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高校钢琴教学曲目的选择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0:40: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钢琴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钢琴曲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钢琴教学的最终效果。选择合适的曲目有助于提高钢琴音乐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天赋和潜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是,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侧重于教授钢琴演奏的指法技巧,没有认识到曲目选择的重要性,钢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阐述了高校钢琴教学现状,指出了钢琴曲目选择对高校师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钢琴教学曲目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曲目选择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钢琴,曲目选择,研究

  钢琴是非常重要的西洋乐器,19世纪传入中国,如今,钢琴已经成为我国音乐领域的主流演奏乐器之一。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曲目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了钢琴教学的最终成效。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曲目的选择,使学生在聆听、演奏钢琴曲的时候,除了熟练钢琴演奏技能,还能提高音乐素养,进而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优秀钢琴艺术家,为我国音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高校钢琴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概述

  钢琴教学是对学钢琴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统称,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想要学好钢琴,学生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钢琴演奏技巧,练好基本功,还需要学生对钢琴文化知之甚详,能够完成钢琴调试等基本工作,充分了解和把握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内涵,能在钢琴演奏中投入充沛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作为教师,更加需要具备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在钢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督促学生通过练习合适的钢琴曲目提高演奏技能。但是,根据我国社会现状,部分钢琴专业的学生内心并不喜欢钢琴,只是将钢琴当成谋生的技能来学习,而高校钢琴教学中也更加重视钢琴的演奏技巧教学,忽视了音乐美育,导致许多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弹奏钢琴,高校钢琴教学活动缺乏创新。另外,由于钢琴教学需要学生不断练习,进而提高演奏技巧,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枯燥的演奏练习中对钢琴音乐产生倦怠情绪,从而产生放弃钢琴学习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在后续音乐道路上的发展。

\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钢琴表演时,除了要传授钢琴演奏技巧,还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育,培养德艺双馨的钢琴艺术家。钢琴曲目是钢琴教学活动的中心,钢琴教学曲目的选择是钢琴教学的关键,所以,高校可以从钢琴教学曲目的选择入手,促使钢琴教学活动高效率开展。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作为教学曲目,除了向学生示范钢琴演奏的指法技巧,纠正学生错误的手势动作,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讲解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原因和心态变化,让学生对钢琴曲目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钢琴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教师还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曲目,进度较差的学生主要练习基础指法,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尝试提升钢琴演奏技巧。如此,既能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也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发展,将素质教育与钢琴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高校选择钢琴教学曲目的意义

  钢琴教学是以钢琴曲目为中心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是有效开展钢琴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既能提升钢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钢琴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钢琴演奏水平。

  (一)对老师的意义

  对钢琴教师而言,钢琴教学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教学活动,还是对自身钢琴技能的打磨和提升。钢琴曲目是钢琴教学活动的中心,不同的钢琴教学阶段对曲目的选择要求也有所不同。初级阶段重在训练学生的指法基础,强调准确的弹奏,曲目选择上应以慢速、中速为主;中级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需要练习各种各样的曲目,主要是为了训练指法、学习技巧,曲目选择的难度和速度都较初级有所增加;高级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增强钢琴演奏的表现力,除了继续练习指法技巧,保持手指的灵活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广泛选择不同流派的代表性曲目,详细讲解作品内涵,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更加生动地表达作品主题内容。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练习曲目,可以有效降低钢琴教学难度,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情况的练习曲目过程中,高校钢琴教师需要从教学角度解读钢琴作品,这是钢琴教学中必做的准备工作,也是钢琴教师对自身钢琴知识的复习;而钢琴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曲目练习的时候,往往还会发现一些过去自己未曾注意到的问题,这时候可以和学生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如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自身的钢琴艺术水平,做到教学相长。

  (二)对学生的意义

  学生是钢琴教学的主体对象,对学生而言,选择合适的钢琴教学曲目,有利于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夯实基本功。

  1.加强听觉训练,提升钢琴演奏技能

  听觉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训练,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的听觉训练和指法训练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没有灵活高超的指法技巧,就不能弹奏出动听的钢琴曲,没有卓越的听力感官,就不能听出曲子哪里弹错。听觉对于音乐家而言,如同视觉对于画家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感官刺激。贝多芬这样伟大的音乐家失聪后继续坚持创作,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更应该珍惜现在,努力训练听力,以期能够创作出优秀的钢琴曲目。循环播放合适的教学曲目,可以锻炼学生对于声音的敏感性,做到“曲有误,周郎顾”。同时,教师能以曲目作品为案例,细细解读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风格特色、指法技巧等,教授学生采用不同的指法技巧,进而实现不同的听觉效果。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钢琴曲目作品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循环往复的听觉训练,能对声音有更加准确的判别,在指法练习中,也能凭借听觉训练经验对钢琴演奏的效果有所评判,思考不同的指法技巧所对应的听觉效果,更加灵活地准确演奏所选曲目,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钢琴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钢琴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或潜力没有充分挖掘等原因,导致钢琴演奏水平一般,只有匠气,没有灵气和感情。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受打击。因此,钢琴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钢琴演奏的技巧和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情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演奏水平相符的曲目,让学生在钢琴教学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增强学习钢琴信心,进而提升钢琴演奏能力。练习合适的曲目,有助于促使学生热爱钢琴,促使学生自觉查询相关知识,深入了解钢琴音乐文化知识,持之以恒地进行钢琴演奏练习,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对钢琴表演充满激情与自信。

  3.理解曲目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钢琴表演不仅是一门专业技能,也是一项人文艺术。想要生动地表达钢琴作品,除了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还需要演奏者充分理解作品内涵,与作品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将这种感情投入到钢琴演奏中,使钢琴演奏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钢琴曲目,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拆解分析,了解乐谱开始阶段的节奏,以及所表达的内涵,带领学生体会钢琴曲目的情感内涵、风格特色、时代特征等文化因素,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当对曲目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在钢琴表演中结合自己对曲目的理解,借助专业的演奏技巧,灵活生动地传达曲目作品的主题情感,完成对钢琴曲目的二次创作,成为一名钢琴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个会弹钢琴的人。
\

  三、高校钢琴教学曲目选择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高校钢琴教学在曲目选择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阻碍了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集体教学,曲目选择没有结合学生个人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曲目选择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天赋擅长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曲目时,教师应当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擅长与缺陷、个性风格等因素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制练习曲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然而,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现今依旧以集体教学为主,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大都会以多数人的学习进度作为参考,选择符合大多数学生进度的练习曲目。对于另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曲目选择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甚至还超出了学生的技巧掌握水平。在布置作业时,钢琴教师往往也是统一布置相同的曲目练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偏好和擅长方向,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甚至还有一些教师面对不同的年级也采用相同的曲目进行指导教学,教师固然省心省力,但教学效果显著下降,学生的天赋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钢琴演奏风格单一,趋于模板化,没有个人特色,缺少艺术灵性。因材施教是曲目选择的重要原则之一,在钢琴教学曲目选择方面,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不同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演奏曲目,保证教学的合理性。集体教学模式下,很容易产生“一刀切”现象,容易忽视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很好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曲目选择以外国曲目为主,缺乏民族音乐文化元素

  钢琴来自西方,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在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中国音乐领域的主流乐器之一,是高雅品味的代名词。但是,直到今天,钢琴音乐的本土化和民族化仍然是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我国具有民族化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数量较少,在钢琴曲目选择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偏向于西方钢琴作品,曲目选择时以国外钢琴曲目为主,我国高校现代钢琴教学缺乏民族化因素,这不利于钢琴音乐的中国化。钢琴音乐来自西方,源头是西洋音乐,与中国音乐文化之间存在隔阂,第一,文化之间的差别不利于学生学习钢琴;第二,我国钢琴音乐没有结合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一味学习西方,很容易陷入东施效颦的境地;第三,只有文化融合才能取长补短,实现文化创新,如果钢琴音乐在中国不能实现本土化,中西方音乐文化没有互动交流,那么我国钢琴音乐很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高校钢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将钢琴演奏和民族音乐结合起来,中西合璧,实现钢琴音乐在我国的本土化、民族化发展,将钢琴音乐进行本土化、民族化的创作创新。

  (三)看重舞台效果,曲目选择忽略音乐内涵

  中国古人学琴讲究修身养性,学习音乐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而现代人学琴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更强,专注于提升钢琴演奏的指法技巧,忽略了钢琴作品内涵。高校钢琴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某些教师过于注重钢琴演奏的舞台效果,着重于形式,会选择一些并不适合学生练习的曲目,这并不利于学生在音乐之路上的长远发展。部分学生也是如此,没有放平心态,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钢琴的了解尚且停留于表面,不能完全理解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内涵,出于想要卖弄技巧的心思,一心选择适合炫技的曲目,疏忽了音乐素养的提升。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轻则使学生养成不良的选择曲目习惯,重则使学生错过培养和提升音乐鉴赏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甚至还可能因为贸然练习技巧艰深的曲目影响到手指的灵活性,给日后的钢琴生涯带来不利影响。

  (四)曲目选择较为单一保守

  钢琴的音域宽广,钢琴作品的风格分类也非常丰富,钢琴教学曲目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人认为西方的曲目才是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是钢琴教学的范本,所以,目前的钢琴教学中仍然是以西方曲目为主。但在钢琴教学中,学生还是应该积极尝试多种风格的作品,创新出自己的风格特色。作为指导者的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各种风格曲目教学,而不是依据经验或是个人喜好,选择传统曲目按部就班地进行钢琴教学,这样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容易使钢琴教学故步自封。

  四、高校钢琴教学曲目选择原则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钢琴曲目,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钢琴家。

  (一)因人选曲,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就高校钢琴教学曲目选择而言,教师要特别注意因人选曲,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应当以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演奏水平等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曲目。针对能力水平较弱的学生而言,选择曲目时应当侧重慢速平稳的曲目,着重训练学生的基础指法,夯实基本功;对于能力水平徘徊在平均线的同学,应当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曲目,既学习新的指法技巧,也夯实基本功;对于天赋极高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各种风格的曲目,理解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增强他们的作品表现力。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特色和培养目标要求,选择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的内容进行教授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融合民族元素,中西结合

  钢琴最早从英国传入我国,距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演变,钢琴本应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本土化钢琴音乐,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曲目方面仍然是以外国曲目为主,带有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的曲目较少,这不利于钢琴音乐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所以,高校钢琴教学要重点强调中西合璧,通过选择合适的钢琴曲目,帮助学生认识到钢琴音乐中国化的价值所在。例如,可以选择贺绿汀先生的《牧童短笛》作为教学曲目,作品符合钢琴创作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曲目中深刻体现出民族性。而且,还可以在校园内举办校园音乐会、音乐文化讲座、民族钢琴音乐演出等活动,让更多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之间的异同和魅力,引导学生将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同钢琴表演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带动更多人了解中国钢琴音乐,推进钢琴音乐的本土化发展。

  (三)注重音乐美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钢琴是一门技能,也是一门艺术。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钢琴演奏技巧,还要教授钢琴音乐文化知识,重视音乐美育,引导学生理解钢琴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加强音乐素养的培育。在具体的钢琴曲目选择中,除了遵循“技术第一”的原则,教师还需要遵循“音乐为上”的原则,向学生讲述曲目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时代特征,体会作品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例如,部分钢琴曲目的旋律可能不被所有人接受并欣赏,但是他们仍然具有独特的练习价值或艺术价值。当遇到学生不喜欢的曲目时,教师应讲授作品的价值意义,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这些曲目的必要性,督促学生夯实基础,同时,通过讲解钢琴作品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价值观,深化学生对钢琴艺术的了解,培育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四)与时俱进,丰富曲目选择

  钢琴作品承载了作者的情感表达,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钢琴曲目练习不仅是单纯的指法技巧练习,也是演奏者在与作者进行共鸣。钢琴的曲目流派众多,题材多样,各具风格,越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越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一方面,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曲目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尤其要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选择曲目时还应当与时俱进,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当今时代精神风貌的钢琴曲,向学生讲解曲子当中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选择合适的钢琴教学曲目是改变高校钢琴教学现状的突破口。因此,高校钢琴教学要从曲目选择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多样化、民族化等曲目选择原则,选择合适的曲目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夯实学生钢琴演奏的指法基础,充分挖掘学生音乐天赋,提升他们的钢琴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尹潇敏.简析高校钢琴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J].戏剧之家,2020(16):155.

  [2]岳炳丽,苏睿.浅析钢琴即兴伴奏与钢琴教学的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1):54+56.

  [3]梁智源.关于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141-142.

  [4]辛永姝.关于钢琴教学曲目选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8(12):130-131.

  [5]牛思萌.试论曲目选择对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7(07):259.

  [6]张靖敏.曲目的选择对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作用分析[J].明日风尚,2016(15):299.

  [7]李倩倩.高校声乐教学曲目的选择与使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0(30):105-106.

  [8]李宇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应用的影响[J].通俗歌曲,2016(06):140.

  [9]王多.基于民族化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途径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J].高考,2019(14):14.

  [10]王晶.高校音乐教育五项全能比赛视域下的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J].北方音乐,2020(23):184-186.

  [11]周晓梅,谭浩涔.高校专业钢琴教学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6(03):79-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05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