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者及所在单位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以及卫检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的能力;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关的修改或重新制定,严格坚持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使本科毕业生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读研,都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或工作环境,并做出相应的成绩。
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创新;科研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陈丽丽,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1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由此可见,被动的学习和接受已知的知识并不是大学生培养的最主要目的,大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兴趣、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能力和手段,应该要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纵观全国的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仍然占据大学生培养的最主要部分。知识陈旧、与社会脱节、高分低能、无法适应毕业后工作的需要等等问题都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渐发生改变,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逐渐转变到以创新教育为核心,鼓励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和探索未知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的人才视野更加开阔,对新事物的反应更加敏感,实践能力更强,敢于面对新的挑战,能准确把握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如何培养具有科研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的问题。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衡阳医学院预防系)于1993年开始招收卫生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学生,2014年改为4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近几年来,我们针对四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具体情况,通过常年的积累与摸索,修改和重新制定的培养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改革现有理论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工作;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坚持毕业论文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深受用人单位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好评。
一 加强创新教育,改革理论教学模式
卫生检验与检疫学是一门应用现代理化和微生物学的检验技术,研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病原微生物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科领域中的检测技术与理论,甚至检测仪器都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而由于教材与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相对滞后,难以跟上时代节奏,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针对此类情况,南华大学检验与检疫专业的老师们从两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一是积极组织和参与全国相应教材的编写,力争让教材和教学内容跟上时代节奏。近年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均是经过全国各大高校相同领域的专家主编的统编教材。另一方面,我们更加强调,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引导作用。在每一堂课正式教学前都进行集体备课,经过讨论,把相应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加入教学内容。同时也把一些已经过时或者在实践中已经很少应用到的技术和方法手段从教学内容中剔除。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邀请一线科研教师或研究生、博士生不定期的给学生开设一些知识讲座,给学生们介绍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进展,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发掘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PBL、翻转课堂等创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某一学术主题出发自主查找资料,整理和发现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自己制作PPT,在班级上进行主题发言,再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而老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引导,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对同学们查找资料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进行补充和更正。这样做可以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力度,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同时也使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前沿知识和学术思想,形成初步的科研思维。
与此同时,我们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加强了网络课程的建设。卫生检验系从2015年起逐步建立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实现课程内容的全覆盖。课程内容包含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课件与视频、实验教学方案与视频、习题、参考答案以及各种与检验检疫专业相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观看学习,用于补充自己基础知识或实验技能方面的不足。
二 加强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改革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课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巩固和加强同学们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强化专业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也为毕业后工作或读研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学生在中学时期养成的依赖老师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我们在专业实验课教学中也在尝试实施创新教育的渗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在前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科研设计和动手能力,在同学们自愿的前提下,增加了创新性实验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某种环境样本卫生学检测的原理、方法及结果评价。创新性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过程包括:选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实验报告以及结题等步骤。通过这些实验的完成,以培养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为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和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发现问题比较前沿,提出问题切合实际,研究问题比较透彻,实验报告扎实可行的创新性实验,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为后期正式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度是很多高校正在采用的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3]。由于本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招生人数不多,每年只有约50人,而本专业教师中博士以上学历达80%以上,结合这一师生比例,及教师自身的特点,我们制定了本科生导师制度。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可以从大学一年级起,跟随自己的老师参与科研、教学、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在课程学习之余,在导师的带教下开始逐渐接触科研工作,首先是协助研究生完成一些实验的准备工作,如实验仪器设备的清洗、维护,摸清楚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同时参加导师组的读书报告、开题、中期进展、以及毕业答辩等环节,熟悉整个科研工作的过程。在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以后,可以开始自己查找文献、设计课题、开展实验,最后归纳成论文,经过带教老师的批阅修改和补充以后,论文质量较高的,可以被推荐发表。一般而言,工作比较努力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可以有论文发表出来。水平较高的,甚至可以发表SCI科研论文。如我系2010级严雨茜同学就以第一作者在Microchim Acta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一篇[4]。
导师制度的建立,不仅仅在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培养师生情谊,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都会报考自己本科导师的研究生,或者在导师的推荐下,报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因为有导师的推荐和前期的工作基础,报考研究生的上线率和录取率,都高于同时期其他专业的同学。
同时,学院被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施,作出了硬性规定,包括严查导师的资格,规范导师的工作职责等。带教导师必须有硕士或以上学位,或副教授以上的学术水平,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导师的师德师风、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都必须符合教师的行为规范。在这些方面,学院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果发现问题,学院将及时终止该教师的导师资格,其名下的学生改由其他导师指导。
四 坚持毕业论文制度
从南华大学开始招生卫生检验专业以来,一直坚持着毕业生论文答辩制度,用以对学生五年或四年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检验与检测。这也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读研究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一个上岗前的技能培训,也是对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可以作为对学生前期的学习和研究的总结,也可以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完成,可以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读研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5]。带教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老师,必须是副教授或博士以上学历,大部分都是他们的本科导师。这些老师都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历,而且绝大部分本身就是硕士生导师。毕业论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出一篇文章而已,整个过程需要涵盖与科研有关的方方面面,包括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综述确定研究方向、设计和实施实验过程、收集和统计实验数据,熟悉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包括论文格式,参考文献以及相关科研软件的使用,比如SPSS、EndNote等。最后,毕业生需要通过论文答辩,为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审查,审查通过方可授予学士学位。这一过程,使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前接受到一次完整的科研训练,能使学生大大提高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在创新、实践、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也获得相应的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开始的时间并没有具体规定,同学可以利用大二、大三的寒暑假,或是学习空余时间来完成这些工作。学院也会在大四第一学期,安排一个月时间完成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上的灵活性,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可以避开考研、专业实习等紧张阶段,使同学们能更合理的安排时间和精力。论文答辩是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正式答辩前,所提交的论文须由导师把关,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并在导师同意的前提下才能提交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本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答辩时,学生需要用PPT报告论文并回答委员们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由答辩委员会讨论,以不记名形式投票表决,决定该同学是否通过论文答辩,或该毕业论文是否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毕业生论文制度的实施,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无论文献检索还是实验技能、数据统计、图表制作、论文撰写,甚至包括答辩过程也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和考核,经过这一系列的锻炼,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科教育是人才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思想、兴趣和学术态度将影响学生的一生[6]。通过这一阶段的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养成敏锐地观察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将终身受益。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也将使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相关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极大地推进我国的卫生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海.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8(05):57-61.
[2]万晓莉,胥蕾,杨海明,等.新时期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43):23-25.
[3]董海龙,熊利泽.美国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教育现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1):38-39.
[4]Yu-Qian Yan,Xian Tang,Yong-Sheng Wang,Ming-Hui Li,Jin-Xiu Cao,Si-Han Chen,Yu-Feng Zhu,Xiao-Feng Wang,Yan-Qin Huang.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fluorescence assay for metallothioneins by exploiting the surfac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rhodamine 6G and gold nanoparticles.Microchim Acta,2015,182:1353-1360.
[5]高春艳,林雪松,董卫军,等.基于导师制的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17-22.
[6]向阳,毛旭虎.医学检验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09):1298-12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