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民俗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 一部分,具有巨大文化价值,要促进音乐的 多样性发展,需要积极 创新音乐表演形式 。因此,只有创新民俗音乐和现代流行表演形式,才能更好地促进民俗音乐的发展 。文章对 民俗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进行了概述,提出 了表演形式主要受以下几个制约因素的影响,即:音乐 内 容单一、传播方式局限 、音乐之间融合不恰当 。提出 了表演形式的创新路径,即:通过增强内容创新 、建立多元 化传播途径 、加强音乐之间的有效融合,促进音乐表演形式的创新发展 。
民俗音乐表演形式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都 是音乐美学的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两种音 乐渐渐开始朝着不同的轨道发展, 理论研究方向也 有所不同,但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 。现代 流行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 多为无调性 的音乐作品,发展速度快,传播也相对较快 。在一定 程度上,音乐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音乐作为民 间文化的产物,伴随民俗活动而存在,发展过程中逐 步构建了一种音乐美学体系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 音乐空间的拓展在发生改变, 同时音乐的表演形式 也在发生着改变 。音乐的表演形式作为音乐传播过 程的重要部分,对音乐的科学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 民俗音乐的音乐形态, 以及现代流行音乐的音乐形 态,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在对音乐进行研 究时,应该用新的观念和视角进行观察,为音乐表演 理论开拓新思路 。由于各地文化的不同,产生的音乐 也有着不同,加上不同文化习俗的融合,民俗音乐与 现代流行音乐变得更加多元化 。 民族和民间音乐的 内涵丰富,而且形式比较多样,将其与流行音乐进行 互融,不仅能够提升民间音乐的传唱度,同时也能够 提升民间音乐的商业价值, 而且也丰富了流行音乐 形式,促进了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
因此,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探讨,并且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这样才 能更好地发展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当前“中国风” 这种类型的流行音乐已经发展为了 一 种独特曲风, 而且这种曲风也受到了年轻人的喜欢, 慢慢成了 一 种潮流 。由此可见,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能够 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这对于创新音乐文化 、 提升音乐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民俗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概述
( 一 )基本概述
对于音乐表演形式, 主要在于以新的视角开拓 新思路,对音乐美学体系进行研究,为音乐表演的发 展提供基础 。民俗音乐主要来自民间文化,一般伴随 民间的活动而产生,由于属于民间音乐,所以传播地 区相对单一 。 同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演形式, 反映了地区群众的生活 。 民俗音乐的表演形式主要 有山歌 、船歌等,多为戏曲伴奏,或者民间表演,主要 是为了群众娱乐 。表演形式通常伴随着人民群众的 活动,通常有一定的载体,不会单一 出现,例如:哭嫁 歌诞生于传统婚俗,是用当地的方言歌唱的 。通常情 况下,是在当地婚礼进行的过程中,由女子所唱,内 容多是表达对父母的不舍 。民俗音乐由于来自民间, 所以曲调一般较为单一。表演形式会根据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表演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乡土 气息浓厚 。民俗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有着鲜 明的时代特色,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民俗音乐的 还有传统的民间习俗 、民间礼仪,这些都是地道的乡 村传统文化。
现代流行音乐在日常的生活中占着很大的比例, 传播性较广 。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与媒体的传播有 着很大的关联 。流行音乐的传播在流行音乐的发展 中有很大的影响,几乎贯穿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 。 尤其在消费时代, 流行音乐的整个机制都是一个有 机体,其和传播过程紧密相连 。流行音乐相对于民俗 音乐,传播速度快,容易不经意间爆红 。流行音乐表 演形式主要包括了嘻哈乐 、说唱乐 、新世纪音乐等形 式,其更多伴随商业行为,有时候会出现病态传播现 象,这多与传播机构有关,同时也与时代音乐风格相 关联 。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多会陷入无序状态,所以 需要深入研究流行音乐的传播机制 。
(二)基本含义
民俗音乐的界定范围比较广泛, 其可以说是中 国传统音乐的代名词 。只要是来自民间的传统音乐, 不管是来自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 都属于民俗音 乐的范围 。而流行音乐在风格特色上也没有明确的 界限,其与其他音乐形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商业性, 因此流行音乐也被称为是商品音乐 。流行音乐最早 起源于美国,由于其形式比较多样,所以广受人们的 喜爱,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这些都是流行音乐初 期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 。 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两者 在概念和含义方面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 这也说明 了其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融合的 。而将这两者的形 式进行互相融合, 不仅能够提升民俗音乐的商业价 值,也让民俗音乐走入大众市场,为流行音乐增添新 鲜感, 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也可以给观众带来新的 感受。
二、表演形式的创新
( 一 )语言形式创新
与流行音乐相比, 民俗音乐的突出特点就是歌 词的内容比较具有生活气息, 民俗音乐的歌词反映 的是普通人民的生活 、行为和感受,表达了人们对于 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在创新表演形式的过程中,一些 歌曲会使用流行音乐旋律, 并且在语言形式上会和 民俗音乐进行充分融合,展现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而 有的则会直接引用民俗音乐歌词, 在此基础上对歌 词进行改编和再创作 。这样的歌词不仅有流行音乐时尚简洁的特点, 也突出了民俗音乐歌词的生活性和委婉含蓄,带给听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唱法上的创新
在表演过程中, 同时使用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来诠释一首歌曲并不一定会出现不和谐感, 甚至这种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歌曲充满活力, 这时若加上表演形式的创新,定会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体验 。近年来,随着音乐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尤其在一些知名歌手的尝试下, 这种结合已经成为 一种新的曲风,并迅速风靡全国,这是当下音乐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此外,这种新的形式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
(三)旋律的创新
将民族民间音乐旋律融入流行音乐中, 是当下很多歌手都比较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流行音乐中加入一些民俗音乐旋律, 可以使音乐作品极具特色,展现民俗音乐的特殊韵味,让观众回味无穷。
三、民俗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制约因素
( 一 )音乐内容单一
音乐内容十分重要, 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表演形式 。 民俗音乐的内容主要是以口传文学为主的,有些甚至伴随着地区礼仪的产生 。结合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特色民俗活动被替代, 这使得本就十分稀缺的音乐内容变得更加单一 。时代的变更使得民俗音乐的生存文化土壤遭到了破坏, 音乐缺少了发展的基础,加上传承的断层,导致了民俗音乐的发展速度变缓,音乐内容逐渐呈现出了单一化趋势 。现代流行音 乐 一 般 通 过 大 量 生 产 出 来 提 高 流 行 音 乐 商 业 经济,由于是大量生产,所以其在内容和质量上无法得到保证 。 同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流行音乐一般会进行二次创作, 二次加工会导致现代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受到约束 。
(二)传播方式局限
传 播 方 式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了 音 乐 的 表 演 形式 。各类音乐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传播方式方面受到了局限 。 民俗音乐由于是伴随民间活动而生的,所以其传播的地区也大多在固定区域,不会像流行音乐一样大规模传播, 这导致其传播方式受到了限制 。民俗音乐传播方式在受地区的限制时,还受音乐受众的影响 。民俗音乐多诞生于民间活动,具有地域特色,受众多是中老年人 。随着现代流行音乐的兴起,由于平台多主推流行音乐,所以导致了青少年 对于民俗音乐的了解开始渐渐变少, 对民俗音乐的 兴趣也开始逐渐下降,各地区盲目跟风流行音乐,导 致民俗音乐的传播方式停留在了基础的阶段 。虽然 音乐的传播方式不同,但都相对比较局限,由于传播 主体的不同,民俗音乐缺少了对青少年的传播环节, 还停留在当地民间活动传播的阶段, 大多是通过口 口相传的方式来进行传播的, 这导致青少年对民俗 音乐的了解越来越少 。 民俗音乐的传播受众主要分 为群体和个体 。受众为群体的传播,主要采用搭建当 地舞台等方式来进行;受众为个体的传播,传播的方 式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面临很大的制约。
(三)音乐之间融合不恰当
音乐之间的融合是创新音乐表演形式的有效保障 。时代的快节奏发展,使得音乐的创作形式更加多 样,大多创作者虽然意识到了音乐之间的融合问题, 但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不同音乐有不同的特性,但 大多数音乐与音乐的融合并没有考虑到音乐应该保 留的特性, 即将民俗音乐运用到现代流行音乐里之 后,音乐形式变得简单,只有娱乐性。或者部分创作者 基本的音乐理论不扎实,只是简单地拼凑音乐,这样 并不能起到传播意义,也没有丰富音乐形式 。音乐是 社会的产物, 创作者为了让创作出的音乐广泛流传, 开始创作快餐式的音乐,获取流量,吸引眼球,缺少了 对民俗音乐的传承,虽有了更加广泛的听众,但情感 表达方式单一,形式简单,没有保留传统音乐的文化 内涵,音乐之间的融合也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四、民俗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创新路径
( 一 )增强内容创新
不管是民俗音乐还是现代流行音乐都要多创新 音乐内容,提高音乐的多样性 。民俗音乐不应该局限 于固有的山歌 、船歌 、戏曲等领域,应该加强音乐技 术创新, 增加表演形式, 从地区中挖掘音乐特色元 素,根据特色的传统文化,增强内容的丰富度 。 同时 要让群众参与进来,积极创新,不能让传统元素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消失殆尽 。内容要量化,通过增强音乐 表演内容的深度和宽度,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地 保存下来 。通过对内容的再创新, 对内容的二次创 作,丰富音乐内容 。音乐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交流,只 有让内容足够丰富,才会助推其传播。要积极调动各 地区群众对于音乐创作的积极性, 民俗音乐是从人 民群众中来,只有群众的主体参与音乐的创作,才能 更好地加深内容的深度 。要在对原有内容保护的基 础上开发和利用,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文化环境,让音乐能够得到发展 。现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性导致音 乐创作出现了批量生产的情况, 大家应该加深音乐 的深度,不能只看传播效果 。要在注重流行音乐商业 价值的同时,加深音乐的内涵 。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 群体,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增强流行音乐人的知识 文化底蕴 。不能只看热销歌曲特征,造成生产过剩现 象 。要量化传播效果,挖掘深度用户,不盲目创作,让 音乐的传播成为有意义的传播 。增强流行音乐的内 容深度,要从传播层面开始,积极进行信息交流 。作 为典型的媒介文化音乐, 音乐内容的变迁主要看受 众,作曲家应该将音乐成功与否的标准,从商业价值 转变为音乐内容时代价值, 积极创新音乐的音高音 色等,形成流行音乐的音响特征,用更丰富的创作手 段,完成丰富的内容创作。
(二)建立多元化传播途径
要增强音乐的传播方式,形成多形式 、多元化的 传播 。民俗音乐的传播具有地域特色,应该加强不同 地域之间的传播交流,形成良好的音乐传播体系,让 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多元化 。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方式 传播,让民俗音乐也能在青少年之间传播,让青少年 加深对民俗音乐文化的热爱, 从而也能使其主动传 承民俗音乐,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音乐表演形式的创 新,加强民俗音乐的多样性 。要积极搭建平台,多利 用舞台来加强音乐的传播 。 民俗音乐在流传过程中 也会不断改变, 很多民俗音乐经过二次创作才形成 了最后的音乐效果 。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多为网络 传播,网络传播改变了听众日常的审美思维,使音乐 成了媒介文化,并通过受众的反馈,形成了现代流行 音乐的音乐表演形式 。现代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传播 行为的结果, 早期流行音乐的传播主要在于电台唱 片等, 现在流行音乐的传播已经转变为了追星或者 唱片收藏等 。流行音乐的传播媒介包括电影 、 电视 等 。对于多而杂的流行音乐,想要让好的音乐得到发 展,就应该积极寻求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增加音乐受 众,以音乐质量能够有效提高为基础,多样化地宣传 音乐。
流行音乐具有鲜明特点, 其会让大众认为这种 音乐形式更加贴近自己的真实生活 。而且流行音乐 的结构比较短小,手法和内容通俗,形式非常活泼, 表达的情感也非常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其可 以浓郁,也可以抒情,还可以风趣,虽然音域不宽,但 是曲调顺口 。流行音乐当中的歌词大多使用的是生 活语言,而且非常浅显易懂 。基于这些特点,许多歌 手的演唱风格都自成一格, 在演唱时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加上一些动作和手势,充分地表现出了 自 由 不羁 、亲切自然等风格,使观众听起来很容易接受, 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得到了广泛传唱和欣 赏 。能够使人们非常容易产生共鸣,是流行歌曲受众 广泛的主要原因 。而民俗歌曲相对于流行歌曲而言, 主要体现的民族特色 、表演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将 其与流行音乐融合,不仅发挥了民俗音乐特色,也使 得流行音乐具有独特性 。在当今的社会音乐环境下, 主流的音乐媒体推荐的都是流行歌曲, 这种情况不 利于民俗音乐的发展 。艺术创作需要多元化,吸收民 俗音乐特色,开辟了新的表演形式,能够让民俗音乐 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融入一些传 统民俗乐器,将其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使其不仅具 备流行音乐的娱乐性, 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民俗音乐 特色,这种新的表演形式的出现,给世界音乐带来了 新鲜血液,也向世界人们展示了中国民俗音乐 。
(三)加强音乐之间有效融合
要进行音乐之间的有效融合, 形成多样化的音乐 。可以将民俗音乐作为创作元素,融合到现代流行 音乐的创作中,应在音乐中加入民族乐器,引发听众 共鸣, 形成耳目一新的音乐模式 。改变流行音乐唱 法,融合民俗音乐的唱腔 。结合流行声乐的演唱与民 俗音乐,在现代流行歌曲旋律创作中,运用民俗音乐 音阶的方式体现音乐创作,或者在声乐的处理上,融 入有着民俗音乐代表性的技巧 。这就需要创作者理 解传统音乐文化,不能只是简单地拼凑,要将各种元 素进行恰当运用 。不同的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的音乐 特点,音乐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要顺应 社会的潮流 。只有更好地促进民俗音乐与现代流行 音乐的融合,才能让音乐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将民 俗音乐融合到现代流行音乐里, 不是一味地让民俗 音乐流行化,而是在传播民俗音乐的基础上,与现代 流行音乐相融合 。音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和人民群 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应通过不断对音乐进行发展创 新,做到在保留民俗音乐文化的同时,创作出有新特 色的音乐。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 其与民俗音乐有很大差 别,要想将两者更好地融合起来,需要充分研究这两 种音乐的形式特点 。在创新表演形式的过程中,不仅 要体现本土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也要突出这两种音 乐形式的特点,将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 。随着中国经 济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民的受教育 程 度 也 在不 断 提 高,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人 们 的 整 体素质会不断提升, 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会越来越强,因此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会提升,这也是中国音乐市场不断发展的基础 。 中国音乐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整体创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只有高品质的音乐才能受到广泛认可 。随着音乐形式的不断增加,在进行创作时也要不断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受到市场的认可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进行音乐创作,需要不断创新,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更好地传承精神文化,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迎合市场,进而促进商业化发展 。将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创新的表演形式是一条能够实现双重价值的新路径, 中国的音乐创作者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将两者融合。流行音乐的专业人员需要深入地了解民俗音乐元素和内涵,而民俗专业人员也要学习流行音乐的特点,积极与流行音乐人士进行沟通与合作,这样才能加深两种音乐类型的融合,从而创新表演形式 。通过这两种音乐类型的融合, 可以充分展现音乐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进而全面促进中国音乐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不仅要创新表演形式,也要对各种音乐形式进行深入研究 。民俗音乐具有一定特点, 而流行音乐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尤其是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所以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这两种音乐的形式特点,从语言形式、表演形式 、唱法 、旋律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转变思维,加强沟通与合作,使音乐形式更加多样。
五、结语
音乐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在新时代下,民俗音乐的受众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受众, 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状况,只有有效融合两种音乐,才能使音乐更加多元化发展 。当下应丰富音乐文化,搭建多样化的音乐平台,丰富音乐的表演形式,以文化大剧院等阵地为传播基地,开展多形式的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1]赵崟宇 .新时代背景下民俗音乐传承初究—— 以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婚俗仪式歌为例[J].作家天地,2022(18):158-161.
[2]李志勇 .现代流行音乐中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 评《中国戏曲音乐史》[J]. 中国高校科技,2022(Z1):155.
[3]李婷 .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社会功能价值[J].黄河之声,2021(19):157-159.
[4]刘梦霓 .从音乐文化视角看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发展[J].大众文艺,2022(16):79-81.
[5]黄耀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式美[J].艺术大观,2021(05):1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