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基于“行远银行”体系的音乐学习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8 14:51: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基于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的“行远银行”评价体系,结合双师双线音乐融合课的特点和实践,深入探讨音乐学科学习评价的策略,以实现音乐教学评价的个性化、数字化、多样化,取得显著成效和推广应用。
 
  在当前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抓住线上教学大研讨的机遇,积极探索多种课型混搭的智慧课堂,结合线上线下、不同学科特点等,借助classin等教学工具和技术手段,建立了“行远银行”智学评价体系,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体验以及学科学习评价。
 
  音乐学习的评价是促进达成音乐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合理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有效性的评价结果,有效的评价也能对教师教学产生反馈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准确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
 
  新课标背景下的音乐学习评价
 
  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充分发挥好评价的诊断、激励、改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音乐学科的学习需要通过演唱、演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来开展,相关评价也需要通过针对测类活动形成相关评价制度,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关注学生的真实发生的进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艺术潜能,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
 
  音乐是表现型的艺术学科,音乐素养不是单一的技能呈现,而是综合性的艺术表现。音乐学科的评价内容设置应该以综合艺术表演作为评价载体,学生的表现形式为主导,各类表演的形式为辅助,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制定综合艺术表演的评价标准,坚持以素养为导向,坚持以评促学,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使评价目标更明确,评价过程更科学,评价主体更加多元。
 
  基于“行远银行”评价体系下的音乐学习评价策略
 
  “行远银行”是行远小学为加强智学评价,增强教学评价一致性,利用虚拟货币——“行远币”撬动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以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设置了“养良习、修美德、勤锻炼、博学文、善合作、敢创造”为发放货币的六大评价维度,在此基础上细化符合各个学科评价的一级维度、二级维度。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发放“行远币”,学生可以在“行远银行ATM机”上进行查询账户余额、浏览商城货物、购买心仪物品等操作,“行远币”流通的痕迹会在智慧平台上形成后台数据,最终形成个性化的学生成长档案。
 
  结合音乐课程的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就是要通过智慧赋能,实现音乐课堂评价体系的个性化、数字化、多样化。
 
  评价体系个性化:依托于“行远银行”综合评价机制、学校六大培养维度和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音乐课程设置了如表1所示的个性化评价维度量表。
 

\
 
  以上评价内容设置,本着“以评促学”的理念,基于音乐学科的特质,以基本核心素养为基本维度进行设置,让评价内容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评价体系数字化。有了综合评价维度,在音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行远银行”实时评价,进行实时推送,家长的手机端能实时收到学生的课堂情况反馈。班主任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评价结果为参考,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综合性评价。评价的数据结果将会被统一整合,通过综合素质报告单推送至家长,记录学生的成长。评价方式的数字化,使评价过程更及时直观,使评价依据更多元,使评价结果更准确。
 
  音乐教师评价后,数据库会智能形成学生评价的成长画像,学生本人及家长能实时查看个人评价情况;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学生也可以在“行远ATM机”上随时查询账户里的积分情况并兑换商品,激励学生成长。
 
  这样音乐课堂评价不再局限于音乐学科本身,而是联动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参与,多维度,多角色参与评价,查看评价,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评价体系多样化,线上评价多样化。该评价体系除了能运用到线下的单班音乐课程评价,还能适用于“线上+线下”的音乐课程中,学校借助classin软件平台,实现了线上评价的多样化。
 
  首先,运用其中的奖杯功能,根据屏幕前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奖杯的发放奖励。其次,教师可借助classin中的工具箱功能(见图1),如选择功能:通过发送不同选项答案,提前设置好正确答案。学生根据相应题目进行选择,选择完毕后,系统自动统计各个选项的人数,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中直观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情况,从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进度。并且通过该功能的使用,教师能对不同程度学生人群进行不同评价,让课堂评价的覆盖面更广泛。最后,运用“奖杯排行榜”功能(见图1),学生和教师都能通过屏幕真实看到学生的奖杯数量情况。根据奖杯的排行,能在课后通过排名进行相应乐器的兑换,如奖杯排行前十名能在线下助教老师处兑换尤克里里、三角铁、沙锤等课堂小乐器,及时进行课堂小结,使教、学、评形成闭环。
 
  这一智能化手段的教学过程,既调动和优化了课堂评价的激励性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障了评价的及时性和可观性,并且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中快乐成长。
 
\
 
  除了线上教师的及时有效评价,线下教师也需要配合线上教师,在班级内实现线下多元化评价。
 
  鼓励性语言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所使用语言的艺术性,通过鼓励、激励的方式维护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好感。比如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对孩子认真聆听的行为进行表扬,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然后运用评价体系进行积分奖励,最后激励其他同学也积极认真思考,可以有效促进形成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巧妙使用无声式肢体语言的评价艺术会更能激励学生成长。若教师在课堂中恰当使用“大拇指鼓励”“肯定的眼神”“甜美的微笑”等鼓励式肢体语言,就能让学生内心得到肯定,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点赞坐姿端正的学生;在音乐演唱中,给予学生肯定的眼神和微笑。既能帮助学生突破自己的内心障碍,使其大方展示自己,从而建立对音乐学科的信心,也能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音乐课堂规范。
 
  音乐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成效
 
  以本校双师双线音乐融合课——《小狗圆舞曲》音乐课堂为例(见图2),由一名主播教师于线上授课,N名学生通过平板链接出现在屏幕中。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动画片《汪汪队》为主线,设计了以图形谱、身体律动的方式,让学生以听觉、视觉多感官来参与音乐,多维度聆听音乐,并以亲子互动环节为契机,链接专家,融合家校,让专家和家长实时走进课堂,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增进亲子感情。本节课堂教师通过积分奖励、言语鼓励、奖杯发放等形式,及时进行点评反馈,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音乐课堂中,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得到了相关专家领导和家长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研究院王天平院长点评道:本节课通过互联网链接,让学生家长老师一起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云端学习中相聚在一起;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紧凑,合理运用线下固化资源与线上开放资源的融合应用;将音乐的旋律、动画、声势律动相结合;将音乐抽象的部分,音乐和常见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让学生更能理解音乐旋律的变化,并且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点评,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课堂形式还融入了亲子互动、亲子学习环节,真正做到了家校共育,让家长真正走进了课堂。
 
  参与到课堂中的家长这样说道:“这样的课堂形式让家长也能参与到课堂中,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虽然是隔屏互动,但教师能及时关注到每个孩子,针对性进行鼓励、评价、发放奖杯和积分,很好地激励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基于通过实践不断完善的音乐课评价体系,许多同学们都袒露了自己的感受:我们能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我在聆听音色方面还有不足,要去多听;我在上课积极发言上加了很多分,我要继续努力;我演唱时声音还不够洪亮,还要多加练习。评价体系的健全,行远银行的建立,让学生“赚到”了积分,还“赚到”了成长的数据、综合素养的提升。
 
  音乐学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需要在老师的培养下不断完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时有效的音乐评价体系让学生的成长在智能数据的支撑下,真实可见,评价体系赋予学生多维度、多方面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通过智慧平台直观各类图表,学生发掘自我优势,提高自信,有利于促进个人个性、自主、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针对性引导孩子的发展;教师能通过智能化评价体系的运用,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更全面地认识了解孩子的发展,并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逐步完善的评价体系也能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长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9712.html
本文标签: 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