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21 13:55: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部分职业院校已经设立了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开展的舞蹈表演教学活动,仍然参照艺术类院校的教育模式,缺乏一定的自主创新,导致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在新的教育阶段,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对教育现状加以改革,使职业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拥有发展活力,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本文从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紧迫性进行分析,针对当前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旨在为舞蹈表演专业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改革措施

  职业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包括对学生舞蹈动作、肢体表现等方面的综合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及创编能力。当下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常常以理论方面的知识教育为主,再结合具体的舞蹈动作开展实践活动,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看似能够满足专业的需求,但实际上常会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所以导致舞蹈表演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内容比较弱势。为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职业院校应当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切实培养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技巧。

  一、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紧迫性

  (一)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教学方法改革

  现阶段职业院校培养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其中包括舞蹈知识、技能及文化素养等,将这些作为舞蹈课程教学的目标,才能完善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舞蹈技术能力及表演能力等方面,开展民族舞、现代舞等多种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各类舞蹈中准确表达舞蹈情感,进而提升学生对舞蹈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理解,学生在舞蹈表演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影响下,对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会具备更深的理解,能够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舞蹈学习状况相结合,就需要教师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才能迎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1]。

  (二)社会人才需求改变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因为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责任,所以社会各行各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变大,各种民族表演、节庆表演的机会增多,推动了职业教育扩展舞蹈表演专业的进程。各地的职业院校尝试与地区的艺术团及其他机构联合,培养具有较高舞蹈表演能力的人才,从而满足社会企业对外宣传及文化享受的需求。职业院校在一系列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工作的要求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社会舞蹈表演的现实需求作为指导,推动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增强学生在舞蹈表演专业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的提升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实用性。
\

  二、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

  (一)舞蹈表演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

  教师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舞蹈表演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质量,当下阶段职业院校采用的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仍然以艺术类院校的教材与方法为主,将舞蹈表演理论作为主要的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只是辅助类的教学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缺乏个性化的,况且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比较薄弱,难以构成系统性的舞蹈表演专业发展纲要,教师资源也难以对表演内容的专业技巧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所以职业教育中的舞蹈表演专业要想实现创新,就要适当的改变照搬照用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体系[2]。

  (二)舞蹈表演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职业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要素,对学生的学习采取启发式或引导式的教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潜能。教师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将教材作为主要的内容,采取的知识教育更倾向于灌输性,也就是说,教师更看重如何在课程中落实教材中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所以学生在理论知识课堂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也普遍认为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二者只是前后衔接而并非融合,就难以改变职业院校中学生舞蹈功底较差的现实,也容易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三)教师舞蹈表演教学能力的不足

  尽管职业院校在近几年中的教学改革力度较大,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不能胜任教学改革的工作,比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等方面都会影响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效果,而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中缺乏双师型教师,对师资队伍的打造并不足,可能会导致舞蹈表演的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内容的传达,则教学工作缺乏广度与深度。况且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师很少到艺术团中去参与表演,所以实际教学常常是纸上谈兵,没有迎合培养社会舞蹈人才的发展目标,制约着舞蹈表演专业的改革进程。

  三、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应用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促使舞蹈表演专业教学系统化

  现阶段职业教育中的舞蹈表演专业可以通过舞蹈理论的讲解,将教师的动作示范作为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模仿教师做出一系列的舞蹈动作,练习舞蹈表演技能,以求在短期内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可以引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改革模式,摒弃原有的灌输式教学观念,将学生置于舞蹈表演专业教学的主要位置,可以设置系统化的舞蹈表演教学内容,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并非学生的被动学。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舞蹈教学表演情境,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专业课程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来探究舞蹈动作,完成舞蹈动作的创编等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任务的设置既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舞蹈学习中规定舞蹈课程的学习任务,就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舞蹈表演中的艺术感染力[4]。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推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知识讲解舞蹈表演模式难以适应当下教学的专业需求,与社会多样化舞蹈人才需求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要想提升舞蹈表演教学质量,职业教师就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知识讲授与知识表演融为一体,使多媒体教学与舞蹈课程之间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以其自身的优势能够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现代舞蹈、民族舞蹈等物种的动作基础,可以播放优秀舞蹈家的视频,教师在学生表演时可以给出专业化的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规范动作,指出学生舞蹈动作中的错误之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社会中新的舞蹈资源带到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视频,不必都当做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课堂之外的内容,培养学生在舞蹈表演专业中的自学能力及专业表演技能,那么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与时俱进的了解新内容,不会被课堂教学所限制。
\

  (三)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实用性

  职业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教学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对学生的舞蹈表演知识掌握程度及舞蹈动作的准确性,教师都要给出具体的规范。学校方面要注重舞蹈表演专业实践活动方面的计划,为师生提供实际的表演机会,传达理论化的舞蹈内容,引入舞蹈动作、表演技巧等实训类的教学项目,在实践教学中详细解读理论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舞蹈表演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舞蹈表演教学的实用性。比如教师在排练舞蹈表演节目时,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舞蹈表演片段来详细的讲解,为学生亲自示范其中的舞蹈表演动作,要呈现怎样的状态才算准确的表演了舞蹈内容。良好的实践教学状态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对学生存在的疑惑要能够详细的讲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专业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理论知识教学,使舞蹈表演专业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方面要为师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培养学生登台表演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四、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应用与具体解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应用

  在职业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要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为常见的改革方面之一。所谓任务驱动法,其本质在于将“学”作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导”来促进学生的“学”。因为目前职业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主要是教师来为学生示范动作和讲解动作,而学生主观意义上的“学”与“创造”并不明显,在任务驱动式的思想指引下,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倾向于备课阶段,为学生做出示范与讲授以后,学生的精力不必放在被动的模仿中,可以在教师给出的示范动作基础上完成一些自主创造。教师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注重对学生主体创造性的启发,转变以“灌”为主导的局面,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引导,将任务驱动法作为教学的开始,为学生创造一些任务情景,那么学生就会以行动为依托,思考如何创编舞蹈。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为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那么学生才能行动起来,否则学生就会对任务望而却步,那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会丧失效用。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应用

  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以总结技巧为主,可以在培育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兴起得益于本世纪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这些知识被联系成整体,创造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所以教师在此背景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革新,于职业院校的舞蹈专业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方法传授中,在课堂中传达更多的知识信息,将图像、文字、声音等要素融为一体,借助信息流大、感官性强的特点,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比如在民族舞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转变传统课堂中的枯燥感,让学生观看国内优秀的舞蹈家们的表演。课堂交流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准备的素材播放出来,因为舞蹈的艺术形式比较特殊,以视觉欣赏为主,所以拍摄的素材更需要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表演拍摄下来,之后让学生自己回放、观看,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的纠正自己的动作。从课堂实践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优秀的舞蹈作品具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积累动作素材,能够为学生拓宽舞蹈创编的思路。多媒体素材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示范教师”,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而不能将其片面的理解为替代课堂教学的内容,即便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应用,但也要为课堂教学所服务。

  (三)能力展示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应用

  职业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塑造,使学生的舞蹈动作准确且熟练是主要的教学目标,适当的启蒙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也是教学的核心,所以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活动要与实践相联系,将“练”与“演”合成一体。能力展示教学法是基于“演”之上的,即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现自己所学习的舞蹈技能,以提升学生的表现自信,一个好的舞者在舞台上的表现一定是自如的、肢体是优美的,而有些舞者即便基础功底扎实但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舞台上的表现也会显得生硬、刻板,那么好的舞蹈作品也会被减分,所以在职业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方法革新中,教师要重视能力展示教学法的应用,提升学生表演的热情,可以让学生从互评中找出问题所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不是只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模仿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融入赏识教学法的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人表演,激发学生的成功表演。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在练习时表现非常出色,但是真正“表演”中却难免会出现瑕疵,这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赏识教学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找到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再从大胆表现中启发学生的即兴能力、舞蹈潜力,这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用语言鼓励、肢体鼓励等方式对学生表达能力赏识,以情感教学作为支撑,肯定学生的能力展现过程,就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舞台表演是一项建立在舞台之上的艺术形式,舞蹈者终是要走上舞台完成表演,所以让学生勇敢展示自己,才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必然要求。

  结语

  舞蹈表演作为职业院校中新增设的热门专业,需要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对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要从舞蹈基础来开展教学活动,更加增强学生对舞蹈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的舞蹈表演技巧,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将各类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以舞蹈教材为教学大纲,将学生的舞蹈技能掌握情况作为指导方向,从学生具体的肢体动作中给出直接的建议,准确指明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深化落实专业理论的教学,从实践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培养出符合社会对舞蹈表演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祖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囡.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东西南北,2019(21):81.

  [2]韩阳.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大观(论坛),2019(08):110-111.

  [3]栾亚敏.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教育,2017(06):116-117.

  [4]石钧尹.试析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方法[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02):87-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65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