌曲,可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以及歌 曲情感的表达能力 。在进行歌曲教学之前,教师要介 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 学生了解艺术歌曲在中西方的发展脉络及代表人物。 再通过对不同作品进行分析和歌唱训练,挖掘歌曲的 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下面对平时 教学实践中的几首代表艺术歌曲进行教学分析。

  ( 一 )《鳍鱼》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品《鳍鱼》以其优 美的民谣形式 、轻松活泼的旋律 、生动的故事情节, 在众多优秀的艺术歌曲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极具其鲜 明代表性的作品。舒伯特的创作以艺术歌曲为核心, 他的歌唱作品超过 600 首,被世界公认为“歌曲之王”。 他在 1817 年写成的《鳍鱼》,最初是德国诗人舒巴特 写的诗词,当时舒巴特被关在监狱里,为了获得自由, 他写了《鳍鱼》这首诗 。整首曲子分成三个部分,以分 节歌的形式向年轻人发出警告, 即不要成为天真的 鳍鱼 。歌曲第一段描述了一条快乐的小鳍鱼在水中 嬉戏的场景, 这里的音乐情绪欢快明亮 、富有跳跃 感;第二段描述了一个渔民站在岸边看着鳍鱼,想把 它钓上来的场景,音乐情绪开始变得紧张;第三段, 狡猾的渔民搅混了河水引诱鳍鱼上钩, 这一句中的 情感表达与前面两段完全不同,它用一个高音 Do 来 描述渔民的形象和剧情发展的紧张感。

  在进行演唱教学时,前两段要用轻快明亮的声 音来表现小鳍鱼的活泼形象,同时这里是大调的感觉,还需要注意曲谱中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问题 。第三段的调性色彩转为小调, 要注意用忧郁的音色来刻画渔夫的形象和小鳍鱼上当受骗的过程和紧张感 。这三个部分的演唱不论在音色 、情绪上都要体现出明显的对比性和层次感, 教学时应当注意歌曲的临时变化音,咬字清晰 、气息舒展流畅,在歌唱前教师需将重难点进行单独讲解、练习并进行示范 。整首歌曲要用生动形象的声音叙述故事的细节, 通过钢琴伴奏刻画水面的形象,用歌唱语言表达故事的情节,通过钢琴与人声的搭配展现声乐表达的魅力。

  (二)《教我如何不想他》

  中国艺术歌曲自五四运动时期开始, 其创作风格就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点, 五四运动中的歌谣曲调优美 、抒情细致 、追求 自由,构成了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点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得以复兴,歌曲的创作开始趋向多元化,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作曲家们不断将西方创作手法与我国民族特色相结合,使艺术歌曲体裁经久不衰。

  赵元任先生以刘半农先生的一首诗词为基础创 作了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这是当代艺术歌曲中 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该作品共分为四个段落,通过对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描述来表现 。歌曲调式为 E 大调,经过 e 小调、G 大调的转调最终以 E 大调结束 , 3/4 拍,旋律自由,节奏舒缓 。第一段“春”,通过描写 “微风”“微云”体现春天清风徐徐的感觉 。为了达到 一种铺垫的效果,在演唱时,演唱者要注意呼吸的顺 畅,要给人带来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第二段“夏”, 通过描写夏 日 的浪漫夜晚,将“月光”“海洋”比喻成 恋人间的思念,进而上升到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第三 段“秋”,通过调式的转换表达情绪的对比,体现出一 种秋季悲凉的感觉 。第四段“冬”,在第三段的基础 上,感情在尾句爆发,尤其是在“枯树”“野火”“残霞” 这些词语以及结尾句渐强的烘托下, 将歌曲推向高 潮,深切的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

  歌曲在演唱中要注意四段的情感对比, 利用音 色 、旋 律 、节 奏 、情 绪 的 不 同 表 达,提 高 歌 曲 的 表 现 力 。演唱者要注重歌词中强弱 、快慢的对比,并配合 着钢琴的伴奏, 将歌曲每一句的意境都表现得淋漓 尽致 。歌曲分为四个乐段,歌词符合诗歌“起、承 、转 、 合”的规律特点 。第一段中“微云”“微风”,在演唱中 应该用轻柔的声音哼唱出来, 带着美好的感觉演唱 “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二段通过描写“月光”“海洋” 比喻成爱人之间的浪漫,在第三句“蜜也似的夜”中 的“夜”像第一段中进行一个上扬拉长的唱法,在最 后一句进行上行七度的大跳,将对爱人的思念情绪推 进,这里要注意与第一段最后 一 句的处理形成递进 效果 。第三段经过一段间奏后,第三句通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转调,让主人公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再 想到孤身一人的自己,不禁感叹“教我如何不想他” 的情感,此时的情绪是带着些许无奈的 。第四段音乐 从小调开始,利用“枯树”“冷风”“野火”来营造悲凉 的氛围,到第三句转回大调,利用“残霞”比喻希望, 把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上升为对祖国深深地眷恋,最 后一句强烈表达了在落日残霞后必定会看见朝阳的 美好愿望,同时随着音调的升高达到全曲的高潮,演 唱时需要气息来进行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渐慢的处 理方式将思念之情飘向远方的氛围体现出来。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具有我国民族特性的艺术 歌曲,同时兼具了西洋的创作手法,是中国艺术歌曲 的瑰宝,这首歌曲演唱难度较大,这要求学生应该有 基本的演唱和审美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对乐句进行 细致的分析, 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深层的情感和艺 术歌曲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我像雪花天上来》

  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是徐沛 东 1995 年在意 大利创作的,这是一首体现中老年爱情的艺术歌曲 。 词作家晓光以“拟人化”的方式,将自身融入雪花 、秋 叶,来抒发对纯真 、热烈的爱的向往和追寻,后因歌 词内涵随时代更迭,特别是被改编为合唱版本后,歌 曲意境由对爱情的追求延展成了对个人纯洁信仰的 坚持,以及对祖国深挚之爱的婉转倾诉。

\

 

  歌曲是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旋律平稳柔和, 大量运用了四度音程 、切分节奏,两段歌词将自己 比 喻成“雪花”和“秋叶”,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无奈,第 二段歌词最后一句“浓浓悲哀”,旋律上行跳进,这里 可以做渐强处理,将情绪推进引出高潮部分。第二部 分旋律以六度音程展开,拉宽了旋律幅度,同时也是 一种情绪的展开, 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纯 真爱情的追求,声音在高音处反复徘徊,这里演唱者 要注意对气息的支撑和音量的控制 。在第二段高潮 后,从“啦啦啦”开始,旋律呈音阶式流动,先由高音 下行,演唱时做渐弱处理;第二句“啦啦啦”再由低音 上行,演唱时做渐强处理,两句演唱时形成对比;第 三句“啦啦啦”由六度音程进行情绪推进;第四句通 过两遍反复将情绪推向高潮, 在第二遍反复中进行 高八度的同时做延长处理, 这个高音对演唱者的气 息要求很高,演唱者要情绪饱满的演唱,最后表达自 己对爱情不懈追求的决心, 同时也体现出对祖国深 情的赞美。

  《我像雪花天上来》采用了拟人化的方法,以雪 花和秋叶来抒发感情,对歌手的基本功要求很高 。演 唱时演唱者的嗓音要舒缓明亮,呼吸要沉稳有力,旋律线要长而丰满,乐句要整齐,不能随便换气 。在进 行重复高音时,要小心地把音量控制好,不要用力过 猛,要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深刻内涵,力求声情并茂, 富有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音 乐深层的含义,通过讲解每一句的旋律 、节奏来丰富 其音乐基础知识,还要通过欣赏音频 、视频的方式让 学生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

  作为声乐教师,在艺术歌曲歌唱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对歌曲的体裁进行分析讲解, 同时通过每节 课的声音 、气息 、咬字等基本功的专业训练,帮助学 生提高演唱的能力和自信心, 最终从音乐作品的角 度出发,在教学前深度挖掘歌曲的深层含义,通过对 歌词 、重难点 、节奏和咬字进行强调与分析,帮助学 生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再通过反复 的歌唱练习用声音将歌曲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进 一步提高演唱能力和自信心, 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 音乐素养,发挥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本文以“艺术歌曲”为中心,叙述了艺术歌曲这 一体裁在西方和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并从平时 教学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声乐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及 训练方法 。结合艺术歌曲的演唱,从平时的教学作品 中选取了三首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艺术歌曲, 通过 对歌曲的创作背景 、音乐形象及歌唱教学进行分析, 强调艺术歌曲的“内在美”的表达,为教师如何通过 教学让学生表达出艺术歌曲中的美提供教学建议 。 艺术歌曲作为高师声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演唱要 求上对歌唱者的气息支撑和情感表现力要求很高,这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细致的音乐作品分析让 学生提升欣赏力和表现力。中西方作曲家在创作艺术 歌曲时积极与时代相结合,用优美的旋律和富有美感 的歌词展现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要求我们作为音乐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从多角度出发,选择具有不同时 代特点、不同情感体验以及不同创作手法的艺术歌曲 进行教学, 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和音乐 表达能力,发挥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

  [1]钱京涛 .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以四首独唱作 品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03):151-161.

  [2]程晓凤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J].音乐探索,2003 (04):59-61.

  [3]张宏鸣 .对赵元任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演绎分析[J]. 黄河之声,2019(12):63.

  [4]巩琳.20 世纪 20— 4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 况 与 演 唱 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年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30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