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本文通过回顾肖像摄影艺术的历史及其演变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 , 旨在探索 肖像摄影所蕴 含的 艺术表达及美学观照 。在摄影 艺术中 ,人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通过捕捉人物表情 、记 录人 类形 象和传递情感 ,借助光影、构 图和 色彩等元素 ,展现个性特质和传递文化意义 ,具有丰 富多样 的 艺术效果 和美学观照 。 肖像摄影具有丰 富的表达手法和技巧 、具有触动观者情感的力量、具有独特 的美 学价值和 审 美体验 ,对于 艺术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研究 肖像摄影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深入探 索其 艺术表达和 美学观照的特点与机制 ,并揭示其在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摄影,肖像摄影,艺术表达,美学观照,文化意义
肖像摄影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 摄影师运用各种技巧 和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 , 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和 美学观照 。它不仅在摄影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在人 们的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肖像摄影既是对 被摄者的形象记录 , 也是一种传递情感和探索人性的方 式 。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吸引着无数摄影师和 观者 的 目光 。通过对肖像摄影的艺术表达和美学观照进 行深入探析 ,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的独特魅力。
一、肖像摄影的概念形成以及对其进行的研究探索
( 一)摄影术的起源与发展
摄影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早期 。在那个 时 期 , 人们发现一些感光材料如银盐 ,在光的照射下会发 生化学反应 ,在经过一系列的显影和定影过程后 , 可 以形成可见的图像 。1827 年 ,尼埃普斯成功地使用银版将景物投影固定在表面上 , 从而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永 久性的照片 , 即 “ 日光蚀刻法”。 在尼埃普斯逝世后 ,达 盖尔继续研究并改进摄影技术 。 1837 年 , 他成功地发 明了达盖尔银版法 。 1839 年 8 月 19 日 , 法 国科学与艺 术学院购买了达盖尔摄影法的专利 , 并将此工艺公诸于 世 , 宣告了摄影术的诞生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摄影技术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改进 。从早期的银版法 、火棉胶湿 版 、蛋 白 印相 、铂金工艺 、 明胶银盐 、彩色胶片 , 到现 代 的数码摄影 , 摄影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摄影的过程 和效率 , 也拓展了摄影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可能性 。这种 进步为后世的摄影师和艺术家提供 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 并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肖像摄影的兴起与演进
肖像摄影的发展史与摄影史紧密相连 , 随着摄影技 术 的诞生 , 它也随之不断发展 。在摄影术诞生之前 , 人 们想记录和表达个体 形 象 , 只能通过绘画或雕塑的方式 。然而 , 1839 年 ,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之后不久 , 人们便开始尝试使用这种相比传统绘画更便捷的方式来拍摄 肖像 。1851 年 ,英国摄影师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发 明了一种摄影术 , 该技法由溴化银和火棉胶产出化学反 应感光乳剂 , 能够在玻璃或金属板上感光成像 , 被称作 为湿版火棉胶摄影术 。与达盖尔银版相比 , 湿版摄影具 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 能够产生更清晰的影像 。这 一创新为肖像摄影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 吸 引了更多人的兴趣 。 由于曝光时间大幅缩短 , 从而让摄 影师能够更容易地捕捉到被摄者的形象 。与绘画等传统 艺术形式相 比 , 摄影在肖像创作方面具有更高的精确性 和便捷性 ,在写实性能上也优于绘画 ,能够更准确地再现 人物形象 。而且它的费用比绘画要低 , 具有极大 的吸 引 力。一些靠画像为生的画家转而从事摄影 ,或者将摄影作 为补充和辅助绘画 的工具 , 从而推动了早期肖像摄影的发展 , 并逐渐代替了肖像绘画 ,成为一种新兴行业。
由于当时的摄影技术所 限 , 拍摄一幅肖像往往需要 较长的曝光时间 。这就要求被摄者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 静止 。摄影师通常会使用头部支撑架装置来确保被摄者 不会晃动 , 从而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 因此 , 现在我们能 看到的早期肖像照片通常呈现出严肃和拘谨的形象 。这 种拍摄过程复杂且耗时 , 受限的因素很多 ,操作起来成 本极高 , 使得早期肖像摄影主要局限于富有阶层和权贵阶层 , 因为只有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和时间来负担得起。
到 了 20 世纪 , 人像摄影得到了进一步 的发展 , 并 呈现出日渐普及的态势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 , 相机 的体 积越做越小 , 大光圈镜头的出现大大提高 了快 门速度, 使得摄影师能够在更广泛的场景中使用 。这种发展使得 肖像摄影不再局限于正式的肖像拍摄 , 街头摄影 、户外 摄影成为可能 , 涌现出了更加自然 、真实和生动地记录 日常生活场景的肖像作品 。 同时 , 摄影师的个人风格和 艺术观念也开始在肖像摄影中得到体现 。一些摄影师将自己的创意和艺术思想融入作品的拍摄中 , 通过特殊 的构图 、用光 、后期处理等手法 , 赋予 肖像作 品独特 的艺术表达和视觉冲击力。
(三) 当下肖像摄影的多元化
随着手机的普及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部可以 拍照的智能手机 。人们可以方便地使用智能手机拍摄和 分享 肖像照片 , 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普及—— 无论是在 旅行 中 、与朋友 聚会 、参加特殊活动还是记录个人生 活 , 都 能轻松地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 。 社 交 网络 的 兴 起 , 使摄影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进一步丰富 。 肖像摄 影在各种媒介上随处可见 , 如 电子屏幕 、社交媒体平 台 等 。 肖像摄影通过技术创新 、摄影风格的演变 、主题和 表达的多样化 以及数字平台的影响 , 其表现形式和意义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如今的肖像摄影 , 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 可 以 是以个人为主题的单人肖像 , 也可以是以一组人物为主 题 的群体 肖像 。 肖像摄影不仅仅是 一种艺术的表现形 式 , 更成为人们记录生活 、展示自我和表达身份 的重要 工具 。得益于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 , 数码相机 的 出现使得摄影师能够更加灵活地拍摄和处理图像。
当下随着许多新的摄影风格的出现 , 肖像摄影不再 局限于传统的个人和家庭肖像 , 而是拓展到了更广泛 的 主题和表达方 式 。 摄影师开始关注社会群体 、 身份认 同 、性别 、文化多样性等范畴 , 并运用肖像摄影来探索 和呈现 。现代肖像摄影也经常涉及学科跨越 , 摄影师常 常与艺术家、设计师、化妆师以及造型师等合作 ,共同创 造出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作品。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 的兴起对现代肖像摄影的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 们可以轻松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和传播自己的肖像照片, 与他人互动和交流。这种可及时反馈和广泛传播的特性, 促使摄影师在创作肖像作品时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共鸣 , 也促进了肖像摄影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四) 研究肖像摄影的目的和意义
肖像摄影是一种记录和展示个体形象的视觉艺术, 它承载着被摄者的身份 、情感和文化背景 。通过研究 肖 像摄影 , 可以深入了解不同个体的故事和生活经历 , 探 索人类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此外 , 肖像摄影还反映 了社 会 的价值观 、审美观和文化变迁 ,对社会学 、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肖像摄影 ,可以拓展摄影艺术的表现方式 和创作 思路 , 可 以探索肖像摄影的艺术特点和美学观 照 , 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促进摄影艺术的进步和 发展 。研究肖像摄影可以让观众与被摄者之间建立起情 感上 的联系 ,揭示人类情感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 促进人 与人之间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 。此外 , 肖像摄影还在社 交媒体和公共展览等平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通过分享和交流肖像作品 , 能够促进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 , 肖像摄影的艺术边界也在逐步拓 展 , 从 以拍摄名人 、政要等社会精英为主 的传统 肖像, 发展为包含了更多人群的表现形式 。从普通市民到流行 文化偶像 , 从年长者到儿童 , 其表达范围日渐宽泛 , 并 成为表现社会多样性和个体独特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 习和研究肖像摄影 , 可 以拓展 、深化人类的认知 , 促进 美学教育与欣赏 , 并提升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体验。
二、肖像摄影的艺术表达
肖像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 摄影师可 以运 用构 图 、光影 、色彩以及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进行 艺术表达 , 以突出被摄者的个性 、情感和 内在世 界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元素 , 摄影师可以创造出独特 的 艺术形象 , 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 以及传达特定 的情感信息和引发观者思考。
( 一)构图与光影运用
美 国摄影师史蒂芬·肖尔 曾说: “一张没有结构 的照片 , 恰似一句没有语法的句子 ,会让人无从理解 , 甚 至难 以置信。” 这正是构图重要性的写照 。 肖像摄影 的 构图是指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选择和安排影像的构成元 素 。构图决定了图像中人物的位置 、角度和比例关系, 直接影响着观者对于被摄者形象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构 图是肖像摄影中重要的艺术表达要素之一 , 摄影师通过 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镜头焦距以及合理的排布画面元 素 , 创造出有力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构图形式包括对称 构 图 、倾斜构 图 、大景深构 图等 ; 常见 的构 图方式包括 头肩 比例 、半身 肖像 、全身 肖像等 。通过巧妙 的构 图设 计 , 能突显被摄者的特点与人格特征 , 增加作 品 的艺术 感和吸 引力 。在 肖像摄影 中 , 头肩比例是最常见 的 肖像 构 图方式 , 它将人物的头部和部分肩膀框进画面 , 可 以 使观者对人物的面部表情 、特征等多加注意 。这种构 图 方式能够突出人物的眼神 、微表情等 , 营造 出亲近和互 动 的感觉 ; 半身肖像则是将人物的上半身和部分腰部纳 入画面 , 使观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姿态和身体语 言 。这种构图方式适用于展示人物的动态姿态 , 能够增 加肖像作品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 全身肖像将人物的整个 身体纳入画面 , 可以展示人物的身体特征 、装束 以及与 环境 的关系 。这种构图方式适用于突出人物的身体语 言 、姿态和特殊的动作 , 能够呈现出更加生动和丰富 的形象。
光影在肖像摄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光影 的变 化能营造出不同的气氛 , 直接影响观者对于被摄者形象 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合理选择光源 , 充分利用光线 的强 弱 、方向和色温等因素 , 可 以创造 出不同的光影效果,从而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感。
柔和的自然光可以使被摄者的肌肤看起来柔和而有 质感 , 营造出亲切温暖的感觉 。逆光则可以营造 出神秘 和戏剧性的氛围 。如果将人物置于逆光的环境中 , 可 以 勾勒出轮廓和形态 , 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 阴影 的运用同样对肖像摄影的艺术表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合理运用 阴影 , 可以突出人物的轮廓和特征 , 创造 出层次 感和立体感 。 阴影还可以营造出神秘 、浪漫或戏剧化 的 效果 , 增加肖像作品的情感和艺术性 。不 同光影 的运用可以凸显被摄者的特点 , 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例如 , 《我想上学》 是 中 国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创作 的作 品 ,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摄影风格在中国摄 影界享有盛誉 。在这幅作 品 中 , 大眼睛是整个作品 的焦 点 , 吸引着观者的目光 , 摄影师通过对光线的运用和巧 妙 的构 图安排 ,将大眼睛表现得非常突出 。通过将被摄 者放置在画面中央 , 并采用大幅特写的方式来进行构 图 ,将被摄者的神态和目光表现得更加突出 , 使观者更 加聚焦于情感的细节 。光线的利用使眼睛在画面中产生 强烈反差 , 进 一步凸显了眼睛的深邃和明亮 。 这种反 差 , 使作品的戏剧性和表现力都得到了加强 ,传递 出一 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让人产生共鸣和联想 , 引发对人 物 内心世界 、情感状态和人性的思索 , 同时也激发 了观者的好奇。
(二) 色彩选择与情感表达
在肖像摄影 中 , 色彩运用是达到情感抒发 的一种重 要手段 。 不 同 的色彩和色调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情 感 。通过色彩的选择和搭配 , 摄影师可以通过特定 的色 彩搭配 、合理调节对比或饱和度等 , 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
色调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两大类 , 每种色彩都拥有 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暖色调如红色 、橙色和黄 色 , 常常被用于表达温暖 、热情和活力 。这些色彩可 以 使肖像作品看起来更加亲切和友好 , 营造出温暖愉悦的 氛围 。冷色调如蓝色 、绿色和紫色 , 常常被用于表达冷 静和沉思 。这些色彩可以给肖像作品带来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使观者产生冷静、深思或梦幻的感受。
摄影师还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配合来增强 肖像作 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色彩对比可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 , 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突出 ; 而色彩 的配合则能够创造出和谐统一 的视觉效果 。色彩 的运用还可 以 用于强调被摄者的特征或与环境形成对比 , 增强作 品 的 表现力和艺术性 。恰当的色彩选择和组合 , 能够传达 出特定的情绪、氛围和主题 ,从而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三) 摄影师的创作意图与表达方式
每张肖像照片背后都有着摄影师的创作意 图和表达 方式 , 他们通过选择主题 、设置场景和引导被摄者 的动 作姿态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纪实 的方式展示被摄者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 也可 以通过概念 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人性 、社会问题或文化价值 的思 考 。一些摄影师善于通过捕捉人物的瞬间表情 、情感和 故事 ,传达出生活的真实和自然 。一些摄影师则更关注 人物 的姿态 、造型和艺术性 , 通过创造性的构图和技巧 处理来突出人物的美感和表现力 。此外 , 后期处理技术 的运用也可以帮助摄影师增强肖像作品的艺术表达力。 通过对图像的明暗 、对 比度 、色彩饱和度 、色调等 因素 进行调整 , 可 以进 一 步突出肖像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 实现更加精准和独特的艺术呈现。
《愤怒的丘吉尔》 这张肖像照是由加拿大摄影师优素 福·卡什于 1941 年 12 月拍摄的。他以能深入了解被拍摄 对象 , 并能在作品中展现他们的真实气质而闻名 。他 曾 说过: “我对平民百姓有无限兴趣 ,但最使我着迷 的莫 过于 , 用相机将伟人的真性情充分展示 出来。” 这张照 片通过捕捉丘吉尔愤怒的表情 , 传递 出丘 吉尔 的坚毅, 传达出他在二战期间对纳粹德国坚决抵抗和愤怒的态 度 。这张照片所展现的强烈的情感表达 , 使观者能够感 受到丘吉尔所面临的压力以及他对抗战的决心 , 从而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三、肖像摄影的美学观照
肖像摄影的美学观照是摄影艺术中一个极具魅力 的领域 。人物的面部表情 、身体语言和情感状态 , 都是摄影师可以利用的元素 。理解肖像摄影的美学观照 , 能够 更深入地表达和欣赏人物的个性与情感 , 观者也会产生 更多的情感共鸣和对人性的思考 , 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存在和多样性的机会。
( 一) 眼神、姿态、背景与创意
肖像摄影以人物为主体 , 眼神与情感 的捕捉是 肖像 摄影中最为重要的 。摄影师通过捕捉人物面部表情和眼 神抓拍 , 能够传递深层的情感和内在世界 ,激发观者 的 情感共鸣 。透过眼神的表达 , 肖像摄影能够展现出人物 的 自信 、脆弱 、温暖 、忧郁等各种情感 , 使观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被摄者的情绪状态。
姿态和身体语言的塑造对于传达被摄者 的个性和故 事至关重要 。摄影师通过引导被摄者的动作和姿态 , 创 造 出具有力量 、优雅 、活力或柔和等特质的形象 。姿态 和身体语言的巧妙运用 , 能够增强肖像作 品 的表达力,使观者更深入地理解被摄者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点。
背景和环境在肖像摄影的审美观照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摄影师通过选择适当的背景和环境 , 能够与被 摄者的特质和故事相呼应 , 营造出更具深度和丰富度的 肖像作 品 。背景 的光线 、颜色 、纹理 以及景物的组合, 能够加强肖像的情感氛 围 , 同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意义 ,为肖像作品增添独特的艺术观照。
肖像摄影的美学观照还体现在摄影师对审美观念 的 追求和创意的发挥上 。摄影师通过构图 、角度 、光影 的 运用等手法 , 以独特的创意和审美眼光 , 塑造 出独特 的 肖像作 品 。美学观照和创意的发挥使肖像摄影不仅仅是 简单地记录外貌 , 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 能够展示 出被摄 者的内在美和个性特征 。 肖像摄影的美学观照让大家能 够通过摄影师的镜头 , 看到人物独特的魅力 、情感 的流 露和个体的特质 。无论是眼神的传递 、姿态 的塑造 , 还 是背景 的选择 、创意 的发挥 , 肖像摄影的美学观照都在呈现着被摄者的真实与独特之美。
(二) 创造力与影响力
摄影师拥有的独特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摄影风格, 既是传达对自然赞美的重要工具 , 也是对社会现象进行 批判的重要技艺 。摄影师用自己的眼睛和思想去观察世 界 , 以个人独特 的视 角 , 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解 读 , 并通过对影像的选择和处理 ,传递个人的情感和观 点 。摄影师的风格和创作意图在作品中得以体现 ,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摄影作为一种社会表达工具 , 能够引发社会关注、 改变社会观念和塑造文化认知 。通过历史事件 的记录、 社会问题的呈现 、文化多样性的捕捉 , 摄影艺术能够唤 起人们对于社会和文化的思考和关注 , 具有丰富 的传播性和社会性。
美国摄影家史蒂夫·麦凯瑞于 1984 年在巴基斯坦难 民营拍摄了一张展示阿富汗女孩面孔的肖像照 《阿富汗 少女》。 这张照片于 1985 年 6 月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 杂志 的封面 。在艺术表达方面 , 这张照片以其面部表情 强烈和眼神深邃而著称 。摄影师巧妙地捕捉到女孩与观 众直接对视的 眼神 , 使女孩的五官和表情得以突出展 现 。通过女孩独特的面容和眼神所蕴含的情感 , 这张照 片凸显了对人性的关怀与思考 , 唤起了人们对人类命运和人道主义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肖像摄影的美学观照 , 摄影师能够创作出独 特 、有深度 的作 品 , 展现出被摄者的个性与情感 , 同时 也引发观者对美的思索与感悟 。 肖像摄影的美学观照在 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摄影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独特性 , 使摄影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四、艺术表达与美学观照的相互依存
艾伯特·桑兹·索思沃思 曾说: “要求艺术摄影师们 捕捉到同人物自身相似的最佳表情 , 尽可能展示人物个 性 , 甚至超越了人物外表和身体所能达到 的最佳状态,而这也是艺术摄影师所追求的目标 。最终 , 照片画面不能失去真实性 , 同时又能传达美感 、表情和人物性格。” 人像摄影的核心之一是艺术表达 。通过构 图 、姿态 、表 情等元素的艺术处理 ,摄影师能够突出被摄者的个性和内 在特质。艺术表达使得肖像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 ,更是 一种对被摄者情感和人性的诠释 ,它通过艺术手法赋予肖 像作品更深层的意义和内涵。 肖像摄影中的美学观照对于 艺术表达呈现至关重要 , 使得肖像摄影超越了单纯的影像记录 ,成为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
肖像摄影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有着不 同 的审美 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遵循或挑战约定俗成 的 审美观念, 摄影师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 、 引人入胜的肖像作品 。借 助影像语言传达的情感体验 、观点和思考 , 摄影师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和沟通 ,进而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肖像摄影通过记录个体的面容和形象 , 给人们展示 了多样而丰富的个体形象 。每个人的面容都承载着独有 的特征和故事 , 摄影师通过捕捉这些瞬间 , 通过表情、 姿态和眼神等细微的变化 ,传递出被摄者内心的情感和 情绪 ,将个体的存在感和个性展现给观者 , 让观者与作 品产生共鸣 , 同时也通过影像中被摄者的衣着 、姿态和环境等元素 ,反映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
五、肖像摄影未来的发展与启示
社会在发展 , 技术在进步 , 肖像摄影艺术将持续成 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探索的对象 ,对个体和社会将产生 深远 的影响 。人们对于个体与社会关系 、身份认 同 、多 样性与包容等问题的探讨 ,将为肖像摄影提供更加广阔 的创作空 间 。在个体层面上 , 肖像摄影提升了自我认 同 和 自尊 , 成为表达和记录个人故事的重要途径 , 促进 了 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 在社会层面上 , 肖像摄影塑造 了社会文化 , 反映了社会问题和议题 , 推动 了审美和艺术的发展。
肖像摄影的艺术表达与美学观照在当代摄影 中具有重要意义 , 深入理解并充分发挥其在实际操作中 的作用 和价值 ,对于塑造富有个性 、 内涵丰富的人物肖像作 品 至关重要 。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 , 摄影师能够探索美学观念、传达情感和思想 , 并与观众产生艺术上的共鸣。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 肖像摄影领域将融入更多先 进的技术。在技术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AI) 的推动下, 激发了摄影师的创造力和观者的想象力 , 给艺术界带来 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思维模式 。人工智能(AI) 可 以用于肖像照片的编辑和后期处理 , 帮助摄影师提高效 率和创造力 。虚拟现实(VR) 和增强现实(AR) 技术 也有望在肖像摄影中发挥作用 , 无人机进行航拍 肖像、 采用全景摄影技术或者利用新型照明设备等 , 为观众提 供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 。社交媒体对肖像摄影的影响将 继续增强 。摄影师将更加注重创作适合在社交媒体平 台 上展示的肖像作品 , 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互动 。未来 的肖像摄影将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参考文献 :
[1]夏德 富.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2][美]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M].田彩霞,吴晓凌,包甦,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3]于翔.湿版火棉胶摄影教程[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
[4][法]昆汀·巴耶克.摄影术 的诞生[M].刘征,译.北京:中 国摄影 出版社,2015.
[5]孔耐.论古典摄影工艺的复兴[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年.
[6]蒋孔阳.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吕光.设计师 的色彩书:专业设计色彩[M].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12.
[8][法]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M].黄灿然, 译. 上海:上海译文 出版社,2010.
[9]樊美筠. 中 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