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我国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开始追求 精神文化生活了。基于互联网来提高公共文化 的传播速度,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文化学习平台。 目前文化馆的传统发展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 多变的社会, 目前文化馆需要紧跟潮流, 抓紧数 字化建设,在网络上建设一个数字化公共文化 学习平台,创造一个引领群众文化的新方式, 从根本上实现文化惠民。如何利用数字资源做 好文化建设,引领群众文化服务是本文探讨的 核心内容。
关键词: 数字文化 ; 文化建设 ; 服务方式
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代表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代表着人均文化水平的上升,预示着 人们对于文化的急切需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的创新,改变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弊 端,使用数字资源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形 成互联网之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解决目前 网络上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不足的现象。同时, 因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包容性极强,在平台 之上可以帮助打造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做 好公共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是为了提高人 们的文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一、目前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存在的一些问 题
(一)文化平台缺少互动与创新
目前大部分公司都已经开展公司内部的 文化建设, 利用公司的门户网站或者公司内部 活动来开展职工文化的提升。其次, 大多数社 会上的文化馆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络站点, 比如 他们的专属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 这是利用互 联网资源进行数字文化建设的良好现象, 利用 数字化平台像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传播, 提高文化工作的效率。但目前这些数字化平台 存在创新不足的现象, 其中的文化信息和资源 没有实现定期更新和淘汰, 网站当中的文化内 容更新较慢, 导致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 求 [1]。且目前的网络平台只能单向的向人们输 出文化内容, 并得不到群众足够的反馈, 缺少 完善的互动交流平台, 造成群众的文化思想无 处表达, 那么文化传播平台也无法及时了解到 人们的想法而进行改进。
(二)文化资源没有集中化管理
网络上的数字化信息种类齐全,但是其内容分布是散落的,大量的文化信息呈以碎片化的形式,一些活动和场馆等文化资源不集中,群众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需要利用关键词进行查找,登录不同的网站搜集自己所要的信息,这是互联网文化传播所展现出来的弊端之一。群众需要依靠自己的筛选和寻找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化内容,这样大大影响了群众文化服务的效率,影响了文化服务的便携性。
(三)网络上缺乏完善的服务平台
对于大众文化来说, 这是一个较大的范围,大量公共文化分散在不同单位或者不同网站当中,其文化资源不能做到共享,数字资源无法进行互通,对于用户来说,获取文化服务的方式是比较繁琐的,所以社会上缺少的是完善的文化服务平台,其文化服务内容需要涵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需要一个类似于文化导航的网页,能够让人民群众自行进行挑选与搜索,所以数字化资源利用是不到位的。
(四)基层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力度不足
基层数学文化服务的特殊性在于各个区域没有共同的平台系统,以及各个区域和组织之间的数字文化推广策略不同,导致数学文化服务者之间无法进行协同工作,共建共享工作推进力不足,基层群众无法在区域周边享受到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服务。如各个乡镇的社区文化宫没有发挥真正作用,群众在生活中享受不到文化娱乐活动,文化服务设施不足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地方文化服务工作者不具备文化服务意识,没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营造区域文化活动氛围。第二,部分地区可能因为资金原因而缺少文化服务设施,而文化服务工作者又没有及时上报,导致地区数学文化资源迟迟得不到有效建设。
二、完善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效率
(一)创新手段扩大受众人群
在人民群众当中积极开展文化推广活动,比如群众文化大舞台等,以社区,街道等为单位,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为机关, 学校, 社区, 企业等都提供一个公共的文化活动用地, 为他们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提出活动策划,加强各个群体当中的文化建设,小到青少年,大到企业工作人员 [2] 。群众文化服务面向的是大众,所以不断拓展其受众人群数量,大力展开文化活动,推动文化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群众文化服务的根本。
(二)建立地区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
每个地区可以建设属于自己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平台 之上对于当地文化进行资源整合, 对于当地的人文以及历史进 行深入的挖掘, 传承当地宝贵的文化精神, 让每个地区的文化 建设都充满特色, 有地区特色的群众文化才能更容易被接受, 地区特色文化具有鲜明的色彩,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 化, 让群众文化呈现鲜明的特色, 同时又能促进当地文化品牌 的建立,带动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
三、利用好互联网来服务人民群众
(一)建立地区综合服务平台
在建设当地特色的群众文化服务平台的时候,比如微信公 众号或者是网站。在建设当中要注意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后进行 分类, 在服务平台上明确对文化活动, 文化培训, 文化志愿者, 文化特色等板块进行功能的分类 [3] 。这样能更好的服务人民群 众,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入不同的板块。利用好互联网的便 利性, 不但要建设文化网站, 更要做好公众号推广, 同时可以 在短视频平台注册好文化宣传账号, 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 文化建设, 打造属于人民群众的数字服务平台, 推进群众文化 服务一站式平台建立,实现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和现代化。
(二)做好平台之间的沟通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地区性的文化服务平台一定要对接国家公共的文化服务平 台, 在网络上可以轻松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形成一个各地 区文化资源总库, 充分利用互通共享的资源来完善自身的文化 资源库, 在分享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能对本地的文化进行宣传推 广, 利用了国家共享文化平台的便利性。同时, 相邻地区的文 化服务平台应当经常展开交流, 互联网可以打破距离和地点的 限制, 利用好网络的便利性进行随时随地的文化探讨 [4]。其次, 要让数字化服务真正落实到位, 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要与各个基 层单位进行连接, 让文化的宣传能够下沉, 以数字文化服务平 台为中心, 实现对各个文化馆的管理。提高文化资源的传播效 率,让文化资源传播具有针对性。
(三)提高平台用户的粘性
利用好数字化服务平台, 对国家的非遗文化等进行宣传, 结 合线上与线下的共同作用,在线上发布线下活动的各项内容与 指示, 在网络上实现活动的报名。同样, 在网络上也可开展文化 讲座等活动, 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文化学习, 在直播的方式 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观看,同时平台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后 台的观看数据来修改文化宣传的内容,尽可能的迎合群众们的 喜好, 并且做好年度活动的推广, 充分利用好现有大数据资源。
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
(一)着力安全健康文化传播
在职工文化建设当中,工作安全是职工的第一要务,所以安 全健康文化建设对职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职工作为社会必不 能缺少的人员, 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因此各级工会组织急需要做好安全健康文化的宣传工作, 给予学生安全生产的知识,同时展开职工的防病以及定期体检工作 [5] 。要在文化传播过程当中关注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企业内部可以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和文化讲座等活动, 让员工的工作压力得到释放,让企业职工养成一个积极快乐的工作心态。
(二)开展法治文化建设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合法合规,职工也需要懂法, 守法, 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各级企业单位需要做好法律的宣传工作, 完善职工的法律意识, 同时可以开展法律方面的演讲比赛或者知识竞赛, 让员工通过实际的案例来感受法律带来的震撼, 以后在工作还是在生活当中都自觉的遵纪守法, 同时也可以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三)促进政治文化建设
对职工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工作的能力,而且职工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职工文化在企业内部可以起到积极的督促和进步作用, 当职工文化趋于积极向上的时候, 就会转化为一种企业内部的正能量来支持企业的发展。一个思想先进的职工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当中能够明辨是非的同时传播正能量, 为社会文化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政治文化也是庞大文化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政治文化通常是用模范人物的亲身经历来感化员工, 培养员工积极工作, 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宣传工匠精神
无论什么行业,要想成为行业之中的佼佼者必须有工匠精 神。在职工的文化培训当中加入工匠精神的宣传, 影响职工进 步与发展, 让员工学会在工作当中进行学习, 提高职工的工作 活力。在职工文化当中加入工匠精神这一部分, 定期开展企业 内部的技能比武等活动, 在年度时培养企业劳模。让爱岗敬业, 不断进取的理念在企业文化当中深入开来, 让工匠精神彻底融 入到企业职工文化当中。
五、利用数字资源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模式
(一)服务之前确定群众文化爱好
如何利用好数字资源创造一个具有足够影响力的民间文化活动品牌, 相关文化工作者需事先了解群众文化的喜好, 工作者们需深入群众日常生活, 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群众喜欢的文 化活动类型, 只有真实、多样化的数据作为支撑, 才能提高群 众文化服务工作的效率, 保证民间文化活动品牌创立成功。其 次, 在民间文化活动品牌创立之初, 需明确在众多的民间流行 文化之中, 哪些文化活动可以切实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准, 且文化活动受众人群广, 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也能接受的文化 活动。比如, 广场舞作为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之一, 因为本身是 群众自发开展和组织的, 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模式, 导 致广场舞一度成为民间文化活动发展的阻碍。由此可得知无组 织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无法深度发展的。
(二)发挥地区文化独特魅力,保留各地区文化特征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由于各 个地区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 同, 地区几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各有特色, 每个地区文化都 有其得天独厚的吸引力。各个地区在开展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之 前, 需认识到本地区文化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性, 在数字资源 介入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对此, 可以从两个方 面开展工作, 第一, 在挖掘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修复其缺失部 分, 部分地区因为经济落后导致群众文化水平不高, 宝贵的传 统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 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作为 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传统文 化保护工作的重视 [6]。第二, 深入探索当地特色文化内涵, 利用 当地特色文化特征, 为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提供动力, 依照当地 群众生活特点以及地质位置特征, 按照当地文化习俗有效开展 流行文化活动, 加速区域性文化品牌的创立, 带动地区文化发 展,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水平是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推动公共文化流动服务
开展公共文化移动服务改变原有群众文化服务模式,将原 有固定文化设备与数字服务相结合, 推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的 均等化。更先进的群众文化服务模式对改善人们群众日常生 活,保护区域文化权力非常重要 [7] 。数字资源在将来会成为群 众文化服务工作的主力军, 因为数字资源结合后的群众文化服 务模式将改变固定文化设施无法满足的群众文化需求。当地政 府可以将数字资源结合各个固定文化设施, 如区域图书馆、街 道或乡镇文化宫、各级博物馆等, 推动各个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文化项目建设速度, 公共文化服务更灵活、便利, 在保留原有文化资源的情况下丰富其群众文化服务手段。
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脚步的加快,人们在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非常容易遗忘文化,我国许多宝贵的文化已经即将面临失传, 这是因为文化没有做好足够的宣传与传承工作。在企业内部, 许多企业对于职工文化的建设漠不关心, 是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职工个人文化思想的培养不重视, 导致社会人才的思想觉悟下降。
参考文献:
[1] 乔东 , 李海燕 . 职工文化管理推动工会工作创新探析 [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32(02):84-94.
[2] 黄河涛 , 简洁 . 论工会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25(01):7-11.
[3] 张 小 宏 , 周 菁 . 工 会 组 织 观 照 下 的 职 工 文 化 建设——国有企业职工文化的思考 [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29(01):77-83.
[4] 张辉 .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互联网 + 职工文化”创新发展对策探讨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34(04):14-15.
[5] 田卫卫 . 国有企业职工文化研究现状及趋势——就300 篇职工文化研究论文的分析 [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29(05):47-51.
[6] 瞿奴春 . 群众主体性建构 :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探讨——基于广场舞“热”的启示 [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19(01):5-9.
[7] 徐美辉 .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J]. 文艺生活 ( 艺术中国 ),2014(12):134-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1978年, 当年只有20岁的胡宁娜本想报考南京艺...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