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家庭伦理题材的影视作品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特征和内涵,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中国“家庭”,为这 一 类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本文将从剧作角度,以主题 、戏剧情境为切入点,对此类影视作品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
从中国古代开始, 家庭就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 核心地位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家庭的结构 、 规模都发生着改变,但是“家庭的基本特性未变,家 庭作为伦理实体的本性未变”,家庭伦理依旧是中国 社会伦理的基础 。正因如此,从古至今不少创作者都 从“家庭”中汲取营养。“偏好从家庭叙事的角度来折 射社会历史似乎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传统, 这一传统 对中国影视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此产生 了 众多 以表 现 家 庭 伦 理 问 题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影 视 作 品。《孤儿救祖记》作为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中 国电影诞生初期家庭伦理片的代表,郑正秋 、蔡楚生 等人都对家庭伦理片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今 家庭伦理剧繁荣,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实现了对传 统家庭伦理片的继承与超越 。
一、对传统伦理价值的肯定
家庭伦理片和家庭伦理剧, 都是以反映家庭 日 常生活矛盾 、表现家庭成员的关系和情感纠葛为主 要内容的作品, 这类作品突出表现的是对家庭的维 护,以及倡导良好、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这一特点 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儒家文化中,个 体的发展无法脱离家庭,由此形成的儒家伦理就表现在“以家族关系为原型与始点,在社会伦理上表现为家族本位”。家庭伦理题材的影视作品受到了该观念的影响,悦震在分析家庭伦理片的特点时提出,此类影片“兼容悲剧性和大团圆结局”。例如电影《地久天长》,影片最后,创作者给予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完成了三重和解:养子与刘耀军夫妻的和解 、夫妻之间的和解、刘耀军和沈英明两个家庭的和解 。特别是养子的回归, 对于刘耀军和王丽云这个失独家庭来说尤为重要 。这意味着,这个家曾经破碎过,但是归家的养子将他们的希望重新带回来了, 这也许正是让他们在无常的生活中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 生活总归还是有希望的, 家庭也总是在用成员之间的爱修复创伤 。
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也是如此,“以新型家庭伦理 建设为起点, 最终指向社会其他领域的伦理道德建 设,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这是家庭伦理题材 电视剧社会功能的基本走向。 ”在电视剧《都挺好》 中,苏明玉在电视剧开始是游离于这个家庭之外的, 她对于家庭成员和家庭内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这是 因为原生家庭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小的时候她 在家庭内被排斥, 唯一 能给予她一点关爱的父亲却处在家庭的底层,这是她个人成长中遭遇的悲剧,这 种悲剧影响到了她成年后的行为和她与其他人的关 系。但是在母亲去世后,围绕着父亲的赡养问题而产 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导致她被动陷入这些纠 纷之中,反而促使她越来越融入于家庭,最终修复了 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完成了和解 。这种大团圆的 结局表现的正是对和睦 、友爱 、孝等中国传统伦理价 值观念的赞扬,体现出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在创作时,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不仅要遵守 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还要通过人物塑造 、矛盾冲突和 事件的设置来体现作品的主题 。家庭伦理题材作品 表现的是中国普通民众的 日常生活状态, 要求在符 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还要真实深刻表现出家庭成员 之间矛盾冲突的尖锐,以及特定事件对于人物命运和 人物关系的影响,这些都依赖于戏剧情境的建立。
二、借助于戏剧情境的建构
在进行家庭伦理题材作品的创作时, 想要塑造 生动的人物形象 、展示人物性格,就需要通过人物的 动作 。而“‘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 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 节的基础”。 人物动作受制于规定情境,当戏剧情境 的建构越具体,于人物的作用也越具体,才能更加充 分地展现人物性格。
( 一 )人物所处的具体时空环境
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环境是构成戏剧情境 的要素之一, 戏剧情境的建构需要通过对故事发生 的时间 、地点 、时代背景 、人物的处境的交代来完成 。 很多家 庭伦理 题材的作品都将时 间 背 景 放 在 了 20 世纪 50 年代到 21 世纪,譬如电影《万箭穿心》《芙蓉 镇》;电视剧《人世间》《家有九凤》等 。在这个时间背 景下,人物命运随着时代变迁而急剧变化,同时也对 家庭和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家庭的结构 与功能逐渐开始改变, 由此引起了家庭内部伦理关 系的变化。
由此在对环境的搭建中, 也表现出了不同年代 的特色 。在家庭伦理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细腻真实的 日常活动空间的搭建也是创作的重点, 有些环境在 故事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 电影《地久天长》讲述了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发生的故事 。在故事 中, 一边通过对王丽云和刘耀军现在生活空间的展 示,来表现出夫妻俩在养子离开后的生活状态,一边 通过插叙、倒叙来讲述这个家庭的过去 。王丽云和刘 耀军悲惨生活的开始是因为亲生儿子在水库溺亡,
而后两个人的生活就与“水”有了分不开的关系 。他 们在下岗后离开内蒙古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福建渔村 生活,夫妻俩日常活动就在刘耀军的修理店内,对比 起他们原来居住的家,这里简陋又潮湿 。他们所生活 的空间靠近大海, 坐在家里就能看见起起伏伏的海 浪,他们将自己困在小岛渔村上,看似过着与世隔绝 般的生活,却又与当地人格格不入,这也表现出了他 们无法像正常家庭一样生活 。 当他们选择回到内蒙 古的筒子楼时, 筒子楼对比起城市中新建的高楼大 厦,显得破败不堪,他们重新审视接纳过去的环境, 也象征着他们已经决心走出自己的世界, 与沈英明 一家完成和解, 由此带来了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的 变化。
电视剧更加注重空间物象的真实, 例如在电视 剧《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在炮校毕业后选择在海岛 戍边,安杰也来到了岛上随军 。创作者详细描述了安 杰和江德福在岛上的生活—— 条件艰苦, 交通也不 便,不仅需要去水井挑水,还没有独立的厕所 。通过 对岛上环境的交代, 展现了安杰初来乍到的处处不 适应,其还因为不会挑水而受到了嘲笑 。安杰从来没 做过这样的事,她对在岛上的生活充满不满 。但是从 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安杰,岛却是一个避难所 。在 安杰随军时期, 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不可避免影响 到了岛上, 但是对比起姐姐安欣和姐夫欧阳懿的遭 遇,在岛上的安杰与姐姐 、姐夫的处境天差地别 。 当 她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去看姐姐的时候, 曾经也是 大小姐的安欣离开了家里的豪宅住在了破破烂烂的 房子里,这种环境的对比直接体现出了安欣的处境 。 他们有着同样的出身,但是命运却截然不同 。安杰突 然 意 识 到 了 丈 夫 与 自 己 在 一 起 时 承 受 了 多 大 的 压 力 。创作者利用这个岛来象征江德福和安杰结婚之 后,江德福对于安杰的保护,“岛”使他们在时代的洪 流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固的家庭 。
同样作为家庭伦理剧,《家有九凤》 则是将平遥 古城的一座老宅设定为人物的生活空间, 表现出了 这个家庭有其封建传统的一 面 。这个家的秩序维系 依靠十个女人,她们召开家庭会议,决定着家里的大 小事务,由母亲扮演掌控角色 。姐妹 、母女之间的矛 盾, 以及几个姐妹与自己丈夫之间的夫妻矛盾构成 了主要的故事内容 。
家庭伦理题材的影视作品依靠对时空环境细致 入微的重现,将外部环境与家庭内部环境紧密结合, 表现出人物及其家庭所处的状态, 人物的性格也从特定的情境中展现了出来,影响着人物后续的行动。
(二)家庭内尖锐的矛盾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常常是处理情境的重要方式”。 倪震总结的家庭伦理片的特点中, 其中以家族之间 的人际关系构成戏剧纠葛和矛盾冲突的方式来展开 叙事,最能够体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或否定”, 也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家庭伦理题材的作品都 是以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要叙事内容 的,大多取材于真实的家庭生活,在创作时需要将生 活矛盾转化为更能凸显作品主题的戏剧冲突 。生活 矛盾一般都是比较散漫 、复杂的,而戏剧冲突需要创 作者根据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化 、总结,提 炼出某一方面更具典型性的矛盾冲突 。
在电影创作中,一般围绕着主要矛盾展开故事 。 电影《饮食男女》中,家倩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变化构 成了作品的主干 。家倩和父亲因为常年缺少沟通导 致彼此之间不理解,家倩急切地想要离开这个家 。在 影片开头, 家倩品尝父亲做的菜时直接说出了父亲 烹饪上的问题,并说出了父亲味觉退化的事情,由此 惹怒了父亲 。在三姐妹中,家倩在烹饪上是最有天赋 的,也是最有资格继承父亲衣钵的,但是她与父亲的 关系也是最不和谐的 。她与父亲的矛盾来自当年家 倩学做菜时父亲的阻挠, 家倩认为是父亲不允许女 人霸占他的领地, 而父亲其实是不希望女儿囿于厨 房,想要让她多读书,有更好的发展,这种误会影响 了父女关系 。之后家倩因为被骗被迫继续留在家里, 父亲的老友生病住进了医院, 她看到父亲也在医院 做检查,她意识到父亲已逐渐年迈,她突然害怕失去 父亲,而与此同时,姐妹们也相继离开了这个家,她 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可以离开这个家的机会 。最终 父女之间的矛盾冲突还是通过做菜得以化解的,家 倩终于走进了她梦寐以求的厨房, 接过了父亲的担 子来负责星期日晚餐 。虽然姐妹们都没有来,但是她 已经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父亲也在吃过家倩的菜后 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味觉恢复了,故事也由此结尾 。从 这个家庭的逃离者到最后家庭的守护者, 家倩的变 化都来自跟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家倩在这 变化中明确了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实现 了 自我的成长。
在电视剧创作中, 虽然电视剧有更多的篇幅可 以多角度展现人物, 但是依旧需要通过对矛盾冲突 的展现来让观众看到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关系和人 物的命运 。在电视剧《人世间》中,郑娟被前夫的朋友骆士宾强暴后生下了儿子楠楠 。刚开始因为楠楠,周家人不肯接受郑娟, 而导致周秉昆与家人产生了矛盾 。当骆士宾经过调查得知楠楠是自己的儿子时,他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于是他与周秉昆 、郑娟对楠楠展开了争夺 。这么多年周秉昆早就将楠楠当做了 自己的亲生儿子, 郑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这段过往,所以除了丈夫外没人知道楠楠的身世 。因为对骆士宾的恨, 让她与骆士宾站在了极端对立面上,“在极端对立的双方构成的矛盾关系中,‘冲突’成为处理情境的唯一方式,矛盾双方意志的强度,将决定冲突发展的顶点”。骆士宾想尽办法想让楠楠回到自己身边, 而周秉昆也知道当年这件事对于郑娟的伤害,所以他并没有同意 。虽然楠楠的选择让骆士宾和周秉昆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暂时得到缓解, 但是当楠楠在国外意外死亡后,周秉昆送郑娟去机场与骆士宾在机场相遇时,此时的情境给予了双方冲突爆发的契机,“具体的情况、环境正是使人物立即行动起来的必要条件,有了它们,就使这些具体的人物关系爆发为尖锐的冲突”。骆士宾责怪周秉昆和郑娟自私,周秉昆悲痛又愤怒与骆士宾产生了肢体冲突,导致骆士宾重伤昏迷,而他则被拘留。骆士宾死后,在法庭上郑娟为了救自己的丈夫,当众说出了当年骆士宾强暴自己的事情,“人格只有进入了特定的情境才能确定向外释放的方向”,她内心的冲突并没有随着骆士宾的死而结束, 而是在法庭上无法证明丈夫是个好人时到达了顶点 。从而促使她有了将隐忍多年的秘密公之于众的动作,她内心的伤疤被再次揭开 。作为展现家庭日常生活的影视作品, 家庭伦理剧在创作中对于矛盾冲突的设置虽不如电影集中, 但是依旧需要通过矛盾冲突来赋予人物动作深刻意义, 让人物动作有明确的目的,保证人物动作的延续 。
(三)影响人物的具体事件
事件作为构成戏剧情境的因素之一, 它的作用在于促使人物面临选择,展现出“人物真相”。“人物真相只能通过两难选择来表达, 这个人在压力之下如何选择行动,表明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压力愈大, 其选择愈能更加深刻而真实地揭示其性格真相。”在电影《地久天长》中,失独是影片的核心事件,这一事件展现出了这部电影的独特性,因为“独生子女家庭是一切家庭命运变化的原发点”,这是中国时代变化所带来的结果。茉莉在出国之前找到刘耀军, 告诉他自己怀了他的孩子,并且提出把孩子交给他和王丽云抚养,以
弥补当年的错误 。此时刘耀军产生了动摇, 他回家 后,妻子王丽云察觉到了他和茉莉的事情,两个人在 交谈中谈到了死亡,王丽云提出可以离婚 。妻子的这 番话让刘耀军拒绝了茉莉的提议, 刘耀军选择维护 自己的婚姻,拒绝了再次拥有亲生孩子的可能。“人 物在情境中的行动也可以成为新的事件,而且,这类 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改变和发展原初的人物关系,成 为 情 节 的 实 体 内 容, 从 而 成 为 新 的 情 境 的 构 成 要 素”。 在察觉到丈夫内心的动摇后,或许是因为自己 再也无法生育,王丽云选择了自杀 。将妻子送到医院 后,刘耀军坐在走廊哭泣,后悔不已 。 电影《芙蓉镇》 中, 因为青梅竹马满庚迫于压力交出了胡玉音交给 他保管的一 千五百块钱, 导致胡玉音被定为 “新富 农”,她因此家破人亡,被迫跟秦书田一起扫大街 。创 作者着力表现这一事件发生后对于胡玉音人生命运 的影响,表示这一事件是如何推动胡玉音的行动,从 而改变了她与秦书田的关系的 。这件事成了胡玉音 命运的转折点, 也让她对秦书田产生了情感上的变 化 。她刚开始怨恨秦书田,认为是他在自己成亲时唱 了歌,又给她的新屋写了喜联,所以 自己才会变成这 样。但是秦书田从没有将她的怨恨放在心上,总是照 顾着她 。到后来每天在一起扫街,胡玉音被秦书田的 体贴所打动,对他产生了感情,两个人决心在 一 起 。 当胡玉音怀孕以后,秦书田想要跟她结婚,结果被判 了刑,胡玉音的家又破碎了,她只能独自带着孩子每 天扫街等待着秦书田归来。
电视剧对比电影, 有更多的篇幅来展现某一事 件对于人物命运的影响, 但是电视剧的事件相对更 加琐碎, 分布也比较分散, 擅长展现事件发展的过 程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作为整个家庭中经 济能力最好的,从不愿意插手家庭的相关事务,两个 哥哥都对她有不解 。当苏大强投奔大儿子失败后,苏 明成和朱丽不愿与苏大强一起生活, 苏大强也因为 妻子的阴影不愿回到老宅 。于是一家人提出召开家 庭会议, 苏明成要求苏明玉承担一部分赡养父亲的 责任, 但是苏明玉提出了当年 自己与父母的协议 。 “一件往事在特殊的情况下被引发出来,成为戏剧情 境的重要因素”。苏明成和朱丽让苏明玉说清楚为何 不肯赡养父亲,父亲也不愿跟随明玉生活的原因时, 明玉提起了当年与父母的矛盾 。原来苏明玉多年来
不肯回家,与苏家人不和,皆是因为当年父母对她的 不公平对待,当苏明玉想要上清华大学的时候,父母 不肯拿出钱来 。但是为了供两个哥哥,却可以不经她 的同意就卖掉了自己的房间 。因为这个事件,苏明玉 与父母产生了争吵,于是她与父母便订了协议,以后 苏家的事情与她无关 。 电视剧的长度可以细致展现 这件往事的发展过程, 也可以详细表现这件往事对 于当下人物关系的影响, 从而引发新的事件—— 苏 明玉鼓励父亲拿出了记录着所有家庭成员花销的账 本, 从而清算出苏明成这些年一直在依靠着父母生 活,他是最该赡养父亲的人 。
上述特点都表现出戏剧情境的建构对于家庭伦 理剧创作的重要性, 只有为人物提供足够有张力的 戏剧情境中才能体现出的“人格”,才能促使人物产 生丰富有力且有深刻意义的动作 。
三、结语
吕乐平将 1990 年《渴望》的播出视为中国家 庭 伦理剧发生和发展的分界线,自《渴望》之后涌现出 了不少优秀的家庭伦理剧 。电视剧因为其篇幅容量, 在表现生活矛盾 、安排故事情节 、展现人物命运上比 起电影能够做到更加详细 。但是如今值得观众反复 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却在逐渐减少, 不少作品存在着 情节拖沓 、人物塑造不够深入 、不接地气 、无法引起 观众共鸣等问题,这是创作手法的倒退 。家庭伦理题 材的作品,因素材琐碎复杂,更要求创作者要注意创 作技法的提高 。对于创作者来说,不论是电影还是电 视剧,都应该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写好中国故 事, 传达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观念, 以及平 等、尊重、关爱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
[1]赵庆杰著 .家庭与伦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吕乐平著 . 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艺术[M].北京:中 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谭霈生著 .戏剧本体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谭霈生著 .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5][美]罗伯特·麦基著.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 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6]倪震. 中国电影伦理片的世纪传承[J].当代电影,2006(01):29-33.
[7]王小帅 ,侯克明 ,文静 .《地久天长》:现实主义与东方美学的“平 民史诗”—— 王小帅访谈[J]. 电影艺术,2019(03):45-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7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