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文化自信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17 11:19: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加强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构建出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图书馆作为培育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原有的服务功能无法契合文化建设需求,需推进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做进一步延伸。文章以文化自信根本内涵为切入点,阐述了图书馆在文化传承服务中的定位与所承担的作用,探讨了其所遇到的阻碍,重点分析了以连云港市为例,文化自信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有效措施。
 
  关键词:文化自信,图书馆,服务功能,功能延伸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国民的文化自信程度关乎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服务育人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出图书馆所具有的宣传、引导、熏陶以及约束作用,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同时亦可增添文化活力,帮助国民加强文化认同感,牢筑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根本内涵
 
  文化自信指的是国家民族对地域文化价值与文化生命力的肯定认同,我国的文化自信根本内涵为对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红色革命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无论是在微观还是宏观层面上,都强调价值观认同,文化自信中所含有的文化是无形的,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大众产生影响。通过让越来越多的群体与组织认同我国主流文化,逐渐树立更加清晰的文化认同感,在不断地升华中发展为民族自豪,由此建立文化自信,为我国的文化建设予以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据地,建立文化自信是强化国民素质的必要路径[1]。
 
  二、图书馆在文化传承服务中的定位
 
  图书馆作为承载国家与民族文化基因的关键场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同时肩负着教育功能与文化交流作用,它汇集了多元化的文化。当前时期,由于新媒体信息的高速发展与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思潮出现一定的动荡,导致大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充分,缺少主动学习积极性,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造成传统文化传承不够有效,面临着一定的阻碍,甚至是出现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情况。国民没有树立正确的态度看待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着轻视与否认心理,而对于欧美等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冲击性较大。而上述问题的存在远远背离了文化自信的范畴,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健发展,大众愈发关注精神层面享受,文化需求不断上涨。国民对文化养分的汲取主要来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此,近年来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更多资金,尤其是在图书馆建设层面上[2]。

\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图书馆所承担的核心作用
 
  (一)宣传作用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图书馆所承担的最为核心作用在于宣传作用,促使大众可以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图书馆应立足于自身所含有的各项资源,包括物理空间、图书资源与网络资源等,以此来开展宣传工作。图书馆既是知识交流与共享中心,同时也是休闲文化娱乐中心,布置其物理空间时,就要有意识地融入文化自信,在无形中培育与强化国民的文化自信。图书馆采买图书资源的过程中,应加大国民自信图书占比,将书籍安排放置在图书馆的显眼处,设定专门的书架用来安放。使得国民在阅读这些优秀图书资源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化认识。图书馆还应当善于利用本身的馆藏资源,以此为基础打造出知识储备丰富多元化的精品网络数据库,在网络资源的作用下,促使其信息服务范围可以进一步拓宽,增强图书馆信息利用价值。
 
  (二)引导熏陶作用
 
  图书馆具有十分显著的引导熏陶功能,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愈发鲜明,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意识地向受众推广馆藏信息,以此引导其可以更好地理解主流文化信息,文化认识水平提升,进而达成文化自信培育目标。图书馆的熏陶作用在于,通过为受众提供良好的室内学习环境,包含排列整齐的图书资料与先进的现代服务设施,可以充分发挥出物质文化环境所具有的熏陶功能。例如以连云港市图书馆为例,引进了一定数量的图书馆机器人与选座系统,受众通过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以此为国民文化自信培育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3]。
 
  (三)约束作用
 
  图书馆是具有严谨特征的文化服务机构,要自觉承担起为社会大众甄别挑选先进文化的责任,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在大量繁杂的网络信息资源中甄选出先进文化,保证文化质量。同时在图书馆交互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有意识地把控网络言论,及时高效地阻断负面信息,以免对受众带来消极影响。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推动与服务全面阅读。
 
  四、文化自信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的必要性
 
  我国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引导国民形成文化自信,连云港市图书馆延伸服务功能,是保证自身长远稳定发展的根本路径。服务功能延伸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准则,考虑到本馆的实际情况,杜绝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情况。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既要延伸服务空间与服务内容,也要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更加开放化的运行模式,实现各项资源最佳化利用,发挥出最为良好的效益,尤其是图书馆的公益性特征。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要契合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吸引其参与和支持,更加深入地探索新方法与新路径,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大众化与多样化服务,同步延伸图书馆的深度与广度,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的实质需求。图书馆所宣传的文化内容不能脱离大众,要合乎地域特征与时代要求。图书馆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时,工作人员要具有亲切的态度与过硬的专业素养,实现服务深化,逐渐形成良好的形象,发挥文化品牌效应,这是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的内在要求。服务功能延伸是一项系统化的综合工程,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和受众参与,通过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完善来作用于图书馆的稳定发展,作为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阵地。
 
  五、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中的阻碍
 
  (一)重视服务空间延伸,而轻视服务内容
 
  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中所遇到的阻碍问题在于,过于重视服务空间延伸,而对服务内容有所轻视。以连云港市图书馆为例,在公共文化建设标准化要求下,政府部门给予了充足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大大地改进与优化图书馆硬件设施条件,图书馆将大量的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集中在基础上设施提升与分馆空间建设层面上,而没有做到重视馆藏资源内容深度挖掘,在此方面的服务投入关注不足。对外向社会大众所发布的信息服务较为分散零碎,不具系统性与针对性。在建设基础设施与场馆时,未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要素,未大面积构建罗成主题图书馆。图书馆所组织举办的活动,其形式不够丰富多元,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往往集中在表面,所创建的文化品牌没有真正得到大众的认同[4]。
 
  (二)服务智能化水平需加强
 
  连云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较为良好,但是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仍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未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归纳图书馆多方数据信息,智能化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馆藏资源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全面,各个图书馆之间未形成资源信息联合沟通平台,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出规模集聚红利作用。同时图书馆没有灵活化地选择融合模式,未根据受众的实际需求来组织举办相关活动。

\
 
  (三)服务宣传力度不足
 
  由于社会大众对图书馆的认识长期停留在书籍保存与知识传递层面上,片面地认为图书馆不够有创意与活力。为了满足近年来社会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在不断创新自身功能,服务内容也日趋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延伸开始加强。但是由于服务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其服务功能延伸受到一定的阻碍。图书馆在开展服务宣传推广工作时,所应用的宣传形式过于单一、手段简单化、宣传成效不够深入以及宣传推广对象较为局限,使得图书馆虽然在服务功能延伸层面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与资金,仍没有被社会大众了解其服务品牌,对服务创新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六、文化自信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有效措施
 
  (一)加大文化融合力度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推动图书馆服务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外延伸,采取的有效措施为加大文化融合力度,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基本准则。文化融合的实质为各个文化可以相互学习,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来推动自身民族文化发展,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文化本身就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征,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无法做到不被其他文化所影响,也无法完全排斥其他文化的融入。文化自信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要积极支持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做好我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交流,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此同时,达成文化自信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目标,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打造出更具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有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业绩,推动其长远稳定发展。立足于馆藏资源中的特色资源与文献资源等,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开发,是图书馆打造文化品牌的根本前提。图书馆通过整合多方信息内容,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丰富化、精准化与常态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遵循对文献资源存储与检索等各个环节合理设计服务内容,根据传统节假日主题在馆内举办诗歌朗诵、非遗文化体验等有着较高参与度且互动性强的文化活动,促使受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进一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进一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是图书馆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服务功能延伸的根本路径,加大创新力度。图书馆应立足于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向社会大众推送更具特色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当前时期为数字化时代,依据网络平台大胆创新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年轻受众。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更加热衷于碎片化阅读,不再看重对知识信息的全面了解与掌握,这就造成虽然从整体上看国民的阅读时间有所增加,但文化素养未得到有效提升,还有少部分的受众容易被错误的文化信息所干扰。所以图书馆在开发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筛选推广内容,保证文化质量。例如,连云港市图书馆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5G技术与云平台技术信息化管理图书馆,深层次地分析多项数据信息,打造出“微服务”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智慧平台,真正实现了跨界融合,更好地为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所服务。图书馆延伸服务功能,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文化特征,为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例如在空间安排上,设置当地文化书籍专栏,用来满足读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需求;设置儿童阅览室,为有亲子阅读需求的群体所服务,且不会干扰其他读者的服务体验。通过与馆藏资源的深度融合,考虑到当地的著名景点、历史名人与文化等,打造出带有工艺性、实用性以及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以此得到更加鲜明的地方图书馆文化IP。
 
  (三)向外延伸拓展服务范围
 
  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需向外延伸与拓展服务范围,将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与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第一,图书馆应当积极落实“图书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服务范围扩大,在城市中组织构建“10分钟文化圈”基层网点,设定流动读书车、24小时换书店与城市书房等,让受众可以在其活动范围内享受到图书馆服务。做好各层次与多类型的图书馆建设,包括实体书店与职工书屋等。第二,除了要为正常人群提供服务之外,还应当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如老人与残障人士等,同样需切实满足此部分群体的阅读需求,做好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出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充实平台。第三,图书馆要逐步完善信息咨询功能,为相关政府部门或责任主体单位提供决策支持,面向社会整体传递阅读的重要性与核心价值,加强文化传播。
 
  (四)合理应用现代化媒介手段
 
  当前时期,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媒介手段,以此保障服务效率过关。通过丰富多元的新媒体平台,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平台,实现随时阅读。图书馆可以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以及软件上将馆藏图书资源搬到线上,读者无需到图书馆实体,就可以随时在线阅读馆藏图书。设计线上图书馆要秉承着简洁大方、便于操作的基本准则,方便读者上手,同时还要带有一定的社交性功能,相关信息反馈及时高效。在线上图书馆中,读者可以挑选自身喜好图书,大数据技术会同步记录,图书馆以此掌握读者需求,为其推荐个性化内容。在线上图书馆中应构建一个社区模块,作为读者沟通交流平台。以连云港市图书馆为例,它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时,就分别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博、短视频账户上进行阅读推广,吸引了众多受众,在评论中进行互动交流,收获大量点赞,其公众号影响力可以排至全国地级市图书馆的前五名,组织举办的多类型活动都深受读者喜爱。进入网络时代,图书馆不应当仍局限于传统模式下的宣传渠道,而是应当秉承着借势借力营销准则,将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服务最大化发挥出来。除了在多媒体信息平台定时推送服务信息之外,还应当做好资源融合与宣传,与城市宣传部门及文化服务部门寻求合作,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投入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所制作的可视化宣传品,拓宽宣传范围。
 
  (五)打造新型阅读空间
 
  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还应当积极打造新型阅读空间,以此作为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根据地。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度,为社会大众带来可享受高质量阅读内容与服务体验的场所,阅读与互动兼具的新型文化生活空间。构建新型阅读空间是图书馆延伸服务功能的重要课题,落实多方责任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推动新型阅读空间成为地标性的景观。图书馆可以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火车站与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处,以此拓宽服务辐射范围。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与城市建设加强融合,利用现代化的城市元素丰富新型阅读空间,和各个商业业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邀请文创企业与出版企业等加入空间建设中来,构建出以阅读为核心,涵盖阅读、文创、展览及体验活动等多元业态的阅读空间,为文化自信培育与增强提供更多载体。图书馆通过在新型阅读空间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提升与参与人员间的联结度与黏合度。
 
  七、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内容,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进一步延伸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促使将图书馆所具有的核心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增强国民整体素质,以及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是未来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积极作用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萍.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现状及服务功能延伸[J].科技资讯,2023,21(06):181-184+219.
 
  [2]薛丽荣.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路径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03):92-95.
 
  [3]黄成思.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29):161-163.
 
  [4]金泽龙.文化自信背景下组织文化对图书馆变革的创新辨析[J].图书馆界,2020,(05):1-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08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