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深入剖析了通过审视高校创业教师对教改的理解来探究教改现状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定义的困惑,并提出了教师对创业教育的态度和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笔者因地制宜地提出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岗前培训、贯穿教学过程的座谈会的方式向创业教师强调创业教育的本质;鼓励专业课的教师加入到创业教育活动当中,以此减少流水线的创业教学课程,让专业课和创业知识更好地融合。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师资
本文引用格式:李纯,等.高校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解读与实施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2):53-55.
Postsecondary Teacher’s 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I Chun,AO Ning
(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Dalian Liaoning)
Abstract: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by exami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s on education reform,analyzes the confusion of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s on the defini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and puts forward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schools can emphasize the ess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s by holding pre job training and seminars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process;encourage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join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tivities,so as to reduce the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courses of assembly line and better integr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entrepreneurship knowledge.
Key words: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ers
一引言
1974年,哈佛大学开创性地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正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了实践领域。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创新创业教育,高校20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在覆盖面和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客观而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师资是所有教育形式的核心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师是如何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如何将教改实施到教学工作中,来探究并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
二审视创业教师对教改的理解的必要性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教学方法改革明确要求:“各高校推动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此实施意见的内容及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教师具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已是必然趋势。在黄兆信教授基于全国1231所高校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显示,有54.6%的高校学生认为对其创业能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创业实践,有17.8%的高校学生认为创业教师对其创业能力提升帮助最大,其次为创业课程(15.0%)及创业竞赛(7.3%)[1]。通过此数据数据可见创新创业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情况对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和教改的顺利实施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该调查数据还揭示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主要障碍。其中,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年龄上以“30周岁及以下”(39.1%)、“31~35周岁”(23.4%)的青年教师为主体;学位上以硕士学位(54%)为主体;从事创业教育工作年限上,39.5%的教师是“2年及以内”,26.2%的教师是“3~5年”,两者累计65.7%[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部分创业教育教师存在教学时间较短、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因此,通过审视高校创业教师对教改的理解和实施来探究教改现状是身份必要和迫切的。
三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理解的探究
(一)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双重定义”的困惑
卡森(Karlsson,H)等人认为创业教育主要有两种定义,狭义上是开设专门教授年轻人如何创办自己企业的课程,广义上的定义则是面向所有学生教授他们对今后生活有帮助的能力[2]。面对这两种不同定义下的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往往在将课程内容要求转化为教学实践时会遇到极大的挑战。类似情况在中国创业教师中也普遍存在。正如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所指出。
“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文件我们可以看出,文件中指出的创业教育既包含了狭义的创业教育定义,即“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也包含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这些广义上的定义,这些不仅仅只是创业所需,也是对学生们今后的工作发展至关重要要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双重定义下,往往给创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创业教育的解读和传授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沃林(Wallin,Jessica)等人的研究认为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定义的困惑会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3]。以下我们将检视在这种对创业教育定义的困惑下创业教师是具体如何实施教学的。
(二)创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狭义定义下的创业教育更容易让教师们对教学内容和标准达成一致,例如创办企业的环节、涉及的政策法律税务等知识[4]。然而在广义定义下的创业教育,高校教师则可以围绕着不同地域和学科特点创业教室们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常见的有完成指定课题项目、典型案例教学法、创业专家讲座以及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和竞赛等,比如最为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竞赛的形式来营造、提升高校创新创业的积极氛围,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中来。这些教学活动的共同特征都是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例如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创业精神等。然而在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下,仅仅能够提供给学生广义上的创业教育,与日常专业课中的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强,很难达到将授课内容与教学实践融会贯通,而这时的创业教育往往和学生的专业课程分离开来,很难融合到一起,无法实现教改中对专业课和创业教育结合的要求。不仅如此,目前我国创业教学基本停留在在集中授课和网络幕课,在规定的课时内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同一进度流水线般讲授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这种“填鸭式”的流水线课程更加使专业课和创业教育难以融合[5]。
(三) 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态度
付八军教授在基于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访谈研究表明,普通教师群体中,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创业教育的态度存在“一热一冷”的现象[6]。具体而言,所研究专业与市场需求契合度高的教师(主要是理工科和商学院教师)对学术创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和人文社科领域的教师对学术创业的态度总体上表现消极;访谈中发现,有的教师认为,学术创业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学生的深入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还有很多教师认为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创业者的,一些学生天生就具备创业能力,但是其他人并不是这样。这些消极的态度似乎和创业的双重定义有很大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我国的创业教师里,沃林等人在对瑞典创业教师的采访研究中也揭示了相似的情况。瑞典创业教师们普遍将广义上的创业教育看作是认知上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这些创业知识和学生们的专业课往往是分离的。部分老师甚至在授课中根本没有效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4]。由此可见,部分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狭义的结合和困惑影响其对待创业教育的态度和具体教学实施的情况是一种在国内外比较普遍的现象。带着这样的困惑和消极态度,创业教师很难有效地完成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凸显了高校需加强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正确理解的迫切性。
四对创业教师对创业教学态度和理解的反思
(一)明确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理解
正如吉林大学李洪修教授采访中所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而并不是指单纯的参加比赛、创办企业或者搞出什么重要的发明。只要学生在未来行业中能够有创造性的表现和创新能力,适应性更高且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创业教育最本真的初衷”[5]。总结来说,创业教师应正确理解创业教育内涵及意义,所谓创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才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都应该围绕着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意识,而不是狭义上的创办一个企业或开展一个项目。对创业教育定义正确理解和其重要性的认识,会使创业教师在具体实施创业教学时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创业教学质量。针对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岗前培训、定期座谈等方式引导创业教师正确理解创业教育的本质,也可以引导教师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网络资源,提高自己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7]。同时,要明确创业教育在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上的重要地位,加强各类政策性文件的学习,让创业教师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创业教育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创业教育。
(二) 鼓励专业课老师因地制宜地在教学中实施创业教育
在我国,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教师是来自于各校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的经济管理专业,这部分教师的学科专业尽管有较强的实践色彩,但是他们大多没有相关的创业经历;另一部分创新创业教师是由就业指导教师或学工教师、“两课”教师转型而来的,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熟悉掌握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在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普及、风险预期等方面也鲜有经验可循[8]。这样专业素养较为单一的创业教师团队自然导致教学实践上无法将学生们的专业课和创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在“广谱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这样的问题更加凸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例如硅谷的很多知名高科技公司创始人所学的专业大都与自己公司的经营内容相近,他们大多是有创业的意愿,于是便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鼓励专业课的教师加入到创业教育活动当中,即本学院的老师在具体专业课教学环节、考核等方面因地制宜地融入创业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专业与创业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们对创业的兴趣和意愿。比如高校里法学院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法律教育类课程;文学院可以开设比如写作、文秘、中国传统创业文化等课程;材料科学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开设一些科普性的课程,介绍简单基本原理等等。如此这般,可以减少流水线般低效的创业教学课程,让专业课和创业知识更好地融合,也让高校学生带着创业意愿和兴趣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总结来说,针对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定义的困惑现象,并因此所导致的教学方法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岗前培训等方式引导创业教师正确理解创业教育的本质,让创业教师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创业教育;应该鼓励专业课的教师在具体专业课教学环节、考核等方面因地制宜的融入创业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专业与创业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们对创业的兴趣和意愿。
参考文献
[1]黄兆信,黄扬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探新——来自全国1231所高等学校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9,40(07):91-101.
[2]Karlsson,H.(2009).Utbildningi,om och for entreprenorskap.Utbildningsvetenskapliga studier 2009(pp.1)[J].Harnosand:Mittuniversitetet.
[3]Wallin,J.(2014).Entreprenörskap i skolan:Formulering och transformering av GY11 nom gymnasieskolans hantverk-sprogram[J].Licentiatavhandling.Linkoping:Linkopings universitet.
[4]Andreas Fejes,Mattias Nylund&Jessica Wallin(2019)How do teachers interpret and transform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51:4,554-566.
[5]许悦,陈彬.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李洪修:创业教育“热”的“冷”思考[EB/OL],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400885.shtm
[6]付八军,赵忠平.怪胎抑或榜样: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中国实践——基于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访谈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9,17(02):33-39.
[7]孙健.浅析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80-81.
[8]陈莉.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06):64-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