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书法教学的深入推进,同书法人才培养、现代社会书法艺术发展均存在密切关联。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提升书法艺术发展成效和的传承水平,需要致力于探究我国书法教育体系的现状和其相应的对策。首先通过对书法教育产生和发展情况的简要叙述,结合分析我国书法教学体系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最终详细的阐明我国书法教育体系存在不足和缺陷的应对策略,以便能够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好的传承我国的书法文化,下述将提出关于科学发展书法教育的建议,以期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书法;教育体系;应对策略
想要了解我国艺术,就需要紧紧地抓住书法。而针对于我国源远流长的汉字,书法是其中极其关键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是其在历经几千年的历史之后的一种极其关键的代表形式。而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均是我国历史各朝各代出现的书法家[1]。但是针对于当前的情况而言,集大成的书法家却很少会见到,分析其发生原因,是我国的教育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互联网的高速发,并未太多的关注点在汉字书法教育上,且学生们也无太高的兴趣。所以,作为美术馆的书法老师,实施有效的校外书法教学,可以为培养我国的书法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配合学校有效促进提升书法教育的质量。在全面推进书法人才培养工作中,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提出一些关于有效发展书法教育的建议,并系统解读其相关教学活动的发展现状,以便可以支撑书法教育向高效、科学化方向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书法教育工作体系。
一、书法教育产生和发展情况
在我国书法是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人们抒情达意的主要方式,也是一种文字结构传承的重要方法。我国的书法教育历史悠久,文字和书法教育的产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在占卜吉凶的同时,卜辞也应运而生,成为汉字的早期书体。直到周代,在教育体系中开始出现书写。我国传统书法从先秦时期的逐渐发展,到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各种书体,再到之后走入艺术自觉,其慢慢的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对我国的书法艺术教育进行不断的丰富、延续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其逐渐成为其中的关键条件,也是衡量人才关键性的标准[2]。我国的书法教育随着官学的重视和私学的兴盛,呈现出绵延不绝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现代技术和新文化运动在近些年的兴起和发展,传统书法教育逐渐式微,书写方式也不再占据主流地位。然而,在我国书法艺术依旧是最具影响力,以及最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成为我国璀璨文化的一部分,有其强大的艺术魅力。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书法教育在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并获得恢复,当前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层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师范类、艺术类和综合类院校中,逐渐扩大书法专业招生规模,开始设置相关的专业,如今的规模数量、学科建设等,均在逐渐成型、成熟的同时,出现像基础和高等书法教育脱节、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书法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条件下,将加强对我国书法教育历史的回顾,积极分析存在的高等书法教育的现状,基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使我国的书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并实现可持续化的发展,走向成熟良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二、我国书法教学体系的现状
(一)书法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通过积极分析我国书法教育体系的现状,发现其师资力量在中小学以及大学中存在极其薄弱的现象和问题,很多的中小学书法教师,可能因为他们对书法认知上的偏差,以及自身的书法水平修养不太高,造成学生对书法提不起兴趣,也未遇到好的书法教师[3]。除此之外,我国的书法教育存在不确定性,其作为一门兴趣或者选修的课程,各学校和政府因为教育方向的问题,并未强制培养学生们书法,因此造成我国书法教育中存在很多的矛盾,很多学校也并不会将其视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教学,最终发展为中国汉字书法文化的流失。
(二)社会发展造成学生对书法教育体系无太强的兴趣
在当前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中,互联网行业获得飞速发展,计算机和手术等获得广泛应用,传统的行业、教育模式和通讯方式俄等,均被其所逐渐取代,社会中的人们逐渐转变为“键盘党”以及“手机党”[4]。所以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通过对新科技的应用,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等发生极大的转变,同时变得靠近科技的单一化,以及生活方式等的多样化。与此同时,针对于我国的汉字书法,越来越多的学生用笔写字的时间减少,甚至于看到的汉字认得却写不出的常规状态,以至于更难以提起对练习汉字书法的兴趣,甚至于大部分的学生根本不懂得我国的书法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风采,造成写出来的字失去本该有的汉字形体艺术,对于学生们整体素质的发展,以及我国汉字书写文化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学校无完善的书法教育评价、考核机制
在如今很多的学校中,他们认为书法不属于考试的课程,所以并没有认真地对待书法教育,态度并不认真严谨,日常教学中忽略对学生的书法教育,无法确切的理解书法文化对华夏文明的重要性,特别是体现在教育理论滞后,以及学校对书法教育考核机制、评价的落后[5]。然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书法教育,学生们不可以兴趣为主导去学习书法,需要考核,单纯因为学校松散的考核制度,均造成学生懒于、疲于对书法的学习。除此之外,各地区学校对书法的教育理论存在极其严重的滞后问题,我国书法教育体系时效性不强、丰富度匮乏,明显达不到系统培养学生的目标。
(四)汉字书法传承陷入困境
通过纵观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发现考试这一种形式是数以万计我国学生的晋升渠道。尽管素质教育一直为提上日程,并处于不断推进的状态下,使得当前的状况不太乐观。除了北京和上海等少数一线城市外,对于汉字书法的教育上,他们在必须课中有书法教育,而剩下的的大部分地区,甚至于很多的学校均无书法课供学生学习,均是通过副科的方式来实现书法教育,无疑发展为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困境。需要注意的是,较多的学生和学校,他们的目标就是进行最后的终极考试,但是较多的学校均把书法作为选修来上,把教育的重点全部放在培养学生科目知识。便使得在新一代的学生身上,难以有效传承我国的传统汉字书法,越来越多的学生汉字书法很差。
(五)无较佳的就业机会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进步,尽管近些年人们注重于自身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蕴的提升,但是这样的人群有这样的认识只在少数,或者说他们仅仅有这样的思想,却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和努力实践,所以造成尽管当前出现很多的高等书法专业的学生,但是对书法人才的需求并无显著性增长的趋势[6]。那些少数的书法专业毕业生,因为书法艺术在当前处于专业性强、小众等特点,他们的就业方向较窄。不仅如此,对于个人学历的要求上,当前我国用人单位获得普遍提高,在就业时本科毕业的书法专业学生更加严峻。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研究生招生的时候,很多高效书法专业的学生较本科要早,一定程度上对书法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产生极大的影响,硕博研究生的比例相对较高,成为我国书法专业高等教育中极其关键的、突出性的特点。同时按照《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明确每周需要在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设置一个课时的书法课程,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实施书法教育。但是,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老师,在我国当前依旧沿用的是应试教育体制,要求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升学率。在中小学升学中,书法并没有被纳入考察的范围,尽管教育部对书法课程的开设具有鼓励性和要求性,最终造成很多学校无法找到专业书法老师,并没有开设书法课程。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于书法专业的学生来说,其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其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性的影响。而我们都知道,书法专业的教育,是一个不断深化,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大学生并未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且在早期时并未参加培训班,他们很难在质量上有多大提高。基于此条件下,很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开设书法专业,促使本来那些教学质量不高、供大于求的书法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进一步恶性发展。
三、我国书法教育体系存在不足和缺陷的应对策略
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自身不断加强对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完善,实现多方力量的有效支撑。所以针对于我国的书法教育体系来说,在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条件下,其处于不断改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系统化的,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探究。
(一)构建良好的师资体系,加强实现人才培养
在现代社会科学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书法教育应当依据学校的现实需求,以高素质师资力量作为支撑,探索出能够有效构建的完善的师资体系,加强培养专业书法教师,最终高效化利用书法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师资,从而推进书法教育均衡化发展。针对于现有的书法教师,在实际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致力于提供给书法教师以不断进修学习的平台,实施针对性教育指导,保证他们不断依据书法教育改革发展现实需求,提升书法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组织开展行管教育工作,为我国书法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及有效性支持,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书法教育指导[7]。不仅如此,可以尝试把专兼结合的组织模式,积极的应用于对书法教育教师队伍的构建过程中,提供聘请社会书法水平较高的书法爱好者,努力弥补现有教师的不足现象和问题,让他们从事兼职教师,在有效发挥书法教育的作用的同时,壮大书法教育师资力量,并积极促进和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断丰富教师力量。
(二)政府或(和)教育部多组织书法大赛
想要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大练习书法中,比赛竞技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通过教育部或政府多组织地区和学校的联赛,其作为一项令学生充满信心的活动,通过扩大比赛的范围,划分出不同的奖项,便于报名的选手均有机会一展风采,是推进书法教育的好方法,因此加强完善此种奖项激励制度极为重要。需要明确,各地区和学校间,通过比赛均会为当地的荣誉而战,因此学生们会积极投入其中,还能够促使不同学校、地区间的学生,加强对我国书法教育体系中书法作品的相互对比和探索,在欣赏的条件背景,以及各式各样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学生的书法修养,不断取长补短。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正在逐渐走向系统、学术和规范化,完成系统性的教育结构和层次,实现专科、硕博士研究生,以及外国留学生等,是一件可喜可贺,以及书法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结果,广受当代高等教育对传统书法文化关注度。全国各个主要书法专业教学点中,充实了很多的科班出身书法专业毕业生,产生极佳的作用和影响,为书法的学科建设做贡献。需要明确,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同社会上书法培训教育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性作用,他们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全面基础、科学教学,以及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且在全国性各大展览中,近些年我国书协有越老越多的获奖人数、高校教师,对我国高等书法教育专门人才实现不断充实。
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理论知识获得检验,创作实践应当坚持以正确理论为指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借鉴存在于其中的经验,正确关注社会性书法活动,吸积极因素。但是因为经费不足等问题,很多院校没有考察课,所以应当积极拓宽知识面,提高眼力,保证本科四年两次考察机会。高等书法教育,面临着对现有书法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作用,同时致力于培养较高水平的书法专业人才,以便察探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关于书法创作教学循环,即先实施书法创作研究,转变为之后的教学,对人才的培养,进行最后的创作研究。也就是转化较高水平书法研究为创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生书法人才,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创作出更好的研究成果。
结语
在中国人民、中华文化的悠久发展历程中,汉字是伟大创造,而书法艺术则可加强人的修养,提升审美,其作为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极其关键的贡献,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针对于我国书法教育体系,只要客观认识存在于其中的不足和困境,积极的寻求源头,找准问题,最后对症治疗、精准下药,促使我国书法艺术更加璀璨辉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黄玉岩.高校书法技法课程网络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13(07):152-153.
[2]陈坚.书法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课外语文,2020,000(004):75-76.
[3]李宏旭.师范院校书法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9,26(17):2.
[4]秦继秋.简析基层文化馆(站)书法教育的现状及优化对策[J].求学,2021,20(19):2.
[5]魏洁.高等专科院校书法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作家天地,2019,000(013):113-114.
[6]杜涓.“全科型”乡村小学教育师资艺术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北方音乐,2019,039(006):84-85.
[7]刘水叮咚,侯金萍,黎婉嫦等.关于英文书法的现状思考及教学推广策论分析[J].教师,2020,000(005):5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