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5 11:30: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各项临床特征, 并探讨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预防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提供理 论依据。 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 56 例中枢性性早熟儿童, 将其纳入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在医院进 行体检的 50 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 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激素水平和各项临床资料,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临床资料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 分析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组患儿身高、体 质量、血清雌二醇( E2 ) 、促卵泡生成素( FSH ) 、促黄体生成素( LH )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 ;但两组研究对象性别、 年龄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经常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滋 补类食物、每周看电子产品时间>28 h、看言情类影视剧、家庭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 13 岁、居住地在城市均为中枢性性早熟发生的独 立危险因素( OR=12.500 、9.775 、5.397 、13.429 、16.364 、12.955 、13.231 、9.545.均 P<0.05 )。 结论 儿童中枢性性早熟性激素水平明 显升高, 其发生与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经常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滋补类食物、每周看电子产品时间 >28 h、看言情类影视剧、家庭不和 睦、母亲初潮年龄< 13 岁、居住地在城市等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患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 发生率。

  关键词: 中枢性性早熟,危险因素,激素,预防

  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是因为源于下丘脑- 垂体- 性腺 轴过早激活,导致女孩乳房发育,身高增长速度加快,男 孩睾丸和阴茎增大,阴毛发育,变化情况与正常青春期进 展不一致。中枢性性早熟会导致骨骼过早发育与骨骺过早 闭合,导致成年后的身高不理想,且部分儿童成年后甚至 无法达到遗传靶身高,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育 [1] 。对于 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应该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性 早熟对身高的影响。因此,分析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影响 因素,有利于及早实施相关干预措施,改善患儿预后。目 前有较多关于中枢性性早熟研究,但受地区与性别的限 制,且较多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 参考价值有限 [2-3]。因 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本院收治的 56 例儿童中枢性性 早熟的各项临床特征,并对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进行危险因 素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科学依据,现报 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东莞市 厚街医院收治的 56例中枢性性早熟儿童将其纳入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 50 例健康儿童将其纳入对 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研究组符合《中枢 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 2015 )》[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儿童年龄≤ 12 岁;身高与体质量增长加快者;女孩 8 岁 前出现腋毛、阴毛生长、乳房发育,10 岁之前月经初潮, 男孩 9 岁前变声者等;对照组均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 排除标准: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肿瘤等疾病;有 精神疾病者;意识障碍,难以进行正常交流者;合并传染 性疾病者等。本研究已获得东莞市厚街医院医学伦理委 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与检测方法

  1.2.1 研究方法 ①临床特征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性 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雌二醇(E2 )、促卵泡生 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②中枢性性早 熟发生的单因素分析。对两组研究对象是否是独生子、有 无午睡习惯、每天睡眠时间、食量、是否经常食用锌含量 较高食物、饮用牛奶频率、饮用豆浆及豆制品频率、是否 经常饮用含糖饮料、是否经常高蛋白饮食、是否经常食用 滋补类食物、看电子产品时间、是否看言情类影视剧、父 母职业、家庭是否和睦、母亲初潮年龄、居住地等资料数 据进行统计并比较。③影响中枢性性早熟发生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将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 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1.2.2 检测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两组研究对象 静脉血( 5 mL),进行离心(转速设置为 3 000 r/min,时间设置为 10 min)取血清,血清 E2、FSH、LH 水平的检测 方法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比较;计量资料 使用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中枢性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性激素水平比较 研究 组患儿身高、体质量、血清 E2、FSH、LH 水平均显著高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但两组 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

 
  2.2 两组研究对象中枢性性早熟发生的临床资料分 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经 常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滋补类食物、每周看电子产品时 间 >28 h、看言情类影视剧、家庭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 <13 岁、居住地在城市的患儿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

 
  2.3 影响中枢性性早熟发生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 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中枢性性 早熟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经常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滋 补类食物、每周看电子产品时间 >28 h 、看言情类影视剧、 家庭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 <13 岁、居住地在城市均为 中枢性性早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OR= 12.500、9.775、5.397、13.429、16.364、12.955、13.231、 9.545.均 P<0.05),见表 3.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与饮食的改 变,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5]。中枢性性早熟出 现在青春期前,男患儿在 9 岁前出现睾丸与阴茎增大等性 发育现象;女患儿在 8 岁前出现乳房发育、阴毛与腋毛生 长等性发育现象,月经初潮年龄提前;同时由于骨骼成熟 时间提前,闭合时间也提前,患儿成人后无法达到遗传靶 身高,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增加心理压力,甚至 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且不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6] 。 因此,为避免第二性征提前出现、骨骼过早发育与骨骺 过早闭合,改善患儿身高,及时分析中枢性性早熟儿童的 危险因素,对临床后期给予患儿采取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 血清 E2 、FSH 、LH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符合中枢性性早 熟的临床特征。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性腺轴功能被激活, 内 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导致年龄与生长发 育不匹配,通常仅具有表面症状提前发育,而无其他明 显表现;E2 、FSH 、LH 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于女性排 卵, 因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会出现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的 提前启动, 致使 E2 、FSH 、LH 水平提高;同时生殖器官 成熟引起激素水平提高,代表着第二性征的出现 [7-8]。

  另外,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经常饮用 含糖饮料、经常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滋补类食物、每周 看电子产品时间>28 h、看言情类影视剧、家庭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 13 岁、居住地在城市均为中枢性性早熟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童在饮食因素中, 尤其喜欢饮用 含糖饮料, 食用高蛋白(肉类), 导致儿童营养过剩, 脂 肪过多, 促进脂肪细胞瘦素与性腺激素的分泌, 影响儿童 性激素的水平, 从而导致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 [9- 10]。电子 产品的光照可降低褪黑素水平,使其对性腺的抑制作用 减弱;另外喜爱看情感类电视、书籍等带来强烈的心理 刺激, 易导致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 [11- 12]。家庭不和睦易给 患儿造成心理负担,使得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另外母亲初潮年龄< 13 岁的儿童通常受其影响会具有中枢性性早熟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因素对儿 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14] 。对于农村 或不发达地区,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保健的认知水平较 低,家长没有带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的意识, 而城市及 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 受信息接触、文化水平等 因素影响, 对儿童生长发育保健的认知水平较高, 家长有 带领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的意识,同时也与城市患儿接 触的信息和环境影响有关,因此导致中枢性性早熟的检出 率相对较高 [15- 16] 。因此,在儿童门诊保健中,需加强对 上述危险因素的筛查, 预防性采取干预措施, 首先加强对 儿童及其家属进行中枢性性早熟相关的健康教育,改善家 庭关系,使儿童与家长了解到中枢性性早熟的危害性, 指导儿童规范合理饮食,减少对脂肪、糖分与热量的摄 入,缩短看电子产品时间,另外帮助儿童纠正错误的认 知观念,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 习惯。

  综上,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与经常饮用含糖饮 料、经常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滋补类食物、每周看电子 产品时间>28 h、看言情类影视剧、家庭不和睦、母亲初 潮年龄<13 岁、居住地在城市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可据 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患儿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儿童中枢 性性早熟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白敏 , 韩宜姚 , 李珍 , 等 . 醋酸曲普瑞林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疗效及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影响 [J]. 重庆 医学 , 2020. 49(7): 1128- 1131.

  [2] 严雪梅 , 诸宏伟 , 丁周志 . 80 例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21. 44(10): 1176- 1181.

  [3] 盛美玲 , 杨素红 , 陈灵红 . 杭州地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9. 34(20): 4768-4771.

  [4] 梁雁 , 杜敏联 , 罗小平 .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 (2015)[J].中华儿科杂志 , 2015. 53(6): 412-418.

  [5] 赵志红 , 迟亚松 , 彭富栋 , 等 . 影响女童发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7. 32(9): 1917- 1919.

  [6] MAIONE L, BOUVATTIER C, KAISER U B. Central precociouspuberty: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aetiology and in the clinical approach[J]. Clin Endocrinol (Oxf), 2021. 95(4): 542-555.

  [7] 胡姝雯 , 李佳 , 白改改 . 中枢性性早熟女性儿童指标检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J]. 海南医学 , 2020. 31(7): 885-889.

  [8] 陈磊 , 侯彬兰 , 车玲 , 等 .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前后血清瘦素、脂联素、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J]. 中国性科学 , 2021. 30(7): 140- 143.

  [9] VALSAMAKIS G, ARAPAKI A, BALAFOUTAS D, et al. Diet-induced hypothalamic inflammation, phoenixin, and subsequent precocious puberty[J]. Nutrients, 2021. 13(10): 3460.

  [10] 倪娜 , 苏恒 , 孔祥阳 . 浅谈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病机制 [J]. 中国生 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2021. 37(6): 727-732.

  [11] 王立英 , 刘俊刚 , 王春祥 , 等 . 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与影像 学表现分析 [J]. 临床放射学杂志 , 2016. 35(6): 924-927.

  [12] HADDAD N G, EUGSTER E A. Peripheral precocious puberty including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uses, consequences, management and outcomes[J]. Best Pract Res Cl En, 2019. 33(3):101273.

  [13] 徐璟 , 陈亚楠 , 楼正渊 , 等 . 儿童性早熟与生活方式及家族因素 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 , 2017. 38(6): 882-884.

  [14] 杨挺 , 王明欢 . 儿童性早熟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 中国妇幼 保健 , 2016. 31(7): 1510- 1512.

  [15] HONG Y H, WOO Y J, LEE J H, et al .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habits and parental health with obesity among children with precocious puberty[J]. Children, 2020. 7(11): 220.

  [16] 刘月影 , 马亚萍 , 金祉延 , 等 . 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女童特发 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影响 [J]. 中国学校卫生 , 2016. 37(9): 1406-14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5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