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2 14:42: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 制定对应预防对策, 为临床防治突发性耳聋预后不良提供可靠的理论 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就诊的 15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 对照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 dB,预后良好, 106 例)和观察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 <15 dB,预后不良, 44 例)。统计两组 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 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患者年龄更大, 有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2 d、听力损伤程度为重度、伴随眩晕或耳鸣、高频型纯音测听 听力图患者占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 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 )更高(均 P<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有糖尿 病、发病至就诊时间≥2 d、听力损伤程度为重度、伴随眩晕或耳鸣、高频型纯音测听听力图及 NLR 升高均为突发性耳聋不良预后的独立 危险因素(OR=4.641 、4.581 、3.251 、3.459 、1.791 、1.707 、1.063 )(均P<0.05 )。结论   年龄大、有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2 d、听 力损伤程度为重度、伴随眩晕或耳鸣、高频型纯音测听听力图及 NLR 升高均为突发性耳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对上 述类型的高危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减少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突发性耳聋是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一 般是突然发生且没有耳部传音结构的明显破坏,其在 50~ 60 岁人群中发病占比较高。突发性耳聋多表现为单侧耳 聋,同时伴有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现阶段,大 多数患者通过药物、高压氧等治疗措施,可改善耳微循 环,增加耳内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有部分患 者经过治疗后仍无法有效缓解症状,预后不良,对患者日 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筛选出突发性耳聋预 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 键 [1]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 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预防对策,以期 为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 于长江航运总医院就诊的 15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预后情况 [2]  将其分为对照组(受损频率平均听 力提高≥15 dB,预后良好,106 例)和观察组(受损频率 平均听力提高 <15 dB,预后不良,44 例)。诊断标准:参 考《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3]  中的相关诊断 标准。纳入标准:①与上述诊断标准相符;②临床资料齐 全;③发病 1 周内就医。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耳手术史;②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③蜗后占位病变、中耳病。长江 航运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详细审核本次研究是否符合 规范,并批准开展。

       1.2    检测方法  抽取所有患者 5  mL 空腹静脉血,取  3 mL 进行离心处理(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通过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济南欧莱博技术有限公司,型号: BK - 200 )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 )水平、三酰甘油 ( TG );取剩余 2 mL 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 仪 [ 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FH-3800] 测 定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计 数 / 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

       1.3    观察指标  ①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 单因素分析。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  (≥24 kg/m2,<24 kg/m2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冠心病、脑梗死史,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 有家族史、发病诱因,是否耳后注射,发病至就诊时 间(≥2 d,<2 d),听力损伤程度 [4] (轻中度,重度),是 否伴随眩晕或耳鸣,发病部位(单耳,双耳),住院时间  (≥7 d,<7 d),纯音测听听力图类型 [5] (中频型、低频型, 高频型),血清 TC、TG 水平及全血 NLR 水平。②影响突 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单 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发生预后 不良为因变量,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首先采用 S-W 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 示,采用t 检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突发性耳 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与对 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年龄更大,有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 间≥2 d、听力损伤程度为重度、伴随眩晕或耳鸣、高频 型纯音测听听力图患者占比及 NLR 水平更高,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

\
\
 
       2.2    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 归分析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 龄大、有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2 d、听力损伤程 度为重度、伴随眩晕或耳鸣、高频型纯音测听听力图 及 NLR 升高均为突发性耳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4.641、4.581、3.251、3.459、1.791、1.707、1.063),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虽然通过临 床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但预后不良的情况 仍有发生。因此,探讨导致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制 定预防对策,有利于临床防治突发性耳聋预后不良,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中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大、 有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2 d、听力损伤程度为重度、  伴随眩晕或耳鸣、高频型纯音测听听力图及NLR 升高均为  突发性耳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均会明显降低,听觉系统  比较脆弱,毛细胞修复能力减弱,并且容易发生多种全身  性慢性疾病, 容易出现预后不良 [6]。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临床上应综合评估考虑,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减  少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  状态,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加剧炎症反应,并且影响耳内  微循环,导致供血不足,损伤内耳毛细血管,不利于听力  恢复 [7]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科学饮食,控制血糖  水平,进而减少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内耳循环障碍是突  发性耳聋发病机制之一,血管分布具有明显阶段性,故内  耳区血流缓慢、平稳,易导致脂质物质沉积,一旦发生阻  塞,毛细血管受到损伤,若发病至就诊时间较长,未得到  及时有效治疗,不利于功能恢复,难以改善听力,导致预  后不良 [8] 。因此,发病后需尽快就诊,缩短发病至就诊时  间。听力损伤程度反映了内耳组织的损伤程度, 听力损伤程  度越严重, 听力恢复越差, 预后不良风险增加 [9];低频、中  频型纯音测听听力图和语言频率一样,更容易察觉听力损  伤,而高频型纯音测听听力图则在诊疗中存在更大难度, 因  此,更容易出现预后不良 [10] 。因此,应提高临床诊断准确  率,尽早对患者听力损伤情况进行鉴定, 实施对应治疗, 降  低预后不良发生风险。伴随眩晕或耳鸣的患者通常前庭功能  存在损伤, 损伤范围较大, 听觉系统受损更严重, 更容易发  生预后不良 [11] 。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重点关注,制定针对  性治疗方案, 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减少预后不良情况的  发生。炎症反应会损伤内耳微血管,NLR 是反映机体炎症 程度的指标之一,NLR 值越高表代机体炎症反应越剧烈, 不利于预后 [12] 。临床上应加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相关指标  的监测,控制炎症反应,减少预后不良的发生。

       综上, 年龄大、有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2 d、听 力损伤程度为重度、伴随眩晕或耳鸣、高频型纯音测听听力图及 NLR 升高均为突发性耳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 素,临床上应注意对上述类型的高危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 对策,减少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但本研 究存在样本量较少的不足,后续仍需多渠道、多中心扩充 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黄立高 , 张治军 , 杨林 . 89 例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疗效与预后因 素分析 [J]. 四川医学 , 2014, 35(2): 244-245.
       [2]    严斌 , 童小燕 . 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实用临 床医药杂志 , 2020, 24(6): 83-85, 89.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学分会 .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J]. 中华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2015, 50(6): 443-447.
       [4]    贺海霞 , 袁琨 , 陈伟 . 突发性耳聋及听力损失程度相关因素分 析 [J]. 华南预防医学 , 2019, 45(4): 373-375.
       [5]    赵璟 , 桂晓钟 . 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J]. 安徽医学 ,2015, 36(3): 313-315.
       [6]    吴悔 , 梁敏 , 陈建勇 , 等 . 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与前庭 症状及前庭功能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 34(5): 33-38.
       [7]   余滋中 , 付艳乔 , 李国义 . 突发性耳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J]. 解放军医药杂志 , 2017, 29(1): 94-96.
       [8]    方向利 , 彭谨 ,  田静 , 等 . 突发性耳聋病例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分析 [J]. 华南预防医学 , 2023, 49(5): 604-607.
       [9]    陈晓萍, 梁小龙, 童雷 .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现代实用医学 , 2020, 32(11): 1353-1354, 1410.
       [10]  郭子雯 , 姚慧敏 , 王华 , 等 . 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临床因素与 预后相关性研究 [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2021, 44(2):54-59.
       [11]  付剑芬 , 傅江涛 , 林洪斌 , 等 . 老年突发性耳聋流行病学特征 及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9, 20(11): 1036-1039.
       [12]  朱慧慧 , 韩跃峰 . 全频下降型突聋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 测列线图构建 [J]. 山东医药 , 2023, 63(15): 84-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9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