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而工笔重彩是中国画创作表现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条支流。现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对文学、艺术的审美也有所改变。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西方色彩的传入对中国工笔重彩产生了重大影响,构成和装饰性意味都很足,中国现代重彩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将其融入传统工笔重彩技法中,强化了中国当代重彩画的表现力,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当代重彩画凭借着特殊的装饰手法和情趣,以及明快绚烂的色彩,在中国当代画坛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工笔重彩画的概念及源起
(一)工笔重彩画的概念
工笔重彩画色彩一般都很浓重,而且设色以矿物色为主,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在中国绘画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现藏于湖南博物院的《人物夔凤》《人物御龙》这两幅帛画中就可以看出来,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比例得当,虽笔墨无多,却接近实物,略施彩色,平涂为主,渲染为辅。龙鹭、舆盖基本用白描画成。此画某些部位用了金白彩粉,是已知用此画法最早的作品,也表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重彩画已出现了雏形。
除此之外,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一幅T形帛画,设色绚丽,充分表明了当时工笔重彩画已经开始使用矿物质颜料,且技法相当成熟。还有人们熟知的敦煌壁画、元代的永乐宫壁画和明代的法海寺壁画等重彩作品,都有使用矿物质的颜料,也充分证明了它们与重彩画的发展息息相关。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著名的大型壁画之一,其高超的线条勾勒技能令人惊奇,还有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很巧妙,在永乐宫壁画中大多采用色块平涂这一方式,而且人物的面部也只是略微的晕染和刻画,并没有太多的深入,就已经体现出了人物面部的精致和神态。另外,运用了“沥粉贴金”技法的《朝阳图》也给我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沥粉贴金”的使用能够让画面产生奢华典雅的感觉,还可以增强画面感,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我国很多当代画家都受到这一启发,将其与现代技法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绘画特色。
(二)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重彩画的色彩、技法、材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工笔重彩设色以积染套色为主,设色很单纯且含蓄,每遍施色略薄且层层加深,然后再施以胶矾水固定颜色,这样画面的颜色就不会脱落且厚重。在谢赫的《六法论》中有提到“随类赋彩”,意思根据物体原本的颜色赋色,而当代的重彩画家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提炼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和美感。还会根据物像的本质特征加上自己的主观想法,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使画面更有特色。
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工笔重彩画不断吸收新的表达风格,大胆革新时代的感觉,追求审美观念是形式感,艺术追求是丰富绘画和画面的时尚感和现代感。当代工笔重彩画绘画所使用的颜料已经不限于中国绘画的传统颜料了,同时,天然矿物颜料和金属颜料也被用来扩大颜料的种类。它丰富了画面的表现手法,给当代重彩画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当代工笔重彩画设色更加多样,比如积水、揉纸、拓印等技法的使用使画面更加丰富。
用于重彩画的材料也不只有绢和熟宣,还有亚麻、麻纱、特殊纸板、皮纸、卡纸和纸板等,画家还会根据纸张的特点来选择类型,画出的效果也会不同。为了创造一些特殊的画面效果,艺术家们尝试使用更多的特殊工具,除了毛笔,比如喷纸、磙子、喷压壶、砂纸、海绵、电熨斗、水粉笔等,这些工具的表达效果不是普通的笔刷替代得了的。
今天的重彩画不仅是传统技术的延伸,它还融合了当代颜色、抽象和构成等元素,大大提高了中国绘画的表达力。
二、当代工笔重彩画家分析
(一)蒋采萍
蒋采萍是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其绘画的主要方向是工笔人物,但她画的工笔画鸟画的天赋也值得我们去注意。除了技术层面的处理,绘画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创造新的爱好,确立新的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表达对精神的追求。她的绘画作品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云母。《筛月》(图1)用白描和素描的形式来表达画面,以单色勾勒平涂为主,线与面结合在一起极具装饰性意味。原有表现荷花的形式主要是“三矾九染”,但是这幅作品突破了这个形式。荷叶与荷叶之间的空间非常朦胧,但透气感又表现得很好。黑色的荷叶和蓝色的荷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莲蓬就简简单单地用蓝色和白色勾染,这已经表现出了立体感,画面左上角的月光是白色的云母粉喷洒上去的,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这些都表现了蒋采萍对绘画装饰性的理解,在表现单纯色彩的时候,她研制了新的材料,并将其运用到画面上,使整个作品充满了装饰性,并且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三月三》(图2)这幅作品描述的是广西壮族的传统歌节,整幅画面色调以蓝为主,墨色与蓝色很好地相融,背景是成片的鹅卵石,在颜色完成以后,将其撒上一层云母粉,使整个画面表现得很柔和,人物也很突出,整体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优雅而平静的美感。蒋采萍将云母粉使用到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创作中去,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除以上举例的两幅作品外,蒋彩萍还有很多优秀且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作品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云母材料,比如《戴银冠的苗女》在上色之前、做底之时就加入了云母,整个底色都隐隐地透彻出光感。还有少女所戴的银冠,也同样将云母混入蛤粉之中,使银冠更有质感,并为画面增添了一层薄纱,使其更加朦胧。
(二)郭继英
郭继英是致力于推进中国传统绘画色彩构建的工笔重彩艺术家,20世纪90年代初,留学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研习现代绘画。学成之后,往返于中日两国之间。从事工笔重彩的教学与创作和当代日本绘画的介绍以及国际的艺术交流。他的重彩作品也给读者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多采用“三矾九染”,他的作品在这基础上又采用了新的技法,如撞色法、贴箔法、积水积色法等,而且他的作品非常有自己的个人特色,追求色彩的丰富,但几乎不会追求写实性的色彩重现,广泛且娴熟地运用各种矿物颜料以及彩色箔,注重画面肌理的表现,使画面更加丰富且具有装饰性。比如《存在—8(眩)》(图3),画面背景以深色为主,人物以背景白描手法勾勒且用蛤粉上色,一浅一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主题更加突出。为了让人物突出且不单调,在上蛤粉前,还给人物贴了银箔打底。除此之外,为了统一画面的语言,人物周边的背景也贴了金箔,且留下大小不一的方形形状,而后用色分染一下明暗,使背景更加丰富。
《存在—9》(图4)这幅作品的主体是认真阅读的读者,而背景是现代化的建筑,想表达的是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也依然沉下心阅读。背景用的是积墨手法,将冷冰冰的建筑进行软化,让画面对比更强烈,视觉中心点更突出。而人物也是以白描手法勾线,然后平涂蛤粉,在这基础上又通过积色的技法来强调人物的结构,地上还添加了少量的矿物质颜料使画面的颜色更活跃,让层次更加丰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材料在绘画作品中一直都处于很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重彩画也随之做出了很多创新,无论是题材、形式、材料等都更新颖,让我们看到了别具一格的绘画作品,期待未来工笔重彩画会有更大的发展。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