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论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7 11:52: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江华瑶族长鼓舞优美多姿、赏心悦目、群众基础广泛,是瑶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体现,更是瑶族个性、审美习惯的体现。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背景下,其传承和弘扬有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音乐与娱乐、社会文化、商业、健身等方面对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价值进行梳理,挖掘其宝贵财富,以期对其加以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价值梳理,文化传承
 
  长鼓舞是湖南省江华地区具有瑶族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通常以表现瑶族人民群众生活为艺术手段,以再现瑶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一般在较为固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场合演出,如在春节、丰收、新房建成这种喜庆时期,以及在祭祀“盘王”或其它祭祀场合中表演,其类型有“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因瑶族进入江华地区时间久远,加之江华东高西低、山势崎岖的地理环境,使得长鼓舞有多种形式,主要有“盘古长鼓舞”“锣笙长鼓舞”“桌上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羊角短鼓舞”等。瑶族祖先最初打长鼓是为了驱逐野兽,之后不断融入祖先们的智慧,演变出了多种打法,按动作分文打和武打,按形式分单打、对打和围打。
 
  江华瑶族长鼓舞作为传统的民间舞蹈,其开展需要特定的时间、空间及特定的工具,以及聚众等条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需要特定的工具外,其他条件已无足轻重。在江华地区,长鼓舞作为一种健身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可和接受,但其价值远不止如此。
 
  一、音乐与娱乐价值
 
  长鼓舞兼具音乐与舞蹈之美。原生态长鼓舞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之美,其音乐节奏明快,情绪热烈,与有力量感的舞蹈相契合,显得律动感十足。
 
  原生态的长鼓舞是一种舞蹈与配套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人声伴唱和器乐伴奏构成了长鼓舞音乐,长鼓歌旋律活泼、节奏欢快、歌谣久远。其中有名的《盘王歌》最晚于宋代流传,是瑶族古典歌谣集,祭祀盘王的主要唱本。器乐通常是指以唢呐为主,辅以大锣、大鼓、大钹、碗锣等吹打乐。唢呐多为瑶族民间艺人自制,其演奏技法也是独具一格的。跳着鼓舞,伴着唢呐,唱着盘古歌,整个画面欢欣、活泼,具有喜庆感。吹打乐器还根据不同的场合衍生出了不同的吹法,在大型庆典活动中大吹大打,一般喜庆场合中小吹小打。
 
\
 
  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歌曲抒情、优美、热情、活泼、手法细腻、构思精巧,但这种传统音乐的受众有限,在现代音乐和科技的冲击下逐渐式微。所幸的是仍有传承人致力于收集和保护原生态的长鼓舞音乐,作为现存的传统民间音乐活化石,仍具有音乐创作借鉴价值与审美价值。
 
  娱乐是人们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天性,舞蹈也是愉悦身心的一种娱乐。江华瑶族长鼓舞属于喜庆舞蹈,瑶族人民在“过新年”“耍歌堂”等传统节日,或者是喜庆丰收等喜庆场合进行规模性的表演,可以看出长鼓舞是当地人们表达喜庆、幸福、快乐情绪的象征,具有满足瑶族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和陶冶愉悦心灵的娱乐价值。
 
  江华瑶族长鼓舞的表演可以是规模性、团体性的,也可以是个体性、个人化的。这项民间活动不受时间、地点、表演者人数、观众人数等因素影响,无论是乡村街道、自家院子,还是休闲广场等不同类别的场地,都可以自由发挥,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活动,既可以满足自身的兴趣,又可以愉悦自身的心灵。长鼓舞在表演时,有着明快、热烈、欢快的击鼓节奏,可以使参与者的身心得到满足感、幸福感和娱乐感,释放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交际中的烦心压力,达到愉悦身心和调节个人情绪的积极效果,既充实了日常生活,又丰富了娱乐情趣。
 
  同时,舞蹈动作多种多样,并不追求整齐划一,融合阳刚美与柔和美,带给观看者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享受与滋养。在快节奏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长鼓舞是快节奏中的特殊部分,它的舞蹈形式虽然快,但是给人自身的体验更多的是它带给参与者的一种精神娱乐体验和享受,大大发挥了它的娱乐价值。
 
  二、社会文化价值
 
  江华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长鼓舞深深影响了江华瑶族的生活形态、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艺术写真,主要用来研究瑶文化,对瑶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如今的江华地区,长鼓舞所显现的文化价值更多在于一种文化认同感。在对江华瑶族长鼓舞协会的会长李湘萍调查采访中得知,她对瑶族长鼓舞的文化价值有着深刻认识,瑶文化早已成了瑶族人不可或缺的文化记忆,作为传承人,其特别愿意去宣传本民族文化,并希望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社会价值有赖于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贡献,通常通过自我或组织的一定社会实践来创造。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在2008年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引发了江华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长鼓舞,建图腾园、文化馆、盘王殿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设施的修建,为当地工人提供了临时工作,而建成后的设施又独立成了一个机构,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学校积极响应瑶文化进校园,开展长鼓舞课间活动,从小培养瑶族长鼓舞的继承者。而作为瑶族学生,从小便有穿着瑶家织锦、跳长鼓舞的经历体验,学校请来的老师也是资深的瑶族文化的传承者,原本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他们是一群快要边缘化的人物,学校的重视让他们有了传播和发扬长鼓舞的机会和平台。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具有增加就业岗位、掀起学舞热潮的社会价值。
 
  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具有塑造文明新风、助力产业振兴的社会价值。长鼓舞协会及各种有关瑶族长鼓舞的民间团体的盛行,让长鼓舞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对社会风气、文明新风起着很好地塑造作用。民间自办文艺社团的最大功能是促使社团成员实现自我表现和自我服务。社团成员不是作为接受者被动地欣赏文化活动,而是作为表现者主动地展示文化活动,他们在自我塑造、自我欣赏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李湘萍老师带领协会成员编排的带有民族特色的长鼓舞节目,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办的晚会上大受好评,也有些民间长鼓舞活动的组织者,开展长鼓舞活动满足自身强身健体的需求。长鼓舞的盛行带动了一批产业的发展,在以前的长鼓舞活动中多用唢呐伴奏,如今赶上时代步伐,多用音响伴奏。但最受影响的产业是服饰行业,传统原始的高山瑶服饰庄严肃穆,多为祭祀所用。如今的高山瑶服饰华贵艳丽、色彩缤纷,并且为了更好地适应表演,还对其做出了相应的改造。长鼓舞的表演活动增多、规模扩大,让瑶族服饰成为刚需,带动了瑶族服饰产业的发展。永州江华瑶族长鼓舞还具有促进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价值。江华是瑶族自治县,瑶族在本县占有绝大多数人口,瑶族也分为岭东高山瑶,岭西平地瑶。最初长鼓舞是岭东高山瑶的传统艺术形式,而岭西平地瑶对此知之甚少。如今全民皆学舞,生活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其他民族群众也对长鼓舞报以欣赏的目光。江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团的成员在表演长鼓舞项目中共同交流、交往、交融,相互欣赏、互相学习,为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文化交流,铸牢民族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三、商业价值
 
  近些年来,国家下发的一些利民政策中,很多都涉及到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致力于地方文化繁荣的同时,也致力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反作用,这时,地区特色文化会产生与其相关的经济效益,即体现了商业价值。地区特色文化的商业价值,可以从它的生产、消费和交易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随着地区社会的发展,江华瑶族长鼓舞也由逐渐逝去,到重新进入世人的眼球,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传统文化在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又给江华当地从事长鼓舞有关产业的活动主体带去了不容小觑的经济利益。
 
  首先,从生产角度进行分析。江华瑶族长鼓舞文化得以传承,离不开长鼓舞表演工具的生产和改造,长鼓舞的表演用到的主要是长鼓,长鼓通常采用沙桐木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长鼓的生产制造材料并不难寻,江华当地居民便可提供,这会增加居民的经济来源,使经济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长鼓的制作需要手工艺人,颜色的涂抹、图案的雕刻都是十分注重细节的,这些细节方面的工作既是长鼓制造艺人师傅们的兴趣所在,又会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提高积极性。
 
  其次,从消费角度分析。长鼓舞为地区特色民族舞蹈,具有民族特色,比较有吸引力,也有一定的优势。当地可以举办以长鼓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招商活动、文体活动等等,为江华瑶族长鼓舞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这样不仅能展现瑶族的民族文化,还能够给参与其中的艺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展现长鼓舞的商业价值。在举办长鼓舞主题活动的时候,会有很多游客参与其中,这时,长鼓舞带来的并不仅仅有对表演艺人的经济价值,还有对江华当地各方面的经济价值,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或者活动结束后,会有游客继续体验瑶族的民族风情,感受瑶族的民族文化,会带动当地服饰、饮食、住宿等方面经济上的发展。
 
  最后,从交易角度分析。在江华一些大型活动的时候,比如进行招商、引资活动时,可以邀请长鼓舞的表演队进行表演,这是长鼓舞表演团队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往,既可以进一步弘扬长鼓舞的民族文化,又可以给表演长鼓舞这个团体带来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


\
 
  四、健身价值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以强身健体、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人体机能免疫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为一项民族文化活动,江华瑶族长鼓舞的基本动作由走、跳跃、蹲、转等肢体动作组合而成,表演长鼓舞是全身性的运动,可以使表演者的肌肉、关节、韧带等都得到锻炼,达到有氧锻炼效果,促进人体能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在前非遗时期,江华瑶族长鼓舞便被人们用来当做强身健体和充实精神时间的一项肢体体育活动,人们在表演的时候,既是兴趣所驱使,又是肢体感觉所在,在不经意间便会达到强健体魄的效果。具体来分析,表演者在表演长鼓舞时,会对长鼓舞进行击打,即击鼓动作。足部也会随着节奏,跟着拍子的指示,做出相应的动作,形成矫健的舞步。这时由手臂至足部都会得到相应的动作指示,赋予全身身体一定的运动负荷,加速人体能量的内部循环,从而促使表演者的人体机能和内部能量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江华瑶族长鼓舞在体育健身方面来看,其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具体从表演者进行击鼓动作来看,其动作多由走、下蹲、跳跃、跑、旋转、挫、顶、斗、扭等组合而成。从完成击鼓动作的主体全身性来看,首先由击鼓者的头部、胸部再到腰部、胯下、膝盖处,最后到小腿部、足部,这些身体部位在进行击鼓动作的同时,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当多次重复性的击鼓动作出现时,击鼓牵动着表演者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全身性的运动,使得关节处、肌肉、韧带都得到发展锻炼,同时,也会提高人体的机能免疫力,当左手和右手进行不间断的持续性击鼓动作时,会增加手臂、手腕、手关节的灵活性和敏捷度。
 
  江华瑶族长鼓舞的舞蹈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长鼓舞动作表演的要求会带动表演者肢体的自行改变适应,简单来说,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会随着长鼓舞舞蹈动作的要求,变得更加熟练敏捷。一个长鼓舞的舞蹈动作一套下来,需要表演者身体从头到脚各个部位的配合,对于长期跳长鼓舞的人们来说,他们自己身体的灵活度、敏捷度、柔韧性和力量感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充分发挥了长鼓舞的健身体育价值。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文化、艺术与社会间的交融日趋剧烈,江华瑶族长鼓舞也在这种形式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别于以往非遗稍显古板,仅仅只有利用传承求发展不同,如今非遗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行改造。我们应跟紧时代的潮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挖掘长鼓舞本身的价值,促使江华瑶族长鼓舞多元化价值得到更大更充分的展现,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更便捷地为人民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文化厅.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华瑶族长鼓舞[DB/OL].2022-01-15.
 
  [2]陆良民.瑶族长鼓舞及其音乐特色[J].中国音乐,2003(04):66-69.
 
  [3]盘才万,房先倾,李默等.盘王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307.

       [4]盘贵江.湖南江华瑶族长鼓舞申遗成功后的传承保护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年.
 
  [5]刘鸿,赵翔,寇镇元.乡村振兴背景下民间文艺社团的社会价值探析[J].中国文化馆,2021(01):113-120.
 
  [6]唐元超.瑶族长鼓舞体育文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9年.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433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