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戏剧导演的创作过程中,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内容,尤其是对于大型舞台表演,演员的表情神态难以现场观众看清,所以语言和肢体动作就成了演绎角色,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在戏剧导演创作过程中,利用肢体语言可以丰富角色形象、升华角色感情、提高观赏效果,而戏剧创作中肢体语言的应用包括直接应用、间接应用和舞台调度三种形式。本文对戏剧导演创作中的肢体语言应用加以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提升戏剧表演者肢体语言素养的两大方法,即模仿观察和实践运用,目的是提高国内戏剧导演创作中对肢体语言的应用质量,提升戏剧创作和表演的效果。
关键词:戏剧导演;创作过程;戏剧表演;肢体语言
戏剧是我国文艺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内容之一,因为戏剧表演所呈现给观众的都是实时画面,不能提前录制,并且受到戏剧表演时间、场地的限制,戏剧表演对演员和导演的要求都更高,尤其是大型文艺晚会和活动中,戏剧表演必须跟舞台形成良好互动,必须跟观众建立情感联系,才能够将戏剧表演的核心与思想传递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所以对于导演的要求非常高,而在戏剧导演的创作中,肢体语言无疑是最关键的内容之一,舞台戏剧表演不比电影电视剧,可以对角色面部表情精准抓拍,还能够特写加慢动作加特效一起使用,戏剧表演更加注重表演者的动作和台词,台词取决于剧本,受编剧直接控制,而肢体动作则取决于导演,因此在戏剧导演的创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无疑是戏剧表演的重中之重。
一、肢体语言概述
肢体语言主要是指借助于人体的四肢等部位所做出的各种动作来表达某一方面的内容或者情感的表达形式。对于戏剧表演来说,肢体语言主要是对表演的内容以及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思想等进行具体呈现的表达形式,因此,肢体语言是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肢体语言不仅在戏剧表演中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无处不在,人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会使用各种肢体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情感。
国内对戏剧表演肢体语言的研究包括两个部分:
(1)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董嘉鑫在她的研究中认为:“肢体语言在戏剧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的内涵,理解戏剧深层次的思想情感,感受戏剧角色的情绪和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因为我国古代戏曲中很多肢体语言已经发展成为派系,具有代表性,有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所以将这些肢体语言应用到戏剧创作中能够弘扬我国的戏曲文化。”
(2)如何在戏剧创作中应用:史昆的研究认为:“戏剧表演者要提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力,既需要不停地观摩优秀前辈的表演,从他人的表演中获得启发,寻找肢体语言表现力的关键所在,也要加强自身实践,在表演和练习中加强对肢体语言的运用和理解,熟能生巧,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还需要对肢体语言动作加以创新,产生自己新的想法,才能够不断发展精深”。
二、戏剧导演创作中应用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戏剧导演创作中应用肢体语言主要能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这也是戏剧表演重视肢体语言的原因,在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是推动情节、塑造角色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角色形象
首先,肢体语言可以丰富角色的形象,这是肢体语言本身的属性。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可以表现出这个人的个性,修养等,甚至在审讯中也会对嫌疑人的肢体语言加以分析和解读,从而判断其违法犯罪的可能性。所以肢体语言本身作为人类固有的语言表达之一,就能够起到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戏剧导演创作中,角色的形象如果仅仅依靠台词和表情,是根本无法展开和塑造的,除开极个别特殊的角色需要,比如长期卧床的角色或者身体残疾的角色,其他的角色都需要有肢体动作,既是为了剧情得以推进,也是为了丰富角色的形象。以陈佩斯在春晚表演中塑造的经典吃面形象为例,通过他夸张地吃面动作,大口嗦面的肢体语言,把一个身在乱世,靠当汉奸混饭吃的角色形象塑造得非常到位,对于他所塑造的最底层统治者,依然是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所以他每顿饭都吃得很大口,要吃饱、吃撑,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角色的形象一下子就丰满起来,而不是简单地脸谱式的坏人,汉奸形象。所以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角色形象。
(二)升华角色情感
戏剧表演的最终目的是向观众传递出导演的情感,传递出戏剧中角色的情感,这些正向积极的情感依靠演员扎实的台词功底和神情也可以传递出一部分,但是真正要对观众产生灵魂深处的冲击,还是需要依靠肢体语言,需要表演者跑、跳、坐、立等动作来吸引观众注意,升华角色情感。比如在《最美警察》这部戏剧中,结尾的时候,所有表演者都一起向观众久久地敬一个标准的礼,瞬间就将角色和戏剧的情感内涵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将人民警察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奋斗在保护人民群众第一线,无数牺牲和血汗换来群众安居乐业的情感升华得淋漓极致,成功触动了在场观众的心,表演获得一致好评。所以,戏剧导演创作中的肢体语言是升华角色情感的不二法门。
(三)提高观赏效果
戏剧导演创作不仅需要注重内容情感的表达,更需要注重戏剧的观赏效果。戏剧是面向现场观众的,没有后期剪辑和特效制作的空间,并且在表演现场还会受到灯光、场地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所以更需要从观众感受最直观的角色肢体语言入手,提升戏剧的观赏性。比如赵本山和范伟的春晚经典小品《卖拐》,本身这个小品的思想内核非常深刻,是对社会上那些诈骗弱势群体,虚假宣传厂商的有力抨击,但是春晚观众多,很难让所有观众看清楚表演者的神情,所以就设计了赵本山和范伟走路一瘸一拐的肢体语言,让观众理解,确实大忽悠将老实人给忽悠拐了。这样的肢体语言既让整个表演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笑点,还将戏剧的情节发展交代清楚,所以这个小品的观赏性极佳,时至今日仍旧有很多人反复观看这个作品,并且笑得乐不可支。因此,肢体语言对提高戏剧的观赏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戏剧导演创作中对肢体语言的应用
在戏剧导演创作中,对肢体语言的应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直接应用、间接应用和舞台调度,三者的应用方式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相同,需要注重的细节把控同样存在差异,所以需要导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设计。
(一)直接应用
戏剧导演创作中对肢体语言直接应用是最常见的方式,在直接应用中,肢体语言所代表的往往就只是肢体动作本身的含义,其作用往往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表演者直接应用肢体语言,让观众明白角色所处的剧情,角色正在做的事情。这是戏剧的主要组成内容。比如在2021年春晚的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其中吴海龙扮演的暗恋女神许久的小伙,在台上一直有很多肢体原因,比如与女神的父亲共同做家务,给女神的父亲端茶倒水等,这些肢体语言表演的时候并没有配台词,但是表明了角色在所处环境中所做的事情,勤勤恳恳想要获得女神父母的认可接受,所以对于剧情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试想如果这个角色在没有台词的时候就傻坐着,那么后续女神男朋友来家中的剧情冲突就无法展现,二者的对比无法突出,观众就会觉得这个角色突兀。而正是因为这些细微的肢体语言,将角色的形象塑造出来了。所以直接的肢体语言应用在戏剧中,主要是起着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而在戏剧导演创作时直接应用肢体语言,需要分析剧情的发展和戏剧的分镜,这是用好肢体语言的关键。尤其是分镜,将戏剧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的主线剧情与动作罗列出来,然后抓住这些关键点,再让表演者临床发挥,自然过渡即可。肢体语言的直接应用对表演者要求较低,只需要把握关键,将角色做的事情表达清楚明白即可。
(二)间接应用
间接应用是戏剧导演创作中较难的一类,考验导演和表演者的能力。肢体语言的间接应用指的是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由于情感本身与肢体语言并无直接联系,但是肢体语言可以加深情感表达,所以属于间接应用。同一个肢体语言放在不同情境和剧本中,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同样是敬礼,《最美警察》中表现的是人民警察的伟大和无私,表达的是导演对人民警察的尊重。而在《警察与小偷》中表现的就是小偷的装模作样与蠢笨,敬礼都没做到位还装警察偷东西。所以肢体语言的间接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但是间接应用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感情升华和角色形象丰满上,大多需要依靠肢体语言的间接应用实现。直接应用只能够把角色做的事情交代清楚,交代不清楚角色的感情。而间接应用可以把角色的感情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根据观众的常识,配合剧情与表演者的台词和神色等,比如握拳举起就是威胁、双脚高跳代表喜悦、挥手表示招呼,飞吻表示对观众的喜爱等,这些间接的动作都是表现表演者情感和角色思想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加强对间接肢体语言的应用。
肢体语言间接应用的设计主要是抓住角色的思想感情,结合大众的思想认知,很多肢体语言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已经带有感情色彩,指代着某一种具体的情感,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肢体语言,顺应大众的认知,比如在国人的认知中,竖大拇指就是表示赞许,那么在戏剧肢体语言设计时,也需要参照这一标准。但是同时,又不能过度局限于这些常规认知,核心还是从角色出发,围绕角色的情感内涵,设计出具有艺术性的肢体语言。
(三)舞台调度
舞台调度也是肢体语言在戏剧导演创作中的应用途径。戏剧涉及到开场、结束、转场等内容,需要角色使用肢体语言进行舞台调度工作,避免转场的生硬,同时也能够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场景环境等。比如《卖拐》中,赵本山出场时,和媳妇一起耸着肩站在原地,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场景是寒冷的冬季,而空间场景则是在冬季。在戏剧创作中,开场起着交代故事背景,展示戏剧人物,突出主体事件的作用,而转场则承担着故事转折,场景或角色发生变化的作用,结束主要发挥着升华主题,点明感情,点明结局等作用,在这三个舞台调度中,都需要肢体语言发挥作用。
对于舞台调度中的肢体语言,最主要的设计点在于,自然且一目了然。首先是自然,在开场、转场的时候,角色的肢体语言要顺着剧情发展自然而然地成形,而不能显得生硬别扭,强行将观众带出戏。其次是一目了然,尽可能多地将下一段剧情的信息展现在观众眼前,因为戏剧舞台的空间有限,所以需要简化舞台内容,但是必要的信息就只能通过角色的肢体语言呈现给观众。比如冯巩主演的小品《搭车》,开场就是抓着公交车握把的肢体语言,将故事发生的场景一下子交代清楚,角色的身份也大致交代明白。所以舞台调度中应用肢体语言对于信息量的呈现非常重要。
四、如何提升戏剧表演者的肢体语言素养
戏剧表演者要提高自身的肢体语言素养,最关键的两点在于观察和实践,然后才能够推陈出新。观察模仿和实践是打好基础的必经之路,只有表演者观察过足够多的优秀前辈,在生活和表演中不断实践,才能够拥有优秀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一)模仿观察
身为一名戏剧表演者,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对于戏剧表达的水平。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戏剧方面的表演者,首先就要增强自身对于肢体语言的表达的力度。如何增强自身对于肢体语言的表达力度,是一名戏剧演员应该不断探索的奥秘。戏剧表演者要不断地对优秀的戏剧表演前辈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主要对其肢体语言动作的细节方面进行反复观察,并不断地在观察中进行模仿,通过这种反反复复式的练习,还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自身对于而肢体语言表达的力度。戏剧的导演也要不断地为这些戏剧表演者提供一些优秀的戏剧作品,以供他们进行观摩学习。同时戏剧的导演还要定期为这些戏剧表演者创设特有的戏剧情境,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特定性表演,对他们对肢体语言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并及时对他们所产生的各种错误进行纠正。通过这种对于前辈优秀作品观摩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戏剧表演者对于戏剧表演的模仿能力,不断强化其自身的肢体语言动作,以便在日后的戏剧表演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肢体语言动作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
(二)加强实践
从古至今以来,任何形式的戏剧表演都来自于生活,所以戏剧的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练习时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立足于实际生活进行表演。戏剧的表演者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现实的情景,进行真实化的肢体语言动作方面的表演,只有戏剧表演者能够做到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情境,在生活中进行真实化表演,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身对于戏剧表演的价值。戏剧的导演还要对戏剧的表演者进行审查,鼓励戏剧表演者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情景,并模拟该情景进行表演,戏剧的导演通过对戏剧表演者肢体语言动作的观察以及其台词和感情方面表达进行审查,来验证该戏剧表演者是否真正具备了表演能力,是否真正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现实情景进行表演。
结语
简言之,戏剧是艺术中表现能力极强的一种,通过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将剧情一点点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到一个优秀的故事,从而领会到故事中的精神和情感,达到自身精神提升的作用。在戏剧导演创作中,不得不考虑到舞台表演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将肢体语言的作用扩大化,让观众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理解角色的形象和情感,理解剧情的发展,因此,肢体语言的应用是戏剧表演的核心之一,这既需要导演的精心设计,也需要表演者出色的表演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而优秀的肢体语言表演,能够带给观众极强的冲击力,将戏剧表演推上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董佳鑫.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运用探析[J].戏剧之家,2021(23):24-25.
[2]李平平.浅谈新时期戏剧导演创新研究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9(30):41.
[3]史昆.论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J].传媒论坛,2019,2(06):119-120.
[4]段示威.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14):134.
[5]王为.戏剧导演的创作思维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01):234-235.
[6]吕文婷.浅论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J].戏剧之家,2018(04):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