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人类文明初期,人们就会通过歌声表达情感,通过歌声与他人交流。美声音乐表演起源于西方文明,在鸦片战争期间被带到我国,但是,国内的美声音乐表演艺术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只注重提高歌唱技巧,而不重视情感的融入。因此,如何在美声音乐表演中达到“声情并茂”,值得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声音乐表演,声情并茂,艺术表现力,情感,技巧
歌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美声音乐表演是用歌唱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因为美声音乐表演的歌唱风格更加优雅,演唱形式更加灵活,还因为美声音乐表演更注重自然发声,深受很多人的喜爱。美声音乐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欧洲,是欧洲传统美声音乐表演发展的产物。自传入我国以来,美声音乐表演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几位世界著名的表演者,但目前的美声音乐表演并没有得到我国群众的认可和欣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美声音乐表演者没有从源头上理解声和情的关系,只炫耀自己的美声音乐表演能力,没有任何情感,没有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导致吸引力不够强。有这种想法的表演者没有意识到,对于一个表演者来说,声情并茂是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两者相得益彰。所以,只有声情并茂,才有真正的美声音乐表演。因此,我国的美声音乐表演要想深入人心,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提高,需要不断研究美声音乐表演里的“声情并茂”技巧。与此同时,随着美声音乐表演在不同时期的不断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诠释方式。在美声音乐表演中要实现“声情并茂”,不仅取决于美声音乐表演的技巧特点,还取决于美声音乐表演所蕴含的情感特征。
一、美声音乐表演里“声情并茂”的来源
对于表演者来说,首先要了解的是声情并茂的内涵,需要认识到的是,大多数人关注技巧也关注情感。首先,声音是美声音乐表演存在的前提,而情感是美声音乐表演的基础。人们在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事实上,任何艺术都有表达人的情感的终极目标,美声音乐表演的目的是借助娴熟的美声技巧表达情感。表演者无论在技巧方面多么出色,如果缺乏情感表达,就不是艺术家。因此,“声情并茂”是一种审美标准,是美声音乐表演的最高境界。
(一)情感是美声音乐表演的源泉
人们早在开始创作作品用耳朵欣赏之前就学会了如何使用嘴巴,比如模拟鸟儿的响亮唧唧声、以及学习森林和山谷里的声音等。研究发现,人们美声音乐表演的动力源泉是情感!人的情感主要根据人的主观意志分为快乐和痛苦两类。因此,在表达人的情感行为时,歌唱主要分为两类:表达快乐情感行为的快乐作品和表达悲伤痛苦情感行为的悲伤作品,比如,当人们用歌声来表达和唤起爱情时,表演者的音质、节奏和音调能给听者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美声音乐表演的发展也离不开情感。
(二)“声情并茂”是美声音乐表演发展最佳选择
正是美声音乐表演大师在不同时代对“声情并茂”的渴望所产生的审美和艺术潮流,为推动美声音乐表演技巧的创新和歌唱风格的进步指明了方向。在早期,教堂合唱团女童由被阉割的男孩取代,他们成年后声带比女性短,同时具有男性的体力和肺活量,其宏大、清新、明亮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令听众赞叹不已。于是,美声音乐表演耀眼而华丽的技巧,尖叫的歌唱风格,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美声表演美学。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厌倦了这种不正常的表达,开始追求充满活力的英雄史诗、故事等,在歌声中人们不再欣赏展示技巧的尖叫声。同时,由于剧院和团体的不断扩大,以及男高音演唱技巧的重大突破,演唱逐渐从尖利转向了恢弘,观众也越来越喜欢这种新的风格。因此,美声音乐表演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内心情感与歌唱的结合,遵循充满戏剧激情的演唱风格。因此,在美声音乐表演中情感不仅立足于声音,而且赋予声音丰富的意义和魅力。尤其是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的嗓音细腻优美,不仅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而且歌唱的热情和激情可以引领和完善声音形象,控制嘴巴、胸腔、头部等,不知不觉中让音色非常优美,感染所有的听众,也感染自己,成为天籁之音。
二、美声音乐表演里影响“声情并茂”技巧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美声音乐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误区,初学者中,还有一些学了十几二十年的大龄表演者,不少人只注重学习和提高美声音乐表演技巧,却忽略了美声音乐表演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导致他们不会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情感。从客观上看,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差异,而美声音乐表演起源于西方,与我国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国美声表演者很难准确理解和深刻捕捉美声音乐表演所蕴含的情感。在缺乏情感理解的背景下,这给作品的表达带来了一定困难。此外,还有客观的语言和书面障碍,因此,美声音乐表演在实际表演中也缺乏足够的表现力。从主观上看,表演者对美声音乐表演的情感表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表现力不足。
(一)美声音乐表演里影响“声情并茂”技巧的客观原因
虽然美声音乐表演在我国已经很发达,但多数演员还不能很好的达到美声音乐表演的演唱技巧和演唱效果。主要原因是美声音乐表演是西方人发明的,西方作品的内容与其历史、文化、民风息息相关。有人质疑美声音乐表演,且与中国戏剧演员和民谣表演者进行比较,其实并不能这么比较,戏曲演员和民谣表演者唱着民族的故事,与民族一起抒发感情,他们的情感在美声音乐表演的时候可以很自然地调动起来。而美声音乐表演有语言障碍,对中国人来说要困难得多。例如,《费加罗的婚礼》翻译成中文很难演唱,如果用意大利语演唱就方便多了。因此,我国美声演唱者在表演中无法准确理解作品,因此无法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无法达到演唱的效果。要实现美声音乐表演声情并茂的特点和效果,就必须掌握美声表演技巧。在西方歌剧中,唱咏叹调是非常困难的,可能由于各地语言和风格的不同,咏叹调技巧要求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要求和规范是一样的,演唱评分标准也大体相同。
(二)美声音乐表演里影响“声情并茂”技巧的主观原因
我国美声音乐表演存在着很明显的重声轻情问题,虽然很多美声音乐表演作品和很多文章都呼吁重情,但在实践中,情况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反思和分析原因。比如很多人没有语言水平,看不懂内容,往往无法在情感上和表演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只是用声音来唬人。此外,很多人在表演形式上对美声音乐表演的理解有偏差,认为美声音乐表演应该是庄重、优雅等,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外来的美声音乐表演,于是重声轻情成为常态。但其实,虽然西方人和东方人的歌唱风格不同,但在表达情感上,爱、恨、哭、怒、希望、失望、兴奋、沮丧、祈祷、赞美,这些都是那么的相似,可令人惊讶的是,我国美声音乐表演者中很少有人真正做到融入情感。
三、美声音乐表演里“声情并茂”的分析
不好的美术音乐表演往往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情感不真实,一种是声音不好听。情感不真实是对所谓声音之美的盲目追求,导致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之间存在差距;声音不好听是情感的作用被夸大,虚假的情感自然不会有美妙的声音。因此,如果没有声音和情感的内在联系,谈论“声情并茂”是无用的。从字面上看,“声情并茂”应该具有三个含义:一是声音,二是情感,三是组合。
(一)声音的重要性
美声音乐表演的目的是唱出情感,用情感来启迪听众,依靠声音来表达情感和体验;没有声音,情感如无根之萍,也就没有美声音乐表演。想要达到良好的美声音乐表演效果,要做到如下几点:1.正确呼吸的方法,在美声音乐表演中,正确呼吸是关键因素之一。帕瓦罗蒂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掌握你的呼吸,你就不能唱好美声。要掌握自己的呼吸,必须掌握以下三件事:首先,了解呼吸常识;其次,学会正确呼吸;最后,学会气息控制。正确呼吸的方法是指美声音乐表演时正确使用气息,正确处理歌唱中情感与声音的关系。2.科学发声技巧的应用,要明白声带不是自己发声的,而是用呼吸来振动声带,通过共振出来的。人声有两种:一种是真声,另一种是假声。不管用什么唱法,都必须是真声和假声的结合。一般来说,低频区的真声较多,中频区的真假声混合比例大致相等,高频区的假声较多,这种合作是通过科学训练获得的。3.掌握作品的节奏、旋律等元素。美声音乐表演需要对作品的配乐、间奏、节奏等有全面地了解。比如,前奏给表演者营造出氛围,定下基调,还有一些速度和表现力的术语让表演者暗示情感变化,在这些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品。因此,美声音乐表演在作品处理中,要研究它的节奏,让作品动起来,词也动起来,情感活动也会有起伏,情感的表达必须有节奏,才能充分表达各种情感的相互作用,才能更深层次地解读和理解作品。表演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清楚地表达情感。
(二)情感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要不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音乐以生活为创作之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美声音乐表演并不是想象中张嘴表演那么简单。美声音乐表演的灵魂在于表达人们的感情,一个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表演者,也就无法成为人们认可的艺术家。很多知名表演者在处理作品时会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求先打动自己,而如果对人物、场景、事件和情感完全漠不关心,那么必然没有灵魂,真情无法流露。比如,笑是人们开心时表达的一种情感;哭泣是人们在受伤或悲伤时表达的一种情感。舞台上的笑和哭与现实生活中的笑和哭相似,但也有区别,因为在表演中,应该有艺术美感和吸引力,真情实感是对感情经过艺术化加工和创作的再现,而不是真哭或者真笑。因此,只有那些经历过的感受,才能真正表达出来。所以,情感表达是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必须不断积累情感材料。而对作品风格的正确认识和对作品主题的把握,是歌唱情感表达的瑰宝。
四、如何提高美声音乐表演里的“声情并茂”技巧
演奏美声音乐表演时,需要运用表达情感和体验的技巧。这种技巧不仅是美声音乐表演的基本原理,也是美声音乐表演的最佳原理。表演者必须根据表演内容的思想感情进行融合,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引起共鸣,为演出营造良好的氛围。
美声音乐表演的声情并茂要想在演唱中表现出效果,就必须掌握技巧和方法。表演者需要掌握音色和音高,并且通过不断练习,针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自由切换演唱技巧。在美声音乐表演中,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往往非常细腻,不断变化,表演者必须控制情感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表达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一)提高文化素养,加深对内涵的理解
首先,表演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直接反映了表演者的个人素质,也是其表演的基础。目前在我国美声音乐表演的大部分作品都来自意大利,由于所代表的文化不同,表演者无法准确捕捉整体感受。在这种情况下表演者就需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一方面要不断学习西方语言,消除语言交流障碍,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研究西方国家的文化史,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捕捉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美声音乐表演者在注重歌唱技巧的同时,也应该多阅读世界历史和艺术史,尤其是美声音乐表演相关资料。美声音乐表演来源于西方,研究这些文化专著有助于表演者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此外,表演者要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在对作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可能很难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并正确表达它们。因此,为了在美声音乐表演中达到“声情并茂”,大大增加艺术感染力,需要对作品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所谓内涵,基本上是指作品的内在意义,也就是思想感情。表演者必须仔细研究和理解作品,理解越深,感情越深,在歌声中的表达也越完美。
(二)提高意境的想象力
美声音乐表演艺术家需要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和创造生动的意境,使所要表达的形象得以突出。对于作品,表演者不仅要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还要根据作品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合适的画面。表演者在美声音乐表演时,可以将这些画面与自己的歌唱技巧结合起来,让自己的情感自然地融入美声音乐表演的表演中。通过想象,表演者将自己沉浸在作品的情感和角色的心理中,感受作品应该表达的情感。例如:《星光灿烂》是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重要的男高音咏叹调,演唱这首咏叹调时,表演者必须想象自己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和情感定位,只有呈现出准确的定位,才能唱出这首曲子。在美声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经常用想象力来引导自己的感觉,通过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总之,在美声音乐表演中,不仅要注重技巧,还要注重情感的作用,运用意境的想象力,感知情感信息,接受细微的情感冲击,把真情投入其中,触动自己和听众,那么美声音乐表演的内在本质才能显露出来。
(三)正确理解作品的风格,合理运用声音
当我们唱一首曲子时,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配合曲子的信息和情感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除了优美的声音,表演者还必须能够控制声音和音色的变化。比如,进行曲选择雄壮的声音;华尔兹选择明亮、壮丽、轻快的声音;摇篮曲选择柔和甜美的声音,以此类推。对于表演者来说,要加强运用自己声音的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实践中,用不同的声音来形成不同的人物和情感,但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作品的风格,美声音乐表演风格是动态的,在美声音乐表演中,要尊重文化背景,才能唱出非常真实的作品。比如罗西尼的歌剧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优美迷人,灵气十足。高端、绚丽的复杂性和演唱难度,都要求表演者拥有出色而高超的美声音乐表演演唱技巧。在演唱他的作品时,要注意合理运用声音,相应地调整音量和强度。威尔蒂生活在意大利民族解放时期,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赋予剧中人物和情节现实主义生命力。因此,要求表演者有很强的唱功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还要有抒情流畅、灵活柔和的演唱能力。舒伯特的《小夜曲》不同于歌剧咏叹调,他的作品表现微妙情感、浪漫情调和优雅风格,需要在高频区域使用柔和的声部、半声部和渐强技巧来丰富人声,因为中低音量的声音更能表达出作品安静的心情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还可以将内心的声音和自言自语表达出来。
(四)要善于捕捉情感,并进行细腻地表达
美声音乐表演时,准确地捕捉情感尤为重要。有了这些情感,美声音乐表演才会耳目一新;没有这些情感,就不是美声音乐表演的艺术。但是,在通过人声表达情感时还需要更加理性,理解情感,感受它们,然后适当地表达。比如,在表达喜悦的情感时,在心、在眼、在声音中表达喜悦;表达愤怒时,声音不应该是愤怒和粗暴的,还要注意声音的圆度和连贯性;表达爱情时,要注意爱情的内在本质,爱情的纯洁、爱情的高贵;唱伤感作品时,不能在舞台上失控地哭泣,但内心应该是悲伤的,即用声音和悲伤的表情感染观众,让观众为真实而哭泣。表演者的头脑一定要冷静,这样每个发声器官才能更轻松地控制声音。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表演者,无论在演唱时如何投入,都不应该超越界限,被情感所控制。因此,对于同一首曲子,如果不同的表演者表达,他们的音高和音频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唱出来的美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用心传达歌唱的魅力,就无法更好地表达完美的音乐形象。表演者必须将全部的精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投入到歌唱中,将自己的理解、知识和感情投入到作品中,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同时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表演者应根据语言和情感的需要,在旋律中加入其他音调,使其具有装饰性,比如颤音、滑音、重音等,使歌声更动人、更自然,更有韵味,让歌声有血有肉。因此,美声音乐表演要对情感进行艺术化处理,这是实现“声情并茂”的重要手段,表演者必须对整部作品有真实的感知,对作品的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整体视野,包括整体的速度、力度、响度、音色、伴奏等,尤其是注意高潮。作品的高潮部分通常放在结尾,是作品中最情感化、最具表现力的焦点,需要表演者全力以赴。在处理高潮时,表演者必须为高潮留出足够的空间,以适当地强调高潮,将所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美声的唱法源远流长,发源于欧洲,是欧洲传统演唱艺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美声音乐表演的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表达以及演绎方式,但美声最终要落脚到“声情并茂”的发展道路上,这不仅仅是美声歌唱的技巧特点所决定的,更是美声中蕴含的情感特性决定的。在美声音乐表演的演奏中,演奏的主要原则是声情并茂的结合,但在我国目前的美声音乐表演中,还存在着对作品理解不够、演唱技巧不够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表演者们需要加强演唱技巧。同时,通过学习西方语言及相关文化,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将自己的情感与歌唱技巧联系起来,达到美声音乐表演时“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通俗唱法在美声技巧中的应用价值[J].知音励志,2016(24):253.
[2]夏建军.试论通俗唱法中美声音乐表演基本功的重要性[J].经贸实践,2016(24):190,195.
[3]王芳.谈美声技巧训练中容易忽略的“三种音”[J].戏剧之家,2016(21):70.
[4]孔令宇.浅析美声音乐表演里的“声情并茂”技巧[J].艺术科技,2016(02):172.
[5]高博.美声教学中技巧性与艺术性的相关问题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5(12):215.
[6]张文珠.美声音乐表演演唱技巧在歌唱表演艺术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5(22):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4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