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和时代语境的变化,一批满足时代特性 、符合观众审美的“新主流电影”逐渐诞生,并受到市场和消费主体的关注与喜爱 。呈现出题材丰富 、类型化叙事 、鲜活的人物塑造,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积淀的当代性转化 。新主流电影有着明显的家国情怀特征,以富有内涵的电影内容和符合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引发观众集体共鸣,成为银幕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对国产新主流电影涵盖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索,有助于找到中国电影新的增长点,同时对国产电影的国内外有效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
关键词:新主流,主旋律,电影叙事,文化
一、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电影的中国式嬗变
站 在 历 史 角 度 对 中 国 电 影 的 发 展 历 程 进 行 分 析,随时代的发展,主旋律题材电影逐渐形成新主流 电影类型,为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贡献力量,并以个 体命运和时代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引起共鸣共振 。 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化趋势和社会文化语境 下电影创作者的锐意创新, 电影主题从国家主流文 化扩展到市民平民文化, 站在个体角度来映射社会 和时代,力求通过个体的发展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 满足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迎合受众的体验感 。 以主旋律电影呈现出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切入点, 以客观叙事作为导向, 分析这类电影如何艺术化地 与国家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成情感共识, 对于 提高此类电影蕴藏的艺术价值显然有着非常大的帮 助,同时也推动着电影业的发展,丰富电影市场的拓 展思路 。
( 一 )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底色
1955— 1965 年间,《平原游击队》《地道战》《青春 之歌》等大批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诞生,定格了一个时代的电影记忆。“主旋律电影”这一概念最早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于文艺界, 时任国家广电部电影局局长的滕进贤 1987 年召开故事片会议,在会议中提出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凸显主题,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 。 随后这一 富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样式产生了广泛影响, 并作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的中心思想 。 自改革开放政策深入落实发展后,社会文化便实现了快速发展, 文化结构也逐渐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随后,历史片《彭大将军》和《巍巍昆仑》先后进入电影市场;1989 年前后,以《巍巍昆仑》等剧为代表的“英雄”题材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作为代表性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开始流行;1991 年和 1992 年,《大决战》三部曲先后上映,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观影热潮 。 1994 年影片 《真实的谎言》是中国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中国观众开始在大银幕欣赏到好莱坞商业大片, 这客观上促使中国主旋律电影在观赏性和商业化方面做出改变。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诞生了一批在故事题材上有所创新的主旋律电影,如将情感元素与革命故事结合的《红色恋人》《黄河绝恋》;首部描写中国民航 迫降事件,展现中国式英雄主义的《紧急迫降》;在题 材选择和观赏性上做出新的尝试, 这些探索无疑为 中国主旋律电影今后的变革起到了先导示范作用。
(二)新主流电影的时代特色
纵观我国主旋律电影创作, 叙事作为 一种典型 的电影创作模式和发展模式, 以这种方式为广大观 众讲述重大历史事件, 尤其是早期革命历史题材创 作秉持着一股宏大的“宏观史学”叙事风格 。随着电 影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影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深,在 多重因素影响下, 主旋律电影逐渐打开了市场化发 展的大门,正是在这种转向中,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全 球化视野中建立起自身的跨文化叙事策略。特别是近 年来国内富有爱国情怀的导演,譬如,吴京等人创作 出战狼系列电影,为推动我国“新主流电影”发展作出 了贡献,这类电影主要是以人物塑造为核心,以故事 情节为导向,表现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生机活力。
现阶段我国主旋律电影主要是站在微观历史角 度来讲述故事, 重视对细节的表达和人物的主观情 感表达 。早期诸多题材不同的主旋律电影被认为有 着 一 定程度上“说教化”的问题,为了推出迎合大众 喜好的电影,电影制作者逐渐开始拓展商业化类型, 不断开拓主旋律电影的市场规模,扩大市场份额 。中 国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就此转身, 有了新的定义—— 新主流电影 。十余年间,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迅速蜕 变,向观众和市场交出厚实丰满的作品,这类电影的 侧重点放在故事情感上, 利用电影独有的技术方式 和市场化模式提高电影在受众心理的认同感, 以此 赢得广大受众的赞誉与好评, 成为电影市场各个档 期的中坚力量, 共同开启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发展 崭新的篇章。
二、新主流电影的叙事美学
新主流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不仅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也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文 化现象,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进步。从产业 角度来看, 中国电影业形成了重工业的电影生产形 式,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进入现代化模式 。近年来,随 着新主流电影的快速发展, 这类电影常常会以时代 走向为核心,融入个体价值,反映个体 、国家和时代 发展间的关系 。随着电影产业的升级转型,新主流电 影 的 未 来 发 展 方 向 和 发 展 模 式 也 必 将 备 受 人 们 关 注,关于新主流电影的叙事美学主要呈现在人文共情、时代关切和价值认同方面。
( 一 )叙事表达的内容丰富与人文共情
从本质上而言, 新主流电影有着明显的时代特 征,且文化艺术上有着显著的多元化与多样化色彩, 通过叙事和讲述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故事与中国 文化 。新主流电影在对人物的形象和内心进行表达 时会强调独立性, 从而提升了电影的美学价值和可 观赏性 。 比如在电影《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作品 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都是值得演员 和观众不断体会的角色,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奔放,也 洋溢着活力气息;《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 里面 的人物是带有英雄色彩的,他们忧家忧国,愿意为祖 国的安全付出所有, 甚至牺牲自己;《流浪地球》《我 和我的祖国》等作品中对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阐述,充 满人文情怀 。新主流电影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 达个体,让观众能够与个体感同身受。
相较于主旋律电影, 新主流电影在人物刻画方 面更具真实性,且内容上富有一定的层次感,这为叙 事表达上的传统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发展做出了 一定 贡献 。在人物形象的建构上逐渐回归理性设置,赋予 人物多样化的性格魅力 。譬如,以电影《中国机长》为 例,电影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当飞机飞行到 一定高度的时候,受到严寒天气的影响,飞机驾驶舱 前玻璃破碎,这 一 紧急时刻,机长即刻做出决断,把 乘客的安全放在首位 。电影的叙事主线完整,对特效 镜头的处理让观众能够更快进入环境和氛围, 进而 使观众产生同感和共鸣,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二)叙事策略的题材多样与时代关切
新主流电影让我国的电影业发展不断地趋于成 熟和完善, 也实现了相应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质的 创新发展 。相比主旋律电影,新主流电影无论是在题 材选择上,还是在内容创作上,均有着明显的广泛性 与多样化特性 。以现实主义题材为核心,以社会语境 为导向,创新融合时代特征,创作战争片 、纪录片等 各类题材的电影作品 。 以军事纪录片电影 《建国大 业》为例,观众观看电影后,便能透过电影内容了解 中国共产党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以同属军 事类题材的电影《战狼》系列为例,影片从民族情怀 出发,承担着大国崛起的话语责任 。电影《厉害了,我 的国》属于纪录片范畴,作品内容详细记录了我国从 初建到发展至今获取的诸多成就;《我和我的家乡》 主要描述了一群有志青年不甘贫困,带领自己的家乡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故事;电影《烈火英雄》主要讲 述的是救火故事, 将逼真的虚拟景象与现实世界相 融合, 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提升他们的观影体验 感;电影《攀登者》在放映时大部分都是雪山的真实 场景,观众能够更快地融入电影环境。新主流电影的 类型多样化,既表现出艺术价值,又提升了观赏价值。
家国情怀表达一直是中国电影表达中的重要主 题,回顾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以前的中国 电影在表达家国情怀时离不开英雄人物的战亡 、奉 献,重在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怀。新主流电影在表达家 国情怀时体现了人文情怀, 主要站在人性的角度对 国家情怀进行表达,突破了以往的诠释方式。《湄公 河行动》 讲述的是中国特警远赴金三角地区营救中 国船民, 体现了国家对中国公民生命的保护;《红海 行动》 讲述的是中国海军对受海盗绑架的中国公民 的全力救助, 表达了国家对海外中国公民生命的重 视;《中国机长》讲述飞机遭遇空难时,机组全体成员 对乘客的全力救助和营救, 体现出对生命的敬重; 《流浪地球》表达了人类共享价值,内容上融合了中 国文化,凸显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情怀 。新时代的 新主流电影利用社会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表达获得 观者的认同感, 利用作品内容创作描述中国故事与 情感, 是新主流电影对家国叙事进行多元化表达的 呈现,也是新主流电影创作回应的时代关切 、责任和 使命。
(三)叙事情感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
维克多·特纳在对恩登布人仪式进行 深入研究 后提出,本意上象征符号有着明显的“两极性”特性, 所谓“两极性”主要构成在于两点,其一是理念极;其 二是感觉极 。感觉极是对人内心最本真情感的触发, 理念极主要趋于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弘扬, 向人 们传达社会稳定和治安和谐的重要性。《我和我的祖 国》 借助仪式化场景和场面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和荣誉感,进而激发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所有的叙 事线与情感轨迹在此汇聚 、收拢,也能洞见情绪描摹 与电影语言的使用上甚为生动细腻的形式展现,以 “个体— 家庭— 集体”的方式与观者产生共情与共鸣。
当新主流电影来到技术工业化 、题材类型化的 新阶段,如何在宏观历史中讲求具体而真实的表达, 赢得观众的集体共鸣,成为创作成功的关键之处,由 此诞生了一批以真实历史事件和当下社会事件改编 且 直 击 热 点 的 新 主 流 电 影 。 电 影《 湄 公 河 行 动 》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属于警匪类故事片,有非常激烈的枪战 、爆破场面,还有正义与邪恶组织的对抗,非常有看点, 该影片一经上映就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从电影故事中能够体会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影片《烈火英雄》也是源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主要讲述的是消防战士在火灾爆炸事故中, 把人民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传递着消防战士舍己为公的伟大精神,非常鼓舞和振奋人心 。 电影《中国机长》也有着真实的故事原型, 对于塑造中国民航英雄形象有正向的宣传作用 。这些影片上映后都因为它们对社会热点话题的 探 讨 获 得 了 人 们 的 关 注, 成 为 市 场 关 注 的 焦点 。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模式不再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输出宏大的思想, 而是在大时代背景下选取小人物的故事贴近观众情感,增强主流文化的传播力,将一个个能够触发观众共情 、引起人们深思的中国故事娓娓道来。
三、新主流电影的文化价值观表达
( 一 )追寻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
新主流电影富有多个不同的层次, 不仅仅是现实的写照,也是对现实事件的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性的呈现方式与观众更好地共情 。新主流电影以丰富的中国故事为元素,以先进技术 、产业发展 、改革创新等不同类型的故事题材反映出当代人的精神价值观念和追求,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递正能量,多层次 、多样化的表达符合当代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
新主流电影是中国电影观众身份的象征, 也是中国电影观众参与建构的结果, 新主流电影中主人公所凝聚的崇高人格理想体现出观众认同的价值理念, 整体展现的崇高社会理想在电影观众中产生深层共鸣,新主流电影中讲述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 、民族文化以及主流意识形态内容, 表达的开放兼容价值观念是历史发展积累的成果, 是开拓创新取得成就的表达,其范式上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譬如,在主流价值观上展现出明显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再如,在题材上凸显出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又如,在市场化发展上讲求高标准的制作工艺,注重高投资与高回报等 。因此,新主流电影是推进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文化力量, 同时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球传播也承载着重要使命。
(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
原始的主旋律电影在发展成为新主流电影的过程中传递着一个鲜明的信号:以普通人作为切入点,以 中国故事作为导向,通过故事刻画真实的人物形象, 利用这种方式挖掘潜藏在观众心底最真实的情感 。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为更好地推 动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伟 大 愿 景 的 实 现 贡 献 智 慧 与 价 值,新主流电影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创 作 者 正 在 利 用 独有 的 艺 术 形 式 深 度 融 合 人 物 和 故 事,意在让电影抒发的情感和观众情感形成共鸣 。如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在中华民族的神话故事基础上 创编出来的, 这让我国的动漫电影行业焕发新的生 机,也是中国动漫类型电影发展的一大标杆 。
新主流电影在内容创作环节所融入的各类文化 元素均是建立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基底之上, 以丰富 的中国故事和题材与现代电影艺术展开碰撞, 也是 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延续创新发展的新形式 。发掘和 弘扬民族文化,宣扬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并将传统 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要素相融合, 顺应人们的精神 需求,开拓中国传统文化电影市场的商机,实现中华 传统文化的历久弥新。
(三)彰显多元文化资源的包容与整合
作为社会文化结构的核心构成之一, 电影能够 以独特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传播本土文化, 提高国家 本土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展示国家形象,一 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社会和未来社会的走向 。德国研 究学者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可以 用来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倾向 。他提出在大众艺术 中,电影只有迎合观众需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 为了证实这种观点,他以美国观众作为切入点,以好 莱坞电影作为案例,经分析后认为:好莱坞电影能够 在国际电影市场中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 是因为电 影采取的表达方式和叙述内容能够满足美国观众内 心真实的需求, 而这种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好 莱坞电影原有的生产性质带来一定影响 。 电影是一 种故事呈现的方式, 也是一种观众便于接受的传播 形式,新主流电影中注重突出反映民族精神,这也是 现阶段中国电影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电影产业如 火如荼发展的今天, 新主流电影也相继实现了快速 发展, 而市场化进程为新主流电影提供了新的路径 与诸多资源,在此背景下,新主流电影需要整合现有 资源,宣传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合理的政治导向,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大众文化角度而言, 新主流电影由于涉及面 较广,且影响力较大,如若内容题材上能够实现创新 发展,价值宣传上契合时代发展需要,那么必然会收 获更多的受众群体 。为了推动新主流电影的发展, 诸 多 创 作 者 已 经 针 对 电 影 题 材 与 电 影 内 容 进 行 了 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意在利用新颖的题材和丰富的 内容满足现代社会观众的需求 。从本质上而言,无 论是大众文化还是青年文化,新主流电影均与之有 着 密 不可 分 的 联 系, 利 用 内 容 和 情 感 上 的 有 效 对 接,融 合 各 项 文 化 资 源,利 用 朴 实 的 镜 头 传 达 出 人 物的内心情感,反映出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之路的艰 辛和成功 。相信在多元化创作格局的指引下,新主流 电影必将会实现与时俱进,满足不同受众提出的差异 化审美需求。
四、结语
在中国电影业面临市场转型和改革阶段, 新主 流电影应运而生 。新主流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的里程碑,为了在美学价值方面不断完善和进步, 新主流电影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 积极转变思 想观念,推动和促进电影表达形式的多样化,更好地 讲述中国故事,实现艺术表达 、情感传输和票房口碑 的同向发展 。在全球化发展逐步深入的今天,新主流 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逐步拓宽国际视野, 利用 行之有效的方式挖掘中国故事潜藏的价值, 以独有 的艺术方式抒发正确的价值观, 向世界展示中国文 化与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
[1]陈旭光 ,刘祎祎 .论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 路[J].编辑之友,2021(09):60-69.
[2]李宁 .主旋律电影的主体重构与美学新变—— 以《我和我的祖 国》为例[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03):198-205.
[3]陈旭光 .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 阐释与建构[J].浙江 传媒学院学报,2018(01):18-22.
[4]濮波 .维克多·特纳的“社会戏剧”和仪式理论批评[J].剧作家 , 2015(06):151-156.
[5]李晋媛 .纪实美学的现代性思考: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电 影理论开拓[J]. 电影评介,2021(12):48-51.
[6][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M].黎静 ,译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