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考(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8-01 18:1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为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带来契机。在分析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问题基础上, 以“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背景, 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 探讨具有推广性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如运用创新创业理念提高教学改革整体性, 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完善教学改革模式, 联合创业达人开辟教学改革新路径。

关键词: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达人;

\

基金: 2016年度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运用创新创业项目构建课程教学改革合作平台——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为例” (编号2016GZUFEJG201610) 的研究成果;

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课程教学改革仍存在零散化、负担大、个案化等问题, 课程改革成果的推广程度仍然不高。[1]2015年, 国家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深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要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和创业资源, 在课程教学中融合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这不仅有利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而且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带来契机。

一、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探索与实践阶段, 并取得一定成效:课堂转向学校与企业的双堂制;授课转向教师与专家的多人制;教学转向师生互动的双向制。但教学改革设计零散化、教学改革过程负担大、教学改革成果个案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一) 教学改革设计零散化
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课程任务与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实践等环节。目前, 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仍将上述环节独立开, 分别研究改革创新的方法和手段, 部分教学改革实践主要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不仅忽视了课程教学的整体性, 而且不利于改革的深入发展。另外, 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虽然运用项目型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系统性教学, 但这些课程均为实践操作型课程, 而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概念型课程缺乏相关的改革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系统性思考, 不仅要考虑课程教学设计的系统性, 而且要考虑专业课程的系统性。

(二) 教学改革过程师生负担大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变革, 大部分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表示负担大[2]。教师的负担主要来源于教学改革增加的工作任务, 学生的负担一方面来自于改革后产生的多样化的学习任务, 另一方面, 由于每门专业课程都改革, 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因此,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系统分工, 既要为某一门课程建立教师授课团队, 还要针对多门课程, 构建课程项目合作平台。

(三) 教学改革成果个案化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 而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主要集中于应用型课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 并不能推广到其他课程教学实践中, 尤其是理论型课程教学中。因此,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在系统设计和分工的基础上, 构建普适性的教学改革模式, 推动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 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念支持
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需要教育理念支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带来契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理念,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3]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健全并完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促进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加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这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契机, 为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广提供理念支持。

(二)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合作平台
将创新创业理念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机结合,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解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由于课程特性不同, 目前教学改革方式多运用于实践操作型专业课程, 理论型课程内容偏向于概念原理, 不易直接开展创业类的项目教学。因此,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利用创新创业理念和相关资源, 通过搭建课程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 进一步突破现有改革的局限性。

目前,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中心”[4]等形式, 专业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种形式, 为课程之间的合作搭建系统平台, 利用企业资源创新校企合作平台, 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突破。因此, 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突破口, 在专业课堂中运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资源, 面向群体、分类施教,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系统改革。

\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为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带来新契机。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支持, 而且需要以理念为纲, 构建系统的改革模式。

第一, 运用创新创业理念, 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性。目前,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缺乏整体性的主要原因是只进行局部教学改革, 即理论概念型课程主要停留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局部教学创新, 缺乏直接的课程项目开展系统的教学改革。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得到改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创新理念、创业项目有机融合于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5]这不仅有益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而且为理论概念型课程改革提供转变思路, 即运用创新创业思维, 以课程内容为纲, 设计衍生性课程项目实现教学改革的系统性。

如《管理学概论》课程, 运用服务创新思维, 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企业运营管理流程再造”课程项目, 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 设计项目主题, 如根据快递行业服务终端管理问题, 设计“贵阳市快递终端服务流程再造”项目, 运用管理学理念, 解决快递企业在产品终端配送中的品质效率问题。如, 根据本土小微企业产品运营问题, 设计“贵州小微企业土特产前台孵化”项目;运用管理学原理, 解决本土小微企业在产品运营管理中品牌定位和终端表现等问题。这些项目中的成熟作品, 将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真正转化。

\
图1 创新创业理念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由此可见, 不论是拥有直接项目的实践操作型课程, 还是运用衍生性项目的理论概念型课程, 都可以运用创新创业理念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如图1) 。这不仅能改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局限性问题, 而且能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孵化平台, 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第二, 运用创新创业项目搭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合作平台, 完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局限性不仅表现为改革课程缺乏整体性, 而且体现为改革分工缺乏系统性。目前, 参与本科教学改革的专业课程主要采取“单兵作战”的独立改革模式, 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较大负担。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搭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合作平台得以改善。首先, 从参与教师角度, 构建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团队平台, 由团队教师共同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其次, 从参与课程角度, 运用创新创业项目, 搭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合作平台 (如图2) , 几门课程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 共同完成一个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过程性实践考核和综合性理论考核来检测学习成果, 不仅减少学生重复的学习任务, 而且能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

\
图2 运用创新创业项目构建课程改革合作平台

以贵州财经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第四学期为例, 该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酒店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等, 这些课程均参加课程教学改革, 因此学生在一个学期需要完成三个系统项目。首先, 通过“休闲产业创业项目”, 将三门课程内容融入项目的三个阶段, 如项目初期主要是《旅游学概论》课程, 包括创业行业的选择和可行性分析;项目中期主要是《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 包括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项目末期主要是《市场营销》课程, 包括创业产品营销和顾客维护。其次, 三门课程考核由项目过程性考核和一体化理论考核组成, 包括项目三阶段的教师过程考核、校外专家实践考核、三门课程内容组成的单次综合理论考核。这不仅减少学生重复学习的负担, 而且能帮助学生系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运用创新创业项目搭建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合作平台, 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程教学改革负担大的问题, 提高改革的推广度, 而且能改变原有的“单兵作战”教学改革模式, 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深度。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