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参考文献):
1 王先谦:《荀子集解》, 沈啸寰、王星贤点校, 第122页, 中华书局1988年版。
2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2) (56) (57) (58) (60) (70) (76) (77) (134) (136) (141) (142) 《礼记正义》, 《十三经注疏》, 阮元校刻, 第1633页, 第1231页, 第1240页, 第1484-1485页, 第1629页, 第1674页, 第1521页, 第1522页, 第1528页, 第1482页, 第1536页, 第1428页, 第1632页, 第1632页, 第1430页, 第1602页, 第1625页, 第1627页, 第1643页, 第1513页, 第1536页, 第1527页, 第1644页, 中华书局1980年版。
3 (39) (50) (51) (54) (55) (59) (61) (62) (63) (64) (65) (68) (69) (71) (72) (73) (74) (75) (80) (113) (114) (139) 《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 第2483页, 第2525页, 第2481页, 第2471页, 第2508页, 第2471页, 第2463页, 第2518页, 第2506页, 第2512页, 第2457页, 第2518页, 第2468页, 第2479页, 第2478页, 第2462页, 第2484页, 第2504页, 第2526页, 第2517页, 第2471页, 第2487页, 第2479页。
4 [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曹未风等译, 第61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 (10) (30) (31) (34) (35) (36) (38) (49) (86)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21) (122) (127) 《春秋左传正义》, 《十三经注疏》, 第1943页, 第2173页, 第1906页, 第1750页, 第1726页, 第1833页, 第1775页, 第2060页, 第1838页, 第1869页, 第1985页, 第1717页, 第1726页, 第1773页, 第1930页, 第1740页, 第1771页, 第1866页, 第1791页, 第1839页, 第1818页, 第2126页, 第1737页, 第1737页, 第1840页, 第1840页, 第1844页, 第1929页, 第1937页, 第1992页, 第2012页, 第2014页, 第2086页, 第1737页, 第1737页, 第1826页, 第1885页, 第1985页。
6 (78) (79) (130) (131) (137) (138) (143) 《周易正义》, 《十三经注疏》, 第38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13-14页, 第18页, 第15页, 第91页, 第86页。
7 (66) (67) (128) (129) 《尚书正义》, 《十三经注疏》, 第221页, 第131页, 第138页, 第118-119页, 第131页。
8 (9) (11) (12) (26) (27) (28) (29) (33) (37) (43) (44) (45) (46) (47) (48) 《毛诗正义》, 《十三经注疏》, 第372页, 第374页, 第389页, 第391页, 第414页, 第460页, 第321页, 第321页, 第321页, 第541页, 第308页, 第355页, 第355页, 第294页, 第294页, 第573页。
9 (32) (53) 《国语》,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点校, 第151页, 第515页, 第515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0 《孟子注疏》, 《十三经注疏》, 第2702页。
11 崔述撰, 顾颉刚编订:《崔东璧遗书》, 第352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2 (41) [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 谢强等译, 第203页, 第203页, 三联书店2007年版。
13 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 第85页, 中华书局1963年版。
14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贺麟、王太庆译, 第306-307页,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5 (83) (84) (85) (117) 洪兴祖:《楚辞补注》, 白化文等点校, 第4页, 第7页, 第9页, 第2-3页, 第13-14页, 中华书局1983年版。
16 《左传·成公十四年》:“君子曰:《春秋》之称, 微而显, 志而晦, 婉而成章, 尽而不污, 惩恶而劝善, 非圣人孰能修之?”
17 曹操、曹丕、曹植:《三曹集》, 第178页, 岳麓书社1992年版。
18 (132) (140) 刘勰:《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注, 第1页, 第2页, 第16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9 浦起龙:《读杜心解》, 第21页, 中华书局1961年版。
20 卞孝萱编:《郑板桥全集》, 第204页, 齐鲁书社1985年。
21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 第611页, 中华书局2003年版。
22 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林则徐全集》第6册 (诗词卷) , 第3081页, 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3 柳冕:《答杨中丞论文书》, 《唐文萃》八十四卷, 四部丛刊本。
24 (133) 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 第1170页, 第1910页,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 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 周本淳标校, 第1528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6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论诗》, 第123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7 李贽:《焚书续焚书》, 第98页, 中华书局1975年版。
28 郭庆藩:《庄子集释》, 王孝鱼整理, 第1032页, 中华书局1961年版。
29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云:“直寻之义, 在即景会心, 自然灵妙。”参见钟嵘著, 曹旭集注:《诗品集注》, 第179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0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第47页,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文学的君子形象与“君子曰”的思想话语》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24/2018082410090375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wenxuelunwen/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