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浅析山水画创作的时空观念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5 12:02: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 时空观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具有不同的认知体系和侧重点, 进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体现。 时间和空间是人们感知客观世界的主要方式,人们普遍借助山水画创作体现出对自然界山水的感知和理解。中国山水画采取移 步换景等多角度观察的方法,将观察的所有景色全部融入到山水画中,空间在时间的流转中实现统一,突破时空的限制,促进 时空在互相转换中得到延伸。基于此, 本文主要阐述山水画时空的来源, 分析山水画创作中时空观念的体现、作用和空间的构建, 同时探讨光影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时空观念体现,为山水画创作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的时空观念,西画的光影体系

  中国山水画是古代文人画家崇尚自然、表达思想情感的积 淀, 经过长期的创新发展, 形成别具一格的审美体系、审美情趣, 蕴含的空间意识是传统山水画秉承时空观的直接体现,同时体现 出我国哲学的自然观在艺术领域中的价值。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绘 画风格存在一定差异性,结合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政治发展变 化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样式,但是作为山水画之根本的时空观 念却是始终保持着它的基本特性。

  一、绘画中的时空观概述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时空观所包含的内容主要为时间与空 间两个方面,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与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 在长期生产活动与生活实践中总结而形成,是人们对于宇宙中最 基础元素的朴素认识。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从视觉的角度分 析时空观,可以看出其更多地融合了人们的主观意象选择,人们 在看待一项客观事物时,不仅是单独的视觉活动,还会参考人的 经验与主观情感,经由不同视觉体验传达到画面中呈现不同的艺 术表达, 主要是由于时空观念呈现的不同。以西方绘画艺术为例, 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直到印象派前期的传统经典绘画 作品中,主要应用“焦点透视法”,更加注重客观事物在特定时 刻、特定空间中的表达,画家在按照透视科学原理的前提下,通 过艺术的方式呈现出物体的距离、大小以及比例关系,为了更好 地诠释透视的空间,绘画构图基本是处于同一个画面、同一个角 度,可以看出西方绘画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 更多是关注物体的空间处。

  但是结合中国传统山水画来看,画面不仅注重对客观事物 的写实,更加注重在画作中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相结合,以散点 透视的移动视点去观察物像,把所有看到的景物集中经营到一个 画面上。这样的视点打破以往对空间的概念及视域的局限,使画 面景观呈现更多角度、更多的空间层次。通过对空间与时间关系 的处理,使得山水画的意境提升,给人一种“山峰挺立,河流流动”的源远流长之感,这是传统山水画中关于时空的基本体现。 此外,山水画中的全景移动视觉空间的处理方式,蕴含很多空间 和时间信息,将立体空间处理成平面来表现。一些山水画以时间 为顺序来整合题材,再展开对山水空间形象的营造。山水画家通 过关照自然山川,在画面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生命体验,追求永久 的时间和空间的价值并定格画面,把内心情思与天籁万物的呼应 及感怀一一体现在山水画中。

  二、山水画时空观念的体现分析

  时空观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创 作方法,但是时空观并不是绘画者凭空臆想得出,而是人们秉承 的时空观详细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之后,形成于纸面上的视觉呈 现方式。中国山水画家对于时空观的理解较为深刻,在画中表达 时间与空间时,跳脱出了传统的景观、时间变化等方式,采用更 深层次的表达手法,使得山水画的时空更加深远。山水画创作过 程中建构土坡疏枝草亭的前景,河面、石坡远景、远处水天相连 的景色, 应用“有无”“虚实”的运动变化展现出空间界限的变化, 而变化持续的整个过程自身就是时间。这种空间表达关系 , 使物 象之间产生了距离与空气时间感的效果。

  结合我国古代相关典籍来看,空间与时间的概念最早记录 于《管子》一书中, 提出了“宇”“宙”的概念, 前者代表时间, 后者代表空间,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 山水画中,时空性的表现主要包括物理概念、历史概念以及情感 概念三个方面,物理概念在山水画中主要表现为太阳东升西落、 四季交替等,是最为普遍的时间表达方式,也是宇宙变化的基础 时间规律,在许多山水画中都有自然时间的元素,然而山水画关 于自然时间的表达则较为含蓄,一般用事物变化的方式呈现,使 得山水画的意蕴更加丰富;在历史概念表现方面,我国古人不仅 在诗词等创作中喜爱引经据典, 同样在绘画中也喜欢用历史事件, 从而展现出历史的发展,与时代进程进行对比,形成时间差对比关系,展现出绘画者的思想情感,是一种独特的时间变化表达方 式;在情感概念表现方面,情感概念是指绘画者自身的情感,在 山水画中的表现较为抽象,结合了作者对时空变换的理解,比如 通过树木颜色、建筑老旧等画面呈现的方式表达自然时间与历史 时间的融合,还会通过特性的元素变化表达时空变化。

  三、山水画时空构建主要方式分析

  (一)山水画时空构建主要思想


  时空构建不仅是一种创作方式, 更是作者的一种思想情感。 山水画空间构建过程中采用笔墨营造山水空间的形式较为常见, 其理论相对更加成熟,表达形式更多倾向于西方风景画的笔触, 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关键在于墨和水。画者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以 墨当作辩证物质的表现,采用水当作渲染抽象思想的表现,实现 两者的有效结合, 掌握虚实的联系, 表达出笔墨空间的真正内涵。 中国传统山水画重视层次、对比和远近营造,但是水墨画色彩单 一,怎样应用黑白两种颜色诠释空间表达形式,成为画者们追求 的关键,具有墨、水之间的多种对比营造方式。画家在实际绘画 中应用虚实、远近、详略、掩映等方式有效展现出墨和水空间、 联动性能,更加注重空间层次多样性,侧重山水寓意虚实合一。 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山水画笔墨空间营造方式具有 儒家的气势、老庄的飘然。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掌控空间在于 画者对事物的具体理解,该种现象和心学具有紧密关系。心学对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构建具有较大影响。笔墨空间本质不再是实际 的具象空间,而是融合画者的思想情感、现实背景的空间,在画 作中凝聚了思想意识,在山水画空间中蕴含重大意义。

  (二)山水画时空构建的基本方式

  山水画的时空构建具有基本规律,基于人们对世间万物的 基本认知。山水画空间建构的过程中,应用远近法营造,通过视 点的观察明确层次的远近、大小和空间的纵深关系,营造中国山 水画独特空间关系的关键所在。中国画透视理论应用远近法营造, 不断追求深度的变化,深度拓展不会受到物质空间的约束,呈现 出较多因心造境的主观性。该种营造不受空间位置本身,通过多 种有机、无机结构重合形成,实现结构状态整体。山水画的空间 营造更加注重层次变化形成的聚合效果,应用远近、大小、虚实 等多种空间因素,优化物象形态,更加凸显出物象在空间中的结 构特征,呈现出较强的亲和力,营造良好的诗意化山水空间。远 近法灵活应用透视法,展现出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将客观物象 的正常关系回归到自然的艺术形式。

  (三)山水画时空构建的基本技巧

  山水画中时空构建具有一定的技巧,是绘画者长期总结的 规律,比如通过点、线营造山水画空间,主要在于实质营造,在 山水画空间构建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点针对山水画空间的作用主要在于掩映、提神,能够有效表达出远近效果、大小对比、 透视效果,有效划分山水空间的层次感;线是山水画的灵魂。如 水墨山水画的色彩相对较单一,更加重视技巧体现,线是技巧的 重要承载之一,主要包含软硬、曲、圆和方等类别。在空间构建 上,线条是置列的具体表现,具有区分事物和使事物表象独立的 具体作用,从辩证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点和线是空间构建的硬 性要求,是绘制山水画中物象的主要表现元素。另外,点和线具 有较强的情感力量, 不同的表现手法衬托出多种空间张力。此外, 山水画利用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等形成的块面关系及虚实关 系展现画面的时空流动感,并常以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来体 现画面的气韵生动。

  四、对山水画时空观拓展延伸的思考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体系中以展现山川景致为主的绘画门类, 表达出大自然和内心心灵相融的感应,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境丰 富的绘画效果。部分画家在针对山水画时空观念进行不断的深入 研究和创新,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加入光影的运用。早期顾恺之 的《画云台山记》中包含有“山有面、而背向有影”“下为硐, 物景皆倒”的观点。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同样认为, “山 无明晦则谓之无日影,山无隐见则谓之无烟霭”,这些都是山水 画论中最早探索光影和倒影的理论,这时光影在山水画中的运用 普遍停留在常识和表面,属于一种模糊的概念。20 世纪以来, 光影在我国山水画中应用不断提高到自觉的高度,画家应用传统 山水画笔墨的形式构建山水画时空观。光影明暗在中国山水画中 应用不是单纯的将科学理念中光线的表现硬套在山水画中,主要 是如何将光影进行艺术处理加以符号化,尝试光影在测光、 逆光、 块面、明暗几个方面的应用如何更加和谐有效的融入到山水画面 中,避免山水画显得无趣、僵硬。例如:李可染山水画应用光影 山水画的表现, 把传统山水画形式融入西方绘画的光影造型方法, 使画面形成独特的逆光效果,同时展现出良好的整体层次感。在 山水画创作中还以虚实相近的山水倒影,让画面产生朦胧感,同 时在画面中明向背、见远近,显现出主次关系,促使整个山水画 呈现出浑厚、润泽的整体效果。李可染先生的画作中表现逆光的 代表作,画面中的黑不是一抹纯黑,而是具有内容的暗,同时在 暗部具有细微的明暗变化,构思巧妙的留白和暗部构成浓烈的明 暗对比, 促进画面感更加强烈, 促进欣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仿佛真正地置身于逆光下的山水之中,通过画者自身的理解、情 感上的升华提炼出一种意象。光影在山水画的运用,更好地强调 了画面的氛围感,表现一种空灵的意蕴。从艺术手法上从现实的 光影转向意向光影, 一种自然之光到意象之光的呈现。

  五、我在山水画创作中关于时空观的探索应用

  在新的时代,关于山水画创作,我觉得作为一名山水画家, 应在审美领域不断挖掘价值,并利用新型眼光、新型思路来审视 传统山水画的艺术效果,在探索中不断増强、并逐渐适应现代审 美理念,转变艺术创作的审美趣味, 展现一种人文情怀的理想意境。

  我尝试通过画面的时空观处理,及运用多元化的光影效果带给观 者以视觉震撼力,以巧妙的留白、对色的合理应用,在块面的对 比构成中采用不同笔墨表现光影效果,充分发挥笔墨力度,增强 画面的表现力和视觉张力,通过光影表现的尝试展现出自己内心 深处的情感, 以不断超越心灵、超越时空, 引起观者的内心共鸣。

  在我的山水画创作中,以本人国画《悠游夏日之潜水记》 为例,如图 1 所示。作品作大面积色块的晕染对比、意象的叠加,以非常柔和 的光线增加画面的光感,强化光影在画面的运用,打破时空的界 限。利用统一协调的蓝色调子融合白色光影的处理手法使画面气 氛感增强,以一种柔和的、聚集的、散漫的、大小不一的光斑, 使画面变得极为柔和、温暖及浪漫的气息。这些不同的光斑处理 手法,使整个画面产生一种让人惊喜的效果。人置身其中,感受 到一场有关梦想的潜行在这片蔚蓝水域绽放,一种遁入奇妙幻象 之感让人身心超脱而闲逸无边。作品还尝试把花鸟画元素融入山 水画的创作,将花卉、植被等自然景物进行局部放大,与人物的 渺小进行对比,运用线条、墨色、色块、平面构成等技法形成一 个新的图式,以轻盈灵动又旷远平和的笔墨展现一种豁达神秘、 超然物外的山水境界。而本人的另一幅作品《一湾溪水——印象 荔枝湾》,如图 2 所示。


\

\



 
  在该作品中,对光影的运用则是以摄像机的视角拉近景物 距离所产生光影斑驳的处理手法,让作品画面显得更为平静,将 观者的目光吸引到最亮的地方,随着画面几处戏剧点景人物的加 入让人仿如骤然穿越了时空,散发出一种身处梦幻般的游离感。 这种巧妙的聚光处理手法使画面呈现一种神秘、戏剧的感觉。

  结语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不以客观世界的真实表达为目的 的绘画创作理念, 不满足对真实自然的绘制, 而是不断超越时间、 跨越空间的自由创作,在画面中体现画家心中的山水意境及思想 情感,作品体现了画者心灵的栖息地,是画家发自内心向往、追 求的一种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袁菲雨 . 探析山水画透视法下传统园林廊道的时空设计——以颐和园长廊为例 [J].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2021(01):53-54.

  [2] 朱文 . 浅析中国山水画中构成元素的重要性 [J]. 艺术家 ,2020(04):35.

  [3] 杨友生 . 时空概念在陶瓷山水创作中的应用 [J]. 陶瓷研究 ,2021(03):131-1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11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