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黄竹三先生在《论泛戏剧形态》一 文中提出了“泛戏剧形态”这 一 概念,即“戏曲这种综合的戏剧形式形成以后,泛戏剧形态依然存在,伴随着戏曲形式的演进,它也表现出种种变化状态,在不 同 的场合下呈现于世人前。 ”这 一概念为戏曲从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在 21 世纪研究中依然具有先进性 。本文以此概念为指导,以朱有燉著 、赵晓红整理的《朱有燉集·诚斋杂剧》为蓝本,选取其中三十 一 种杂剧作品,分析明代诚斋杂剧中的歌舞 、傩戏 、说唱 、院本等表演艺术的具体特征 。
对于朱有燉及其诚斋杂剧,21 世纪以来学者们 展开了多维度 、多角度的探讨与研究,取得了引人嘱 目的成就 。其中,关于诚斋乐府属于杂剧集或属于散 曲集,学术界争论不休 。对于朱有燉杂剧的研究,学 术界基本从宫廷戏剧来说明杂剧自身的特点 。同时, 学术界多关注于单类题材的研究, 几乎没有涉猎全 部题材的论述。从笔者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这些 研究存在欠缺与不足之处,例如,学术界均未将诚斋 杂剧中歌舞 、院本 、说唱 、傩戏等艺术演出形式归属 于黄竹三先生提出的“泛戏剧形态”范畴,故本文回 归到杂剧文本自身形态, 特将诚斋杂剧与泛戏剧形 态联系起来研究以供参考 。
诚斋杂剧继承了元杂剧 一 本四折的文本体制, 仅有《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新编十美人庆赏牡丹园》 两部剧本五折,其余皆为四折。但从泛戏剧形态的概 念来看,六部作品未涉及此概念,十一部作品涉及院 本,十八部作品涉及歌舞,六部作品涉及说唱,仅有 一部作品涉及傩戏 。本文将结合文本,从歌舞、傩戏 、 说唱 、院本四种艺术样态着手,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分析诚斋杂剧中的泛戏剧形态 。
一、以歌舞为主的泛戏剧形态
一 人舞蹈是诚斋杂剧中人数最少的演出形式,例如《黑旋风仗义疏财》属于此种类别,而《文殊菩萨降狮子》是诚斋杂剧中演出人数最多的一种 。一般情况下,诚斋杂剧舞蹈演出规模庞大、人数众多 。队舞①是诚斋杂剧中使用最多的艺术表演样式, 另外有鼓腹讴歌、村田乐等形式作为辅助演出。
《惠禅师三度小桃红》开场“辟支佛队子队舞”阐 明惠禅师要将飞仙会中二圣引入正道的主旨 。第二 折“众扮鼓腹讴歌村田乐”,这里暗示刘员外和小桃 红闲适的农村生活 。鼓腹讴歌指的是边拍肚皮边歌 唱舞蹈,早在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中记 载“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 。皆忻悦,鼓腹 讴歌笑不彻”, 由此可知这是一种庆祝的表演形式 。 第四折小桃红欲以歌舞的形式,引刘员外还俗,于是 出现“旦引 卜同舞十七换头,花旦五人上”的表演形 式,惠禅师将计就计安排“十六天魔队舞”点化小桃 红。《神后山秋狝得骆虞》开场“扮百兽率舞队子上”
“土地引同四黄虎上”“做率舞科” 是典型的歌舞形 式 。在《 尚 书·舜 典》中 已 有 记 载“予 击 石 拊 百 兽 率 舞”, 属于穿兽皮表演的舞蹈者所进行的艺术活动 。 在第四折结尾“鼓腹讴歌,以贺太平也”,是为了恭贺 钧州政治清明、社稷安定而进行歌舞 。村田乐是为了 表现农村生活、歌颂太平盛世而进行的庆祝表演 。在 朱有燉《黄钟醉花阴》套数中得到印证:贺贺贺,一 齐 的舞起《村田乐》。 围猎时,其队伍是“按星宿分人马, 依无行增气势”,共有青衣队 、红衣队 、白衣队 、黑衣 队、驼褐衣队 、金红衣队 、五色衣队七支舞队,分别代 表东 方 、南方 、西 方 、北 方 、中 方 、东 南 、西 南 七 个 方 位。《李妙清花里悟真如》第四折中,有“扮十六罗汉 队子”接引散花仙女参拜如来。《群仙庆寿蟠桃会》第 一折 “外旦扮金母引金母队子上开”“扮东华木公对 子上”,第二折中“东华木公 、瑶池金母队子上”“南极 寿星队子上”。《洛阳风月牡丹仙》第二折,在末唱探 茶歌后,有“扮花旦两人,唱舞佐樽科”,属于二人组 成的歌舞 。第四折末尾,“扮九花仙跳九般花队子上 唱舞”“九仙队唱”,属于九人组成的歌舞 。第四折中 亦有金母队子上。《天香圃牡丹品》第一折,“扮花旦 四人,各执吹弹歌舞色”,为庆祝“万物维新 、春和景 明 、天下太平”,赏牡丹筵席上表演进行彩排,正末教 习指正“吹弹歌舞”中箫笛旦 、琵琶旦 、唱的旦 、舞旦 出现的不规范之处。《美姻缘风月桃源景》第四折中 末旦路遇二净,“净唱胡曲科”“净做胡曲科”“净做胡 舞科”。 末李钊做了县官,旦桃源景自是夫人,官吏 、 乡老 、邻里等人为他们践行,则采用的是鼓笛伴奏的 形式。《瑶池会八仙庆寿》开场“扮金母队子捧桃上” 瑶池金母令金童玉女请神仙赴蟠桃会。第四折“扮福 碌 寿 三 星,金 童 、玉 女 捧 桃,众 神 仙 、毛 女 队 子 上 ”。 《紫阳仙三度常椿寿》第四折“扮八仙队子上”。《福碌 寿仙官庆会》开场“外扮福碌寿三仙官众队上”“仙官 众队下”。《黑旋风仗义疏财》第二折中吕套【红绣鞋】 里,有“小娄罗唱舞了”,在朱有燉杂剧中属于人数最 少的歌舞表演形式。《十美人庆赏牡丹园》开场“扮东 华仙·西金母队子”, 金母领东华仙旨意前往中州赏 玩牡丹花 。第三折“扮紫云芳牡丹仙子”。《东华仙三 度 十 长 生》开 场“众 扮 十 长 生 队 子 上 ”,共 有 十 位 仙 人 。第二折有西池金母队子与南极寿星队子上场,随 后十长生寿星队各献寿歌舞祝寿庆会 。第四折有寿 星 、福碌星队子上场,福碌寿三星令仙子舞仙裳,扮四人舞鹧鸪科,伴随有仙家音乐。《吕洞宾花月神仙 会》开场“扮金母队子上”。《河嵩神灵芝庆寿》第一折 有净扮鼓腹讴歌的队子、八仙队子上场 。第二折有东 华队子 。第四折有南极寿星队子,随后有五芝仙舞着 唱【沽美酒】【七兄弟】【梅花酒】等曲,是五人的歌舞, 恭祝天赐祥福。《南极星度脱海棠仙》第三折扮南极 星队子上。《四时花月赛娇容》第一折松竹建议八花 仙各唱 一 曲《清江引》,牡丹 、芍药 、梅花仙等八位花 仙按时景顺序依次演唱 。第三折尾声之前,松竹又建 议八花仙打扮后歌舞一 回,以赏秋天风光,遂“众花 仙歌舞十七换头”。 第四折扮西王母队子上,王母询 问重阳节仙队歌声的来源, 随后王母令众仙子歌舞 一 曲天魔音乐, 七花仙上场,“唱舞天魔队曲一折”。 《文殊菩萨降狮子》中末扮哪吒请二十八星宿降青狮 子,其中 队子分为 七路:东 、西 、南 、北 、东 南 、西 南 、 中,每一路四人,上场分开,共二十八人上场演出 。第 二折青狮子在场“文殊菩萨队子上”,文殊师利菩萨 在虎豹 、三太子哪吒降服狮子失败后, 亲自率领四 神 、山神 、土地将青狮子降服,整体文殊菩萨降狮子 的场景热闹非凡 。

二、以傩戏和说唱为主的泛戏剧形态
傩戏属于假面表演的一种重要形态, 在演出过 程中,驱傩神分队在钟馗指引下进行分工捉鬼表演 。 麻国钧在《明傩与明剧》一 文谈及“明以后的杂剧在 摊仪中演出的例子较少”, 在诚斋杂剧中得到印证, 三十一种杂剧中仅有一种杂剧涉及傩戏表演的泛戏 剧形态 。说唱艺术严格上讲不算是戏曲演出形态,这 属于一种过渡形式 。诚斋杂剧中涉及相关民间小曲、 莲花落 、踏踏歌 、青天歌 、道情 、采茶歌等样式,丰富 地将说唱演出形式融合到明杂剧的表演中, 使得诚 斋杂剧活泼灵动。
《福碌寿仙官庆会》第 一 折正末扮钟馗上,与仙 童谈论民间祭祀供奉以及阴阳之理, 可知此剧中包 含傩戏为主的泛戏剧形态 。第三折中将钟馗驱鬼仪 式完整地展露出来,驱傩神分为四队共十六位进行, “四人红绡金衫子绿裙,用五彩画”“四人红绡金衫子 白裙,五彩画”“四人红绡金衫子五色裙,五彩画”“四 人红绡金衫子金红裙,五彩画”,由此可知此剧驱傩 神共十六人,加上正末钟馗与神荼 、郁垒二神,同时 还有净扮四个小鬼,共计二十三人 。在唐家宅院,钟 馗以“走着唱”的形式寻找小鬼,寻着之后拿住鬼,并“坐着唱、按着唱、蹉着唱”,甚至双手抠鬼眼 。小鬼为 了求饶唱“青歌儿”,得知小鬼本性,钟馗继续打鬼, 直到小鬼保证不再为虎作伥。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 一 折中正净 、外净引末 郑元和去郊外游春,唱起民间小曲,“城东 、城西”“柳 阴浓、柳阴低”“游鱼儿 、黄莺儿”等极其富有节奏感 。 在第三折中末郑元和感慨被 卜儿李亚仙妈妈骗尽钱 财,后沦落成乞丐的悲哀,遂郑元和与四净同唱四季 莲花落去讨吃的,五人从春艳阳天唱到冬冻云天,并 四次重复合唱“城里人,城外人,为士的,为农的,为 工的,为商的,都来庆贺太平年。”《群仙庆寿蟠桃会》 第二折中净扮东方朔偷桃, 二仙女醒来与东方朔打 扯对唱,但东方朔并不畏惧直言自己已经吃饱。第三 折蟠桃会上,瑶池金母唤“几个仙童仙女,舞 一 回仙 家之曲,以佐欢会之筵”,此时四仙童四仙女上唱“青 天 歌 ”,伴 有 舞 蹈 。第 四 折 中,四 毛 女 打 起“渔 鼓 简 子”,唱道情者常用鱼鼓和简子进行伴奏 。她们先是 念一段,又以轮唱 、众和的方式介绍众仙官及各自典 型特征 。由此说明“渔鼓简子”在演出时,可以唱亦可 以念。《瑶池会八仙庆寿》中第二折蓝采和手执长拍 板唱踏踏歌“青山高兀兀,绿水响波波 。古人混混成 陈迹,今人纷纷来更多 。踏踏歌,蓝采和,朝骑彩凤下 碧落,暮跨青鸯游大罗 。长景明辉在空际,金银宫圈 高崖峨。 ”一直到第四折末尾“蓝采和向前打板舞”, 可见该人物贯穿杂剧演出始终,属于主要人物 。蓝采 和是戏曲中典型形象,他的出场“身穿大袖绿衫,头 戴纱帽,腰系黑木阔带,脚穿皂皮靴,手执长拍板,腰 间拖红绳穿铜钱一 串”,这样的穿戴装扮方式已形成 范式被艺术表演所纳入 。第四折,“扮四毛女上”“打 渔鼓简子唱”,接着末扮韩湘子手拿渔鼓简子合 。末 尾“扮四仙童舞,唱青天歌”,属于歌道情的重要节目。 第四折结尾,四毛女在渔鼓声响中上场,并演唱“道 情”。《吕洞宾花月神仙会》第一折末扮吕洞宾打渔鼓 简版带领钟离 、李岳 、韩湘 、张果 、采和 、守一 、曹国舅 七位神仙寻蟠桃仙女, 欲点化成仙。《河嵩神灵芝庆 寿》第 一 折净鼓腹讴歌,众人九次和快活,将 日 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农村快乐生活描述出来。第二折“扮八 仙上,唱道情打渔鼓”。《新编小天香半夜朝元》第四 折末尾旦小天香在清风明月之下唱《青天歌》。《四时 花月赛娇容》第三折,菊花仙的梅香上场唤各花仙梅 香姐妹上场,唱“采茶歌”,从正月唱到十二月 。
三、以院本为主的泛戏剧形态
金院本文本体制为艳段一段 、正杂剧两段 、杂扮(或名散段) 一段 。在朱有燉杂剧中,多个剧目直接引用此前院本的表演样式与形态, 成为宫廷杂剧得以热闹非凡的重要因子之一 。元末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中涉及的院本名目是我们认识院本整体面貌的重要文献, 因此本文以此内容作为依据判断诚斋杂剧中所涉及的具体表演样态。

《张天师明断辰钩月》第一折中,陈世英生病,桃 皮的医人把脉诊治,却因陈不吃饭不给看病,这一段 把宋金杂剧院本中的“黄丸儿”“医谈”“双斗医”等调 笑手法融入 。第四折中张天师令山神把桃花精带走 , 桃花精与哥哥梧桐树精插科打诨,这一段是《辍耕录 院本名目》“冲撞引首”类中的“扯状”。《神后山秋狝 得驺虞》第一折末尾,末扮乔三和媳妇正净伴姑发现 了驺虞,外扮里长陈忠怂恿他们去报告衙门 。在官府 里,孤扮钧州知州问何事上报,伴姑回答:“家中翁婆 两口儿,俺夫妻两口儿,小男小女六口儿,谷子收了 五担五斗儿,枣儿摘了十筐十篓儿,大人可怜见,放 了小的每九儿。 ”可见伴姑是所答非所问,还自称有 口才的人,本段可谓发挥出调笑逗乐的作用 。随之外 与净对话中更是将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内 容与《张天师明断辰钩月》中提到的桃花精与梧桐树 精打闹类似,亦属于《辍耕录院本名 目》“冲撞引首” 类中的“扯状”。《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三折中涉及 《辍耕录院本名目》的“酒色财气院本”用郑元和的唱 词体现出来“为贪花,因好酒,爱钱财,争闲气”,其中 以“正净赵牛筋”和“外净钱马力”表示“财”,一个“贴 净王大”表示“酒”,另一 个“贴净靳老虎”表示“气”, 郑元和甚至将自己“贪花”也包含进去,引得观众哄 堂大笑 。另外此折中正净与外净采用“千字文”院本 插科打诨的形式将抢饭吃的搞笑场面表演出来,诸 如“独善其身 、风卷残云 、大雨翻盆 、习习风生 、残汤 剩水”等 。第四折中郑元和高中状元,正净酸孤幞头 绿袍上场,将歪秀才 、假秀才 一 同进行考察学问,正 净将“出题”说成“出蹄”,将“题目”说成“松木 、柏木 、 香楠木 、榆木 、柳木 、杉怪木,鼓楼边有个小 目,西门 里有个老目,他都是些色目。”由此看来应属于《辍耕 录院本名目》中的“题目院本”。正净和外净甚至将郑 元和的诗抄袭过来,但此时考官题目已经更改,显然 已经与开头考题牛头不对马嘴,属于强行应对,引观众逗笑。《群仙庆寿蟠桃会》第一折中,净扮东方朔变 身千岁灵龟和仙鹤偷吃蟠桃,被仙女打出瑶池 。东方 朔偷桃故事已形成典故具有诙谐 、幽默的色彩,在小 说、戏曲、绘画等形式中皆被继承发展。《天香圃牡丹 品》第二折“双关集曲名”又名“百段锦”,将“黄蔷薇 、 红芍药、小桃红 、金菊香 、上小楼”等曲牌名融入杂剧 中 。第四折中“色长开云”与“众合乐唱”轮流,将“贺 圣朝、小梁州 、水仙子 、折桂令 、满庭芳 、醉太平”等词 牌名融入杂剧中 。另外可以从此剧题目正名为“月华 亭乐府名,天香圃牡丹品”中得到印证,以上属于《辍 耕录院本名目》中的“题目院本”。《孟浩然踏雪寻梅》 第一折中,外李白邀请旦秦蛾念诗谜,外与正末孟浩 然、净贾岛猜谜底 。旦沉吟云“佳人佯醉卧蛟峭,露出 胸前素玉娇。簌下凤炜无处觅,睡魂游遍海天遥。”此 内容属于 《辍耕录院本名目》“打略拴搐” 中的 “猜 谜”。《刘盼春守志香囊怨》第一折中末周恭 、正净陆 源与贴净胡然同上, 令旦刘盼春把记得的五六十个 杂剧皆数出来,刘盼春将《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李亚 仙花酒曲江池》《秋胡戏妻》《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 三十一种杂剧名称全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技艺 高超,其中“集剧名”有着院本的影子。《宣平巷刘金 儿复落娼》第一折中,正旦刘腊儿的曲词继承并发展 了《辍耕录院本名目》中的“千字文”的形态,从中可 以看出刘腊儿的品行端正, 与姐姐的朝三暮四形成 鲜明的对比 。另外贴旦刘金儿欲抛弃丈夫正净楚五, 与贴净卖生药的医人高兼私逃, 正旦刘腊儿妙运用 “生药名” 的曲子劝告姐姐贴旦刘金儿遵从三从四 德,其中包含“槟榔 、陈皮 、茛菪子 、萆麻仁”等中药名 称。《十美人庆赏牡丹园》中包含《辍耕录院本名目》 “诸杂院爨”中的“琴棋书画”的内容 。第二折中牡丹 仙子寿安红抚琴为众人解闷, 酸净扮酸浆草酸妮子 与甜净扮赤根草甜妮子夺琴,对“琴面上的十三个金 星儿,琴底下的七个妳头儿和两个蘑菇头儿”所属何 物插科打诨,从中可知众仙子所遇俗人,于是弹琴停 止 。第三折牡丹仙子粉娇蛾寻人下棋,辣净扮蒜辣妮子与淡净扮莴苣淡妮子谈论棋局, 言论不合厮打 起来,以“做相打擂一折”结尾 。随后牡丹仙子宝楼台 临书写字, 牡丹仙子紫云芳抱画, 二仙共同品评书 画。《吕洞宾花月神仙会》在第二折直接穿插院本《长 寿仙献香添寿》,描写了净同捷讥 、付末 、末泥一 同上 场演出的情形,进行插科打诨,滑稽取笑 。 围绕添寿 诗 、祝寿底物,伴有祝寿乐器诸如:玉笙 、龙笛 、琵琶 等进行弄风嘲月,《新编搊搜判官乔断鬼》 是诚斋杂 剧中唯一涉及儒释道三教的剧本, 第一折中朱有燉 大量篇幅描述末扮徐行谈论三教的场景, 三教的源 流以及六法 、三品 、六要 、六长等内容,此场景沿用了 金院本中的“说三教”。 第二折中徐行因为表背匠封 聚赖了他的古董书画而“气咽胸脯”,儿子徐安请来 太医看病,净扮医人上场,看脉 、收焰等科介带有滑 稽调笑的意味,与金院本中的和生病就医“焰段”具 有极大的关联性。
在明初创作中朱有燉是一位重要的宫廷杂剧作 家,他杂剧作品的质量和数量相对可观,虽然与元杂 剧艺术成就相比有所欠缺, 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亦 不能忽视,而其杂剧中的队舞 、道情 、鼓腹讴歌 、莲花 落 、院本等艺术表演方式可谓异彩纷呈,鉴于学术界 对朱有燉杂剧的内部形态关注较少,因此,笔者回归 到杂剧文本自身,并结合黄竹三先生提出的“泛戏剧 形态”这一概念系统研究其中的艺术样式。
参考文献 :
[1]黄竹三 .论泛戏剧形态[J].文学遗产,1996(04):57-66.
[2]黄竞娴 .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J].戏曲研究,2021(04):86-104.
[3][宋]释普济著,苏渊雷点校 .五灯会元·文准禅师(卷第十七)[M]. 北京:中华书局,1997:1152.
[4][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 .《尚书正义》卷第三“舜典”[A].李 学勤主编 .十三经注疏(标点本)[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8+79.
[5]朱有燉著 ,赵晓红整理 .朱有燉集[M].济南:齐鲁书社,2014:66+ 94+149+217+64+98+201.
[6]麻国钧 . 明傩与明剧[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4(02):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