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前理工类高校会计学科建设普遍有待提高,探讨理工类高校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当代理工类高校会计学本科教育在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高校应从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搭建多层次科研训练体系、创新培养方案、注重学科交叉等方面入手, 以期能对提高理工类高校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科研能力;会计学;理工类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 武硕,胡旭微 . 理工类高校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分析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1):118-121.
Analysis on the Enhanc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Accounting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U Shuo, HU Xuwei(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discipline of the science &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enhanc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accounting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also an issue that should be solved urgently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blems of accou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suggestions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 a multi-layer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system, innovate cultivation plan and stress the interdisciplinary significance so as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accounting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ccounting; science & engineering
一 引言
建设全面的学科体系是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理并举也是评价大学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理工类高校也纷纷开设经管类专业,经管类专业在理工类高校中属于弱势专业,虽然招生人数众多,但是无论在资源分配、科研环境、资金支持、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会计学属于工商管理类下面的细分学科,每年招生人数占据半壁江山。
高校大部分科研资源都分配到具有优势的传统理工科专业,与之对比,大量会计学本科生缺少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老师的适当指引,加之学生自己本身也不注重科研思维养成,缺少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长此以往,科研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本科层次的水平难以体现。如何在理工类高校发挥会计学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如何做好经济管理与基础理工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如何培养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如何实现资源在不同学院的合理分配,成为一大重要课题。
针对理工类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培养,目前已有相当研究。李锋(2010)提出健立多层次、多角度的会计学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议, 例如在培养计划中加入论文项目、鼓励本科生参与多种专业性研究项目、设计创新的实验教学项目、丰富会计学课程体系和进行教学内容创新等 [1]。
张肃(2012)提出应在理工类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方面构建经管专业群,具体措施从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整合、课程体系优化、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大大增强了办学实力,取得了良好成果 [2]。张彩平(2014) 认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会计学本科生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双重提高,也符合新时代的经济环境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3]。宋广军、程然(2018)认为应当加强高校间协作,理工类高校应向优秀的财经类高校引进先进的科研教学模式和经验,相互学习交流、着力打造理工科与经管的复合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 [4]。仝新顺(2019)探究了理工类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应当加强“双师型” 和“双能型”师资力量培养,强调教学育人和专业技能 [5] 。
二 当代会计学本科教学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学本科生科研意识薄弱,能动性不足
很多大学生经过高中阶段填鸭式被动学习,学习习惯难以转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很好适应大学教学的特点,仅仅满足于课堂内理论学习知 识,不愿主动接触科研。以某理工类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为例,大一阶段极少有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学生主要精力放在课程学习和学生工作方面, 忽视对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大二阶段,少数同学逐渐意识到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重要性, 虽然学校很重视“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相关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但是参赛作品水平差异巨大, 部分作品科技含量不高,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属于理工类项目团队辅助成员,难以参与到项目核心中来,科研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会计学学生更是屈指可数,相比理工科专业项目数量较少,且与经管专业相关性弱。大三阶段,仍相当的学生不掌握科研基本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工具,普遍存在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的现象。种种问题均反映出学生自身科研意识的薄弱 和科研能力的不足。
(二) 会计学科研教学重视不足,培养方式不合理
理工类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培养手段匮乏。以某理工大学为例,学校以申报新苗人才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科研项目入手,以创新创业竞赛作为辅助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学生参与度不高,也难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系统规范的培训流程。
学生普遍存在“不了解、难指导、难出成果” 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资金资源限制、宣传程度不够等原因,科研项目难以大范围普及,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其次,通常是学生主动联系老师给予指导,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老师责任心和时间分配的差异也会极大影响指导质量,造成项目质量不高或是难以结题等问题。从会计学课程设置角度来说,缺乏对科研能力培养的适当关注,培养计划重视会计理论教学,科研创新课程仅仅作为通识选修课程,学生数理、统计、计量基础薄弱, 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埋下隐患。
(三) 会计学办学实力薄弱,全员导师制度形同虚设
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火热形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已有 600 余所(刘建胜,2020)[6]。由于客观原因, 理工类高校往往有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强势专业,它们掌握着大多数的资源,因此会计学在学科发展上通常置于从属地位,办学实力和师资力量通常弱于同级别的财经类高校或者综合类高校。
以某理工大学为例,高校优势学科和强势专业大多集中在材料与纺织学科群、机械与信息科学学科群、理学基础科学学科群等理工科科群,而经济与管理学科群仅拥有一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整体建设与学校的层次水平极不相称。放眼经济管理学院下设的会计系,会计系教职工 20 余名,相比于较大的招生人数,师资力量有些捉襟见肘。以 2018 级本科生情况为例(不考虑研究生影响),会计系师资力量对比其他系偏弱,师生比最低且仅有 0.16。即使设置了全员导师制度,会计系也因为师资队伍人数偏少、学历层次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办学实力薄弱, 老师忙于理论教学,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提升无暇顾及,全员导师制度形同虚设。
(四) 办学定位不准,未能体现理工科高校特色
理工类高校的会计学人才培养在教学顶层设计方面存在局限,办学定位不清,培养方式单一,特色不鲜明。会计学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通常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等几种类型,未能有系统化、专业化的科研训练。
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完善,培养计划普遍太过传统,忽略了其自身的理工基础,盲目照抄照搬传统经管学科的培养模式,重视理论,轻科研,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上努力不足, 未能借助理工类高校所积累的行业优势和自身资源特点实现对会计人才的差异化培养 ( 章勇、余咏秋 ,2017)[7]。反而培养目标与计划大面积模仿传统财经类院校, 致力于培养专业性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丧失了理工类高校自身的独特优势。
三 对策与建议
(一) 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自主能动性
科研能力对学生自身至关重要,科研活动要求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巩固、检验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融入科研启蒙教育,通过安排科研宣讲等形式, 初步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分阶段进行科研系统性教育。在本科低年级阶段,进行基础科研技能的教学, 提高学生数据收集、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安排类型丰富的课题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类型多样的科研训练活动,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寻找兴趣点, 提升创新能力(陈新雅,2006)[8]。不把科研训练单靠毕业论文的指导,力求在平时教学中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和能力。
(二) 转变办学观念,搭建多层次的科研训练体系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本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满足了新时期科技发展对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提出的更高要求。理工类高等院校要转变“重理工、轻经管”的错误观念,在资源分配、师资力量、科研支持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促进高校多学科协同发展。高校应以学生能力出发,搭建会计学专业多层次科研训练体系:
1.设立类型丰富的课题研究项目,扩大学生普及范围,设立专门的项目资金。项目配备专业老师指导,进行科学学习、项目探讨、实地实践,并最终形成书面结题报告。
2.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设立科研学分。“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中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 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多系统共同参与。高校不应仅局限于自身资源,而应主动寻求与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当地特色企业的合作机会, 整合各方独特优势,建立高品质的产学研教育基地(邵瑞庆、张维宾,2013)[9]。形成多系统共同参与、多功能于一体的会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 创新培养方案,加强师资力量
突破理工类高校会计学专业办学瓶颈,还应从创新本科生培养计划入手,从会计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渗透科研意识(顾远、戴新民, 2012)[10]。以培养计划为指导,在专业理论教学中融入科研教学内容,指引本科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
1.创新会计教学体系。理工类高校设计课程体系时需考虑自身特色,结合自身优势,融合高校理工学科,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除此之外, 还应在会计教学体系中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例如更多开设会计前沿理论、科研方法学习、会计学原著阅读、论文写作等课程,系统性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新时代会计专业逐渐向管理会计、国际会计方向发展,传统会计核算更多地被智能财务所取代,教学内容也应相应做出改变。教学内容更多向管理型、复合型方面转型,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研讨、方案设计方面的内容。规划教学内容时应不断思考,紧跟时代热点,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点。
3.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应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创新精神。因此绝不能只靠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 可以积极采用中国慕课、财会信息化实习、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除此之外,理工科高校还应提高对会计学师资力量的重视程度,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养方案, 聘请专家担任校外导师,鼓励本校教师继续学习进修,增加对会计专业青年教师扶持力度,鼓励教师将精力放在指导学生科研上来,监督指导质量,设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增强师资力量。
(四) 突出理工科行业特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立足高校理工科特色,积极尝试融合式发展。立足行业,发挥行业优势,整合已有行业资源,理工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历史背景,将财务管理知识与工科行业联系起来,是理工类高校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会计学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提前使学生适应业务和财务融合的趋势,了解具体行业的生产运作流程、为业务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实践中融合经济管理与基础理工科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提升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
四 总结
会计学是一门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严谨的学科,探讨理工类高校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理工类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科研项目对本科生的思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是本科教学与中等教学的不同之处,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花大力气、费大心思从科研体系入手,将科研训练融入平时理论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意识的培养。综上所述,建立健全会计学本科生科研教育体系需要顶层设计到位、科研环境支持、培养方案创新、学生科研意识强烈等诸多因素共同配合。
参考文献
[1]李锋 . 科研训练在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 商业会计 ,2010(12):78-79.
[2]张肃 . 理工科背景下经管专业群的构建路径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34(S2):123-124.
[3]张彩平 . 基于科研能力视角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财会通讯 ,2014(28):121-122.
[4]宋广军 , 程然 . 理工科高校经管类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J]. 教书育人 ( 高教论坛 ),2018(09):26-27.
[5]仝新顺 . 中国制造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9,6(67):5-6.
[6]刘建胜 . 注重质量提升 突出特色发展——关于工科院校一流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J]. 商业会计 ,2020(19):126-129.
[7]章勇 , 余咏秋 . 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行业特色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商业会计 ,2017(24):110-114.
[8]陈新雅 . 大学生科研意识的激发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新视角 [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145+148.
[9]邵瑞庆 , 张维宾 . 会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3(12):57-59.
[10]顾远 , 戴新民 . 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2,29(04):85-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