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2 10:09: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首先阐述了卫生检验与检 疫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然后论述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接着 分析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瓶颈,最后提出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 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一体化,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2016 年 12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 。 立德树人的成效成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最根本标 准 。高校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全面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 的问题,就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中心 地位,通过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完善的课程 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将价值观引导 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助力学生塑造正确的 三观,进而实现育人和育才的统一[2-3]。当前阶段,高等 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无人区”,课程思政 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教育理念,还存在诸多理论空白和 实践障碍亟待解决和完善 。基于此,本文拟以右江民 族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对卫生检验与检疫 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加以探究,以期提高该专业 的人才培养质量。

\
 

  一、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 可行性

  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 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 同课程特点 、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 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 人效果[4] 。 因此,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在课程思 政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依托专业课程, 又要充分 考虑各专业课程间的整体性、关联性、互补性和延续 性,通过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的 全面育人。

  (一)在课程内容上具有可行性

  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专业课程严格按照 国家教学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设置,涵盖了细菌 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卫生检验检疫、空气理化检验、 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免疫学 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课程 。 由于这些检验检疫相关 的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有相融性,在教 学任务上有契合性,在教学目的上有相通性,因此为 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行性。

  (二)在课程实施上具有可行性

  相较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是我校卫生检验 与检疫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关注度最高、学习时间最 长、学习热情最旺盛的一系列课程 。此外,在本专业学 生的心理和情感上,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占据着独特的 重要地位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两种 优势,将思政教育渗透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教学 的全过程,通过专业课程一体化思政设计,引起学生 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对思政 内容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内化,进而促使本专业 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知识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 意义

  2018 年 6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关 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情况介绍》中强调专业是 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5] 。我校卫生检验与 检疫专业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 质全面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卫检专 门人才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 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先进的卫生检验技 术,具备初步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能够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 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

  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我国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 教育界的广泛思考。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作为对口专 业, 其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还 应具备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及过硬的 政治素质,以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保持足够的政 治站位和政治定力。

  因此,通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方案,践行学科思政,根 植爱国情怀,落地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实现全面育人,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 瓶颈

  现阶段,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得如 火如荼[6-9]。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很好地 弥补了之前以思政课程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但是我校卫生检 验与检疫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的过程中,也暴 露出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课程思政内容的系统性和丰富性不强

  在当前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我校卫生检验 与检疫专业教学团队局限于通过单一课程进行课程 思政内容体系的构建,仅仅通过挖掘本门课程的思 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这种基于单一课程构 建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系统 性和丰富性不强的问题 。第一,由于各课程内容较为 专业,教师能利用或挖掘的思政元素具有局限性,导 致思政内容的整体丰富度不高 。这种基于单一课程 构建的思政体系,无法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思政理念。 第二, 为了展现课程思政丰富度或完成既定的课程 思政教学任务, 教学团队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 容进行生搬硬套, 思政元素不能有效地内化到专业 课程的知识点中, 无法实现专业知识内容的显性教 育与思政内容的隐性教育的有效结合, 导致思政教 学环节生硬,育人效果不佳。

  (二)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强

  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 业教学团队忽略了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同一专 业的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各 课程缺乏充分沟通,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这使 得构建的课程思政体系在育人的过程中整体性和连 续性不足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专业课程教 学过程中,由于各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具有很高的相 近性和相通性,如果不能够对各课程知识中蕴含的思 政元素进行整体性挖掘和有效部署实施,很容易导致 同一个思政元素或思政案例经常在不同的专业课程 教学过程中被反复使用,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 反感情绪,最终使得思政育人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反 效果 。此外,由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各自为政,这种 育人工作失去了延续性和整体性,如同一盘散沙,无 法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思政育人效果,更无法形 成系统、有效、闭环的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立德树人工作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 蹴而 就的 。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通过课程思政进行 育人育才,需要各课程之间广泛沟通和充分协作,形 成有效的育人育才合力 。当前,基于单一课程构建的 课程思政体系,在本门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结束后,教 师便与学生失去了原有的沟通渠道, 课程思政效果 的评价体系便失去了评价主体, 使得授课教师很难 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以致思 政效果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此外,由于各课程教 学周期短且课程学习过程具有单向性, 教师无法及 时地对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做出有效 反应,反馈调节机制丧失,无法形成一个闭环的思政 育人评价体系。

  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 路径

  从 2019 年春季学期开始, 教学团队着手对我校 卫生理化检验教研室承担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 五门专业课程(“卫生检疫学”“食品理化检验”“水质 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进行了 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对 象为我校医学检验学院 2017 级和 2018 级卫生检验 与检疫班,具体工作如下。

  (一)组建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10]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直接决定 了思政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 因此,我校卫生检验与检 疫专业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时,必须重视 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育人能 力强的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课程思政的 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例如,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 学团队在组建的过程中,主要以思想政治素质过硬 的党员教师作为思政教学团队的主体,目前团队含 有党员教师 7 名,占比为 63.6%。同时,依托具有丰富 思想政治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党政干部教师对课程思 政的教学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目前团队成员中包含 二级学院院长 1 名、副院长 1 名;借助具有丰富教学 经验的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直接 性指导和全方位评价,目前团队成员中包含校级教 学督导专家 2 名;以具有创新能力且积极上进的中 青年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目前团队成员 含 40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 9 名,占比为 81.8%,其中具 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 2 名,在读博士 3 名,具有硕士 学位的教师有 3 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 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与思政育人紧 密结合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育人的重要实施途径,必 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以落实立德树人,弘扬医者精 神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我国卫生健康发 展为要求。

  教学团队以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国家教学标准 为准则, 充分考虑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 性、融入性和应用性,通过与同行交流学习和内部积 极研讨等多种方式,将多元化的思政理念融入卫生检 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整各课程实施进 度、优化教学内容,以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上 下联动、同向同行及各专业课程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 同共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在新的人 才培养方案中,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专业体系,并将课 程思政育人成效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二是 根据各课程的特点,将思政元素较为丰富的“卫生检 疫学”课程调整至大一第一学期,“食品理化检验”和 “水质理化检验”两门课程调整至大三第一学期,“空 气理化检验”和“生物材料检验”两门课程调整至大三 第二学期,为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铺路。

  (三)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信息库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元素信息的丰富程度 和完整程度是决定课程思政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我 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对卫 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所有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 充分挖掘、整理、整合,构建思政元素信息库 。在整个 信息库的建设中,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团队 坚持“讲事实、求创新、突重点、重实效”的原则,按照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 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 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将思 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11-12] 。通过构建多维度立 体式思政育人体系,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诚信教育、责任担当意 识、科学精神、学术责任感、家国情怀、敬业精神、仁爱 精神等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内容融入教学过程,然后通 过对思政元素信息库的内容进行整体性规划、分类布 局,按照各专业课的开课学期、授课内容、授课时间 ,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思政元素进行精准投放,并根据 各课程的教学进度,强化各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关联 性、互补性和延续性 。同时,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教学团队紧紧依托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后 一课程对前一课程的思政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 效果的反馈信息,对当前课程的思政内容进行及时调 整,将前一课程中未涉及的或未达到预期育人效果的 思政元素,依托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第二轮或第三轮的 精准投放,以此通过打破原有单一课程思政体系的壁 垒,构建专业课一体化思政建设体系,实现全方位育 人 。例如,借助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卫生检疫学” 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首轮全面 、多维 度、系统的思政教育,将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的“食品 理化检验”和“水质理化检验”两门课程作为第二轮思 政教育课程,重点对卫生检疫学中未涉及或未达到预 期育人效果的思政内容,进行二轮的思政教育,将开 设在大三第二学期的“空气理化检验”和“生物材料检 验”作为第三轮思政教育课程,通过三轮有效、全方位 的课程思政,实现课程间的联动育人。

  (四)改进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高等教育带来了深远影响,其 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 响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个性化教育发展,传统 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个现实,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积极拥 抱互联网,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契合点 。对于 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团队来说,应在教学策 略和行动中展现开放思维, 通过信息化管理分析学 情,充分利用各种优质共享资源,制定个性化方案,在 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团队始 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 QQ 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和对分易、雨课 堂、超星泛雅等网上教学平台,通过使用案例法、多媒 体法和讨论法等方法,将蕴含思政元素和教学知识的 案例、视频、图片、新闻事件等内容分别在课前、课中、 课后进行精准投放[13-15]。例如,“卫生检疫学”的课程内 容中含有疟疾、艾滋病等知识点,这些知识每年都有 主题活动日的新闻报道,教师可通过将新闻报道链接 转发至本课程的 QQ 群或微信群, 引导学生转发、评 论,从而实现思政育人。

  (五)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

  在评价课程思政效果时,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 工作的长期性和挑战性。课程思政的育人过程是一个 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评价课程思政 效果时,应注意评价方法的时效性、持续性和全面性。 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持续改 造 。因此,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思政的效果 评价应该既要关注学生在理性维度上的获得感,也要 关注学生在实践维度上的行动表现 。例如,在每学期 初和每学期末借助调查问卷, 收集学生的思想政治 素养情况和价值观现状,并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掌握 课程思政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情况; 通过向班 主任和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进而有效 感知学生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行为改变情况, 并通 过建立学生档案,持续跟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行 为规范情况;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则通过定期到用 人单位考查、走访或以邮件、电话方式询问等方式, 进行长期的、持续的调研,充分掌握学生毕业后的岗 位胜任能力、职业发展情况、职业忠诚度等 。通过上 述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充分感知学生经过课程思政 后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从而对思政育人效果进 行准确评价。

\
 

  五、结语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实施路径创新和效果评价创新 。 因此,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思考课程思政建设 的整体架构, 全面探寻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规律,深 入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积极构建课程思政 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期望教学团队的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方案能 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 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 OL].(2016-12-08)[2022-05-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12/08/c_1120082577.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 张晓睿,李宛芸.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佳木 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2):27-28.

  [3] 王润孝.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第二辑)[M].西安:西北工业大 学出版社,2008.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0-05-28)[2022-05-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5] 吴岩.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情况介绍[EB/OL].(2018-06- 22)[2022-05-20].http://www.jyb.cn/zcg/xwy/wzxw/201806/t20180622_ 1121886.html.

  [6] 褚鑫鑫.综合素养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以经典广告作品赏 析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18):274-275.

  [7] 马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对分课堂的“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 改革探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43 (2):105-110.120.

  [8] 王卓凯,陈嘉婕,陈卿庆.高校艺术类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的现状与 建设路径:基于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 调查[J].艺术教育,2021(3):255-258.

  [9] 伯洁.“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探析:以苏州 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J].苏州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1):6-11.

  [10]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2) [2022-05-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3/c64094-299616- 31.html.

  [11] 黄桂梅,宗子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融合的路径探究 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卫生检疫学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20(36):44-45.

  [12] 宋延伦,杨凤莲,王俊利.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医学生诚信养成 的促进作用[J].古今文创,2021(17):113-114.

  [13] 黄桂梅,王俊利, 陆群凤,等.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在卫生检疫 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 (9):7-9.

  [14] 罗秀秀,陆群凤,邹佳峻,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浅淡[J].教育现代化, 2017.4(24):48-49.

  [15] 韦良家,宗子傲, 陆群凤,等.雨课堂联合 TBL 教学模式在“卫生 检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8(8): 122-1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4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