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编舞技法在民族舞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28 13:35: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民族舞蹈创作过程中,编舞技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编舞也即编织舞蹈的旋律,而技法是处理不同舞 蹈动作时采用的方法 。编舞的手法十分丰富,在创作民族舞蹈时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编舞手法,能够强化舞蹈 的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文化的精髓 。然而在创作实践当中,部分编导只注重形体上的美感,未能展现民族舞蹈 的韵味,导致舞蹈效果难如人意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民族舞蹈及编舞技法的概念,其次探讨编舞技法 在民族舞蹈创作当中的重要价值,再次分析民族舞蹈创作实践当中编舞技法运用的不足,最后结合分析取得 的结论,进一 步探索在民族舞蹈编创实践当中正确运用编舞技法的策略。

  【关键词】编舞技法,民族舞,创作实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不同 、生活习俗不同 ,民族舞蹈的风格特色也就很不同 。就 艺术特征而言 ,民族舞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本民 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 而民族情感则是民族历史及民族生 存现状在心理层面的反映 。近些年来,大批舞蹈创作者对 民族舞蹈进行了深入挖掘 ,形成了专业化的表现形式 ,并 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 的审美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基本的 生活需求 ,而是希望能够获得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 ,对艺 术的渴望也因此不断增大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出色的舞 蹈作品不仅要获得专业人士的认同 ,还要得到观众的青 眯,对舞蹈编导而言这确实具有较高的难度 。 因此 ,要想 创作出高品质的舞蹈,就需要恰当地运用编舞技法 。作为民族舞蹈的创作者 ,不仅需要熟悉民族舞蹈的风格 ,还要掌握编舞技法的正确运用方式 ,这样才能够合理地运用编舞技法,创作出更多令观众眼前一亮的优质作品 。

  一、民族舞与编舞技法

  (一)民族舞

  民族舞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不仅能够展现本民 族特有的智慧,还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民族舞 蹈源于长期的社会实践 ,无论是在记述民族历史方面 ,还 是在表达民族情感 、传授实践经验等方面 ,民族舞蹈都具 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 ,民 族舞蹈符合人们的身心需求 ,能够抒发人们的真情实感 , 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另一方面,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 ,民族舞蹈能够体现民族特有的理念 ,展现其精神面貌 。 因此 ,无论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还是对整个民族而言,民族舞蹈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二)编舞技法

  编舞也就是编织整个舞蹈作品的旋律 , 在这个过程 当中 ,创作者需要将不同类型的舞蹈语言组合成 一个整 体,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作品 。所以 ,编舞时既要注 重形式上的美感 ,又要注重舞蹈的内涵 ,舞蹈动作既是编 舞的方式,也是编舞所采用的素材 。技法是创作者编舞时 采用的方法 ,通常需要先深入挖掘传统舞蹈艺术 ,总结相 关的技巧 ,重点在于提炼艺术规律 , 而不是取代整个创 作 。编舞需要将核心动作作为动机,而舞句则是对这一动 机的不断延续,舞句经过不断发展会形成一个舞段 。创作 者在编制舞句 、舞段时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具体包 括 对 比 、修饰 、重复等 。在民族舞创作实践当中,编舞技法通常 又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动作元素编舞法;二是造型贯穿 法 ;三是动作部位限定法 ;四是音乐编舞法 ;五是动势 编 舞法;六是即兴编舞法 。上述六类方法并非相互独立 ,而 是密切关联的 ,创作者在编舞时 ,可以掌握所有的方法 ,再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地进行运用 。

  (三)民族舞与编舞技法的关系

  民族舞蹈的创作步骤具体如下:其一,选择题材;其二, 处理题材;其三 ,以舞蹈的形式表演题材 。 以上三个步骤 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历程: 第一个历程是创作者对特定 的情境产生心灵感悟 ,想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 感触,也就是进行舞蹈创作的题材 ,这一 过程对创作的技 能要求相对较低 ;第二个历程则是创作者严格遵循舞蹈 艺术的规律 ,处理题材的结构 ,再运用舞蹈语言将题材转 化为可视的形象 。因此,这一过程对创作者的技术水平有 着严格要求 。舞蹈作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编舞者自身的 技能与修养 ,还与其品位密切相关 。在编创舞蹈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结合作品的主题 ,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编舞技法 ,还要赋予作品极为丰富的内涵 ,这样才能真正创作 出优质的舞蹈作品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创作者不仅需要 掌握编舞技法 ,还要结合表现的需求灵活地对其进行运 用,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既具有浓厚民族特色 ,又富有艺术美感的舞蹈作品 。


\

 
  二、编舞技法在民族舞创作当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技通道

  在民族舞创作过程当中,“以技通道”是编舞技法最为 突出的作用 。对大多数人而言 ,艺术创作具有较高的难 度,即使是在已经挑选好题材的情况下 ,很多人也不知该 从何处着手 ,所以 ,创作者必须掌握编舞的技法 ,这 样 才 能解决编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编舞技法是创作者获得 成功的途径 。编舞技法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开阔自己的 思维 ,提高其技能水平 ,还能帮助创作者通过生动的舞蹈 语言表达自己的理念 ,使“技能 ”与“艺术 ”完全地相互融 合,达到“天人合 一 ”的理想境界 。此外 ,不同舞蹈动作之 间相互组合 ,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编导可以充分运 用这一特征 ,通过编舞技法来展现自己的创作理念 ,将自 己对舞蹈艺术的感悟融入其中 ,进而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民族舞蹈意蕴,又具有个性特色的舞蹈作品 。

  (二)协助外化舞蹈形象

  舞蹈创作的具体过程,即编导对生活当中的素材进行 归纳和提炼,再通过舞蹈思维将自身情感转化成生动的舞 蹈形象 。编舞技法运用,即编导通过艺术的方式处理内心 的情感,再通过舞蹈的形象进行呈现 。编舞的手法十分丰 富,具体包括递进 、对比 、重复等 。在编创舞蹈时 ,不管采 用何种方式 ,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舞蹈形象 。 比如:苏自 红老师在编排《高原》这一舞蹈作品时就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舞蹈当中的鲜明对比并非人为强加 ,而是以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征 、藏族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为依据 ,展现藏族 男子豪迈 、洒脱的特点 。在这个民族舞蹈作品当中 ,技法 并非完全独立 ,而是紧密贴合民族精神与民族历史文化 。 与此同时 ,技法并非舞蹈创作的主体 ,而是一种辅助创作 者表现自身理念的方式 。由此可见,舞蹈形象的表现离不 开技术的支撑 ,而技术最大的作用在于塑造舞蹈形象 ,向欣赏者展现舞蹈的内涵 。

  (三)培养个体独立思考能力

  在舞蹈创作当中 , 编舞技法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能 够培养编导者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编舞课程的实践效 果一般需要通过回课的形式进行检验 。一开始上课时,学 生都会觉得格外困难 ,编排不出任何作品 ,所以每次回课 都显得极其被动 ,但是在练习编织舞段的过程当中 ,其潜 能就已经得到了深入挖掘,进行了独立思考 。在编创民族 舞蹈时 , 编导者如果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编创出既优 美又富有新意的舞蹈作品 ,一方面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 编舞技法,了解其在舞蹈当中的具体作用 。另一方面还要 认真思考如何结合舞蹈作品的主题挑选最恰 当 的 动 作 , 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增强舞蹈的感染力 。舞 蹈和其他艺术一样 ,其核心仍然是创新 ,所以 ,编导 者 必 须正视技法的作用 ,既不可有意排斥 ,也不可过于夸大 , 要使其成为编创舞蹈的方法 ,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体现编舞技法的作用 。


\

 
  三、民族舞创作中编舞技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编舞技法虽然十分重要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很 多编导者在运用编舞技法时 ,难以恰当地把握分寸 ,导致舞蹈编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

  首先 ,创作时堆砌技法 ,导致作品缺乏新意 。从近些年民族舞蹈编创的成果来看 ,真正出色的作品并不多见 ,很少再见到《雀之灵》《天路》这样令人惊艳的作品 。之所 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最大的原因在于编导自身缺乏足 够的创作动力 ,很少再主动地思考 、挖掘民族舞蹈的精 髓 ,认为只需要找到舞蹈的主题 ,冠上民族舞的名称 ,再 通过大量技法的堆砌,来展现自身“功底”。 穿上傣族的服 装,就可以称作“傣族舞蹈”;穿上蒙古族的服装,就可以称 作是“蒙古族舞蹈”,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动作不够优美 , 舞蹈结构过于简单 ,导致很多民族舞蹈看上去十分相似 ,缺乏特色,也无法真正地打动观众 。

  其次 ,过于重视技法 ,忽略了民族文化的表达 。现代 化的快速发展对民族舞蹈的编导和创作造成了 一定的影 响 。部分编导者认为,只需要改变传统的方式方法就是创 新 ;还有部分编导者则认为 ,相比于民族舞 ,现代 舞 技 法 更为时尚 。 因此 ,很多编导者不再注重对民族文化的挖 掘 ,而是不加思考地通过各种“现代性元素 ”来增强 作 品的视觉冲击力,导致民族舞蹈失去了本身的意蕴 。

  最后 ,过于注重舞蹈的形体动作 ,忽略了作品本身的 内涵 。很多编导者在创作时过于注重形体的美感,导致舞 蹈动作缺少变化,这对舞蹈创新造成了一定影响 。还有部 分编导者在正式进行创作之前 ,并未对民族舞蹈进行深 入而系统的研究 。由于缺少相关理论的支撑,民族舞蹈空 有形式 ,并不能体现出民族舞蹈的精髓 。 以孔雀舞为例 , 孔雀舞本身极其有名 , 大部分孔雀舞当中都包含着模仿 孔雀的动作 ,具体包括抖翅 、开屏等 ,而孔雀舞的步 伐 也 十分丰富 ,所以在编创傣族舞的过程当中 ,想要进行创新 往往具有 一定的难度 ,很容易给人雷同的感觉 ,难以体现傣族的文化特色和思想理念 。

  四、民族舞创作实践中运用编舞技法的途径

  优秀的舞蹈作品从选材到构思再到编舞,需要创作者赋予其较为完整的主题 、结构和内涵 ,这个过程具体又分 为三个步骤:一是选取题材 ,二是结构处理 ,三是实际 创 作 。 以上三个步骤也可以概括为编导者认真感悟客观的 生活,进而将自身情感编排成舞蹈作品的过程 。在编创舞 蹈时 ,舞蹈动作的选择 、改进以及编创都极为重要 ,编 导 者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动作 。从作品编创的角度来 看,舞蹈动作只是进行编创的素材 ,为了提高舞蹈作品的 质量 ,需要对舞蹈动作进行改编和创新 。所以 ,对民族舞 蹈编导者而言,任何会占有时间与空间的动作都是可以改 变的,舞蹈动作本身包含力度 、速度 、节律等多种元素 ,类 似的元素可以随意进行改变与调整 ,原始动作在经过改 变之后 ,会成为新的动作 ,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堆砌编创舞蹈的方式,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也会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

  (一)运用编舞技法体现民族舞蹈的精髓

  民族舞蹈本身是多种艺术元素的集合体 ,具体又包 括民族情感 、民族文化 、民族观念等 。 民族舞蹈由民众所 创造,也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可以在 最大限度上保有民族文化精髓 。因此,在编创民族舞蹈的 过程当中 , 编导者需要运用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表现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 ,让欣赏者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加 深对民族情感的感悟 。所以在具体创作实践当中,编创者 需要大量地积蓄素材 ,深入现实生活 ,精心挑选具有较高 艺术价值的素材 。所挑选的素材不能过于脱离民众的生 活习俗 ,表现形式也不可脱离民族风格 ,要挑选最具有民 族色彩及意蕴的素材 ,通过艺术提炼增强其审美性 ,从而 创造出既富有新意,又能体现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 。比如 民族舞蹈《唐古拉风》,编导不仅采用了大 量 的 藏 族 舞 蹈 动作元素 ,包括摆手 、耸肩 、碎踏 、颤踏等 ,而且在此基础 上对不同类型的藏族舞蹈动作进行了提炼 ,设计出多种 不同的造型 ,用以展现演员们优美的身姿 ,以及藏族舞蹈特有的风情。舞蹈不仅展现了藏族民众豪迈、粗犷的个性,也充分表现了藏族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

  (二)运用编舞技法体现民族舞蹈动作的原始动律

  在不同类型的舞蹈当中 , 民族舞具有十分鲜明的特 点,所以,编创者唯有抓住最原始的动律,才能通过编舞技 法展现民族舞蹈的特点 。以朝鲜族舞蹈《长白祥云》为例, 编创者通过舞蹈的形式 ,展现长白祥云银装素裹的景象 , 在欢快的舞曲当中 ,一 群长白山姑娘身着飘逸的舞裙 ,通 过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舞蹈丰富的内涵 。从艺术表现 形式来看 ,作品采用的拟物化的方式 ,将所有的舞蹈演员 装扮成洁白的祥云 ,通过缓慢的碎步来表现祥云在长白 山上空飘浮的景象 。创作者抓住朝鲜族舞蹈动作特有的 韵律 ,灵活地运用编舞技法 ,将富有朝鲜族特征的舞蹈动 作编织成 一 个整体 ,使顿 、伸 、抻等不同的动作元素 相 互 贯穿 ,成为一个整体 。在朝鲜族舞蹈当中,“顿 ”相当于呼 吸当中的爆发点 ,但这一点并非完全静止 ,而是会随着呼 吸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如果说“顿 ”相当于是呼吸当中的 一个点 ,而“抻 ”则是呼吸的最后 一个点 。

  所以 ,在编创朝 鲜族舞蹈时 ,要注意体现抻“柔 ”的特点 。在创作《长白祥 云》这一舞蹈作品时 ,编创者运用编舞技法 ,通过舒 缓 的 碎步从舞台侧面移动到舞台的前方 ,生动地展现了朝鲜 族舞蹈内在气息的变化 。在编创者巧妙的安排之下,舞蹈 的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得以高度统 一 ,舞蹈和音乐之间 水乳交融 ,从而创造出了白云在长白山上空缓缓飘浮的 意境 ,充分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特色 。 由此可见 ,在民族 舞蹈编创实践当中 ,创作者需要体会民族舞蹈的特殊动 律 ,然后再选用正确的技法 ,将每 一个舞蹈动作串联起 来 ,这样才能通过技法的运用创作出特色鲜明的民族舞 蹈作品 。

  比如舞蹈《万物生》,编导者在结合音乐韵律的基 础上 ,通过灵活地运用编舞技法 ,将抖肩 、碎踏 、踢步等不 同的藏族舞蹈动作串联成 一个整体 , 以具有强烈韵律感的动作 ,来展现“生机勃勃 ”的景象 ,让观众充分感受藏族女子群舞独特的风情 。再比如舞蹈《山南笠影》,在表演舞 蹈时 ,舞者每 一 步都踩在鼓点之上 ,再加上手部动作的变 化 ,充分体现了傣族舞蹈柔中带刚 、清新灵动的动律特 征 。编导者不仅熟悉傣族舞特有的动律,而且恰到好处地 运用不同技法 ,通过变化的舞蹈动作来展现傣族舞蹈的动律,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舞蹈本身的韵味 。

  (三)运用编舞技法使“点”“线”“面”趋于统一

  编舞技法不仅能够显著地增强舞蹈的画面感 ,还能 够弥补舞蹈在叙事方面的不足 。就意境的构建而言,编导 者运用技法,可以将“点”“线”“面”等不同的元素巧妙地进 行结合 ,使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保持统 一 ,以更好地展现舞 蹈的内涵 。以第十二届桃李杯展演作品《月亮湾弯》为例, 舞蹈开始时 ,编导者采用彝族群舞的常见队形 ,让所有的 舞者围成 一 圈 ,伴随着优美舒缓的乐曲声 ,一位位舞者按 照相应的顺序相继起身 ,随着鼓点 ,踩着轻柔的步伐 ,从 舞台的边缘处移动至舞台中央 ,整个队形也开始不断变 化 。舞者的移动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具有 一定的规律性 , 是“点 ”“线 ”“面 ”之间的不断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 ,舞者的 动作 、姿态也会形成丰富的画面 。

  演员通过身体动作模拟 出丰富的意象 ,再现彝乡美丽静谧的夜间景色 ,从而带给 欣赏者美的感受 。在作品当中 ,编导还运用技法 ,设计了 全体舞者团聚在舞台中央 ,共同抬头望月的造型 ,通过整 齐的队形来衬托舞者优美的身姿 ,抒发其内心的情感 ,让 人感觉似乎有如水般的月光从空中洒落 ,让所有的一切 都沐浴在圣洁的光辉之中,从而让欣赏者沉浸其中 。

  舞者 舒展的手臂构成柔美的曲线 ,让欣赏者充分体会到彝族 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也是舞蹈作品所呈现 的丰富意境 。在欣赏该舞蹈时不难发现,随着舞者动作的 变化,“点”“线”“面 ”也与整个舞蹈完美地融合为一体,舞 者所有动作的变化也是“线 ”的连贯 ,长线与短线环 环 相扣 。不同舞姿相互连贯的基础之上,还加入了“点”的运用,而“点 ”与“线 ”的交织则构成了不断变化的舞台画面 。舞 蹈通过多个“点 ”形成线条的丰富变化 ,充分利用舞 蹈 的 空间及时间 ,运用不同的编舞技法以及艺术审美原则 ,设 计舞蹈的构图,使整个舞蹈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

  在巧妙运 用技法的基础上 ,编导通过精心设计的舞蹈构图 ,来营造 出优美的意境,进而在精神层面上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由 此可见 ,在创作民族舞蹈时 ,通过运用编舞技法 ,可 以 将 “ 点 ”与“线 ”相互连贯 ,形成不断变化的舞蹈画面 ,通过舞 蹈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点”“线”“面”之间的运动变得更加自然,从而塑造出丰满的意象 。

  (四)运用编舞技法突出舞蹈的主体意象

  民族舞蹈是各个民族群众生活的客观反映,还有一部 分则表达了编创者对于自然美景 、历史文化的赞美 ,相比 于更为自由的现代舞,民族舞所展现的意象更为丰富 。所 以 ,在民族舞创作当中 ,舞蹈造型是极为重要的元 素 ,合 理地运用编舞技法,能够突出舞蹈的主体意象 。纵观国内 的民族舞蹈作品 ,凡是能够获得观众赞赏的舞蹈 ,大都十 分注重舞者动作造型与作品意境之间的统 一 。 以著名舞 蹈家杨丽萍创作的舞蹈《两棵树》为例 ,杨丽萍以传 统 傣 族舞蹈固定动作为基础 ,通过舞者体形的变化来表现自 然之美 、灵性之美 ,以及男女之间的情感之美 。舞者身着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 ,动作和步伐也具有鲜明的傣 族舞特点 ,但是在造型方面却融入了更多新的表现元素 。

  作品通过舞者动作造型的变化来展现丰富的意境 ,使舞 蹈造型和作品的意境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 再比如蒙古族舞蹈《鸿雁》,该舞蹈作品从 始 至 终 以 空 中 飞翔的鸿雁为核心意象 ,从头部 ,到颈部 、肩部 、双手 ,再 到腰部 、腿部 ,每 一 个部位的动作 、造型 ,都极力贴合“鸿 雁 ”的特征 。编创者通过灵活地运用编舞技法 ,让舞蹈演 员模仿“鸿雁高飞 ”的动作 ,通过他们灵动的舞姿 ,来展现“鸿雁”在蓝天中飞翔的景象,借以表达远方游子对于家乡无尽的思念 。当人们欣赏舞蹈时,所看到的似乎不再是一 个个轻盈舞动的演员 , 而是一只只在空中盘旋飞舞的鸿 雁,进而深深沉醉在一种特殊的意境之中 ,仿佛在无边无 际的草原上徜徉 ,感受着明亮的阳光 ,看到蓝天上翩跹飞 舞的鸿影 。舞蹈的主体形象与作品主题完全契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

  (五)运用编舞技法增强民族舞蹈的现代性

  虽然民族性才是民族舞蹈的灵魂 ,但是民族舞蹈之 所以能够传承千年 ,是因为其在传承的同时努力寻求突 破 。在不断演变的过程当中,民族舞蹈开始大量地汲取其 他的艺术元素 ,显著地增强民族舞蹈的表现力及生命力 。 部分民族舞蹈作品在发展的同时 ,还吸收了戏曲 、杂技等 多种艺术元素,使舞蹈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 此,要想更好地促进民族舞蹈的发展 ,就需要不断地进行 创新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大 幅度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现代媒体技术开始在多个 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在创作民族舞蹈时,合理地运用现代 化的技法 ,既可以丰富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 ,还能够更好 地满足当下受众的需求 。

  以大型民族舞蹈《舞动壮乡》为 例,尽管舞蹈的风格与动作都保留了壮族舞蹈的特征 ,但 是在舞蹈编排当中 ,创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化手段 ,比 如通过 LED 舞台展现壮乡恢宏的气象 ,通过变化的灯光 衬托舞者的身姿 。原生态民族舞蹈动作与现代技术手法 之间的“组合”,极大地增强了舞蹈作品的可观赏性 ,为观 众呈现了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再比如大型男子群舞《布 衣者》,编导者在大量运用藏族舞蹈动作 、藏族衣饰 、藏族 文化等元素的基础之上 ,通过变幻的灯光营造出神秘的 氛围,还运用 LED 屏幕展现雪山巍峨的景象,从而将观众 带入庄严 、肃穆的氛围之中 ,去感受舞蹈者内心的虔诚 。

  舞蹈的情节不断朝前推进的同时 , 台上的灯光也不断地变幻 ,与舞者的身形相互交织 ,构成 一 幕幕流动的 影 像 , 整支舞蹈既具有传统藏族舞的意蕴 ,又具有极强的动感 ,堪称是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佳作 。

  五、结语

  编舞技法是舞蹈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舞蹈编导必须 具备的技能 。对民族舞蹈创作而言 , 编舞技巧不仅具有 “ 以技通道 ”的作用 ,还能够培养创作者的独立思考能力 , 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运用舞蹈语言展现民族文 化 的 精 髓 , 塑造生动的舞蹈艺术形象 。在创作民族舞蹈时,编导需要 结合舞蹈作品表现的需求 、作品的主题 ,在深挖民族舞蹈 精髓的基础之上 ,合理地运用不同的编舞技法 ,从而显著 地增强民族舞蹈的表现力 ,提高民族舞蹈的可观赏性 ,使民族舞蹈艺术得以不断进步 。

  参考文献

  [1]刘畅 .新时期民族舞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J].戏剧之家,2022(32):138-140.

  [2]史 浩 琳 . 民 族 舞 编 创 中 对 现 代 舞 的 借 鉴 [J].艺 术 家 ,2022(01):111-113.

  [3]李怡潇.舞蹈编导与民族舞融合探究[J].尚舞,2021(19):126-127.

  [4]李 一 .试 论 民 族 舞 教 学 中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J].山 西 青 年 ,2021(14):99-100.

  [5]范韶慧.刍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如何与现代舞元素的相融合[J].黄河之声,2020(06):136.

  [6]易 辛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舞 创 作 中 的 融 合 趋 势 研 究[J].艺 术 科 技 ,2019(08):127.

  [7]韩建秀 . 中国民族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J].艺海,2019(02):62-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80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