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器乐合奏是由多个乐器表现和塑造共同的音乐形象的集体表演艺术。器乐合奏艺术以其全面而均衡的组合方式赋予了音乐作品极致的表现力,近乎无穷尽地延展了音乐创作的空间和层次。本文以铜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为例,在广泛地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演奏实践,分析了铜管乐与弦乐的乐器组成及艺术风格,对铜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乐曲进行创新性探索,并研究了如何练习演奏铜管乐器与弦乐器的合奏作品,希望能够予读者以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铜管乐器;弦乐器;合奏;创新
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中,管弦乐指的就是欧洲古典交响乐。但实际上,管弦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触管弦乐。手机音乐、电视音乐、电影音乐等乐曲中都有管弦乐的影子。管弦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听众,引发听众的喜爱和共鸣。管弦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不仅包括国内的,还包括国外的,除了能够表现古典音乐之外,同样也可以演奏现代音乐。本文通过对铜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奏演绎进行创新性探索,以期找到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表达管弦音乐。
一、铜管乐与弦乐
(一)铜管乐的乐器组成及艺术风格
铜管乐器是一种将气流吹进金属制成的圆柱形号嘴(mute)后造成嘴唇振动的乐器,演奏者以双唇振动空气发音,并利用管子的长短和泛音的变化发出不同的音高。被称为铜管乐器的乐器,由乐器的发音方式来决定,而不管乐器的制作材料是否是金属。
铜管乐器是乐器中最辉煌、磅礴的家族。现代铜管乐器一般包括按键式铜管乐器和滑管铜管乐器。按键式铜管乐器在铜管乐器中占大多数,由演奏者的手指压下按键来改变管子的长度。小号(cornet)是最常见的高音乐器,明亮壮丽,通常奏强节奏或强和声。圆号又叫法国号(French horn),温暖结实,音色特殊,在交响乐中基本决定了乐曲的性格。大号(tuba)体型巨大,声音低沉,通常用来演奏和声,构筑地基。长号(trombone)是唯一常见的滑管铜管乐器,通过滑动拉管来改变管子的长度,中低音,金属色彩强烈,兼容性较强,一般用来演奏中音和声。
铜管乐器的音色本身就是一种功能。铜管声部自带的“金属质感”音色在表达情绪和形象时十分直观。例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使用四把圆号在高、中、低音区演奏ff音响效果,圆号特有的金属质感为乐章营造了犀利和肃穆的厚重感,奠定了满是阴霾的整体环境基调。长号的滑音很有特色,可以模仿飞机、警报音等特殊效果,常被运用于爵士乐中。拉威尔《波莱罗》中著名的长号solo段落利用长号的滑音来表现舞蹈般的旋律特性。
(二)弦乐的乐器组成及艺术风格
弦乐器的音色单纯,适合于演奏比较淳朴的作品。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埃尔加等所作的弦乐小夜曲,都是比较著名的弦乐作品。弦乐器是乐器中的重要分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振动发音。弦乐器的音色统一,弓法多样,灵动多变,极富表现力,常在室内乐和小品中担当独奏的角色,又可以演奏澎湃激昂的合奏部分。柔美、动听是弦乐器的共性,因此,弦乐声部可以用来演奏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
根据发音方式的不同,弦乐器可以分为拨弦乐器、拉弦乐器和击弦乐器。竖琴是用两手拨奏的拨弦乐器,合奏时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独奏时能奏出优美有感染力的抒情段或华彩段。小提琴是最具表现力和穿透力的乐器,音域较高,细腻多变,演奏技巧极其丰富,有大量的独奏作品。第一小提琴常担任乐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经常演奏旋律的和声来支撑旋律,也经常和第一小提琴共同演奏复调来对话和应和。中提琴与小提琴外形相似,体积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音质别具一格,适合表现神秘的情调。大提琴的声音结实强壮,感染力强,常用来丰富和声,也经常用来演奏节奏声部。低音提琴又称倍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乐器,独奏作品较少,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和基本节奏的基础,常用于伴奏。古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弹拨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强弱。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明亮,刚柔共济,可以独奏、合奏,或者为琴书和戏曲伴奏。
二、铜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创新性探索
(一)合奏形式的创新
中国民乐的特点是平稳和谐的五度相生律调式,讲究乐感和韵味。中国传统音乐的合奏处于一种保守状态,虽有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但是色彩单薄,音响单调,需要听众静心聆听才能感受到乐曲的意蕴。西方音乐则更加注重和声饱满,节奏的多样性和饱满的情绪性兼顾,表现出一种壮美的艺术精神。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中西方音乐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铜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创新性探索。从中西方乐器的配合开始,不断调整古筝、古琴、扬琴、二胡、阮与小提琴、大提琴、长号、圆号等乐器的组合和人数,在长节拍的部分加入比较丰富的铜管声部或小提琴伴奏,改编曲目的节奏、风格、和声色彩等,在突出民乐合奏个性音色的基础上,建立起丰富多彩的合奏体系。
(二)配器技法的创新
铜管乐器与弦乐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无穷尽的,因此,我们可以尽可能去放飞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奇的音响组合方式。铜管组的配器,或者以小号为主,圆号呼应,长号低音,大号奠基,嘹亮生动;或者以圆号为主,小号呼应,余者织体,抒情丰富;或者以长号为主,小号呼应,圆号织体,大号支撑,强烈震撼。弦乐组的配器,第一小提琴为主时,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为织体,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提供低音和复调;大提琴为主时,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都为织体,低音提琴提供底部的支撑……键盘和弦乐加铜管的组合,键盘和弦乐结合之外,铜管作陪衬,构成伴奏或织体,平添了几分刚毅、厚重的底色。铜管可以形成强烈有力的配置,铺垫出丰厚的和声或者铿锵有力的节奏型和弦,也可以采用轻柔的吹法,完成温柔的对答。铜管乐和弦乐之间的音区衔接和音响共鸣都要重点考虑,否则会出现一些性格裂缝。打击与弦乐加木管加铜管的组合,以打击乐和弦乐为主奏声部,木管和铜管可以是呼应化的复调处理,音乐性格鲜明,也可以在中间地带形成织体,显露出温柔融合的一面。
(三)音乐元素的创新
管弦乐的发展和创新需要适合自身演奏特征的新乐器的加入,铜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创新合奏演绎更需要注入新的音乐元素。可以增加琵琶、古筝、三弦、月琴等弦乐器,增强弹拨声部的支撑,丰富乐曲的整体音乐效果;也可以新添二胡、中胡、革胡等弦乐器,丰富拉弦声部,增强乐曲的表现力;还可以运用圆号、长号、小号等铜管乐器,强化吹管声部的音色构成,增添乐曲的感染力。根据合奏的演奏需要,可以引入电声乐器、现代打击乐器等现代音乐元素,对合奏作品进行现代化改造,构筑和完善音乐色彩。合唱、伴唱、混编乐队伴奏、变体饶舌等现代音乐手法的应用,能够加强合奏作品的艺术渲染力和任务表现力,对乐曲的塑造和发展推波助澜。
三、铜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演奏练习
(一)分析合奏作品
分析和评价合奏作品是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综合调用的过程。对合奏作品的分析程度,会直接影响合奏排练及舞台演出的效果。如果不熟悉总谱,不能对谱号变化、移调乐器的音高、乐器奏法标注等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就无法准备把握合奏作品作者的创作意图,无法触及作品真正的艺术内涵,对合奏作品的演绎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铜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作品的演奏练习首先需要结合总谱及相关多媒体资料,初步掌握合奏作品。了解合奏作品中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本体风格。其次,反复分析作品和声、曲式结构、演奏术语、配器技法、旋律及伴奏声部,对合理准确地表现合奏作品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合奏作品的精神分析是对技术分析的提升和补充,旨在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挖掘作品背后隐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关怀,具有卓越的美学意义。
(二)合理分配声部
编配独奏乐曲时,声部的分配原则通常是保留重要声部,去掉次要声部。编配合奏乐曲时,为了使乐曲呈现的最终效果更加丰富立体,会更加完整的保留声部。铜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时,演奏者分工不同,根据乐器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合理地将乐曲各声部分配给不同的演奏者,对乐曲的演绎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合并同类声部,简化复杂节奏,突出旋律和复调声部,从而使音响效果更加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乐曲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主题动机,就要结合乐曲主题的发展和音乐的走向来完成声部分配,体现出合奏的意义。如肖邦《e小调协奏曲》第三乐章,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富于色彩性和交响性,弦乐器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演奏内容。为了使主题更加饱满有力,也为了在使难度技巧降低的同时保证音色的准确性,会将乐曲中一部分弦乐声部分配给铜管乐器。
(三)演奏练习合奏
铜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奏注重演奏技法的统一性和音乐情绪的一致性,但评判合奏作品演奏的最重要标准是合奏作品音乐表现的整体性。乐曲所有声部相互配合,共同演绎,完成作品的音乐风格。首先,演奏者要准确完成个人负责的声部,摒弃过多的个人情绪和想法,运用合奏的思维去思考和演奏。可以从基本的乐谱演奏练习开始,从个人单一声部逐渐增至双人乃至多人,满足速度、节奏、音准等要求后,再针对音乐的处理进行更高层次的练习。其次,听觉训练要贯穿合奏练习始终。从和声变化明显的段落开始,感受乐曲中变化的音高、节奏和音乐情绪,从单一线条开始练习,再到多声部复杂和声对位,聆听自身的声音和同伴的声音,培养演奏者的立体和声感及和声敏感度,从而达到演奏的和谐统一。最后,合奏训练的核心问题是各声部间有效地融合。通常,弦乐器引领乐曲的节拍,主次声部相互交替、此起彼伏,配合和推进音乐的走向。各乐器依次进入,交替演奏,使各声部的演奏形成导句和答句,达成和谐统一。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也稳步提升。管弦乐是一项复杂的音乐形式,需要不同的乐器配合演奏出音乐的魅力,亟需加强不同乐器间的融合,加大管弦乐的创新力度,不断融入新的音乐文化元素。只有从合奏形式、配器技法、音乐元素等方面对乐器合奏进行创新性探索,找到乐器演绎创新的新途径,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的音乐文化需求,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据有力地位,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天元.铜管乐器与交响乐的艺术地位与品鉴价值分析[J].艺术品鉴,2021(27):188-189.
[2]吴玉辉,卢晔,程怡,王政宁.民族器乐合奏教学模式初探[J].黄河之声,2013(21):53-54.
[3](苏)德·罗加尔·列维茨基著.管弦乐队讲话[M].人民音乐出版社会.1980(02).
[4]张雪媚.音响音乐观念下的乐队与乐器——西方管弦乐队发展的若干问题[J].民族艺术研究,2007(04):58-65.
[5]王建元.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多元化与创新的思考[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04):31-33.
[6]刘文金.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创作、编制[J].演艺科技,2010(11):41-46.
[7]邢长江.天籁草原壮美牧歌——管弦乐音诗《壮美的牧歌》创作特点探析[J].人民音乐,2009(12):32-33.
[8]邢维凯.丝竹管弦古典印象——由“华乐女子五重奏”音乐会引发的一些思考[J].人民音乐,2012(08):1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