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对美术馆美术作品藏品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09 15:31: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藏品体系的研究是美术馆工作的 核心和重点。美术馆建立的物质基础 是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科学的管理。藏品体系的建 立是在有价值的美术作品——藏品的积累基础之 上,对藏品进行整理的管理体系。基于此,本文 是对美术馆藏品体系建设的思考,  美术馆藏品体 系的建设对美术馆的各项工作的展开及发展具有 重要价值。具体探讨了藏品体系的建设对时代和 地域的文化价值;  对美术史梳理的美术史价值以 及对公共教育活动及美术馆数字化的传播价值。

关键词:  藏品体系 ; 美术馆 ; 藏品 ; 美术作品

美术馆是对美术作品收藏、研究、展示和公共教育的场所。藏品体系是美术馆建立在对美术作品的收集基础上,  按照一定规范原则对美术作品进行整理、研究、识别、鉴定而建立是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藏品的构成主要是美术作品,而美术作品是通过几种途径进入到美术馆的这个藏品体系中,  一般途径有捐赠、购买、交换、政府调拨等方式。并不是所有的美术作品都可以成为美术馆的藏品,具有时代性的,主题鲜明,在美术史进程中和地域风格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方可成为美术馆的藏品。随着美术馆收藏工作的深入,美术作品数量的积累,对其管理手段的需求和从美术史研究的角度出发,  美术馆有关藏品研究的深入会逐渐成为美术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藏品体系贯穿美术馆始终,是美术馆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具体的说,美术馆的藏品体系是目前美术馆专业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研究美术馆藏品体系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

一、美术馆的藏品体系

美术馆对美术作品的收藏, 是美术馆的工作、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传播的基础,对藏品的管理离不开藏品体系的建设。如果把美术馆的定位看做一棵大树,学术就是枝干,藏品就是果实,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美术馆藏品体系在这三者之间起到了环环相扣的作用。美术馆根据自身的定位,来决定其收藏方向,挑选美术作品进入美术馆,通过鉴别筛选出藏品,美术馆首先要为藏品进行分类整理,随着藏品数量的累积,不断进行调整从而逐步形成体系。美术馆根据藏品体系进行收藏,并逐渐调整完善。成体系的收藏是美术馆文化价值的体现,  美术馆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美术馆的藏品体系是美术馆学术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藏品体系对藏品的研究及梳理对美术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 美术 馆学术委员会根据藏品体系来对作品展开研究, 并且通过公共教育等方式将研究成果全方位地传 播给观众,使美术馆知识生产实现公共化。美术 馆藏品体系建设对文化、藏品管理及美术史的研 究、美术馆公共教育传播都有重要价值。

二、美术馆藏品体系建设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美术馆的藏品是文化的载体,藏品本身具有 文化属性,  按时代成体系地收藏有利于保护文化 的完整性。中国美术馆的藏品主要集中在中国近 现代美术作品上,  就民国时期(1912 年——1949 年)的藏品而言, 其官网显示藏品达 1700 余件, 涵盖了民国时期中国美术的代表人物。中国美术 馆对民国美术的藏品体系十分完整。而余德耀美 术馆的藏品集中在了 90 年代以后的中国当代艺 术,  主要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1985 年——1995 年) 为主的藏品体系,  无论是中国美 术馆还是余德耀美术馆,它们完整的收藏体系, 都体现了美术馆藏品时代性的文化特征。美术馆 藏品时代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后人全面深入地 了解并传承时代性的文化特征,  还对人类文明进 程与社会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 美术馆的 藏品梳理成时代的体系更鲜明的彰显了美术馆的 文化价值。此外, 美术馆的地域性藏品体系可以代 表其地域文化的特色。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域 广,不同地区有着既丰富又独特的区域文化。美 术馆的藏品,蕴含着其地区的文化特征。例如, 岭南美术馆的藏品集中了岭南地区近现代美术作 品和广东当代美术作品,  此外还包含了岭南美术 史料、文献的收藏,美术馆的藏品呈现了岭南地 区的地域风情,是岭南文化的生动再现。美术馆 应积极根据本土地域特色文化进行藏品的梳理, 从而丰富发展地域性的文化建设。美术馆建设藏 品的地域体系,不仅有助于对地域文化的研究, 也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美术史价值

美术馆的藏品是历史的见证物,收藏体系能 够相对完整地保存美术史。美术史是有关于艺术 作品的历史发展及其风格的研究。藏品体系整体 来看就是美术史的体现。美术馆藏品主要以视觉 艺术——图像为主,美术馆的藏品则是图像证史 的有效资料。美术馆藏品体系就是通过图像之间 的体系整合,  反映线条、形状、光色、画面效果 等发展的形式变化的历史,  而这些历史也是美术 活动变化的记录。按照多种形式对藏品进行分类整合,都是美术史的梳理。

\

美术馆藏品体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任何分类标准都在不同角度中涵盖着美术史。按作者,可以反映出该艺术
家在各个时期的创作理念及变化;按照国别及地域,能够展现国家的文化与地域的特色;按创作时间,彰显现出历史时代的发展脉络;按艺术门类,又能体现各个画种的样式及发展;按艺术风格或流派,呈现出不同的美术风貌特色。以上分类标准作为美术史的主要研究对象,记录着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美术馆的任何藏品体系单独来看,都构成了美术史的组成部分。藏品体系的建立对美术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美术馆的知识生产。美术馆藏品体系的原作是美术史,由原作引申出来的藏品体系的文献整理收集, 是美术史有效的佐证材料。美术馆收集所有跟藏品有关的内容,如相关的画册、参与展览的历史、作品的流通、相关期刊及出版物、艺术家的创作采访、手稿、日记等资料,形成的藏品文献也是构成美术史研究的文献材料。

(三)传播价值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是基于藏品及藏品研究展开的, 因此, 美术馆藏品体系的建立确保观众接收理解系统的艺术审美
教育,也可以使美术馆的传播方式更加通俗直观。展览作为美术馆的教育方式之一, 是美术馆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展览的主题和策划都是基于对藏品的研究,展览既是藏品研究成果的展示,也美术馆藏品体系的代表呈现。美术馆藏品体系为藏品提供了展览展示得来源。2018 年 1 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花开盛世——中国美术馆藏花鸟画精品展”,展览将中国画的分科——花鸟画作为标准,选取精品整合为:宋、元、明、清的花鸟画;近现代花鸟画以及当代花鸟画。这样基于藏品的体系梳理的展览形式,使观众接收到系统全面的关于花鸟画的知识,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美术馆针对不同的节日进行藏品题材体系梳理进行传播,中国美术馆在 3 月 9 日的“保护母亲河日”其微信公众号上介绍了部分馆藏母亲河主题的藏品。这种成题材的藏品体系梳理不仅使观众深入理解了节日内涵,也丰富了人们的节日 生活。

另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美术馆 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美术馆藏品体 系的传播价值不仅可以在馆内实施,也 可以在馆外得以发挥。美术馆的数字化 更加体现了藏品体系的传播价值。藏品 通过摄影技术形成图像,可以在美术馆 的网站进行藏品查阅,同时工作人员进 行藏品的信息录入。进行藏品系统化的 分类整理,文献整合传播,从而实现美 术馆的藏品资源的共享,让观众对藏品 知识可以自主接收和联系。同时,不断 的建立完善美术馆线上藏品体系,也能 够加大藏品的观众可视域,让藏品信息 不局限于环境条件、场地空间等因素, 使观众全面了解到美术馆的藏品体系。 因此,美术馆藏品体系的建设对美术馆 的公共教育及传播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结语

美术作品纳入到美术馆的收藏内成 为藏品, 藏品是构成美术馆的基础, 对藏 品研究并进行公共教育传播是美术馆的 职责所在,而对藏品的管理离不开藏品 体系的建设。藏品体系的建设是专业性 美术馆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中国美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大 型美术馆内都有规范成熟的藏品体系建设,美术馆的工作重点不仅是通过活动 进行公共教育传播,而在于完善自身的 藏品体系建设。美术馆藏品体系的建设 对时代和地域具有文化价值;对美术史 的记录、保存、研究具有美术史价值; 对公共教育活动及美术馆数字化具有传 播价值。美术馆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对 美术馆藏品体系的建设并对藏品体系进 行有效利用,把藏品体系建设成美术馆 的得心应手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吴 晓 欧 , 王 艺 茗 . 美 术 馆 藏 品 规 范 化 管 理 研 究 [J]. 艺 术 教 育 ,2018(24):206-207.
[2]  蓝庆伟 . 收藏到典藏 : 建美术 馆为什么要首先讨论典藏 [J]. 艺术当 代 ,2018,17(10):34-37.
[3] 曹意强 . 美术博物馆学导论 [M]. 杭州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
[4] 张子康 , 罗怡 . 艺术博物馆 : 理论 与实务 [M]. 北京 :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1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