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钢琴演奏属于音乐表演艺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很多钢琴学习者在学习 中,会出现片面追求钢琴演奏技术,而忽视分析钢琴音乐作品内涵的情况,这就会造成在钢琴演奏难以获得好的效果 。在实践中,要想通过钢琴演奏出 一 首极具表现力的作品,就需要钢琴表演者树立良好的音乐本体意识,从音乐本体出发,对钢琴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作品结构以及旋律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所以强化钢琴表演中的音乐本体意识尤为重要 。
钢琴艺术从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 历史,这也使得我国钢琴音乐在创作 、表演 、教育等 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独具中国特色的钢 琴作品也走向世界钢琴艺术舞台, 掀起了一阵阵的 “钢琴热”。 与此同时, 在钢琴演奏中也存在很多问 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钢琴表演者,特别是初学者过 于看重钢琴演奏技巧, 忽视了对音乐本质与内涵的 理解,即音乐本体 。导致钢琴表演成为缺乏情感共鸣 的空壳, 如何提升钢琴表演中的音乐本体意识是每 一位钢琴表演者和学习者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话题。
一、钢琴表演艺术中音乐本体意识的内涵及外延
( 一 )音乐本体意识的内涵
钢琴可以同交响乐团相媲美, 成为人们最为喜 欢的乐器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学习钢 琴 。每一个学习钢琴的人都怀揣着一颗热爱音乐的 心,但在学习钢琴的道路上,他们越走越远,同初衷 相违背,变为单纯地追求钢琴演奏技巧,忘却音乐本 体 。音乐属于一门听觉艺术,为了更好地在钢琴表演艺术中融入音乐本体, 就需要充分了解音乐本体意识的内涵 。事实上,从具体内容看,音乐本体意识由音响效果的节奏 、旋律 、和声以及句法等要素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框架, 音乐本体意识的内涵就在于合理分析这些要素, 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展现。
(二)音乐本体意识的外延
音乐本体意识的外延主要体现在音乐本身的情感元素上 。作曲家与演奏者之间的差异造成了钢琴音乐作品的情感存在一定差异, 如何在钢琴表演艺术中演绎出作曲家和表演者本身的情感最为关键 。在实践中, 作曲家会通过音符创作出属于自己 “音乐”,而在此过程中,作曲家必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 、社会环境开展创作活动 。例如,肖邦的音乐被称为“花丛中的大炮”,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文艺流派盛行,加上欧洲各国民族革命热潮,人们对自由十分向往,所以创作出的音乐也极具个人主观色彩,这与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 肖邦的作品中充满了十分丰富的情感,例如,《革命》练习曲,这 部作品是肖邦在火车上听到祖国华沙革命失败 、内 心悲愤欲绝而创造出的, 整个作品充满了激昂奔放 的特征,这也体现了肖邦在华沙陷落 、起义失败后的 心理,同时也表现了波兰人民的抗争与呐喊的声音 。 钢琴表演者对乐谱的再现是将他内心的音乐作品借 助钢琴这一乐器呈现给听众, 在此环节最重要的部 分融入钢琴表演者本身对作品的情感, 构建和谐的 音乐,形成好的演奏效果。
二、钢琴表演艺术中音乐本体意识缺失的体现
在音乐剧、歌剧、戏曲与乐器等各类音乐艺术中, 要特别关注艺术本体的优势, 表演者要想充分展现 艺术魅力,单凭灯光与舞美远远不够,还要特别注意 舞台表现力 。钢琴表演属于音乐表演中的一种乐器 表演方式,其无论如何演绎,都无法脱离音乐这一本 体,只有树立了音乐本体意识,才能为钢琴表演找到 灵魂 。钢琴表演者在平常不能将钢琴演奏限制在展 示钢琴谱例上,要充分考虑演绎作品的每个要素,并 充分理解其内涵,在演奏中理性思考,系统把握每个 和声和旋律,从而获得好的表演效果 。如果钢琴表演 艺术中缺乏音乐本体意识,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 一 )缺失演奏情感
钢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至今已完全融入到 我国各个城市与家庭中,学习钢琴的人也越来越多 。 但在整体上,钢琴表演者水平差距较大,在我国的钢 琴教学中, 有很多教师都将钢琴表演技巧看做是判 断学生演奏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 不管是业余的钢 琴表演者,还是专业的钢琴表演者,都会将钢琴考级 看做是衡量自身表演好坏的关键因素, 很多钢琴表 演者为了提高自身的等级, 就会不停地练习与自身 等级不对应的曲目,忽视了自身的基础训练,更别说 在钢琴表演中融入自身的情感 。例如,在表演贝多芬 的《热情》奏鸣曲时,一 连串的八度演奏对表演者而 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很多表演者为了顺利完成演 奏,就会每天不停地练习这部分,忽视了音乐旋律, 而长期的这样训练,还容易引起手指肌肉的拉伤 。钢 琴本身是一种乐器, 在表演中融入情感是体现音乐 本体意识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果在钢琴演奏中不能发挥音乐主题的作用, 那么钢琴表演就成了电子乐 器,这无疑会违背钢琴作曲家的本意,难以表演出钢 琴作品的内涵。
(二)音乐背景空白
在钢琴表演艺术中, 音乐本体意识缺乏的另一 个表现是不够了解乐曲背景 。音乐本体意识的内涵 包含了分析曲目的创作背景,在实践中,有很多钢琴 表演者对此并不是很看重, 认为钢琴表演与理论并 没有直接关联,实则不然 。例如,在《平湖秋月》中,如 果没有细致分析作品的背景, 就会将其看做是一首 简单的舒缓钢琴曲目, 而经过分析后可以发现这首 钢琴曲原本是一首粤语曲子, 作曲家在杭州西湖游 玩时改编,描述了西湖月夜景色,表达出了西湖的热 闹景象 。同时,钢琴版的《平湖秋月》在保留民族韵味 基础上,模仿了高胡乐器的气息贯通特点,从而表现 出空明悠远的意境 。如果钢琴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 脱离了作品创作背景,必然会影响演奏效果。
三、钢琴表演艺术的音乐本体意识强化路径
( 一 )强化音乐基本要素
在钢琴作品中,每首乐曲在旋律 、曲式结构 、和 声特点以及节奏特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独特性,而 这也要求在钢琴表演中必须全方位分析乐器, 以此 找出最适宜的演奏方法。
1.曲式结构
表演者在开展钢琴作品演奏前, 首先要对钢琴 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把握曲式结构特征,提升 表演效果 。在不同时期,钢琴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独 具特色,例如,海顿的《降 E 大调奏鸣曲》属于标准的 古典主义曲式结构,可以明显地分成呈示部 、展现部 和再现部,作品结构框架明显,各部分均匀 。而在作 品《月光》中,利用了最简单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旋律 绵长 。这些作品刚被接触时好像一盘散沙,但通过分 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就能很轻松地将这些“散沙”有 规律的组合起来, 并在舞台表演中轻松地了解到下 一部分应弹奏的内容。
2.旋律句法
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对于不同的作品,其旋律句 法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月光》与《平湖秋月》,两部作品虽然都以“月光”为主体,但由于中西方文化 差异,使得两部作品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印象主义时 期,音乐作品突破了传统音乐模式的局限,趋向于利 用琶音分解和弦织体, 从而营造出流动性与朦胧性 的音乐氛围,《月光》就是这种方式的代表,整个曲子 旋律都较朴实,很少有多余的装饰,旋律清晰明确, 音色清澈透亮 。在乐曲的第一段, 可以弹性处理节 奏,增强了乐曲的自由感 。表演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做 到温和且不虚的触健,通过指腹慢速推下琴键,使得 音色具有深厚与柔和的特性 。在《平湖秋月》中,强调 动静结合,在表演中,旋律需要模范出湖面波光粼粼 的场景,从而给人一种空灵静谧的音乐氛围。
3.和声功能
在钢琴音乐艺术表演中, 为了提升音乐本体的 意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作品的和声功能 。例 如,在作品《月光》中,开始主题旋律后,通过小三音 程和声,可以完美地塑造出朦胧的月光意境,同时右 手旋律用四 、五音程构建空旷的效果,让人感受到月 光下的宁静与悠远 。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 强调朦 胧 、纯净的音色,所以灵活地运用踏板很关键,踏板 不能破坏和声,要结合低音切换右踏板,不能一直踩 右踏板,否则会造成泛音过重,对旋律音的清晰度造 成不利影响。
4.节奏特点
在钢琴表演艺术中, 把控好节奏特点也是强化 音乐本体意识的重要路径 。在不同钢琴乐曲作品中, 其节奏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月光》属于 9/8 拍,乐曲用到了大量的三连音,同时会不定期插入二 连音 、六连音,拉宽了乐曲的旋律,打破了传统的乐 曲规律,并且在乐曲中还有很多延音线,增强了乐曲 的自 由性与韵味。
(二)强化音乐情感要素
音乐艺术并不是虚构的, 而是一种表达人内心 想法的重要方式,在钢琴音乐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在 充分了解作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要素,并对 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以此更好地演绎作品。
1.作曲家的特点
作曲家本身的作曲风格与特点将会直接影响钢琴表演,所以对于钢琴表演者而言,在正式进行钢琴表演前,必须充分了解作曲家的特点 。例如,克劳德·德彪西是法国作曲家, 是当时法国印象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早期创作了《月光》,是他进入印象主义时期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还存在一定的浪漫主义特征,整个曲子并没有华丽的技巧,更多的是旋律体现, 通过钢琴音色的变化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 。又如,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早期代表人物, 他处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交接时期,其创作的钢琴曲中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色彩,又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同时,舒伯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即兴曲特点,其旋律有一种歌唱的感觉,实现了艺术歌曲创作手法在钢琴创作中的融合 。
2.作品时代背景
钢琴表演者在演绎一首钢琴曲时, 应充分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此为切入点感受作品情怀,并将作品的情感演绎到听众面前,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例如,克劳德·德彪西创作的《贝加摩组曲》受法国诗人魏尔伦的《明月之光》影响,在夜晚经过贝加摩小镇时,看到月光洒在大地,湖面上波光粼粼而创作 。其中,《月光》是最著名的乐曲,克劳德·德彪西借助音乐创作出了夜晚月光的意境, 构建了一副夜色美好的画面,变成了印象主义的经典作品 。又如,肖邦的《C 小调夜曲》,肖邦当时居住在巴黎,在物质生活和情感上都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肖邦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因此,在创作《C 小调夜曲》时,整部作品的情感是从宣泄到力量爆发再到激情展现, 很好地表现肖邦想念祖国的情感 。表演者只有充分了解肖邦当时的内心矛盾与挣扎, 才能在表演中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准确地表达作品内涵 。
3.演奏的独一性
钢琴演奏者由于其人生阅历与文化背景等存在一定差异, 导致其在诠释钢琴作品时也有所差别,表演者依据本身的独特理解与情感特征实现了二度创作,同时也赋予了钢琴演奏独一性。一方面,理解的独一性,即钢琴表演者本身对乐谱的理解情况,例如,乐句强弱起伏、呼吸、速度变化等,表演者应在不违背作曲家创作本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绎作品 。另一方面,表演的独一性,即钢琴表演者需要对作品 开展再次创作,赋予作品新的力量,做到以情动人 。
四、结语
对每一个钢琴表演者及学习者而言, 展现完美 的舞台表演效果是一直的追求, 钢琴表演作为一种 音乐艺术的展现方式, 其最关键的是让听众体会到 不同风格 、不同特色的音乐,并了解相应的音乐文化 与社会背景 。而单凭谱例很难做到这一点,还需要钢 琴表演者掌握好的音乐本体意识, 正确演绎钢琴作 品,同时,这也要求钢琴表演者在平常要不断强化自 身的音乐基本要素与音乐情感要素, 科学地分析音 乐作品构成,在钢琴演奏中融入自身的二度创作,为 观众带来好的音乐享受。
参考文献:
[1]秦序 .音乐学 ,请把目光也投向表 演—— 为 2018 年 第 二 届中 国音 乐 理 论 话 语 体 系(表 演 理 论)学 术 研 讨 会 而 作[J]. 中 国 音 乐学,2019(02):15-26.
[2]刘超 .关于钢琴演奏中舞台表演意识的研究[J].北方音乐,2020 (03):252.254.
[3]郭晓丽 ,张有川 .浅谈当前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 的关系[J].福建茶叶,2019(11):68.
[4]梁燕,刘冠宏 .论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的关系[J]. 当代音乐,2019(03):4-5.
[5]窦木子 .论声乐演唱与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的关系[J].作家 天地,2019(08):59.
[6]丁 滢 .浅 谈 钢 琴 表 演 艺 术 的 心 理 调 控 意 识 [J].北 方 音 乐 ,2017 (02):67.
[7]沈珊 .茵加尔顿现象学原理视界下的钢琴表演艺术及美学思 想[J].艺术教育,2020(06):81-84.
[8]刘宇薇.钢琴表演艺术的心理调控意识[J].北方音乐,2018(14):72.
[9]张宁 .音乐本体视角下探析钢琴演奏中的呼吸规律[J].戏剧之 家,2017(24):80.
[10]范娟 .论声乐演唱与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 的 关 系[J]. 开 封 教育学院学报,2017(03):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