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京津冀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快的社会大背景下,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深入协同发展。师资队伍作为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保障之一, 是提升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阐释了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的内涵与机制,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现状, 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建构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路径, 促进京津冀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高校; 创业教育师资; 协同发展;
作者简介:冯赵建,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天津300401)
作者简介:高鑫娣,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300401)
作者简介:崔亿久,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300401)
基金: 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研究” (编号HB17JY026) 的研究成果;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1], 教师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带来机遇。在这一过程中, 找出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探究协调京津冀三方资源, 对提升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 实现科学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的内涵与机制
(一)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的内涵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 是指基于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区位优势互补的原则, 搭建协同发展平台, 将京津冀三地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2]协同发展以优化区域分工为出发点, 以构建长效机制为重点, 打破共同发展障碍。
(二)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机制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机制, 包括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四部分。
动力机制包括生成机制和反馈机制。生成机制包括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 内部驱动指缓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促进天津市的转型升级, 弥补河北省的发展短板;外部驱动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从三地教育资源配置倒逼协同发展。
传导机制包括整合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京津冀应出台相应的法规, 规范信息平台建设, 设立统一标准, 整合信息;将收集的数据交由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机构做测评, 并与目标期望相比较, 寻找出现偏差的原因, 形成相关报告, 并将报告提交政策制定部门, 形成反馈;制定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信息反馈机制, 实时监测。
协调机制包括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和出台详细的政策法规。京津冀要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 建立完整的组织协调机构体系, 包括决策层、咨询参谋层、执行层和仲裁层。目前决策层和执行层比较完善, 主要问题在于完善咨询参谋层和仲裁层。
利益保障机制包括补偿机制和成本分摊机制。补偿机制是指京津冀三地创业教育优势互补、利益均沾;成本分摊机制是指为保障师资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人才保障等方面的资金实行成本分摊, 保障利益。
二、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的现状
本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等15所京津冀高校为样本, 于2017年6月—9月深入相关高校进行问卷调查, 向师生发放线上线下问卷共1018份, 收回有效问卷932份, 针对三地政府对于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的政策及问题等进行系统梳理。调研后, 对影响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因素进行分析。
(一) 顶层设计加强, 但政策细则尚不明朗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已成为当前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京津冀三地在推进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不断推进顶层设计的建构, 但是在促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协同发展的政策执行细则方面还不够细化, 如教育政策、财政政策等统筹兼顾性还不够。
(二)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人才流失严重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协同发展需要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双重保障, 但是由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河北人才流失严重, 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不高, 与北京、天津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见表1) 。

表1 京津冀三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比较分析
(三) 一体化进程加快, 但发展不均衡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 创业经济展示了其独有的生命力与活力。咨询参谋层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许多高校、研究院等智库为主。但京津冀三地自行协调难度较大, 三地在创业教育师生比和成果奖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见表2) 。

表2 京津冀三地创业教育师生比和获奖情况比较
(四) 保障性机制深化, 但辐射力度不足
保障性机制包括出台一系列京津冀创业教育一体化政策法规, 搭建京津冀创业教育平台,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但京津冀地区协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资源整合利用并不充分, 没有真正显现出北京对天津、河北在这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甚至陷入资源性困境。
三、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本研究基于对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内涵与机制的把握, 结合京津冀地区自身发展需要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水平, 搭建了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平台。
(一)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平台建设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平台体系是多主体、多功能的复杂性平台, 其运行涉及众多主体间联系和功能耦合, 包括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多元项目平台、协同保障平台。
一是搭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北京是师资队伍资源的疏解地, 重点是搭建资源疏解平台。天津是师资队伍资源的联动地, 重点是搭建资源联动平台。河北是师资队伍资源的承接地, 重点是搭建资源承接平台。从当地政府的立场出发, 根据区域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 从推进政策制度、落实合作项目、保障监督措施等方面构建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和教育功能。
京津冀应建立区域性师资交流交换机制, 定期对高校创业教师团队交换培训, 整合区域内优秀的教师资源, 落实培养卓越师资计划;推进创业教育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 形成可持续推广的经验, 实现京津冀高校师资优势互补, 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师资交流平台。
二是整合师资信息共享平台, 组建跨区域创业导师团。京津冀高校应建立创业教育师资共享信息平台, 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 通过开放课堂, 将教学材料、视频放到共享信息平台上, 以供学习借鉴。京津冀应拓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信息获取渠道, 设立专门信息监测与分析部门, 聘请专业人员有效分析、整合信息。同时, 京津冀高校应建立跨区域创业导师团, 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探索京津冀地区创业实践经验, 以互联网为依托, 开设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慕课、创新创业公开课等, 开展辅修课程, 开发创新创业研究项目, 做到层次分明、交叉融合。
三是搭建主体多元项目平台, 建立京津冀协同教育联盟。京津冀教育部门要探索构建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内容充实、主体多元的项目平台。横向包括政府的政策平台、学校的项目平台、社会的监督平台;纵向包括北京市的疏解平台、天津市的联动平台、河北省的承接平台, 横向与纵向各平台进行结合, 共同构成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结构网。
四是构建师资协同保障平台, 促进专家资源多向流动。京津冀应搭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保障平台, 建立区域内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针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成本分摊制、师资补偿机制等保证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利益, 构建有重点、多层次补偿体系。京津地区集中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专家, 而河北地区人才相对匮乏, 三地应立足地区实情, 优势互补, 逐步实现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平衡发展。
(二)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策略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做出整体谋划。顶层设计是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协同优化的基础,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从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京津冀应制定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的政策, 明确京津冀三地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以系统性思维统筹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三地政府应从教师角度出发, 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 重点增加对河北高校创业教师政策的倾斜。同时, 京津冀三地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对创新创业水平不高的地区予以倾斜;通过投资教育来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技术创新速度, 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二是突出思想引领, 加强统筹兼顾。京津冀应转变教育观念, 统筹三地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的协调均衡配置, 加强区域内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资源交流, 通过安排教师互派挂职、轮岗培训等工作,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学校组织“手拉手”等活动为桥梁, 营造“良性互动”氛围, 发挥长效机制。同时, 调动各主体积极性, 搭建沟通合作平台。京津冀应建立开放灵活、多元主体参与的政策协调和协商机制, 采取循序渐进、分类推进的实施策略, 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建设, 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桥梁。
三是组建师资联盟, 提供组织支撑。京津冀应组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联盟, 为组织协调机制和多元主体项目平台的运行提供支撑。一方面, 京津冀应组建创业指导教师团队, 包括从事创业理论教育基础教学的专职教师;聘请学校内部专业教师任兼职教师从事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竞赛的工作;外聘兼职教师, 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 京津冀每年应制订发展规划, 选拔部分创业教师参与综合性的创业教育培训, 比如KAB课程培训[3], 真正促进京津冀地区各高校创业教师师资力量提升, 以便向三地提供丰富又优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四是完善服务机制, 加强科学规划。京津冀应强化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利益保障机制, 为师资队伍的协同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一方面, 京津冀高校应建立创业教育数据库, 内容包括项目数据, 提供信息基础;师生数据, 为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产学研资源数据, 为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另一方面, 加强科学规划, 形成发展新格局。应将北京作为高新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聚集地, 搭建高水平、高层次创业师资的互通合作平台;将天津作为中介地, 搭建创业人才、创新教育的合作交流平台;将河北作为资源型大省, 建立科技创业成果转化基地。
综上所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作为影响京津冀地区创业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创业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京津冀应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的内涵与机制, 立足京津冀地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根据实际情况搭建协同发展平台, 建立健全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协同工作机制, 促进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16.
[2]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07) :76.
[3]陈馥强.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7 (19) :75.
《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09/2018080908542983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