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文言文课后作业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4-05-17 09:14: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仅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不能够完全掌握的。因此,文言文的课后作业不仅承担着巩固复习,完善知识的作用,还要起到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所以,文言文课后作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复习文言文课文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文言文知识体系,提高跨学科学习素养;回顾文言文课文主题,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重温文言文语言特点,提升语言审美能力。

  复习文言文课文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人在学习时的记忆是有遗忘规律的,并且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如果一天所学的知识不及时复习,它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慢慢遗忘,最后对它的记忆可能只剩下最初的25%。因此,学生在经过文言文的课堂学习后就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

  复习和巩固,而完成文言文课后作业就是最好的途径。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的文言文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了解,可是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新知识却是不够清楚和熟练的,而做文言文课后作业正是对知识的具体应用,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和牢固。同时,做课后作业也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能为其所用,用得越多,记忆也就越持久,这样作业就起到了消化和巩固的作用。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记载着我们祖先在思想、科学、文艺等方面的高度成就,是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须臾不可丢弃的。钱穆认为,“中国教育的最高价值必然要向国家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中寻求,重新阐扬中华历史文化,重新揭示我们向来看重的人格尊严与道德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2版)新增了第四章——课程内容,其中包含语文课程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语文教材的三大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言文就属于第一大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就没有出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2版)中也提到:“学生要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学科其特有的古汉语、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性质决定了文言文必然也承载了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方面的育人价值。”所以,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体现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文言文课后作业当中。首先,学生在完成文言文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了解文言知识背景并认真学习,就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体现。其次,当学生完成文言文书写和记忆类的作业时,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积累和运用的过程,能够感受文言文的字词的丰富内涵。最后,当学生完成文言文鉴赏类作业时,就会带着好奇心,发散思维,不断阅读、理解和品鉴,这个知识探索和情感体会的过程更是其提高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表现,同时也逐渐养成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能力。完成文言文课后作业,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形式,因为“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作业变得丰富多样,不再拘泥于单调地抄写和背诵,更注重学科的育人功能,加深了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所以,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在学习和作业中感受文言文内容的情感和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学生在完成多种多样的文言文课后作业,尤其是品读类和概括类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中华文化,积累古典知识,学习古代人民的优良精神品质。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文言文的课后作业学习到中国古代的名家思想和文化,进而领悟其中的精神并将其付诸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正是对中华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弘扬。因此,文言文课后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学生弘扬多彩的民族精神。

文言文课后作业的价值

  完善文言文知识体系,提高跨学科学习素养

  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的发展,除了世界语言潮流的统一和语法句子结构的简化之外,传统文言文在重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方面都是无可替代的,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发展史的结晶,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特点,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文言文并没有被历史淘汰,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大众认可和欣赏。中国自古以来都有记录史事的习惯,历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大都以文言文这种特有的文体形式来记载。想要研读史事,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就得接触文言文,即文言文是传承文化、了解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虽然有许多的历史作品都已经被前人所翻译成白话文,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但翻译过的内容其实也掺杂着一些翻译者的主观意念,从客观角度来说,是难以完全正确地传达原作者的情感或者史实内容的。所以,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省略掉中间的翻译环节,与历史文化建立更为直接的联系,从自己的视角真正了解到其中蕴含的内容,而不是翻译后文字的字面意思。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言文篇目内容其实都与学生所学的历史课程内容是相互贯通的。学生完成文言文课后作业,其实也是在学习和巩固文言文简明、朴实且庄重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更是在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炼字达意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文言文课后作业时还能够查找和阅读一些文言经典,有许多传记和文言文名篇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学知识,而这些佳作可以让人体会到世间的奇妙万象和丰富多彩,促进学生了解文言知识、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文言文浩瀚如海,很多文言文篇目中都展现了古人超乎常人的智慧,完成文言文作业其实也是一种与古人“交流”的机会,不仅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还能增强学生品鉴历史、认识事物的能力。由此可见,文言文课后作业不仅仅是在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更是了解我们这个民族从何而来的重要载体,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忘根本的重要凭借。学生在完成这些篇目的文言文课后作业时也是对历史学科知识的预习或者复习,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这样一来也提升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素养。

文言文课后作业的价值

  回顾文言文课文主题,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积累了无数的文化瑰宝。精美的古建筑,诗情画意的古诗、古文宗卷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宝藏。但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里,人们变得越来越崇洋媚外,向往外国文化,漠视自己的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当前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血脉,保护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增强民族自信心。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坚实的文化软实力。五千年文明所积淀的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传递着令人惊叹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历史而焕发活力的关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所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课后作业当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而文言文就是最典型的传统文化知识。中国文化里所赞扬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等优良精神品质都浸透在许多文言经典作品当中,如果不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技能,那就是对国学经典的一种遗弃,更是对文化根基的遗忘。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都是我国国学典籍中的经典篇目,学生们完成相关的文言文课后作业时就能在这些深厚的文言文文化底蕴中受到熏陶,不仅回顾了文言文课文的主题,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向内挖掘了学生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深度,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成长为一个更为完整,从容而自信的中国人。

文言文课后作业的价值

  重温文言文语言特点,提升语言审美能力

  我国古代的行文方式主要是文言文,许多不朽的典籍作品历来以语言简约精练而闻名,因为文言文语言本身就具有简练的因素。首先,单音节词在古典文言文作品中占主导地位,而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相对较少;其次,文言文内容写作中多省略,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被省略是很常见的。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其内容虽然简洁,但经过古人行文时的炼字,通过其精准华丽的辞藻却也能够体现出文言文的美感。比如,文言文虚词之中的语气词哀哉、悲夫、呜呼等使人读到就觉得形象且带有真情实感的感觉。而文言文除了内容言简意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合辙押韵,很多句子都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韵律感。李海林认为“语文审美是语文活动的内在要求,语文活动的理想境界就是语文审美”。同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里,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文言文朗诵类课后作业时,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和品味文言文语言特点和韵律节奏。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些精妙绝伦的句子,不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更是节奏强烈、韵律感十足,让人读起来十分享受。由此可见,现代诗歌和散文中虽然也有许多优美的画面描写或者意境描写,但在韵律感上确实不如文言文的。部编版教材中每篇文言文的课后探究题中几乎都有让学生朗读或者熟读文言文课文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完成朗诵类文言文课后作业时,不仅能够积累文言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品味其语言特点,把握节奏,提升了学生的韵律美感。

  完成文言文课后作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复习和巩固文言文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该像重视语文课堂的教学价值一样,重视文言文课后作业的价值。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75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