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阶段,高职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日益紧迫、复杂的特点,要推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大思政”时空的广延性,更多发挥思政教师的作用。本文从“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入手,探讨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的现实必要性及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
本文引用格式:孙亚红.“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的机制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5):92-93.
大思想政治教育观是相对传统的狭隘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而言的,它是指从全局上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看法,是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的人本哲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体。[1“]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是思政课堂的延伸,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举措,是“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贯彻执行。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现状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独特地位
按国家有关规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单位与专业院系是平行的、相对独立,既体现了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学部门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学部门面临的现实状况是没有自己的学生,思政课教师成为单纯的授课教师,无法参与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学生德育过程中身份地位尴尬。
(二)思政教师尚未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当中
现在大多数思政课程主要采取的是合班教学,教师很难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很可能思政教学流于表面。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更多的关注自身的专业研究和课堂教学,对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缺乏全面的了解和必要的参与,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2]
(三)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建立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后文简称意见)中指出: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部分高职院校从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角度出发实行专业课教师兼任班主任,也有些院校无明文规定,谁想当谁当,而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制尚属起步阶段,如福建闽江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福建闽江学院思政部从2010年开始试行兼职班主任制,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兼职任课所在班的班主任。思政部规定,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在所上课的班级里至少挑选1个班,兼职其班主任工作,负责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指导与生活帮助,适时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3]山东女子学院从2017年开始实行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制。
二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的现实必要性
(一)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现实需要
意见中指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多、工作任务多而烦琐,难以细致了解各班级的动态,难以细节化、精细化兼顾到各个学生的思想状态。辅导员队伍的基本情况是专业背景混乱,年龄结构不合理,岗位流动性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差距较大。[4]而兼任班主任的专业性教师更注重专业技能教学,政策理论掌握相对薄弱,德育工作技能技巧缺乏,虽承担教书育人的德育功能,但育人功能发挥作用不明显。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是新时期坚持教学育人的新形式,也是参与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的新体现,同时为学校摸底学生思想状态、德育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有利于学生思想进步、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和心理健康。高职学生个性鲜明、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实操能力强,与此同时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制力差,一般不愿主动求助教师,部分学生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把思政课仅仅当成纯粹的课程来学,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是没用的。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良好心理、思想、道德的培育。思政教师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一定的柔性沟通技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贴近关注学生思想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干预。
有利于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统一。思政课程教育学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但课堂学习的理论是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际效果并无跟进,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将思政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理论学习后跟踪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及时修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错误的观点、想法和行为。
(三)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思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据是学生,掌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相关规律,将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师育人能力、思想及整体素质。兼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可以“名正言顺”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为其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找到抓手。通过与学生接触互动、课内外活动、谈心谈话等“接地气”的方式,拓展了思政教师的育人空间,丰富了教学的案例资源,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使其从“钻研课本”转变为“钻研学生”,这一状态的改变将全面提升其育人效果。
三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的机制建构
(一)思政教师身份转变的必要条件
兼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必须是中共党员。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提出思政课“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这是国家对思政教师党员化的明确信号,而对兼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要求理应更加严格。兼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需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只有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大学生真正信服,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次,兼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的思政课教学经验或者曾经担任过班主任、辅导员的相关经验。只有具有相关的思政教学或学生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开展班主任工作、承担相应的教育管理责任。
(二)明确兼任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
首先,明确兼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的“双头领导”职责范围。管理思政教师归属于原来部门管理,但在承担班主任工作职责时又听从现系部的安排,所以学校要明确思政教师“双头领导”的职责范围,同时明确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职责分工。其次,明确兼任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意见中指出“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一般来讲要负责一个具体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工作及学习、生活层面。兼任班主任可以通过课上课下观察互动、走访宿舍、开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思想和生活状况,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积极与学生沟通,指导学生组建班干部团队,进行班级自我管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要建立与辅导员、家长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形成与辅导员、学生家长的良性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学校应建立兼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
要使思政教师树立“大思政”的理念,实现身份的转型,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上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制度,设立相应的评奖评优机制,在绩效评职称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提高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方案上对兼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给予明晰规划,如山东女子学院制定了《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和管理干部兼任思政课教师规定》就对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细则进行了明晰的规定。
四结束语
“大思政”教育观下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校、学生、教师是共赢的,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国炎,陈爱生.论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J].思想·理论·教育,2006(Z2):22-25.
[2]倪洪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政治辅导员必要性之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3):105-107.
[3]杨章钦,陈冬.论思政课任教师兼任班主任的实效性——以福建闽江学院为例[J].当代青年研究,2011(10):67-70.
[4]段保才,张燕.“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78-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