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30 10:43: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音乐理论研究当中,声乐钢琴伴奏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越来越多的演唱者和弹奏者开始认识到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功能,也有更多的学习者开始投入到钢琴伴奏的事业当中。实际上钢琴伴奏并非是我们所说的“配角”,恰恰相反,其艺术指导性往往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本次研究也将以声乐表演教学作为切入点分析钢琴伴奏的应用与措施。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表演;教学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横跨的声乐和钢琴两个学科课程领域,在学科各自的研究范围当中拥有大量的成果和建树。乐器在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内的应用非常普遍,而伴奏本身建立在基本创作基础之上,能够帮助作品提升艺术价值,起到关键的衬托和辅助作用,在声乐表演教学当中的应用价值非常突出。

  一、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特性

  (一)衬托与辅助功能

  目前的声乐教学更加专注教学理论和技巧层面的研究和培训,但钢琴弹奏技巧的发挥以及和声乐之间的配合却未能得到重点关注。艺术指导特性本质上指的是对一切艺术行为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特征,在艺术表演领域范围当中对文艺作品进行指导,本身是利用钢琴伴奏这一特殊的手段让演唱和表现过程能够具备吸引力。但声乐钢琴伴奏本身不能取代完全专业而系统的技巧教学,但可以建立在基本正确的演唱角度成为不可替代的辅助载体。这样一来,音乐作品能够得到升华,同时将听众和演唱者的情感融入相应的情境当中。从节奏层面来看,部分声乐作品还会在节奏上具有特殊性,能够以伴奏的方式呈现出来。

\

  (二)音乐表现功能

  在很多声乐作品和艺术作品当中,钢琴伴奏都具有非常特殊的音乐表现性,甚至可以以此为基础,创设独立的钢琴作品。在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很多作品当中,就有一些突破了传统万作的写作手法,将伴奏写作和歌唱旋律进行融合,塑造了新的音乐形象。在目前的声乐表演教学当中,包含语言训练、形体教学、情感教学等多个方面,除了最为基础的演唱技能教学之外,还包括钢琴伴奏的配合作用和舞台实践,正确认识到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和音乐表现功能,有助于从乐谱和伴奏两个角度完美发挥伴奏的功能。

  (三)音乐情感特征

  作曲者会在情感涌出的时候,用乐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通过演唱者的灵感融入,将技巧表现出来。而作为钢琴伴奏者,则会在伴奏乐谱当中融合原作者和演唱者的个人情感进行再次组合,最终转化为听众收听到的音乐。情绪是人的一种基本情感现象,音乐情绪也是个体在音乐的刺激下所出现的正常情绪反应,能够表现出作者乃至听众的内心活动,作为感性材料和存在。虽然情绪不会直接外化于音乐,但音乐往往能够打开封闭的大门成为情感体验的一种直接载体,让情感和音乐之间产生新的联系。正如人们会在听到某首音乐作品时产生共鸣感,就是因为创作者对音乐本身有着自己的独特化理解,并且以伴奏的形式触动听众的内心。从这一角度来看,作曲家是音乐情绪的主体推动者,而钢琴伴奏者则是突破作品本身特征的控制者。在音乐情绪当中包含了人们常见的喜怒哀乐音乐,情绪的发生过程当中也会基于音乐产生的线索和特点来定位于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综合来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都有着情绪的参与情感,在这三个阶段当中不停活动构成了一条情感线。当人们在欣赏音乐之后能够回忆起已经听过的旋律或构成歌曲的和声和伴奏,那么这些音乐就具备情感特征,是具有情感性的音乐。

  二、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应用

  (一)气息教学与伴奏

  气息教学是歌唱的基础,而呼吸过程是歌唱的支持动力,在声乐演唱环节当中,气息要随着作品的情感变化而交换应用,将有目的和有技巧性的呼吸融入演唱作品当中。在传统的气息应用教学环节,教师一般会对歌唱呼吸生理结构进行剖析,但通过钢琴伴奏结合之后,则可以基于生理训练的基础上融入心理层面的指导和干预。实际上最为自然的呼吸状态就是最正确的呼吸状态,在钢琴伴奏的中的前奏部分,能够有效描绘出歌曲本身的风格和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然后以呼吸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同步性,使得生理层面达到最佳气息状态[1]。

  一个乐句就是一个音乐意象,使用钢琴伴奏引导呼吸控制可以达到有效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通过歌曲的思想来进行呼吸,调节基于歌曲本身的基调和作品的文化内涵,选择一种更加适合的表情展开呼吸。钢琴伴奏可以在思想和感情层面做好同步应用,将信息带入到另一种不同的状态,让演唱者跟随着歌曲的思想内涵来调节自身的呼吸。

  (二)共鸣教学与伴奏

  声带产生的声音虽然非常微弱,但经过口腔或胸腔等全身共鸣腔体的协调作用,就能突出嗓音的特色和音质特性。在学习环节会通过歌唱共鸣原理和腔体的有关知识进行学习和分析,例如以乐器共鸣来做好音色调整,进行声音共振。在平时的体育训练当中,经常看到赛跑训练会有其他领跑者来带领受训队员,这说明比起单独的训练协调训练往往能取得更加的效果。钢琴本身的乐器特点使得钢琴产生的共鸣效果在物质条件之下能获得良好的泛音,在声乐教学的环节当中,声乐钢琴伴奏加入和配合使得声音可以在一种相对协调的状态下,让演唱者产生生理层面的反应,下意识使用技巧训练当中的人体共鸣方法。诸如此类的感性和感知训练,可以让演唱者始终保持吸气状态而打开腔体,以最自然的呼吸方法来呈现出完美的音质[2]。歌唱阶段声带产生的声音相对比较微弱且缺乏感情色彩,但只有通过口腔、鼻腔、胸腔等区域的共鸣才能获得全身协调,让整个身体转变为“大共鸣箱”,声乐共鸣和训练教学阶段需要以钢琴伴奏的方式从生理角度和听觉角度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钢琴广阔的音域可以表示出多个音乐形象,然后以音域变化和声乐作品的主旋律进行对话和交流。
\

  (三)技巧教学与伴奏

  好听的声乐作品除了要正确的基础发声方法作为支持,还需要加入某些声乐特殊技巧,例如花腔或滑音等。钢琴伴奏的应用使得技巧训练可加入某些艺术领域的教学体系,是单纯的技巧教学实现艺术层面的突破。

  钢琴可以用流畅的旋律和音色将整首音乐作品的意境带入到一个崭新的环境当中,以花腔为例,花腔技法的应用是当前声乐表演教学最为关键的一项技巧内容同时也是美声唱法的高层次,不同类型的音阶或琶音,在艺术性装饰的帮助下能够展现出高超的技艺特点。此时应用花香的各种技法和钢琴伴奏,可以引导演唱者按照不同的作品风格和作品内容完成对作品的演绎。

  这里以《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为例,第一个乐段当中就应用了花腔技巧,而钢琴伴奏环节左手震音保持激烈的情绪状态,右手跳音则引导演唱者保持正确的音准,以持续的高音和弦跳音弹奏让演唱者和钢琴共同保持优美的音色。在一些其他的花腔作品内,也有利用钢琴伴奏作为炫技部分的辅助模块,应用大量的技巧进行声音塑造时可以利用钢琴作为引导,让音色更佳饱满[3]。

  三、声乐表演教学当中的钢琴伴奏表现模式

  (一)眼神表现

  声乐表演在经过对乐谱和作品的深入认知之后,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情感和心理层面的表演艺术建立在审美基础之上,突出演唱技巧和情感体验。肢体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当中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相应的动作来传达出内心的情感,具有美感表达的功能。以常见的眼神为例,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类的所有复杂感情都可以以眼神进行表现,与眼睛相关的成语也非常多。这说明在声乐表演的进程当中,可以围绕心理情感特征体现出眼神的变化,让眼神能够伴随着钢琴伴奏对观众起到情感引导的效果,让观众融入情境内产生情感共鸣[4]。

  (二)肢体动作

  在声乐作品表演的过程中肢体动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肢体动作属于一种无声的表达方式,同时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离不开手势等动作。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肢体动作作为情感表达和气氛渲染的主要手段,从而保持动作的协调与稳定。在这一方面很多外国的艺术作品在风格上会更加倾向于以肢体变异手法对原有的旋律进行补充和应用,而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会融合一些传统戏曲元素和专业动作。

  肢体动作是将个人置于音乐当中,让个人与音乐作品实现深度融合。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之中,能够围绕形体语言的表达过程展开艺术层面的指导,塑造出经典的角色形象让表演者可以自我控制[5]。

  (三)实践过程

  无论是登台表演还是实际模拟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舞台实践环节,学生在未来的声乐表演的舞台实践需要面对大量的观众,因此需要克服很多的障碍,才能够确保成功地完成声乐表演项目。所以钢琴伴奏的加入能够让表演者基于整体的艺术状态塑造过程来克服恐惧感。通常情况下,很多表演者在台上会出现大脑空白或怯场的心理状态,使得上台后无法发挥正常的应有水平。但借助钢琴伴奏就可以提供心理层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模拟舞台感的训练内容,一方面让演唱者预先进入演唱状态,另一方面为演唱者提供一定的心理暗示,带领其进入演唱意境。这里可以采用思维引导的方法对基本的音乐过程进行整合,让钢琴演奏成为辅助元素,引发台下观众的遐想。在这种情感体验当中,台上的表演者也能抵抗原有的不适应感,达到最佳的舞台表演状态[6]。总而言之,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功能已经变得更加普及,纵观当前艺术指导的学科发展现状来看,未来的音乐教育需要开设专门的艺术指导课程和钢琴伴奏课程,在学科建设当中弥补现有的空白,从而建立专业化实践支持体系,更好地提高当前声乐教学的质量,并且发挥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

  声乐作品的表演阶段需要以实践过程来突出艺术感和律动性,让听者感悟艺术作品具有的内在艺术形象。在声乐技巧训练阶段,指导教师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运气能力、演唱力度等,将一些特殊技巧部分融入钢琴伴奏,即通过规整化的多声旋律弹奏手法来实现歌唱环节的细致与连贯要求[7]。必要时还可以从实践者的感情入手,表现不同风格和不同旋律的声乐作品。

  (四)感情融入

  通常情况下,音乐作品的演绎环节当中会融入感情,而在声乐教学阶段也会利用钢琴伴奏来营造出愉悦感或紧张感等感情。自然愉悦感,本质上属于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但愉悦感更加接近于更纯粹的快乐,演奏者内心的愉悦感会通过技巧来表现,而钢琴伴奏的愉悦感则通过节奏的韵律变化来体现。例如在钢琴教学教材车尔尼599中就会提到节奏的有关内容,并且强调弹奏时的力量感和律动感。此外在很多作品当中,我们通过伴奏就能感受到极度悲凉的情绪,即便是以美好的方式进行演绎,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其背后的不幸[8]。钢琴伴奏会利用倾听者的情绪共鸣,而采用固定的手段进行节奏表达,所敲打出来的声音也将拥有不同的情绪特征。强度的变化代表的是音乐,情绪的变化也代表的是律动感的变化,有了律动感才有了生命,才有了声乐的特性。

  结语

  本次研究基于声乐教学的角度,对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环节当中的艺术指导性和运用方法展开了具体论述,从花腔教学或共鸣教学等内容当中,突出了此次研究的目的和作用。钢琴伴奏除了陪衬和辅助效果之外,还能够在艺术指导方面发挥有效支持功能,与演奏过程进行深度融合,将艺术灵感和艺术内涵有效结合引导演唱者实现作品的艺术完美性,完成对作品的演绎和再创作。

  参考文献:

  [1]石校昆.师生互动琴歌飞扬——试论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01):83-86.

  [2]骆楠.用钢琴伴奏为声乐演唱锦上添花——浅析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与教学[J].音乐生活,2018(7):79-80.

  [3]杨艺媛.实施"四点一线"教学模式开创钢琴伴奏教改新局面——文理学院音乐表演系声乐《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教学改革纪实[J].大舞台,2010(12):190.

  [4]陈燕.音乐理论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9):218.

  [5]赵鸣.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196-196.

  [6]孙瑜.钢琴伴奏对中外艺术歌曲意境烘托的重要性——以《魔王》和《大江东去》为例[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6):72-75.

  [7]王红艳.有关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的探析[J].神州(上旬刊),2013,(10):120-120.

  [8]阎乃靖.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7,(4):29,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67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