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这也导致人民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愈发迫切 , 因 此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逐渐体现出来 。 中提琴虽然 一 直以来并不是一个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乐器, 但在时代的浪潮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提琴演奏家和理论研究者 ,助力推动中提琴在专业领域内与非专 业领域内的发展进步 。本文就对中提琴作品舒伯特 《a 小调奏鸣曲》 第 一乐章的演奏技巧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演奏技巧 ,中提琴 ,舒伯特
现 在 大家常听到 《a 小调奏鸣曲》 的 演奏形式大多 是由钢琴 、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 提琴或者古典吉他所 演奏 。本文 主要以分析中提琴演奏为 例 ,作品自身有 一 定 的难度 ,再加上 中提琴演奏形式是改编而成 的 ,所以 在 演奏上 的技术难度 较大 ,演奏者对 于跳弓 、重音 、揉 弦 、力度 的 控制 、左手颗粒性演奏 、拨奏拉奏交替的 技 术难点等需要熟练地 掌握 , 同时保 持手指的 韧性 、灵活 性 、耐性 , 不仅技术上需注意 , 在情感上也要完全投 入 ,融合浪漫主 义的抒情性和作者自身性格的 忧郁 , 才能完美诠释作品内涵 。
中提琴作为弦乐组中的乐器之一 ,有着醇厚的音色, 能触人 心弦 ,不仅在 西方国 家广为 流传 ,在 中国也越来 越为人熟知 ,备受欢迎 。现 在 ,许多 的 中提琴演奏家出 现 在 大众视 野 , 中提琴的 学习者也日益增多 , 随着乐 器 的 生产及系统性教材的 涌现 ,使得中提琴艺术得到了 长 足发 展 。 《a 小调奏鸣曲》 就是这样流传 至今 ,作为 舒伯特晚期的经典之作 ,备受许多演奏者青睐 。
一、《a 小调奏鸣曲》创作背景
舒伯特的 《a 小调奏鸣曲》 是由六弦吉他型大提琴 (阿佩乔尼) 这种乐 器的作品改编而成 的 ,是 1823 年 维 也 纳 人 施 陶 费 尔 发 明 的 乐 器 , 是 一 种 用 弓 子 演 奏 的 乐 器 ,舒伯特对 于这种 乐 器 十 分 感 兴 趣 , 并 为 他 创 作 《a 小调奏鸣曲》, 这首曲子由三个乐章组成 ,正是因为这首经典作品 , 阿佩乔尼才被世人了解 。
这首 《a 小调奏鸣曲》 是舒伯特晚期创作的 , 曲子 寄托了他的太多情感 , 曲中充满悲伤和抑郁之情 , 在 本 该欢快的旋律之中 ,也带有 一丝哀怨 ,体现 了舒伯特对 他 一 生的哀怨和疾病缠身的 苦楚 。舒伯特用音乐 的 形式 抒发 自己丰富而深沉的情感 ,走进曲中 ,仿佛在诉说内心往事 ,通过音乐表现出情绪的起伏变化 。
二、 《a 小调奏鸣曲》 演奏技巧
任何乐 器想演奏 一 首好的乐 曲 ,需要注意各 个方面细节 。 中提琴的琴身较大 ,演奏起来相对吃力 ,音量也 相对较大 ,其音色应该是饱满 圆润的 ,似大提琴那样低 沉 ,也 似小提琴那样清纯明亮 ,所以中提琴的演奏重点 应放在音色上 ,在把握其良好的音色后 ,再对演奏技巧进行练习 。
中提琴的音色特殊 , 它属于最接近人说话声音的乐 器 ,有磁性而且很温暖 ,所以它是乐队的中音区域 , 它 成了管弦乐团的 “ 腰”, 同人一样 ,腰 是 支 撑 身 体 很 重 要的部位 , 是乐团的中坚力量 。虽然 主要 为 伴 奏 声 部 , 但也是乐团中必不可少的 ,可以使乐团的声音更完美地 融 为一个整体 ,在乐团或室内乐合 奏中 , 中提琴与小提 琴相比 ,其难度基数要低些 , 主要起到渲 染 音 乐 气 氛 、 在和声中充 当中音声部等 承上启下的作用 , 以烘托小提 琴或大提琴为主 ;在中提琴练习曲或者独奏乐曲中 ,也 不乏许多高难度的乐曲 , 中提琴与小提琴相比 , 中提琴 的弦跨度较大 ,需要更大的力量 ,揉弦以及换弓都有 一 定的难度 ,所以笔者认为中提琴的技巧演奏 难 度 更 大 。 由于中提琴的琴箱大 、 弓子长 、琴弦跨 度 大 、琴 弦 粗 , 所以发音稍迟缓 ,左手要更加用颗粒性的指 力 按 琴 弦 , 需要更多的力量和稳定清晰的运弓才能有震动 的 发 音 , 手臂需要更大幅度地弯向身体一侧 , 以便运弓得以平 稳 ,右手运弓也会幅度变大 ,对于演奏家来说是更加难 以掌控的 。只有做到左手和右手的完美配合 ,不断加强练习 ,左右手默契融合才能完成好中提琴演奏 。
(一 )呈式部演奏要求
《a 小调奏鸣曲》 作品以 “ 中速的快板 ”为整曲定下 速度基调 。在演奏过程中 , 除了注 意演奏技巧和音乐表 现外 ,也 不能忽视乐曲整体的速度要求 。乐曲开 头由钢 琴引入 , 意味着 “ 故事 ” 的开始 , 随后中提琴进入 , 开 始展开 自己的叙述 ,奏响主题 ,这揭示了乐曲的核心思想 ,并为整个乐曲奠定情感基调 , 既忧伤又抒情 , 深深地抓住听众的内心。 “中速的快板 ”要求并不是过于迅 猛 , 而是在中速的范围内给予演奏者一定 的 表 现 空 间 。 这个速度要求在整个乐曲中贯穿始终 ,要求演奏者在保 持速度的同时 , 能够准确地表达乐曲所要传达 的情感和 思想 。乐曲的情感表达兼具忧伤和抒情的特点 ,深深地 触动着听众内心 。在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需要注 重表现 乐曲的情感变化和音乐结构 。通过恰当的音色 、动态的 控制 和细腻的表现力 ,将乐曲中的情感层次逐渐展现出 来 。同时 ,要注意与钢琴的配合 ,保持良好的音乐默契,共同呈现出乐曲魅力 。
1.揉弦的演奏技巧
揉弦是弦乐器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方 法之 一 , 除了快 节奏的演奏中可以忽略揉弦 , 大多数乐曲都离不开揉 弦 。在适当的地方 加上揉弦 ,效果会比没有揉弦的乐句 在声音上要生 动得多 。在该作品中 , 揉 弦 是 很 常 见 的 , 但多数不是大幅度高频率揉弦 ,一般在低音区演奏时揉 弦的频率较低 , 速度较慢 、 比较缓和 ; 在 中 高 音 区 域 , 随着音域提高 ,揉弦的频率和幅度也 随之增加 ,音域越 高且揉弦的速度加快 。 中提琴的音色深沉而有内涵 , 与 舒缓的揉弦融合 在一起 ,使音乐更加富有感染力 ,音色 更加浑厚有共 鸣 。在揉弦时需要注 意揉弦速度快慢 、揉 弦幅度大小 ,准确掌握不同乐句和不同乐段的风格特点,这样的揉弦运用才是有效的 ,并且能使作品锦上添花 。
以乐曲开头为例 ,在钢琴伴奏结束后第 10 小节处开始 ,进入全曲最优美的旋律(见谱例 1)。
万事 开 头难 , 在 进 入 之 前 演 奏 者 就 需 要 开 始 揉 弦 , 否则会进入得很生 硬 ,失去旋律的美感 ,第 10~ 13 小节处都要进行揉弦 ,不能松懈 ,旋律是流 动的 ,可以揭示核心思想 ,奠定 全曲的感情基调 ,忧伤与抒情并重 , 深 深抓住听众的 内心 。在 不 同的 节奏型里揉弦的 速度 和 幅 度也是有所不 同的 。该乐 曲笔者建议选择用手腕揉弦的 方式 ,揉弦的 时候左手放松 ,使音 的频率 、力度 、节奏 一致 , 时值长的 音 大幅度 地揉弦 , 时值较短处则可以快 速地轻揉 ,要在节奏内完成揉弦 ,例如 11 小节处的三个 八分音符揉弦 ,笔者建议选择用手指揉弦的方式 , 因 为 八分音符时值较短 ,揉弦频率不 变的情况下 , 可以减小 揉弦幅度 ,加快揉弦速度 ,此处谱中出现 连线与 断 音 记号 ,这使得演奏时值更短 ,所以手指揉弦是最佳选择 。
2.重音的演奏技巧
重音 在 意大利语中统称为 “Nota Buorw”, 根据不 同 乐段风格特点的需要 ,重音 演奏的方式也是多 变的 ,不 同的乐 句中有 的需要强奏 ,有 的需要中等力度 演奏 , 而 有 的 短促且很 弱 , 以下 笔者列举 一 处中等力 度 的 重 音 。 但要注意无论 运用哪种重音 ,都应注意其音 质 ,演奏时 不 能刮奏 ,更不 能过度 用力压琴弦发 出噪音 ,所以对 于 重音 的 掌握需要研究其巧妙的方法 。无论是在乐 团中演 奏 ,还是个人 独奏 ,都应该了解重音 的读谱方法和 演奏 方法 ,在 不 同的 弓法和 时值里 ,完美呈现 ,应在 正确的 位置 、正确的拍子上将重音做出来 , 并和旋律完美融合 ,41~ 43 小节处分别出现重音记号(见谱例 2)。
例如谱例 2 ,第 41~ 43 小节处 ,分别出现重音记号 , 这就是中等力度 的 重音 , 又称 “ 强调重 音 ”, 这 种 长 音 符与 中强力度 重音 ,需要把重音 的 音 头演奏 得 强 一 点 , 然后 随着旋律渐 渐 弱下 ,这种重音 常表现旋律中特别重要的音 。重音要用较长的 弓段演奏 ,不要压弓子 , 右手食指突然发力 ,且将弓子稍重一点 ,再靠加速弓速完成 。 要注意的是 ,重音记号前后 两个音 不要断 开 , 只是意识 上 被断 开 ,所以最好可以左手保 持揉弦 ,根据拍子的 长 短进行演奏 ,但不 能有音符之间断 开的声音 。所以在 练 习的 过程 中要对 重音 的 演奏技 巧足够重视 ,分析其不 同重音的力度 , 以及对于琴弦力量的控制 。
(二) 展开部演奏要求
进 入 展 开 部 以 后 , 调 性 进 行 一 次 改 变 , 转 入 F 大 调 , 由拨弦作为呈式部与展 开部的 过渡 ,在 和声中用分 解和 弦为 钢琴伴奏 ,起 到承 上启下 的作用 , 为再现 部的出现做铺垫 。
1.拨弦的演奏技巧
拨弦谱面常见标记为 “Pizz”, 拨弦最常见的是用食 指拨弦和 中指拨弦 ,通常用食指进行拨弦演奏 。该乐 曲 的拨弦有拨和 弦与拨单音 ,下 面笔者以个人 演奏经 验进行分析(见谱例 3)。
例如谱例 3 中第 71~ 74 小节均为 和 弦拨奏 , 和 弦的 拨奏方法和 拉奏有 相似之处 ,都是从里往外 ,均匀而有 力地进行演奏 ,用食指拨弦 ,其他手指握住弓子 ,不 要 让 弓子触碰到琴弦发 出拨弦以外的声音 ,食指向外侧倾 斜 , 拨弦时向面前方向拨 , 拨指板大概两三厘米的地 方 ,这里的共振效果是最好的 ,声音 响亮 ,此处也是琴 弦较柔软且容易进行拨奏的 地方 ,若是太靠近琴头则会 太干硬 、刺耳 ;若是太靠近琴码方向 ,则会使声音 小而 虚弱 。拨奏和 弦的 时候 手 指 与 琴 弦 呈 45 度 角 , 快 速 离弦 ,否则就会出现死板 、生硬的声音 。采用准确的 拨弦方式才能使呈现出来的声音更清晰 、明亮 。
例如 76 小节处开始 ,持续 5 小节单音拨弦 ,不能像 拨和弦那样从上而下过度用力 ,此处应该注 意拨弦的时 候食指不能勾弦 , 自然 伸直 ,八分音符时值 较短 , 右手 食指轻微用力 , 清晰地拨奏出 每 一个音符 ,左手需要配合揉弦 。
此处还需额外注意 ,拉奏和拨弦的转换不要有缝隙, 拉奏换拨奏时 ,要注 意演奏够时长 ,不能因为急于换拨 奏而缩短拉奏音时值 ,左手快速找准三和弦位 置 ,右手 也 要快速进行 转 变 , 自然 地完成转 换 。81~ 82 小节 处由 拨奏转 为拉奏 ,右手需要注 意的是在拨奏过程中要握好 弓子 ,不能改变手型 ,否则在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出 现明显痕迹 。
2.力度控制的演奏技巧
力度主要是指在乐曲中音的强弱程度 ,也 是力量的 强度 , 此处的力度控制技巧主要是对于乐曲渐强的掌 控 ,此处也 是乐曲的最高 潮 , 107~ 118 小节 处是乐曲的高潮点(见谱例 4)。
从 107 小节处开始 ,乐曲 一 点点走向高 潮 ,并标注 渐强 ,乐曲的走向逐渐向上 , 十六拍的揉弦幅度需要随 着力度的渐强变化而变化 ,要计算好时长 ,不能急于渐 强 ,也 不能过晚开始渐强 ,最好控制 在四拍出 现一次强 弱明显变化 ,从弱到中弱再到强 ,但注 意的是力度不可 以超过 mf 的力度 , 111 小节 处保持力度不变 , 112 小节 处是第一个小高潮点 ,mf 的力度 ,右手食指发力 ,在音 头处有一个爆发点 ,会使音乐效果听起来更震撼 ,小附点第一个音也不能松懈 ,要比 mf 更强 ,为后面渐强的音乐表现做铺垫 ,再搭配揉弦的合 理 运用 ,会使音乐呈现翻倍效果 。
在 113~ 117 小节处 ,还 出 现了更强的力度记号 ,所 以揉弦时切记在幅度大 、速度快的基础上 ,要为后面 音 乐的渐强留有余地 , 115 小节 处才是最强的爆发点 。高 频率大幅度的揉弦 需 要 注 意 的 问 题 是 , 声 音 不 能 毛 躁 , 即使力度变强也要注意音质 , 四连音的演奏要清晰 , 力度不能松懈 , 每一拍的时值要饱满 , 揉弦要充分 , 让手指在琴弦与指板之间充分摩擦 ,发出结实又深沉的声音 。
(三) 再现部演奏要求
再现部与呈式部大致相同 ,速度回到原速 ,是很规 整的创作手法 ,在细节 上有所改变 , 为乐曲的继续 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1.和弦的演奏技巧
和弦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 。将三个或以 上的音 ,按照三度或非三度的叠置关系 ,在纵向上加以 结合 ,就成为和弦 。和弦从调性意义上去领会 , 表现出 的音乐特征也有所不同 ,在演奏和弦时要仔细去听和弦 的音响效果与和声关系 , 一定存在有回响且和谐的声 音 ,在音色上更加饱满 、 圆润 ,在听觉上能给人以美的 享 受 。 147~ 148 小节 处出 现和弦 ,此处的音准需要注 意(见谱例 5)。
例如 147 小节第一个和弦 ,两个音用一个手指按弦, 两个音都用到二指 ,将手指稍微放平 , 接 触 面 积 增 大 , 让手指可以均匀地接触二弦和三弦两根 ,接触不均匀的 话 ,会出 现和弦不均匀的情况 ,或者出 现某 一个音听不清的情况 。演奏时不能过度用力 , 手指 不 要 绷 得 太 紧 ,否则会使左手变得僵硬 ,演奏者容易疲惫 。
和 弦的音 准问题是致命的关键 ,音 不 准 , 听起来 是 令人 痛苦的 ,失去了 演奏意义 ,无论做任何装饰技 巧和 音乐处理都是白费力气 ,所以把音 准作为基础 ,掌握良 好的 练习方法尤为 重要 。在 练习之前确定 四根弦已经 校 正音准 , 先将和弦分解练习 , 准确找到其中的每一个 音 ,再按照双音进行练习 , 听辨其和声 ,正确的音 准是有和谐共鸣的 , 听起来无杂音 ,饱满 。
在演奏和 弦时 ,从低音 向高音 演奏 , 三和 弦的 演奏 先演奏根音 和 中音 两根 ,演奏后 手指自然松开 ,再演奏 中 音 和 高 音 两 根 ; 四 和 弦 的 演 奏一 般 先 演 奏 低 音 和 三 音 ,再演奏五音 和 高音 ,若是该和 弦时值较长 ,则可以 在 最后 两个音 演奏后 加入揉弦 ,会使和 弦更饱满 。无论 是任何 一 种和 弦 ,都要使每 一 根弦充分振 动 ,不 能忽视任何一个音符 ,否则会失去和弦的共鸣效果 。
2.左手颗粒性的演奏技巧
将四分音符平均分成 四个十六分音符 , 叫 “ 音 符均 分的 特殊形式”。 四连音 的 颗粒性与 清晰度 是 该 乐 曲 演 奏中的 重点之 一 ,在 较快的 速度 下 , 曲中出现许多处连 续四连音 。左手的 重要性是最不 容忽视 的 ,过轻 或过重 的按弦都会影 响 发 出的声音 ,过重按弦 ,会使演奏者手 臂僵硬 , 容易疲惫 , 导致左手手指失去其按弦的灵活 性 ;过轻按弦 ,不 能充分按压琴弦的话 ,就不 能使其完 全震动 , 会使声音不清晰 、发虚 , 则失去练习意义 。
163~167 小节处出现连续的四连音演奏(见谱例 6)。
例如 曲中 163 小节处 ,虽然有 连弓的 标记 ,但也不 能使音符黏在 一起 ,要有 颗粒感 ,在 快速的 连续四连音 中 ,缺乏独立性的 手指则会显得更加混乱不 清 , 听不 清 演奏音 符 。 164 小节处出现 “p”, 但此 处声音 不 可以发 虚 , 即使是弱奏也要颗粒感分明 , 只是在前 1 小节的 对 比之下 较弱即可 , 每 一个十六分音符的第 一个音都要发 一下力 ,突出旋律走向 。167 小节处出现较多 的变化音 , 在 掌握正确音 准的 前提下 , 逐 渐 加强 , 力 度 不 能 松 懈 , 清晰地 演奏出每 一个音符 ,连续 5 小节的较快速度 的 四 连音 容易使演奏者左手手指疲惫僵硬 ,所以要针对性训练左手灵活性 。
一个正确的 持琴姿势非常重要 ,好的 手型和 姿势是 手指灵活性和 独立性的关键 ,所谓的 独立性就是可以任 意下 落手指进行按弦 ,不受限制 。另外手指力量的 练习 也尤为 重要 ,力量的 练习是颗粒性的关键 ,在 练习的 时 候可以高抬手指 ,手指自然弯曲 , 准确且有力量地 下 落 手指 ,不得刮弦 , 当按压到琴弦上 时 ,可以听到清晰的 音 高和 手指与 指板 “ 碰撞 ” 的声音 , 四个手指分别要在不同的把位 、不同的琴弦上进行练习 。
3.跳弓的演奏技巧
右手在握弓时将拇指朝向中指 , 当 作 一 个支点 ,食 指在 弓上施加压力发 出声音 ,通过食指的 压力大小来 掌 握音乐 强弱 ,小指起 到平衡的作用 。 中指和无名指自然 地放在 弓上 。握弓时必须保 持弓子的 运动自由 , 为 了 保 持灵活性 ,演奏时右手放松 , 自然演奏即可 ,过度 用力 反而弄巧成 拙 。在 提琴演奏中 ,跳弓是右手技 巧中很 重 要的 一项 ,其中最常见且使用最多 的有 两种 ,分为 “ 自 然跳弓 ”和 “人工跳弓”。 自然跳弓又称弹跳弓 ,或是快 速跳弓 ,一般 在 曲子速度 快时多有 用到 ,在音乐 术语中 一般标记为 “sautillé”。 人工跳弓又称击跳弓 ,或是控制跳弓 ,一般需要演奏者右手有技 巧地 把控 ,在音乐 术语中一般标记为 “spiccato”。
178~ 179 小节处出现连续跳弓的标记(见谱例 7)。
例 如 谱 例 7 中 的 跳 弓 就 属 于 前 文 所 提 到 的 人 工 跳 弓 , 因为此处速度为中速稍快 , 意为适中 速 度 的 快 板 , 所以更适用于按照人工跳弓处理 ,这种跳弓可快速可慢 速 , 强弱也 相对好控制 ,可以演奏厚重或很轻巧的音响效果 。
中央音乐学院赵薇教授在小提琴教学的理论书籍 中 , 曾 对其做出 以下定义: “人工跳弓 就 是 弓 子 离 弦 , 从空中掉下 , 同时做横向运动 ,拉完这个音以后 , 弓又 顺着反弹力离弦 ,等 于弓在弦上走了一个下弧形 ,在这 个弧形 的底部或接近底部处触弦 。这种跳弓的速度可以 人为控制 , 弓段也 可以根 据音乐所需要的效果来选择。” 在练习跳弓时 ,演奏者身体放松 、右臂放松 , 自然 地落 在琴弦上 , 轻松地演奏即可 , 不要绷紧神经 、过度紧 张 ,跳弓本 身就是 一 种 省力的演奏技巧 , 只有心态和肢 体协调放松 ,才能呈现完美的效果 。演奏时弓子与指板 平行 , 和拉奏 一样的位 置状态 ,人工跳弓更多是需要对 弓子横向把控 , 每个人都有自己运动的习惯 ,要对自己 的弓子了解 , 熟悉它的重量 、它的弹跳点和平衡发力 点 , 同 一 把弓子不同的人运用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练习 演奏出 的声音要平均力度 ,不能时而重 、时而轻 ,控制 声音需要多加练习 ,演奏出 的声音决定音质的好坏 ,且最终决定跳弓的演奏效果 。
(四) 尾声演奏要求
尾声部分是乐曲的补充 ,调性和旋律都在主题素材上 ,乐曲 一 点点减弱 、渐慢 ,将犹豫和伤感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掌握这 一部分的主题 ,将乐曲表现得更饱满充实 ,为第一乐章画上完美的句号 。
三、结语
舒伯特赋 予 《a 小调奏鸣曲》 深刻的内涵 , 用中提 琴这种 最接近人声的乐器演奏 ,更像是在诉说触动内心 深处的声音 。作者细腻而极致的创作与演奏家们倾情演 奏相结合 , 以至于 《a 小调奏鸣曲》 至今 备受音乐家 和 听众的喜爱 ,在演奏过程中 ,不仅要运用正确的演奏技 巧 , 而且要把握作品的内涵 ,把作曲家 的音乐风格与创 作背景相结合 , 用诠释中提琴演奏的方 式 呈 现 最 真 实 、最完美的作品 。
参考文献 :
[1]王洋 .浅谈中提琴的发展史 和演奏方 法[J].艺术评鉴,2019(20):52-53.
[2]邹俊杰 .浅析中提琴的发展史及演奏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68-169.
[3]徐鹏辉 .浅析舒伯特中提琴《a 小 调 奏 鸣 曲》—— 以 第一 乐 章为例[J].当代音乐,2018(01):85-86.
[4]张佳乐. 中提琴的演奏技巧研究[J].艺术品鉴,2020(24):170-171.
[5]李 文 佳 .小 提 琴 演 奏 中 重 音 的 种 类 及 演 奏 方 法[J].黄 河 之 声 ,2007(04):106-109.
[6]盛利 . 四驱教学 领跑中提—— 中提琴教学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探讨[J].人民音乐,2015(11):46-48.
[7]徐映璐.中国期刊网 1994—2004 十年间发表中提琴文献综述[J].黄钟(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S1):240-244.
[8]高玲玲 .浅谈中提琴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J].音乐时空,2016(02):95-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