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从 20 世纪 30、40 年代开始, “诸城派古琴”在发祥地诸城日渐衰微、传人断代。为传承发展这一宝贵的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5 年以来,诸城市围绕把诸城派古琴“引回来”“传下去”“立起来”,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本 文以比较翔实的事例和数据,回顾探析诸城派古琴重回发祥地传承发展的基本路径,总结经验启示,并对下步的传承发展提出 了对策建议。
一、诸城派古琴重回发祥地传承发展的基本路径
诸城派古琴艺术之所以能够重回发祥地传承发展, 是“天时、 地利、人和”的结果。2003 年 4 月,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超 然台》杂志相继刊发《漫谈诸城古琴》《研究王冷泉又有新资料》 等文章,唤醒了诸城人对古琴艺术的记忆;当年 11 月,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中国古琴名列其中。2005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等文件,为古琴艺术保护发展创造了宝贵的历史机遇。诸城市相 关部门和文化社团顺势而为,合力启动了诸城派古琴“还家”传 承发展之路。
(一)“引回来”:当代诸城派古琴名家的“诸城行”
20 世纪中期以来,诸城琴派虽然在发祥地诸城渐无传人, 但移居外地的琴家薪火传承、未曾间断。从 2005 年开始,诸城 市先后邀请多位代表性传承人到诸城举办古琴音乐会、琴学讲座 等,敞开了诸城琴派“还家”的大门。
一是“百年诸城琴派还家”古琴大师刘赤城先生音乐会。 2006 年 5 月 18 日,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邀请诸城琴派宗师 王燕卿先生的再传弟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 承人刘赤城先生,率领学生等近 20 人从安徽合肥远赴诸城,举 办了“百年诸城琴派还家——古琴大师刘赤城先生音乐会”和长 达 3 个小时的“诸城琴学讲座”,并收新成立的诸城市古琴研究中心主任、古筝专业毕业生姜燕为学生。刘赤城成为诸城琴派“还 家”的第一人。
二是“龙吟习习”茅毅师生古琴音乐会。茅毅是诸城派古 琴第六代传人、南京“云雪堂古琴工作室”创始人, 自幼跟随祖母、 诸城派第五代传人高松如学琴,尽得诸城琴派真传。2011 年 12 月 23 日,茅毅应诸城市教育局邀请,带领 20 多名学生到诸城给 1000 多名师生举办了“龙吟习习——茅毅师生古琴音乐会”。 活动结束后,茅毅在自己的学生钟珊所在的诸城市文化路小学设 立“云雪堂诸城古琴培训基地”。
三是“纪念张育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高培芬古琴音乐会。 高培芬是诸城琴派第五代传人、山东古琴社社长,2007 年被认 定为山东省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2014 年 10 月,高培芬应 诸城市委宣传部邀请,到诸城举办“纪念张育瑾先生诞辰一百周 年”古琴音乐会, 并作了两个多小时的古琴艺术专题讲座。期间, 山东古琴社诸城分社揭牌成立,高培芬的弟子李欣担任社长。
(二)“传下去”:新一代诸城琴人的教与学
随着一系列诸城派古琴名家音乐会的举办和古琴培训基地、 古琴社落户诸城,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陆续走向学琴之路。由刘 赤城、茅毅、高培芬等古琴名家亲自上阵或者弟子“代师授课”, 逐渐形成了三支主要的传承力量。
一是姜燕带领的古琴研究中心和古琴协会传承团队。2006 年 5 月姜燕拜刘赤城为师学琴。2009 年秋,经刘赤城同意,姜 燕以诸城市古琴研究中心的名义,面向社会招收 10 名学员,拉开了在诸城本地教学古琴的序幕。2012 年秋,诸城市文化馆开 设古琴培训班, 由姜燕负责教学, 每年招收春、秋季成人班 20人, 暑期少儿班20人,到2022年春, 累计招收学员近600人。2013年, 成立诸城古琴协会,姜燕担任会长,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开展强化 提升培训,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演奏水平的新一代琴 人。目前,姜燕带领的传承团队,已累计培训学员 1000 多人。
二是茅毅、钟珊带领的“云雪堂古琴培训基地”和“诸城 古琴艺术传习中心”传承团队。2011 年 12 月,茅毅在诸城市文 化路小学设立“云雪堂诸城古琴培训基地”,日常教学由自己的 学生、文化路小学教师钟珊为主,茅毅定期前来指导。教学对象 为三至六年级的全体小学生。2013 年底,钟珊带领学生参加全 国中小学生春节联欢晚会展演获得一等奖。到目前,有 1200 多 名学生学过古琴,20 多人次在潍坊市和省级中小学生才艺展演 中获奖。在开展古琴进校园的同时,茅毅和钟珊于 2013 年 9 月 成立“诸城古琴艺术传习中心”,面向社会招收学员 300 多名, 很多来自青岛、潍坊、临沂、日照等市地。
三是李欣带领的“山东古琴社诸城分社”传承团队。李欣 自 2008 年开始跟高培芬学古琴, 2012 年进入山东古琴社教古琴, 被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山东省文化厅认定为诸城派古琴传承人。 2014 年 10 月,李欣回诸城成立山东古琴社诸城分社,扎根家乡 传习古琴艺术。她一边面向社会招生教学古琴,一边应聘到龙源 双语学校、慈海学校等开设古琴公益传习班,累计招收社会学员 100 多人,培养在校古琴艺术生 90 多人。
(三)“立起来”:重树诸城派古琴的“主流”地位
诸城派古琴重回发祥地十几年来,新一代琴人以强烈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升自己的琴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推动 诸城派古琴艺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重新树立了其在中国古琴界 的“主流”地位。
一是在雅集展演中提升古琴艺术传承水平。十几年来,诸 城派古琴在本地的展示交流活动频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学琴。2013 年 7 月和 2014 年 5 月,姜燕先后组织举办“舜风流韵” 古琴音乐会、“舜风古韵”诸城古琴雅集, 学员们人人登台献艺, 反响很大。此后,随着钟珊、李欣传承团队的发展,古琴活动日 益活跃,到 2022 年 5 月,公开举办的较大规模古琴活动达到 70 多场。
二是在对外交流中提升诸城琴派声誉。从 2014年 10 月以来, 姜燕个人或者带队累计参加展演交流活动 80 多场次,并登上了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中国兵道》等栏目。2016 年,姜燕 带队举行“丝竹古韵遍华夏——诸城派古琴全国巡演”,先后到 天津、北京、杭州等十大城市演出;2019 年 7 月, 参加亚洲(东 京)国际艺术节,举行了诸城派古琴专场演出。李欣先后参加了 文化部“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国务院台办“第三届海峡 两岸泉声琴韵古琴音乐会”等十几次国内演出交流活动,以及国 家汉办出访泰国、南非等国家孔子学院巡演;钟珊利用节假日, 带领学生先后参加了潍坊市“太古遗音茅毅师生古琴音乐会”、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纪念高松如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古琴音乐会”以及“诸城派古琴全国巡演”。
三是在举办艺术盛会中树立诸城琴派的“主流”地位。2018 年 9 月,首届中国(诸城) 古琴文化艺术节暨第六届中国古琴“幽 兰阳春”奖展演活动在诸城举办。30 多位全国古琴名家、200 多 名古琴爱好者参加了古琴名家音乐会、诸城派古琴学术研讨会等 主题活动。在学术研讨会上,著名古琴艺术家马杰、王笑天、杨 春薇、林蔚丽、朱默涵、王宇等纷纷发言,探讨古琴艺术及诸城 派古琴独具一格的魅力,充分肯定了诸城派古琴作为中国主要琴 派之一的重要地位,对推动其保护传承不断前行具有里程碑式的 重要意义。
二、诸城派古琴重回发祥地传承发展的经验启示
诸城派古琴艺术重回发祥地仅仅十几年,其传承发展即取 得了生机勃发、声誉日隆的明显成效,回顾总结其过程,至少有 三点经验和启示,值得思考借鉴。
(一)坚持政府主导地位为古琴艺术传承提供了强力保障
政府是主导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诸城派 古琴“还家”传承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活动,都得到了诸城 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刘赤城、茅毅和高培芬等举办的古琴音乐 会,都得到了政府领导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6 年举办的 “丝竹古韵遍华夏——诸城派古琴全国巡演”,从申报国家艺 术基金扶持项目到组织实施, 全部由诸城市政府职能部门主办。 2018 年举办的首届中国(诸城)古琴艺术节,是由诸城市人民 政府申请发起,与中国乐器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古琴文化盛 会。事实证明:要推动诸城派古琴传承发展,必须坚持政府的 主导地位不动摇。
(二)注重人才培养为古琴艺术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诸城派古琴重回发祥地的传承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 现和培养了一批热爱古琴、淡泊名利的优秀传承人才。姜燕拜刘 赤城先生为师后,每次到安徽学习,除了到老师家上课,其余时 间都蜗在小旅馆里练琴;2016 年,她抱着刚满百日的孩子,与 演员们一起踏上了奔赴全国十大城市巡演的征程。钟珊为了传承 诸城派古琴, 主动向学校领导请缨开设古琴课, 给自己压上了“份 外”的重担。李欣从济南回诸城创办古琴社时只有 25 岁,没有 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她靠着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坚持把 古琴社办下来,成为年轻而有影响力的一代传承人。很多古琴学 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苦攻琴艺,锲而不舍,成为新一代琴人中 的佼佼者。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新一代琴人的坚持不懈和责任担 当,诸城派古琴的传承就无从“弹”起。
(三)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为古琴艺术传承凝聚了强大合力
诸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各行各业关心支持文化事业,对于享有世界声誉的诸城派古琴尤其关注。他们通过各种形式, 积极参与古琴传承活动,凝聚起了推动古琴艺术传承发展的强大 合力。学校为古琴传承开辟了广阔的阵地。诸城市文化路小学设 立“云雪堂诸城派古琴培训基地”,成为全国首所开设古琴课的 公办小学;实验中学、明诚学校、龙源双语学校等纷纷开设古琴 课,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播下了古琴传承的种子。企业为古琴传承 提供了强力支持。很多企业积极参与古琴展演交流活动,帮助解 决活动场地、舞台、交通等方面的困难,实现了企业形象宣传与 古琴艺术传播的“双赢”。事实证明:没有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 持,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就会大打折扣。
三、创新推动诸城派古琴传承发展的建议对策
诸城派古琴重回发祥地传承发展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也存在传承发展缺少规划、传承行为不够规范、扶持力 度有待加大等短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还有 较大的差距。要解决问题、弥补短板,实现创新传承发展,应进 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落实有效措施,提供 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制定传承规划
一是品牌提升规划。制定诸城派古琴品牌提升方案,规划 建设一批诸城古琴传承体验基地,定期策划举办中国(诸城)古 琴艺术节等高端节会活动,把诸城打造成为集古琴培训、古琴展 演、古琴斫制、古琴交流等于一体的国家级古琴文化传承中心。
二是人才培养规划。按照“有人教、有人学、有人演、有人斫” 的“四有”标准,研究构建诸城派古琴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古琴 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古琴艺术培训走进高校、职业学校,争取在 青年学生中持续发现培养古琴传承人才。加快建立诸城派古琴人 才库,随时掌握市内外诸城派古琴传人信息,为建大建强古琴艺 术传承队伍做好人才储备。
三是研究推广规划。加强传承体系研究,深入探寻诸城派 古琴的源头,梳理传承发展的脉络,构建起诸城琴派准确完善的 传承体系;加强艺术风格研究, 深入挖掘诸城派古琴的艺术特质, 分析地域文化对古琴艺术的影响,构建起诸城派古琴艺术的理论 体系;加强实践创新研究,深入探讨诸城派古琴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的路径,让诸城古琴艺术从理论到实践实现新的提升。
(二)落实相关制度
一是传承主体认定制度。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与上级 非遗保护部门联合,研究制定诸城派古琴传承主体认定制度,一 起把守诸城派古琴传承机构(基地) 和传承人的审批关、认定关, 严防出现滥用名头、随意打旗的乱象。
二是传承活动督查制度。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加强对古 琴艺术传承行为的监督, 确保传承机构(基地) 和传承人有计划、 高质量地持续开展传承活动。加强对古琴雅集、古琴音乐会等活动的审批报备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传承行为。
三是传承效果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对诸城派古琴传承机构 (基地)和传承人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评议,采取查阅活动记录、 听取传承对象评价、现场测试教学效果等方式,给传承单位和传 承人打分定级,既为诸城派古琴传承发展留存史料,也为落实扶 持奖励机制提供依据。
(三)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地方政府应将诸城派古琴保护传承摆 到比其它非遗项目更重要的地位,树立“古琴优先”理念,构建 政府牵头、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领导体系,形成自上而下、齐 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局面,合力推动古琴艺术传承。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古琴传承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 持古琴基地建设,鼓励传承人扎实开展传承活动;支持古琴学术 研究,争取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或图书音像资料;落实传 承人扶持政策,优先购买诸城琴派代表性传承人和优秀传承团队 的文化服务。
三是鼓励市场培育。展演活动是古琴推广宣传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主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旅游景区、演艺团体等 与诸城琴派传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探索培育古琴展演市场,推 动诸城派古琴的传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李洪波 . 诸城文化志 [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9.
[2] 张满 . 诸城派古琴传承发展研究 [D]. 济南:山东艺术学院 ,2017.
[3]王今.山东诸城派古琴艺术发展现状初探[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05).85-87+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