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特征,不管是在写实的过程中采 用重彩方式,还是在写意的过程中呈现出淡色形式,不管所采取的笔法是稳重还是潇洒,经过长久的历史发 展,中国画意境在风格上形成了专属于 自 身的艺术特征 。本文从绘画表现和美学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国绘 画进行简要探讨 。
中国画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 是东 方艺术的典型代表,在国际社会中也享有盛誉,独树 一 帜 。中国画的笔墨经过长期发展越来越成熟,既重 视其形式方面的艺术性, 也注重通过形式将其内在 含义充分展现出来,即神者得其意;能者得其状;妙 者得其趣;逸者得其气 。中国画与其他画种在形态上 具有相同的点 、线 、块,但在表达方式上却是截然不 同的 。中国画有自己的特色,既有自己的笔墨运用方 式,又 有 自己 的 散 点 透 视 法,其 将 中 国 古代的“诗 、 书、画 、印”四家融为一体,既丰富了中国画的表达内 涵,又使中国画形成了特有的美学特征。
一、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 一 )材料工具的运用
作为主流的东方绘画, 中国画在工具选用和使 用上有着自己的特点 。与西方油画不同,中国画在创 作 过 程 中 所 采 用 的 一 般 都 是 中 国 传 统 笔 墨 以 及 颜 料,利用宣纸和绸缎等媒介进行创作 。由于在创作时 使用了中国特有的笔法,因而“笔墨”在中国画的发 展历程中属于绘画的一个特征, 也代表了中国画的 技法最高水平 。笔墨可以分为笔与墨两个层次,其中 “笔”是指在绘画中运用的勾 、勒 、皴 、点等技法,可以描绘出各种形态的线条;而“墨”就是在创作过程中, 利用不同的墨法来完成创作, 使最终的画作能够呈 现出不同的色彩特征,从而产生五种不同的颜色,如 焦、浓 、重 、淡 、清被称为“墨分五彩”。 用墨来进行色 彩表达, 其艺术形式非常独特, 具有显著的艺术魅 力 。总之,中国画对绘画工具的特别选择与使用,使 其表现出特有的表达能力,深受大众青睐。
(二)自由灵活的构图
在创作过程中,西方画作构图上受到焦点透视局 限性,但是中国画在创作时,主要采取的手段是散点 透视 。这种自由 、灵活的构图方式,使绘画在表达上 能够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 不再受到来自空间等方 面的限制 。例如,五代时期荆浩的名作《匡庐图》,其 属于具备典型特征的山水画, 运用散点法的构图原 理,把高山 、瀑布 、流泉 、屋宇 、院落 、行人 、小桥等统 统画成一幅,尽管要展现的要素很多,但总体布局却 井然有序 。 中国画在构图时,可以将不同时间 、不同 位置的物体放入同一 幅画中, 就像是一组移动的镜 头,将不同的东西串联起来,展现出 一 种动态画面 。 又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散点观的手法,将 汴河两岸十余里的盛景尽收眼底, 呈现出北宋汴京从城外到市区河畔的繁华景象 。此外,五代南唐人顾 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体现了这种结构上的灵活 性 。可以说,中国绘画这种特殊的构图方法,是由于 它的审美追求和对艺术的高度概括 。总之,因为结构 灵活,所以中国画在进行创作时能随心所欲,不受时 空限制,达到“以大现小”“以小现大”的效果,用最简 洁的笔墨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三)与其他艺术之间的结合
中国画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绘画, 而且与中国独 有的诗文 、书法 、篆刻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体现了中 国绘画的形式之美与内涵之美 。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 的历史, 根植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因此非常注重 “诗 、书 、画 、印”相互融合 。 中国传统绘画大多有题 诗、落款 、印章等,使诗情 、画意与书法相结合 。所谓 的“落款”,就是指画家自己或者别人在画中写下的 诗词,一般都是在画的边缘空白处地方,用来表达作 品主旨,也可以述说作者心情,或者是对作品进行评 价,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另外,中国绘画中的 印文往往被用来标明作者名字和性情, 而这种特殊 的印章风格使得中国画成为中国一种特殊的且具有 民族鲜明性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随着文人画崛起,很 多 人 既 是 画 家,也 是 诗 人 、书 法 家 。这 些 文 人 画 将 “诗、书 、画 、印”的结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 中国绘画的多种表达方式使其具有概括 、 明确 、全 面 、传神等风格 。就绘画所用材料而言,其独特的笔 法构成了绘画的点 、线 、面的基本表达,其自由灵活 的结构又使中国画的概括性和变化性更加统 一,而 诗文 、书法 、篆刻的结合令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多样 。 这三者的完美融合, 使中国绘画具有了独特的美学 特色。
中国画的创作必须注重写意 、变化和生动表达, 它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形似”,而通过精炼和加强艺 术技巧来展现被画家加工后的艺术真实性 。从工具 材料运用来看,中国画的“笔”与“墨”构成了绘画的 基本表达方式,即点 、线 、面,但其主要内容仍是线 。 运用线条可以快速 、敏捷地捕捉各种事物的形,并以 线条来分割物象的形和空间关系, 进行最清晰的概 括 。而中国绘画所用的水墨,则可以在宣纸上呈现出 极为丰富的干湿变化,既丰富又复杂,且极为简约 。 从构成方法上来说,散点透视的自由构成,使中国画 的概括与变化更加完整和谐, 从而使国画中的阴阳 和谐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统一, 进而成为更加完整的艺术作品,使中国画本身更加具有多样性特征,这种完美结合,才构成了中国绘画的独特美学特色 。
二、中国画中的审美特点
( 一 )以形写神,展现含蓄之美
中国画家与西方油画家不同, 在进行中国画创 作时,并不是一 味地追求所要表现的形象,而是提倡 “遗貌取神”。“貌”是指客观物体的外在面貌,是真实 存在的 ,而“神”是指客观物体所具有的精神气质,以 形写神的表现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中国画的 内敛之美 。纵观我国历代著名画家作品,可以看到 , 这种以“形”写“神”的内敛之美,几乎贯穿于每 一 幅 作品,有的作品为了追求神韵,不惜舍弃形象 。例如 阎立本的名著《历代帝王图》,画了十三个皇帝,隋文 帝杨坚虽然是开国皇帝, 但他的心机深沉, 犹豫不 决,阎立本在隋文帝的身上,画出了 一 个忧心忡忡 、 心机深沉的皇帝形象。“形似”是绘画的雏形,“神似” 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 中国画常采用“形神相融 、形神 俱存”的手法,将其内在含蓄之美充分传达出来。
(二)寓情于景,展现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术的 一 种重要审美特征,它是艺术家在“观天地之大,观物象之盛”的 自然哲学思考和审美观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情感; 是一种精神美和智力美的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美;它以朦胧、虚幻、缥缈、抽象的意境美而动人心魄 。在中国画中,“意”是指画家在观察自然 、认识事物时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境界和情感,“境”由“意”而生,意无限 。观众在欣赏中国画时,不仅可以看到作品客观面貌,还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精神内涵和画家思想和情绪,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意境美 。 比如明朝徐渭《墨葡萄图》。再加上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一 串葡萄就在纸上跃然而出,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 同时也给画作整体渲染了一种清幽高远的意境 。
(三)意境深远,展现气韵之美
《古画品论》中有一 篇关于“六法”的论述,其中有“气韵生动”一 说,而“气韵”一 词则能概括描绘出中国画的美学特色 。在中国绘画中,“气”是指画中所包含的元气, 它是由天地元气与画家自身元气相结合而成;“韵”是指表现出来的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欣赏者能够从一草一木中感受到一 种意境和生命,感受到一 种宇宙 、一 种历史 、一 种生活的深刻感觉 。也是由于中国画具有深厚而悠长 的韵味,所以它具有较西方绘画更浓厚的哲理色彩。
(四)直觉联想,展现空间之美
西方绘画受到“物我两立”思想影响,因而对无 限的空间采取控制、探究态度 。而中国绘画则受到了 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它的“心灵之眼”是对空间事 物的洞察,它重视通过作者自身直觉联系,来把握事 物整体韵律 。正是由于画家在不断变化的视野中,对 空间的感觉是有韵律的,因此,在上 、下 、前 、后的感 知中,都有了一 种韵律,而静止不能创造韵律,就像 看一 幅风景画,首先是看一座巍峨的山峰,呈现在眼 前的是深邃的峡谷,再之后是蜿蜒的溪流,这是作家 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美感 。人能够观察 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要在有限的画面内展现出无穷 无尽的想象,构建出一 幅画之外的空间,让观众一眼 就能看见画中的一切,也能从中看到无数画卷,这是 一种极致的空间美感。
(五)听音类型,展现音韵之美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审美意识和思维 模式的代表,其意象丰富,概括能力强,运用书法笔 法,以及抽象的点 、线 、面和墨的色彩,打破时间和空 间局限,展现出类似音乐的韵律之美,又犹如舞蹈的 舞姿之美 。中国画不只是一种图像表现,虽然是一种 视觉上的艺术, 但是流动的图像总是能让人听见音 乐流动 。用中国画表现出来的自然节奏的确可以产 生一种节奏美感,传递出一种内在的心灵讯息 。这些 线条的粗细,刚柔并济,就像是一种节奏,有强有弱, 有快有慢,构成一种和谐之美 。线条和颜色的结合, 犹如音乐和舞蹈结合 。画家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其中, 粗犷的线条展现出男性的刚强, 而细腻的线条则体 现出女性的柔美。“通感”的升华使人的视觉和听觉 更为丰富和强烈,这种美学上的通感,使中国画的创 造突破了与音乐的隔阂 。绘画中抽象的构图化作美 妙的旋律,用丰富多彩的笔法将动人的乐章勾勒出来。
三、中国画的构图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是“天人合 一 ”,即将人与 自然 、物象 、意境看成一个整体,体现出 一 种超越时 间与空间的情感 。可以说,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有着 异曲同工之妙, 就是将中国画中的审美理想移植到 现代绘画中, 这样就能让不同风格的作品变得更加 接近中国画的鲜明性和民族性。
( 一 )构图的虚实
传统的中国绘画讲究的是运筹帷幄, 这是人们 从中国古代绘画中感受到的 。马远的“马一 角”式构 图和八大山人“大开大合”的花鸟画,都能给人以很 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当代绘画中,画家也大都非常重 视结构 。一件成功的绘画作品,除了其他因素之外 , 还在于它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 这对画家来说,也是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 。中国传统 绘画构图和现代绘画构图中的异曲同工之处是将画 面中的各个构成要素充分调动和组织起来, 使画面 的整体美得以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是“虚实相生”的 , 而“虚”和“实”这两种对立的元素又是相互联系 、相 互影响 、不可分割的 。 中国绘画理论对此有诸多论 述,例如:“实而虚,虚而实”“画事,不虚则不显,不实 则不存。”如有一 幅画,一片漆黑,一片空白。白即虚 , 黑即真 。虚与实的关系,就是以空为实。“虚实相生” 中,“实”是主要的 、显性的 、突出的,而“虚”是图像中 的空白 、次要 、隐性和不显眼的 。与传统中国绘画中 “实”“虚”的关系相比,现代绘画中,常把“形”与“实” 的关系和意义结合起来,“形” 的观念与中国传统绘 画 中 虚 实 的“实 ”相 呼 应,也 就 是 主 要的 、显 性 突 出 的,而“形”的观念是与“虚”相对应的。
在中国画中,虚与实是相生相成 、对立统一 的关系 。黄宾虹云:“作画如下棋,需善于做活眼,活眼多, 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为画中之留白 。如在山水画 中,运用大面积留白来表现河流和草丛间的湖泊 。画 面中天 、水不着墨,使主体形象更加突出,留 白的运 用使作品更有空间感,强化了笔墨意蕴,让观者领会 到境外之情,这就是画面中“虚”的重要作用 。在画面 中,虚和实是相对的,无虚即无所谓实,无实也无所 谓虚,只有通过对比,虚实关系才会产生 。所谓实,是 指画面中清楚的部分,可以是用笔之实,用墨之实, 也可以是构图章法上繁密之处 。虚相对实而言,可以 是无笔无墨处,也可以是笔墨松动清淡处,也可以是 构图疏朗之处 。在中国画中,如果所有物象都描绘得 过于细致,画面中没有虚的地方,那便太过匠气,气 韵不足 。如果一 幅作品全是虚景没有实际物象,那便 过于虚幻,不能称之为画。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云:“虚实者,各段中 用笔之详略也 。有详处,必要有略处 。虚实互用 。疏 则不深邃,密则不风韵 。但审虚实,以意取之,画子奇 也。 ”董其昌认为“虚”为用笔之“略”,“实”为用笔之 “详”。有详细的地方就必须有粗略的地方,虚实交替运用 。过于稀疏就不深远,过于紧密就不自然 。要懂 得虚实关系,通过构思,作品就会不落俗套 。在中国 画中,虚不等于无,而无则一定是虚 。 中国画讲究留 白,要气脉贯通就必须要画面上的空白形成一种呼应。
(二)构图的留白对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影响
中国画构图留白是非常有价值的, 现代绘画作 品要让人印象深刻,单纯的语言表达是不够的,会让 人觉得枯燥;而直观的画面虽然可以一览无余,却缺 少想象力和思考空间 。如果借助画面中的留白,恰当 地传达信息,则可以达到互补的艺术效果 。比如一则 灭蚊广告,屏幕的右下角是一个厂家的 logo,中间是 一行小字:“看看,有没有蚊子? ”大量的留白,创造性 地将杀虫剂的杀灭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留白的应用, 也在图书装帧布局上表达了“知白守黑,虚实相生” 的效果 。通过观察中国画中内容构成,也就是点、线 、 面的组合,会发现其“骨骼”,而“骨骼”二字也源自中 国书法范畴,是指构图和布局 。现代绘画中所使用的 疏密、重复、渐变、对比等也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艺 术的法则总是相通的,中国绘画的透视和虚实结合, 视觉和结构的创造等都是如此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中国绘画传统审美理念和现代绘画理念是密不可分 的 。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汲取绘画元素,将给当代 绘画带来全新的启发,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绘 画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更被当代画家所接受和传承, 因为只有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审美观念中传承 中国元素,又善于打破与融合当代画家,才能真正掌 握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绘画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丰 富的笔墨和意境元素, 以及虚实结合的构图和布局 方式, 这些根植于我国民族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将 为现代中国绘画注入更深层次文化内涵, 在传承中 发展才是真的发展,发展中传承才是真正的传承。
四、中国画的多元审美表达
中国画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是一代 又一代人审美观念的载体 。 中国画的美学表现既是 对美的追求, 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在规律的 理解和分析 。对中国画美学审美趣味、内涵和价值的 把握,对于推动当代美术创作革新是有益的 。中国画 在表现美的过程中, 不仅要把客观物象特点与 自然 法相结合, 还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也纳 入其中 。 中国画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充分体现了中 国画家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从而深刻表现了画家的个人思想和感情 。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都是以情与景相融 、寄情于画的审美表达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思想和自身知识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审美表现也呈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比如,自汉至唐,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提倡“仁义礼智信”,该时期的作家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 。在画作创作过程中,常提倡以明劝诫 、仁政礼仪 、强调教化作用 。宋代以后,受道家等思想影响,中国山水画风格也发生了与儒家不同的变化, 展现了对于自然更加深层次的追求, 并且注重对于自由精神世界的追求 。儒家 、道家 、佛教三家思想贯穿于整个历史时期,对历代文人、画家创作都产生了切实影响。
五、结语
总之,无论是用笔精巧 、结构严密的工笔画,或用笔灵动 、高度概括的写意画,都要在形体与精神上做到“神形兼备”,在形体 、意境的表现上做到“气韵生动”。在创作人物画时,不仅要使人物形象生动,更要使其精神气质 、个性鲜明;在绘画山水 、花鸟时,也要把感情融入作品中,使之具有人格化的精神气质,从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 中国画不论在表现上还是美学上,都常将天地之灵 、宽广之心 、生命之感 、佛心道境等视为最高境界,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所产生的重要精神财富,因而,可以说中国画之所以能够呈现出独有的特征, 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 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理解和掌握, 就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感受到它的精髓和内在含义 。
参考文献:
[1]陈 一 笑 . 中 国 画 的 笔 墨 特 征 及 其 审 美 表 达[J].济 宁 学 院 学 报 ,2022(03):99-103.
[2]曹爱勤 . 中国画表现形式及审美特征在陶瓷雕刻装饰中的体现[J]. 陶瓷研究,2017(04):92-97.
[3]张宏 .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及其哲学内涵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70-72.80.
[4]欧来荣 . 中国画与艺术设计中的点线面之异同[J].美术教育研究,2019(03):12-13.
[5]孟丹,胡夏果 .“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 以宋代人物画为例[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9(05):844-845.
[6]陈濯非 .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画线语言的坚持与变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54-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