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25 13:53: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在高中音乐教师教学时, 应该逐渐转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开发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找出现阶段音乐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此,在今后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 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引入德育教育的相关内 容,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提升音乐 课堂效率,增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 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 : 高中 ; 音乐教育 ; 德育功能 ; 路径 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着较为重要的促进和 指导作用,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点的 重要阶段。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师教学的过程 中,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基础音乐曲目和 知识点内容的讲解,更应该不断加强对德育教 学的引入力度,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点,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 康发展。

  一、传统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完善

  在传统音乐教师教学时,音乐老师一直占 据着较为重要的主体地位,音乐教师一般会在 课堂上对作品进行分析,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聆 听、模唱,十分注重音乐的审美功能,但是老 师忽略音乐作品的德育功能,经常忘记分析音 乐所表达的重要思想内涵,对作品表达的情感 不够明确化,这样也不能够有效调动高中生音 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有效提高高中 生思想认知。为此,在今后高中音乐教学过程 中,音乐老师不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引入力度, 通过思想情感引领进而有效提高高中生学习音 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考形势下有些学校和学生重视不够

  在高中音乐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真正 促使各项教学工作能够合理有效化的开展,学 校领导的支持力度一直是相对较为重要的影响 因素。但是在学校领导实际安排教学任务时, 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力度不足,认为音乐教学对 学生综合学习成绩提高的作用不大,会浪费高 中生的学习时间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提高学生 文化课学习成绩,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升学率, 也能有效提高学校整体知名力度。而高中学生也是正处于高考的关键阶段,他们认为音乐课并不能直接提高其文化课成绩,探究音乐的时间不如拿来学习语数外等学科。因此在高考的大环境背景下,高中音乐课程就会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从而也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点

  经过研究和调查可以得知,音乐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点。为此,在今后高中音乐教师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逐渐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德育教育内容, 渗透到音乐作品分析和讲解中 ,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高中音乐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祖国颂》这首作品时,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演唱形式、音乐风格特点、写作背景及对作品的实践体验,更应该引导学生探究这首歌曲中所表达的重要思想内涵,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之情,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音乐教学的最大优势,对学生今后成长起着较为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实现音乐德育功能

  在高中生音乐学习时,学习兴趣一直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元素。但是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师师教学时,音乐教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单纯的欣赏音乐作品,并没有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探究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便会使音乐课失去德育功能以及音乐的教育功能,而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意义的音乐课,不愿意主动投入到音乐课堂学习中。而在引入德育教育有关内容之后,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有效结合,不断培养高中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三、发挥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学习音乐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对音乐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把握。学习音乐可以塑造学生的审美观念,正确引导他们发展创造力。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包括很多方面:音乐基础理论、方法、 概念和文化。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不让学生 停留在被动、单一的学习和训练中, 要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增 强自我意识, 深入了解自己。教师应明确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趣 味性原则应用。在学生音乐课程教育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释 放压力和享受音乐学习, 放正心态, 感受音乐的美, 思考一些 问题, 从内心深处去感受。随着音乐素养的修炼, 学生们的浮 躁感越来越少, 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彰显是其他学科教育无法实现的, 它不需要很强的语言表达能 力, 只需教师顺应节奏, 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充分发挥学生 音乐能力发展的主体作用。

  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优美的歌曲通常会愉悦人们的身心,音乐是表达每个人内 心的表达方式之一, 只有身心健康的专业音乐人才, 才能唱出 美妙的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可以长出一双发现 传统美的眼睛和一颗培养传统美德的心。当学生在训练或日常 生活中遇到困难时, 可以通过听歌来缓解心情。为培养高中生 的身心素质,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主要管理者要学习和掌握优秀 国家的教学理念, 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在整体教育发展中的关键 作用发挥。高中学校必须有创新教育者和管理者, 音乐教师可 以经常外出观看各种比赛和主题活动, 鼓励音乐教师参加或组 织一些以歌曲为主题的活动, 使音乐教师在不断学习和训练的 基础上发展自我, 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用清澈甘甜的泉水滋 润学生的心灵, 并促进学生进步和身心健康、心态良好, 具有 真、善、美、公平、正义、幸福的人文情怀, 符合德育规定和 要求。

  (二)充实音乐内容

  经过调查可以得知,在高中音乐教材中,音乐作品都是经 过仔细慎重的挑选, 基本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应该从音乐作品的特点出发的同时, 引 导学生深刻领悟音乐的思想内涵, 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 默化的作用, 不断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此, 在 今后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应该对基本教学内容进行 有效分析, 引导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教材中所隐含的德育教育 的相关内容,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健 全学生人格。例如, 在高中音乐教师讲解《我和我的祖国》这 首歌曲时, 高中音乐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让学生对歌曲进行分 析演唱, 在长期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便会浪费大量的体力, 也不 能真正感受到本首歌曲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感情, 学生并不能 真正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 音乐教师在教学时, 音乐老 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重要思想感情, 促使学生 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有效衔接, 争做新时代新青年。同 时, 在高中音乐教师讲解这篇歌曲时, 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视 频和图片的方式, 向学生们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 或国庆大典 的宏伟场面视频、师生交流英雄故事、中国人民抗疫精神等 方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 多种多样的形式能更有效激发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 让 学生感受到中国的进步, 这种教学模式也对高中生今后音乐学 习和生活起着较为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对学生终身学习发 展, 构建积极健康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人生态度起到重 要作用!

  (三)结合社会实践,融合德育元素

  在高中生学习时,由于学生经过了前面各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事物有着自身的基本 认知。对此, 在今后高中音乐教师教学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 心理特点出发,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 育,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层次, 提高学生养成正确的 思想认知, 促使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同时, 在高 中音乐教师教学时, 音乐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和 德育元素相互融合, 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点,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在高中音乐教师师 讲解《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 班级学生讲解自己家乡的人文情怀和风俗特点, 这样学生在后 期演唱这首歌曲时, 能够富含一定的情感, 对学生音乐表达能 力的提高有着较为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也能不断提高学生 的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音乐教师 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生活实践相互结合, 这样能够有效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营造教育氛围

  在高中生音乐学习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身心发展有 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应该营造相 应德育教育氛围, 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入手, 有效发挥德育 教育的优势, 有效提高高中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今后高中音乐教师教学时, 音乐教师不应该只是采用单一枯 燥化的教学模式, 更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为学生营造相应 的学习氛围。例如, 在高中音乐教师教学时, 音乐教师可以组 织学生定期参加爱党、爱国、爱家乡歌曲演唱比赛, 在此基础 上, 能够鼓励学生了解爱国歌曲背后的故事, 真正促使学生感 受到爱国歌曲精神, 不断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从而有效发挥德 育教育的功能。同时, 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也可以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身对音乐学习 的看法, 这样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 从而更热爱更 加热爱音乐课, 从音乐中收获做人的道理 ,达到立德树人的良 好效果。

  (五)做好教育方法的创新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高中音乐教师通常认为只有 自己讲解的音乐曲目越来越多,才能够不断丰富学生音乐知 识, 对学生今后音乐学习起着较为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但 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高中生经常会认为音乐学习难度较大, 不愿意主动投入到音乐课堂学习中, 高中生音乐学习主动性得 不到有效提高。对此, 在今后高中音乐老师教学时, 音乐老师 应该逐渐转变传统单一枯燥化的教学模式, 不断加强对新课程 改革的引入力度,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引入力 度。例如, 在京剧、民族器乐, 民歌等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 不 但要引领学生体验其音乐特点, 风格, 更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 活动,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 在引导学生在高中音乐老师有关爱国情怀的 音乐曲目时, 音乐老师可以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播放当时的故 事背景和故事情节, 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 在表现的过程中能够饱含感情, 对高中生今后音乐甚至文化学 习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六)树立正确合理的音乐教育观念,科学引导学生

  受传统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大多数高中学校对音乐课 程的重视程度仍然较低。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关键, 但教师 也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意识, 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在 高中音乐教育当中, 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道德结构塑造。在音乐教育中, 教师必须认识学生德育的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摆脱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精神本质的凸显和塑造, 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同时, 教师也必须注意树立合理的音乐教育观念, 充分发挥音乐德育教育功能。此外, 教师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培养,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树立信心, 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声乐教师需要了解高中生在繁忙的功课下的疲劳和焦虑的现状。基于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来缓解学生的压力, 帮助学生重新活跃起来,变包袱为动力。

\

  (七)建立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我国高中学校应增设音乐班,加大对音乐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提供坚定的基础。其次, 要解决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改变音乐专业学生少的局面。因此, 我国高中学校在音乐班的同时, 也需要扩大音乐专业的招生名额, 扩大专业音乐教育人才队伍。在通过音乐知识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 教师对音乐教育在德育层面的作用有一定把握, 有能力将其德育作用融入具体教育中。因此, 要彰显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掌握专业的音乐教育方法, 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激发学生在音乐训练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音乐教师应增强自身修养和专业素养,探究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 不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力度,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国家培养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的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 王燕 . 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J]. 教育(文摘版),2018(9):1.

  [2] 戴清英 . 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

  [3] 汤劲松 . 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J]. 好家长,2018:59.

  [4] 薛海云 . 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教育 ),2021(16):23-24.

  [5] 彭艳 , 冷灿华 . 浅析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 [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1 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 [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60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