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08 11:11: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军旅声乐作品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音乐文化,也是军旅生活的时代写照,演唱风格与军队生活与民族时代风貌具有直接关联 。军旅声乐作品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国之后,另 一 个是改革开放之后,这两个阶段的军旅声乐作品截然不同 。为确切分析军旅声乐作品,笔者首先从当代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及时代文化 思潮与声乐发展趋势寻找切入点,对我国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展开论述 。

  建国初期, 军旅声乐作品演唱风格多以严肃刻 板的形式为主,军旅声乐作品内容通俗简单,受到了 广大群众的青睐 。 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现状发生了 极大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产 生了新的文化需求,军旅声乐作品在发展过程中添加 了一些流行元素,一些代表性较强的军旅声乐作品已 经在社会不同群体中遍地开花 。直到当代,军旅声乐 作品的演唱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通俗演唱, 在通俗 的基础上增添了美声 、民族演唱等方式 。基于此,本 文重点分析军旅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演变形式。
\

  一、军旅声乐演唱风格的演变形式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对 军 旅 声 乐 作 品 具 有 一 定 的 影 响,同时对演唱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从上述内容可 以看出,我国不同时期的军旅声乐作品演唱风格具有 极大的差异, 总体以 20 世纪 50 年代、80 年代、21 世 纪初期三个阶段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军旅声乐作品 演唱风格的演变形式。

  ( 一 )军旅声乐作品演唱多元化的出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政治 、文化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社会背景一改初始化常态,文化在这个时期受到了广泛推崇,在声乐层面,一些通俗的演唱风格逐渐被世人青睐,并且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甚至成为了时代音乐的典范 。 以 20 世纪的社会背景分析,广泛流传的一种通俗唱法是以抒情歌曲的形式展现的, 这一形式为军旅声乐的广泛流传夯实了基础 。其主要特征是主题明确,意义非凡且通俗易懂,是时代军旅声乐的表征,例如《军港之夜》就是 一 首以抒情为主的军旅歌曲,这一首歌一经发表,就广为流传,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轰动一 时 。演唱者苏小明更因为这一首歌被社会熟知, 很快在当时的乐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 同时,这一时期的其他军旅声乐作品在演唱方面也有所创新,创新形式与方向多种多样,开辟了军旅声乐的发展新领域 。在军旅歌曲《军港之夜》中,演唱者主要使用电吉他设备,电吉他是西洋乐器,由此可见军旅声乐作品在乐器的衬托下也打破了传统声乐习惯,舞台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在演唱形式上有所创新,可以理解为将军旅声乐作品变成了一种人人可唱可弹的声乐文化。20 世纪 50 年代的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变形式为后期军旅声乐的发展 埋下了伏笔,加之西洋乐器的融入演奏,使原本严肃 的军旅歌曲更具随意性,演唱多元化风格逐渐出现, 因此这一时期的军旅声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 会音乐文化思潮 。

  (二)军旅声乐演唱多元化的形成

  20 世纪 80 年代,军旅声乐作品演唱多元化形式 逐渐形成,这一时期的乐坛相较于 50 年代有一定的 变化,流行音乐逐渐成了社会音乐文化背景的表征 。 结合 20 世纪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分析,流行音乐 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大量的西方乐器流入中国,为 声乐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20 世纪 80 年代 的文化背景下,军旅声乐演唱风格已经成熟,具有其 独特的意境,例如《军营男子汉》是这一时期的典型 代表作品,歌曲依然沿用了通俗易懂的元素,字里行 间完美凸显出军人的爱国情怀 。除此之外,《血染的 风采》也是 80 年代广泛流传的作品,在这一首军旅 歌曲中,演唱风格已经完全与流行音乐接轨,一方面 具有通俗唱法,另一方面具有流行音乐唱法,整首曲 子将二者元素充分融合, 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艺术 风格的演唱形式,而这种多元化融合的演唱形式,开 辟了 80 年代军旅声乐作品发展的新境界 。20 世纪 80 年代,军旅声乐作品演唱多元化已处于成熟状态, 大量军旅歌曲在这一时期受到了推崇,加之 80 年代 国家已经逐渐朝着富强迈进, 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 也有足够的经济支撑, 故此军旅声乐作品在这一时 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刻。

  (三)军旅声乐作品演唱多元化发展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 高速增长时期, 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了大幅度 提升,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军旅声乐作品 。在 当代军旅声乐作品中,麦克风 、乐器伴奏等元素成了 声乐发展的主要趋势,由于诸多元素的广泛应用,当 代的军旅声乐作品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乐器与先进设备 、各项技术方面的支撑,无论从哪个 角度对其进行观察与分析, 军旅声乐作品都表现出 灵活 、生动 、清新淡雅 、演唱 自 由 、表演随意等优势,当代的军旅声乐文化极具开放性特征, 大部分军旅 题材的演唱风格开始出现多元化融合趋势, 彻底将 军旅歌曲带入了流行音乐领域 。相较于 20 世纪 50 年代和 80 年代,当代的军旅声乐在演唱风格层面已 经没有明显的变化, 甚至于当代的演唱方式依然沿 用 20 世纪 50 年代的通俗演唱方式, 或用美声的方 式演唱 。21 世纪相较于 20 世纪,在军旅歌曲创作方 面犹显不足, 虽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歌 手,但是难以创作出 20 世纪那么多摄人心魄的灵魂 歌曲。

  二、军旅声乐演唱风格多元化原因

  ( 一 )审美观念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 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也是不 尽相同的, 军旅声乐作品除了表现军人的时代风貌 之外,更多的是民族精神的侧面反应,将这一种特殊 情感蕴藏于心,用生动美妙的曲子谱写出来,形成一 种最具中国特色的军旅歌曲 。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变 一方面是根据社会时代背景, 另一方面是根据不同 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将这两方面元素视为声乐的 内在追求,并顺应时代的追求不断谱写新曲子,唱响 国家的历史光辉,唱响民族的精神风貌,唱响每一个 人心中的军旅歌曲 。虽然军旅声乐作品顺应时代不 断发展变化,但是在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军 旅声乐作品的审美观念以严谨 、古板 、刻意为主,感 情基调略显严肃,难以在社会中广泛流传,多数以军 队演唱为主 。20 世纪 50 年代,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 人们的爱国情怀较重, 因此军旅声乐主要突出的是 民族团结的主题, 在演唱过程中, 风格较为严谨刻 板,演唱过程中并未出现太多的伴奏元素 。在新中国 成立一段时期后,军旅声乐作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演唱者在凸显民族团结主题的同时, 通常会在演唱 方式上发生改变,少了一些严谨刻板的表现形式 。改 革开放之后,我国在政治与文化方面政策逐渐放松, 人们可以自主追求喜好,社会上开始流行很多乐器, 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军旅声 乐作品一改原有的严谨刻板, 逐渐朝着流行元素迈 进, 群众的审美观念也在时代的进步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军旅声乐作品正 朝着多元化发展。

  (二)流行音乐的影响

  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 军旅声乐作品朝着多元 化方向发展, 并且不断创新音乐空间的这一趋势与 流行元素具有极大的关系, 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 、香港等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流行音乐逐渐被一批思想前 卫的音乐爱好人士所接受,随之广泛流传于世 。建国 以后,人们的爱国情怀较浓,所推崇的音乐形式也发 生了变化,认为流行音乐多来源于西方,部分流行元 素与新中国成立的氛围并不和谐, 甚至将流行音乐 视为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 故此流行音乐在这一时 期受到了严重打击,遏制了流行音乐的发展 。因此在 这一时期,我国军旅声乐在内容方面多以爱国情怀 、 民族团结为主,演唱上也较为严肃,风格传统,传递 思想明确,歌词通俗易懂,这些传统的音乐文化也是 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精神文化与审美观念的一种外 在象征,军旅声乐作为一种特殊载体,将人们的传统 思想保留下来 。

  自改革开放之后,军旅声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受社会经济趋势与文化思潮影响, 人们的思想发生 了转变,精神追求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对于 新理念 、新潮流等也不 再抵触,追 求形式 自 由灵活, 思维意识更开放,国家本着民主治国的原则也尊重 人们的思想 。 因此在这一时期,通俗唱法的流行音 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引起了人们的积极响应,演 唱 形 式 更 加 开 放,或 以 舞 蹈 、多 种 西 方 乐 器 伴 奏 的 形 式 进 行,演 唱 方 式 自 由 灵 活,这一 演 唱 方 式 逐 渐 流入军旅声乐作品领域,为军旅声乐作品的发展开 辟了新境界 。从音乐领域分析,流行音乐为军旅声 乐作品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即流行元素是军旅声 乐作品创新的基础,同时对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方 式 、技术手段 、伴奏等方面都影响深远 。在流行音乐 与军旅音乐的充分融合下,才有了当代较为成熟的 军旅声乐作品系统,众多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多以美声与通俗演唱为主, 演唱风格多种多样,由此可见, 军旅声乐作品朝着流行音乐方向发展,并且在不断实践中促使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更加完善。

  三、军旅声乐作品演唱多元化的意义

  ( 一 )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作用

  军旅声乐作品也是部队生活的一部分, 更是声乐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战争年间,军旅声乐就具有鼓励士气的作用, 军队在日常训练中也会利用慷慨激昂的军旅歌曲为军人加油打气, 以此鼓舞战士的斗志,提升训练效率,增强军人战斗力 。在最早的战争环境中, 军旅声乐能够使广大战士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一鼓作气、瓦解敌军 。在解放战争时期,《白毛女》的出现,激发了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信心 。通俗来讲,军旅声乐作品的发展趋势就是军队在不同时期的真实写照, 更是缩小化的军队发展史 。1979 年之后,我国军队建设为扩大范围,大量招收高素质人才, 利用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理性思考从本质上提升国家军队的战斗力 。直到 21 世纪,歌曲演唱风格主要有民族演唱 、通俗唱法 、美声形式等,军旅声乐作品的多元化发展, 不仅能够满足军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军旅生活,对于我国军队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促进军旅声乐文化发展

  军旅声乐作品对于部队而言, 不仅是一种歌声或者一首歌曲,更多的是军旅声乐文化,虽然流行音乐冲击了军旅音乐,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军旅声乐是时代的象征,是每一次战争胜利的象征 。军旅声乐作品是不同时期军队的生活写照, 也是不同时代人们精神风貌的象征,因此在新时代,军旅声乐作品应得到极大的弘扬,不仅在部队上,还应在学校发挥其教育作用 。军旅声乐作品受时代的熏陶,已经脱离了歌曲的定义,更多的是传统文化的表现,是国家军队战斗力的表现 。近年来,军旅音乐经过音乐家的改编,在体裁方面将传统歌曲再次整合梳理, 形成了最具民族特色的军旅音乐体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方面有助于军旅音乐的长足发展, 另一方面在当代人们的内心种下了爱国种子 。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军旅声乐作品虽然作曲简单 、歌词简 明,演唱以通俗为主,但是字里行间谱写了时代精神 风貌,军旅声乐作品不仅是部队文化,更是我国传统 音乐文化 。本文对军旅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演变形 式展开了详细分析, 并且对军旅声乐作品演唱多元 化的原因详细阐明, 进一步对军旅声乐作品演唱多 元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概述 。军旅声乐作品不仅具 有自身独特性, 对当代的军队发展与国家进步还具 有一定的影响。
\

  参考文献:

  [1]王 欣 . 印 青 军 旅 作 品 中 民 族 音 乐 元 素 运 用 与 演 唱 分 析[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年 .
  [2]董 大 新 .胡 廷 江 声 乐 作 品 的 创 作 理 念 与 演 唱 风 格 研 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年 .
  [3]付虹莉 .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单一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J].大舞台,2012(09):73-74.
  [4]陈茜 . 中国军旅题材音乐剧中女性形象及演唱风格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年 .
  [5]张雪梅 .沈亚威三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音乐作品分析及演唱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年 .
  [6]刘馥嘉,张雪,杨大会 .新时期军旅抒情歌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特征[J].赢未来,2017(24):276-276.
  [7]王钟莹 .军歌嘹亮—— 浅析当代军旅声乐作品[J].幸福生活指南,2020(04):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27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