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陶艺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解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14:47: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分支——陶瓷艺术。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最直观地接触大自然中的原始元素, 又能够在捏、搓、 揉的过程中锻炼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对泥土的塑造中也能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在 2022 年国家教 育部召开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新闻发布会上, 中央作出新部署,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基于此,笔者就小学美术教育中陶艺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美术,陶艺教育

  一、陶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陶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


  陶艺作为在我国发源并传承了数千年的工艺,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教育自然也十分重 视陶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2000 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 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 加陶艺的教学内容”;2002 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 育发展规划》提出: “各类学校艺术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 造性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艺术教育资源, 拓展艺术教育空间”。但是即便如此,在我国却仍然存在中小学 领导层、学生家长对于陶艺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以至陶艺并没有在 小学范围内得到普及。尤其是我国三四线城市的陶艺在小学美术 教育中的发展并不乐观。以至于中学以上有关陶艺的教学更是少 之又少, 迫于此, 在大学阶段开设陶艺专业的高校更是十分稀少。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全区仅有内蒙古师范大学一所高校开设了 陶艺类师范专业。因开展陶艺课程的中小学较少,该校陶艺专业 的毕业生受限于就业机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陶艺教学的关联 性并不大,甚至有部分同学毕业后选择跨专业考研或考公。

  (二)陶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不同于大众对小学美术教育固有的认识,陶艺的手工性更强,由传统美术教育纸上教学的二维创作变为通过对陶艺手捏成 型的三维创作,由简单的点、线发展为面的创作,使学生可以在 小学阶段建立起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小学 阶段的美术教育作为学生接触美、认识美的开端,陶艺的存在有 利于学生不仅限于线条、颜色、图形、等方式平面的认识美,还 可以使学生通过体积、光影、等方式立体的认识美,通过手捏成 型对陶艺进行的观察、学习与制作更容易使学生类比到日常生活 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每一件物品都可以按比例通过陶艺去 还原实现。美,来自于生活,通过观察美、模仿美、表现美再到 创造美, 这样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建立起全面、立体的审美体系, 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发展。

  (三)陶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势

  “泥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它既是孕育生命的基础, 也参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建筑建造、器物制作、艺术创作中 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泥”天然地与人类生活轨迹相适 应并共同发展。泥土作为大自然中十分常见的材料,每个人在 孩童时期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但随着孩童慢慢成长,来自家庭 长辈的卫生理念和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培养下,接触泥巴 机会越来越少。如此一来,一方面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会 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孩子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传承也会受到影响。 在小学美术中开展陶艺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首先,陶艺能够 解放孩童的天性,学生可以通过泥土最直观地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其次, 学生在对十分具有亲和力的泥土进行捏、搓、 揉等泥塑动作中,可以锻炼到手眼协调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再 次,通过近距离接触泥土,有利于学生通过小学阶段对陶艺的 接触, 培养学生走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兴趣。美育, 一般称为审美教育,对于学校来说,通过对泥土的塑造和表达 上能够观察出学生的个性化的艺术修养,有利于学校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还有利于学校以陶艺为出发点普及传 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社会来说, 在小学阶段开展陶艺,打破了陶艺的专业性与局限性,可以使 孩子从小学起多元地接触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使艺术多元化 地渗透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不断提供艺术的生命 力,有利于培养出真正热爱陶艺的艺术性人才。受应试教育影响, 太多家长及考生面对艺术抱有功利主义心理,企图让艺术成为 孩子考试路上的垫脚石,或达到利用艺术收获良好的社会声誉 等目的,使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利用艺术晋升者。不仅与社会所 需不符,更是与美术教育的实质相悖。


\

 
  二、陶艺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一)陶艺的历史进程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中国先民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 发明了火,伴随着火的发明与使用,再加之泥土和水,经过人们 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后,终于成功发明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最早 出现的艺术形态——陶艺。从此陶艺在中国发源,并持续影响着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人类也由此迈入新石器时代。在中华文明 中,传统陶艺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了好几千年的历史,即使历 经多各时代不同的艺术追求,不同审美的发展变化,却仍盛而不 衰,究其根本,离不开陶艺悠久的历史和社会地位。但随着滚滚 向前的时代车轮, 当中国陶艺一直停留在追求实用的创作思路时, 世界陶艺已经加快步伐, 放远目光于陶艺所能表达的其他方面了。 彼时中国陶艺却仍旧停留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器上, 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审美上的精神 追求了,这时人们需要的陶艺已经不仅限于满足生活所需了。而 中国对于现代陶艺的关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源自 20 世纪 70年代末和80年代,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前身)、 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中的高校教师或受过传统陶艺影响的一些 学者,正式开始关注现代陶艺,并在舆论上形成规模是在 20 世 纪末和 21 世纪初。而我国正式开始把陶艺引入美术教育是在 21 世纪初。

  (二)陶艺的重要性

  
陶艺作为在我国发源的古老艺术之一,一直在世界历史上 拥有崇高地位,近代以来却被其他国家遥遥领先,当中国还在 将陶艺局限在生活日用器上的时候,美国已经致力于将陶艺并 入主流艺术,并发展成为了现代陶艺的发源地,中国暮然惊觉 时却发现只能望其项背。在令人惋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此进行反思。陶瓷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名片,中国需要发扬并传 承好优秀传统文化,而小学是每个人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系 统学习的开端,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加入陶艺课程,让学生从 小接触陶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传承我国优良的 传统文化,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作为陶艺发源地的中国更 是亟需陶艺方面的艺术性人才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此,着 眼于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入陶艺,从小建立起文化自信,无疑是 十分必要的。

  (三)陶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停留在部分 和表面的阶段向可以较为精准地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的过渡、并 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的阶段。考虑 到泥土本身具有松软、可塑性强的天然亲和力,加之人类对于大 自然天然的好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手捏成型的方法接触 陶艺,手捏成型不像是拉坯成型,不需要寻找重心、不需要核心 控制力、不需要控制坯体的形状和薄厚等小学生还没有掌握的能 力,也不像是注浆成型和印坯成型,不需要搅拌泥浆、不需要石 膏模具等小学生掌握不了的技术操作。手捏成型对于小学阶段的 学生来说是最合适、最安全的陶艺技法。在进行手捏成型时,学 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捏、搓、揉等动作,并在进行以上动 作时锻炼到动手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通过手捏成型进行陶艺 创作时,学生需要考虑到作品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小学生掌握对 于事物全面、整体的认识。

  (四)影响陶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因素

  
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家长对艺术类课程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不够了解、不够重视的态度,对于陶艺类 课程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对于这类家长来说,成绩与升学才 是硬道理。基于升学压力,更是有部分家长将艺术功利化,希 望可以通过艺考走上升学的“捷径”,受这类行为的影响,社 会上出现了部分污名化艺术的现象,觉得接触艺术、学习艺术 就一定是学习不好等想法,在大众长期对于艺术所持有色眼镜 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花费时间走进艺术、了解艺术、学习 艺术,也让一些真正喜欢艺术的学生与家长止步不前,社会也 因此流失了大批当下我们真正需要的艺术性人才。陶艺虽然没 有直接与艺考产生联系, 但也受此迫害颇深。进入21世纪,在“双 减政策”的影响下,中小学对于艺术类课程的关注度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度,但仍旧有学校领导层或是学生家长存在对于陶 艺不够重视的情况。再加之因前期对陶艺的关注度不高,以至 于陶艺人才资源稀缺,尤其是师范类陶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更 是少之又少,一时无法满足中小学的需求,会出现以师范类美 术学类学科教师代替师范类陶艺类学科教师的情况,或录用社 会上半路出家学习陶艺的社会人士的情况,对于刚刚接触陶艺 的独立思考能力发育并不完全的小学生们来说无疑是极度不负 责的行为,更是与国家所需相悖。


\

 
  三、对小学美术教育中陶艺的建议

  (一)利用陶艺制作美术资源


  陶艺的保存时间相当长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日常生 活中除了生活日用器物和卫浴空间上的应用,陶艺还可以满足小 学阶段美术课程所需要的大部分教具。自制教具也可以根据老师 的课程安排,在贴合教材的基础上考虑到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做出 调整,例如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基础图形就可以由陶艺教师组织同 学们通过手捏成型制作基础图形,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有利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开展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应用。基 于陶艺可变万物的前提下,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同学们动手制作一 切学习用品,例如:笔筒、书架等以几何图形为基础拼接而成的 学习用品,等陶泥风干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陶艺作品上开展 装饰,可以用泥浆或者彩色颜料等多种艺术装饰手法进行美化, 在开展陶艺课的基础上还能与其他美术分支进行交汇,使学生可 以在小学阶段更全面地认识到美术学科,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全面 成长的综合性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陶艺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最 大程度地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使教学的 效果事半功倍。但好的教学环境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与帮助。所 以,为保证陶艺在小学阶段可以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对于开展陶艺的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布置陶艺教室 时需要兼顾美观与实用性,教室墙面可以悬挂或摆放教师的示范 性陶艺作品和学生的优秀陶艺作业,优秀的陶艺作品甚至可以作 为校园文化的体现,用于装饰教学楼或者举办专门的比赛。并以 此激励同学们对于陶艺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们产出优秀的陶艺 作品,慢慢引导同学们通过陶艺走进中国的历史文化,走进中华 民族灿烂的美术史,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方 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打好基础。其次,陶艺教室的设施要齐 全,最大程度保证教师可以通过最合适、最直观的方式展开教学 或示范性操作,例如陶艺拉坯机、 泥板压制机等专业工具的配备, 可以让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正确的认识陶艺、走进陶艺、学习陶艺, 并在此基础上爱上陶艺。

  (三)加强美术教育的教材建设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美术教材是他们认识美术的钥 匙,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小学阶段美术教材上的美术作品初次认识 艺术的。所以,为体现陶艺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美术教材上要 刊登部分陶艺作品,并以此引导学生通过陶艺走进中华文化。必 要的话,甚至可以与其他学科,如历史等学科通过教材或教学内 容相联系,在小学阶段帮学生梳理好陶艺与历史的关系,除了可 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其实 不只限于在美术教材上刊登陶艺作品,为了体现美术的多元,像是剪纸艺术、雕塑艺术、设计艺术等都可以通过美术教材走进小 学生刚刚认识的艺术世界,我们需要在小学阶段为同学们科普艺 术的多元,要尽量避免出现把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开放思维局限在 手中的画笔和白纸上,这个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更需要多元的 艺术人才,在小学,美术教师要杜绝出现强制性地为孩子们灌输 天空用蓝色画笔, 大树用绿色画笔, 花朵用红色画笔的成人思维, 我们要意识到孩子们想象力的可贵,尊重孩子的本真。像是彩色 的晚霞, 黄色的银杏和各色的花朵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与此同时, 我们也要尊重白色的天空,粉色的树和绿色的花。我们要引导孩 子们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而不是将孩子们局限在 成人的思维定式里。这时美术教材的重要性就完全突显出来了, 在陶艺的世界里,可以只用一种单色的陶泥去表达大自然中的一 切,所以丰富美术教材中的多元艺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 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 年—2010 年 )》的通知 [J]. 中国美术教育 ,2003(01):2-5.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 试用修订版 )[J]. 中国美术教育 ,2000(04):2-3.

  [3]严祎.捏塑在现代中小学陶艺教育中的作用与启示[J].江苏陶瓷,2022.55(03):29-31.

  [4] 尚凤花 . 探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 [J]. 读写算 ,2022(21):58-60.

  [5] 张艺 . 陶艺课程在艺术类美育课程改革中的探索研究 [J]. 江苏陶瓷 ,2022.55(02):50-5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1582.html
本文标签: 小学 ,美术 ,陶艺教育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