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粤西地区傩舞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15:34: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粤西作为传承我国傩舞文化重要的区域之 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精 髓 。傩舞文化作为粤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化内容,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认同意识 。在推进文化 自信 自 强发展愿景下,铸就民族文化辉煌,形成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动格局成为文化发展的全新要求 。加快 推动粤西地区傩舞文化“走出去”,实现傩舞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向世界展示粤西地区文化“软实力”。

  化是综合国力的 重要部分, 同时也是国 际竞争中 的“软实力”。 中华传统民族文 化是历经 实 践 检验的 深厚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文 化 自信的 核心所在 。文化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重要领域,承载着增进 文 化 认同 、展示国 家 形象 、促进文 明 交流的 重要功能,在 广东省文 化建设 的众多路径中, 增强传统文 化 的 国 际传 播力不仅能开辟全新的 非遗 文 化传播空间, 而且 能在促 进文 化 传播效能中 使 各 国 透过传统文 化 理解华 夏 文 明, 认识当代中国 。

  一、粤西地区傩舞文化概述

  广东是全国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大 省, 具有深厚的 人文 底蕴与独具一格的 风貌特色,非物 质文 化遗 产种类繁多, 以广州 、佛山 、江门 、东莞等 地 为 中 心分布,呈现出 粤东 、粤北 、粤西 的零散分布状态 。其中,粤西包括湛江 、茂名 、阳江三个地 级市,孕育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 化项 目,其中 湛江傩舞于 2008 年 以 传 统 舞 蹈 项 目 入 选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化遗 产,湛江傩舞是古代 湛江地 区人民祭雷遣灾 、祷神 求安的一种传统舞蹈,俗称“走清将”“考 兵”“舞六将”“舞 二真”“跳花棚”等 。傩舞以驱瘟逐疫 、祈求平安为 主要目 的,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和广大群众参与性 。
\

  “傩舞”又被称为“傩”“跳傩”“傩戏”,在广东粤西地 区 广泛流传 。著名学者陶立璠在《傩文化刍议》一文中写道: “傩和傩祭,是我国极为 古 老的传统文 化 现象,历史 悠久, 源远流长。 ”从这一文献中 可以看出,“傩”与“傩祭”是一 种共生的 、共存的关系 。 随着时 间发 展,“傩舞”这种仪式 性浓厚的 舞蹈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 至 正月二十三的传统 节 日 中 进 行 表 演,目 的 是 祈 求 丰 收 、驱 邪 、祈 福 等,集 娱 乐 、文化 、民俗于一体 。傩舞分为男女两种角色,男子称为 “傩”,女子称为“妇”。“傩”穿着道袍,头戴大红帽子,手持鬼面锣 、铃铛等道具,在舞蹈过程中不断高呼口号,以抵御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十三五”规划项目 2020 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国 际视域下粤西地区傩文化传播力提升 研究,项目 编号:GD20XYS27.

  邪灵 、保佑平安。“妇”则穿着华丽的服饰,手持花篮 、花环 等物品,表演优美的舞姿,象征生命与 春天 。 由此对比可 见,与“傩舞”共存的仪式发生了质 的变化,各地傩活动在 不断打破 、超越古老的仪式界定 。

  傩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的夏商时期,形成于周 而规范于“礼”。 发展至明末时期,浙江 、福建 、中原等地的 大批 居民纷纷迁徙,傩文化也随之传入粤西地区,并逐 渐 形成与 当地文化融合的态势, 发展形成了独具粤西地域 特色的仪式性民间舞蹈 。粤西傩舞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其中可以窥探粤西地 区的历史发展 、居民迁徙 、思想信仰 、生活习俗等内容 。傩 舞文化不仅在粤西地区广为流传, 而且逐 渐传播到其他 地区,成为中国南方 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同时, 由于其独特 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傩舞已被列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 织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一般而言,“非物质 遗产蕴含 着丰富的历史资源 、文化资源 、经济资源 、教 育 资源,以及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珍贵的记忆,对于 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

  二、粤西地区傩舞文化发展现状

  ( 一 )傩舞文化发展优势

  中国各区域的民间舞蹈就是对中国民俗文化最好的 诠释,体现了不同区域丰富的民族原生态文化 。粤西地区 傩舞属于民间舞蹈之一,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祭祀的缩影,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粤西位于广东西部地区,地理位置 较为独特,大批 福建 、中原居民迁徙至此,与 当地南 越 居 民杂居 。 因此,粤西地区的人口构成比较复杂,受到了不 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 的傩文化 。 同时,不同文 化背景下,不同区域居民迁徙 、交流 、融合促使当地傩 舞文化具备多样性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傩舞文化的保护和支持, 粤西地区的傩舞文化得到了 蓬勃发展 。在继承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傩舞” 最具代表性的面具由藤编代替了厚重 的木头,解 决了演员外出演出携带道具困难的问题 。在“傩舞”的表 现内容上,将节 日 、庆典与“傩仪”相结合,展 现出当地居 民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傩舞”在粤西地 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推广,加强了其传承延续性 。

  粤西地区作为广东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傩舞文化 也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 来观赏 、学习和体验傩舞文化 。傩舞文化本体中的仪式感 和当地的生活习俗色彩能够让人们沉浸其中, 感受到强 烈的情感冲击和艺术感染力 。傩舞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 民间传说 、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 民俗的重要材料和载体 。所以,学者李岚认为傩文化是记 录人们历史活动发展 的活化石, 傩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 的积淀,而且是世界文化的奇葩 。

  (二)傩舞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傩舞是粤西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 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在当地民众心目中,傩舞是一种艺 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 习俗仪式的外在体现 。然 而,随着 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趋势影响,傩舞文化在 粤西地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 。

  其一,由于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具备神秘性质和特殊性 质,很难得到足够的宣传和推广 。许多年轻人对傩舞知之 甚少,导致传承困难 。另外,由于现代生活方 式和文化环 境发生改变,傩舞文化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 。傩舞的传 承者 日益减少, 很多老一 辈的傩舞表演者已经去世或退 休,新 一代年轻人缺乏传统技艺的学习机会和意愿,导致 传统技艺流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粤西地区的傩舞文化,政 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和非遗传承人带领下,粤西地区的傩舞团体积极参加各 种文 艺活动,且 在 社区 、学 校 、商 场等 场所举办傩 舞 表 演,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

  其二,傩舞文 化 在 不 同 地 区 的 表 演 形 式 和 风 格 存 在 较大 差异,尤其是现代 社会受到城 市 化 和移民 流 动 等 因 素影响,导致 部分地 区的 傩舞文 化 逐渐失去原 始 特 色 和 纯粹性 。此外,傩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投 入和保障,但由于 资金需求大 、筹措难度大 等 因素,很 多 地方的傩舞文 化得不 到有效的 经 济支持 。随着现代社会 的 快速发展和文 化 多元化影响, 传统的傩舞文 化遭受现 代 化带来的 冲击和挑战, 如何在 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 好傩舞文 化是一个重要问题 。傩舞文 化 的传承和发展需 要一定的 场地 、设备和工作人员支持,但目前很多地 区的 傩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傩舞文化的展示和推 广 。为了保护和传承粤西地区的傩舞文化,当地一些爱好 傩舞的 年 轻人积极参与传统技艺的 学 习和传 承 工 作,他 们成立了一些傩舞团队,通过自发性的组织和宣传,为 粤 西地区的傩舞文化保护和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

  综上所述,粤西 地 区的傩舞文 化 面临一些挑战,但是 在政府 、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正 在逐步得到保护和传承 。为 了使傩舞文 化 能够得到更好 地 传承 、发 扬光大,在 政府 、社会组织和爱好者 的 共同 努 力下,还需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傩舞文 化 的 内在 价值,提高 公众对其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

  三、粤西地区傩舞文化的内在价值及传播意义

  ( 一 )傩舞文化的内在价值

  傩舞是中 国 民间传统文 化 的 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 仅 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且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文化遗产 。

  首先,傩舞反映了中国古代信仰和神话传说 。在傩舞中,很多角色都是来 自 中 国 古 代 神话故事中 的 人物,如:

  太白星君 、哪吒等,这些角色是对古代 信仰和神话的 生动 再现 。其次,傩舞也反映了中国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习 俗 。例如,一些地 区的傩舞中 可以看到农耕场景 、猎捕场 景等,这些场景呈现出 当时人们 日常生活中 的 真实情景, 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也成为当地民间习俗之一 。最后,在傩 舞表演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观念 。例如,在 表 演前需要进行祭拜 、向天地祖先行礼等 环节就体现了尊重传统文化 、注重家族情感等价值观念 。

  “愈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同时 又 不 引 发 人 们 在 精 神 和 功 利 上 的 对 抗 和 冲 突 的 文 化 样 式,愈容易在 不 同民众之间迅速传播,并逐步融入其他 民 族的 文 化 生活。 ”氏族社会 、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时 期 的傩祭活动旨在 以刚柔相济的 肢体动作作为 通神的语 言,达到祈福 、驱除疫病的 目的,但是在 现代 文 明 高 度 发 展的今天,相比于傩舞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 角色来看,傩 祭活动的 价值早已超越它本身的 固有属性 。跳傩人以傩 舞这种承载着古 老文 化 的 舞蹈形式来传承祖先所创造的 文化,是对 中华古 老文 化 的 继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 内在 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表 演形式,而且是对 中 国传统文 化 、 信仰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生动呈现和再现 。

  (二)推动傩舞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

  傩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 历史 、文化和艺术价值 。推动傩舞文化国际传播具有以下 意义:

  其一,促进中华文 化 的 国 际传播,作为 中华优秀传统 文 化 之一, 傩舞的 国 际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 国文化,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

  其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通过向世 界展示傩舞这 一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 化形式,可以让人们更加 自豪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性与荣耀 。

  其三,推动旅游业发展,傩舞在 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因此将粤西地区作 为旅游景点进行宣传和推广,可以 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并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健 康发展 。

  其四,促进经济发展,随着傩舞文化国际传播,越来越 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相关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 这也 为我国相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商机 。

  总之,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 的今天,推动傩舞文化 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进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 理解, 而且为中国的经济和旅游产 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

  四、粤西地区傩舞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

  ( 一 )坚持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正值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蓬勃发展 时期,“讲好中 国故事”就是要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在 这个 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不断挖 掘历史和人 物的价值, 充分发挥国家软实力, 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 国 。粤西地区政府部 门 、媒体机构 、专业团队 、文化 研 究 者 、普通 民众等都将成为傩舞文化的传播者 、传承者 、受 益者 。推进傩舞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应 当深化落实理念, 将“讲好中国故事”作 为核心重 点,坚持系统思想,结合粤 西地域内的不同力量,推动合作传播 、研究 、宣传,有效 拓 展 渠 道,激 发 传 播 活 力,坚 持 贯 彻 多 主 体 、多 语 种 、多 平 台 、多媒介 、多协作 的“五多”传播理念,让广东的传统文 化“奇葩”传播之路更宽广 、更深远 。

  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传播中,应 当注 重 宣 传其文化内涵 、艺术表现和历史渊源,更好地展示中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其次,要深化传播意识 。传播意识 是指传播者对于自 身行为所产生影响 的认知 、评价,以及 相应的道德感与责任心 。在傩舞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应当强化传播意识,认真履行传播者的职责,积极 维护文化形象,防范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 。最后,要提升传播能力 。 “讲好中国故事可提 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必须注 重 文化 内涵的挖 掘,发挥媒体作 用,走出去向外传播,同时 还 需 要关注 受众的反馈和需求。 ”在傩舞文化国际传播中,应 当注 重 培养传播人才,提 高专业水平,增强传播能力,不 断优化传播效果 。总 之,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 开 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二)打造粤西地域品牌

  粤西地域品牌是指以粤西为核心区域,以其独特的人 文 、自 然 和经济资源为基础,通 过市场化手段,打 造 出 具 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 。要打造粤西地域品牌,就 需要凝练传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突出地域特 色,粤西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和自 然 资源,可以从“傩舞”挖 掘 出独特 的地域特 色 和 丰 富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与 品牌形象相结合,从而让受众深 入了解和认同,进而逐渐形成地域品牌 。

  其二,强化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或地域品 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要打造粤西地域文化品牌,就需要 建立一个 能够引领时代潮流 、体现地域特 色 、符合文化体 验者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品牌形象 。

  其三,建立品牌口碑,品牌口碑是一个 品牌在文化体 验者心中的信誉和形象, 需要及时反馈文化体验者的意 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该文化品牌项 目,提 高文化体验者对 该文化品牌的体验感和认可度 。

  其四,加强营销宣传,营销宣传是文化品牌推广的重 要手段,想要打造粤西地域文化品牌,就需要通 过多种渠 道, 比如采用广告宣传 、公关活动和社交媒体营销等方 式,增强该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

  其五,还需对傩舞文化的关键要素进行凝炼,在粤西 傩舞文化中,“善恶”“是非”“天人合一”“信仰”可以称为傩 舞文化的价值核心,同时“人文”“民俗”“艺术”“仪式”是傩舞文化的关键特征,可以以此作为对外传播的内容。另外,也可以根据傩舞的 内涵,将其分为 舞蹈 、服饰 、风俗 、假面 等版块,形成一定的模式,进行系统展示 。还可以将假面 、 驱邪 、迎福作为关键词,实现传播整合效果 。同时,还可以 在不 同国 家 、不 同文 化 背景下,对其艺术形式进行对 比展 示,增强傩舞文 化 的 国 际影响力,达到傩舞文 化 的 国 际传 播效果 。

  总之,打造粤西 地 域品牌需要凝炼传播内容,从地 域 特色 、品牌形象 、口碑和营销宣传等 方面入手,通过市 场 化运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打造粤西傩舞地域品牌是 打破现有“碎片化 ”传播模式的 有效方式,在 傩舞文 化 国 际传播进程中,可以通过凝练共性的 主题传播,形成 相对 完整 、持久的 文 化 交流,打造粤西 地 域文 化 品牌,形成 国 际传播的标识符号 。粤西傩舞构成 丰富, 且具有形态各 异 、丰富多彩的 内涵,在 国 际传播进程中,可以根据不 同 受众 、不 同圈层 、不 同习俗的 国 家来锁定其文 化认知与信 息需求,通过打造差异化 的 传播内容 、分众化 的 形式,从 而提升效能 。

  (三)借力全新技术媒介

  创新是文 化 发 展的 核心驱动力 。尤其是在 信息技术 日新月异的 时代,技术媒介将改变传统传播形式,重塑国 内外的舆论格局 。大数据 、人工智能 、自媒体、“互联网+” 时 代 的 到来,媒介呈现出 数字化 、智能化 的 特征,文 化 传 播也逐步打破了时空限制,逐步实现传播手段的升级 。在 文 化 国 际传播进程中,应实 现“思想+文 化 +科技”的 融合 传播,以思想为 指导 、以文 化 为 载体 、以科技为方式,更好 地通过中国文化 、中国故事搭建连通不同文化的桥梁 。

  粤 西 地 区 傩 舞 文 化 具 有 独 特 的 艺 术 魅 力 和 历 史 价 值,可以通过全新技术媒介实 现国 际传播和创 新 形 式 的 展示 。

  其一,一 如既往地 深耕传统媒介的传播渠道,传统媒 介在国际传播中已然具备一定规模,粤西傩舞文化的传播可利用 现有资源和团队力量,加强与海外媒体的协作,并与当地 、国内各大媒体平台达成共识,以拓展传播影响 。

  其二,借力全新技术媒介的优势,保持开放与敏锐的 思维,创新利用新技术 、新手段实 现各类语言 、不 同渠道 、 多样形态的互动 。 比如:通过使 用 360 度摄像机,记录和 分享傩舞表 演过程中 的 全景画面, 使 观众可以身临其境 地感受舞蹈的气氛和整体效果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 将傩舞文 化带入任何一个场景中, 例如博物 馆或公共空 间,让观众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下互动学习 。还可以借助直 播平台,将傩舞表 演实 时传输到世 界各 地 的 观众端,增强 海外观众对傩舞文化的了解 。

  其三,搭建 、利用各类平台,打造传播媒介阵地 集群 。 通过各 种社交媒体平台, 可以向全球各 地 的 观众传播傩 舞文化,可以利用 国 内主流平台,如:微视频 、抖音 等 开展 直播,还可以借力海外脸书 、推特等 为傩舞文 化 的传播与 发展提供平台 。例如在海外版抖音上分享小视频 、在照片 墙上发布图片和故事 、在脸书上建立专页等 。还可以利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创造各 种智能互动体验,例如采用语 音 识 别 和 自 然 语 言 处 理 技 术 让 观 众 与 舞 者 进 行 对 话 互 动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 高清直播 、智能翻译等前沿方 式,形成傩舞文化的海外传播矩阵 。

  总体来说,借助全新技术媒介,广东粤西 地 区傩舞文 化 可以更好地 实 现国 际传播和创新表 现形式, 为 推广傩 舞文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

  (四)秉承多元文化理念

  “美美相融,人类大同”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多元 文化 的 描述 。不 同民族 、地 域之间的 文 化存在一 定的 差 异,粤西傩舞文 化 国 际传播应当形成 以文 化人 、认同共情 的成效,这同时也是国际传播界对异文化传播的共识 。

  粤西傩舞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 、古代信仰紧密联系, 文 化差异会使外国 观众难以接受和理解, 从而影响其关 注程度 。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应当坚持融通中外的取向,秉承多元文 化 理念,构建 生动 、简洁的传播体系,将“我们想讲的”与“观众想看的”结合起来,将生涩难懂 、复杂繁琐 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表达 。 因此, 需要秉承多元文化理 念,尊重 不同文化传统和习俗,推广粤西地区傩舞文化, 同时,打造一个包容多元文化的平台 。在传播过程中,要 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粗制 滥造, 保持文化的纯粹性和原汁 原味;构建传播体系,利用新媒体 、网络直播等渠道进 行 宣传和推广,同时举办傩舞文化展览 、演出 、培训等活动, 提高粤西地区傩舞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注 重 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传 递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 过国际交流和 合作,了解世界其他文化,也将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世界分 享,实现文化互鉴;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与 海外各地 的 文化机构、演艺团队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广傩舞文化 。 同时,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引进来,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 的优秀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

  除此之外,需要研究不同受众的语言习惯和特 点,实 现精准表达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 。如何运用不同的语 言准确表达具有一定 的难度,不同地区的环境不尽相同, 东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思维 、审美 、习俗 、价值观方 面,傩 舞的内涵中更设计了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表达, 因此在 传播过程中要重视语言使用,力求准确表达,又能贴合受 众习惯;从容易被人理解的角度来表现傩舞文化 。可以将 傩舞的发展拍摄成一段生动精彩的短视频, 将傩舞表演 记录成丰富多彩的纪录片, 将傩舞的假面 制作 成一套立 体的画册等; 可以鼓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外民众对 粤西傩舞进 行宣传 、讲解,以国外观众的视角进 行传播, 更能够切实踩准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形成国际范围内易于 接受的传播体系 。

  季羡林先生曾在《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中指 出:“文化 一 经产生并且发展 到了 一 定 程度就会融合,而 只有不同的文化的融合才能产生更高一层的文化。 ”粤西地区傩舞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在多元文化理念 、传播体系 、文化自信和国际交流合作 等方 面进行全面 考虑, 从而更 好地推广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
\

  五、结语

  作为国家级非遗文化,粤西傩舞可以作为中外文化交 流的桥梁 。通过粤西傩舞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能扩大广 东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而且也能实现广东经济与 社会 效 益的双赢。“粤西地区丰富多彩的傩舞文化,在推进 当 地 旅 游 业 发 展 、增 强 城 市 品 牌 形 象 等 方 面 具 有 很 大 潜 力”。 在广东文化建设的众多路径中,增强粤西傩舞的国 际传播力不仅能开辟全新的非遗文化传播空间, 而且能 在促进 文化国际传播效 能中使得各国透过传统文化理解 华夏文明,认知当代中国,从而实现创新性发展 。

  参考文献:

  [1] 张 丽 .探 索 中 华 文 化 国 际 传 播 的 创 新 路 径 [N]. 人 民 政 协 报 , 2022-11-28(009).
  [2]陶立璠 .傩文化刍议[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2): 7-14.
  [3] 王 鹤 云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多 元 价 值 分 析 [N]. 中 国 文 化 报 , 2008-07-16(003).
  [4]李岚 .信仰的再创造:人类学视野 中的傩[M]. 昆明:云南 人民出 版社,2008.
  [5]冯 丽 . 粤 西 傩 舞 发 展 状 况 与 对 策 研 究 [J]. 四 川 戏 剧,2016(09): 107-109.
  [6]蒋雪梅 ,张勇军 .讲好中国故事,提 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J]. 国 际商务,2019(13):54-56.
  [7]费孝通 .全球视域下的国际理解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17.
  [8]季羡林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M].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2006: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65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