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国人重视的今天, 竹笛日渐兴起, 它是中国的优秀民间乐器之一, 渗透 于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全过程。竹笛之所 以在中国乐器中占有不可低估的位置, 主 要是它的演奏方式灵活, 极具极独特的艺 术魅力, 尤其是竹笛演奏教育可以为学生 带来更多的审美情趣。本文首先介绍竹笛 演奏教育的意义, 然后讨论竹笛演奏艺术 的主要审美内涵, 最后研究竹笛演奏教育 中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竹笛演奏;审美意识;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对美的追 求越来越强烈,但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良 好的审美眼光,这一切都与其审美意识 和审美能力息息相关。为了提升人们的 审美能力, 必须从审美意识的培养做起, 特别是音乐艺术可以更加有效地陶冶情 操,激起人们内心的审美活动,从而在 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正如 竹笛演奏就能以其优美的曲调而唤起学 习者的审美情感。所以,在新的历史时 期,加强竹笛演奏教育,培养学生的审 美意识,既是提升学习者的竹笛演奏水 平的必备要求,又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 审美素质,最终增强其美的鉴赏能力与 美的判断能力。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 竹笛演奏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帮助 音乐爱好者更好地演奏竹笛,促进竹笛 在当下社会的蓬勃发展。
一、竹笛演奏教育的意义
作为中国民间的一种乐器,竹笛受 到了历史中国人的推崇,时至今日其艺 术魅力依然经久不衰。对于竹笛而言, 其演奏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将气息、指 法、舌头、嘴唇等进行有机融合,需要 人体多个部位的有效配合,其难度可想 而知。当然,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而要想办法演奏好竹笛,使更多人掌握其中 的内涵,欣赏其独特的音乐美。当然, 提升人们的竹笛演奏水平,需要通过竹 笛演奏教育来实现,科学的教学工作可 以让学生的竹笛演奏水平迅速提高,真 正地将我国竹笛乐器的艺术价值发挥出 来并得以推广。不像钢琴那样大,竹笛 的体积较小,方便携带,而且造价成本 低,材料加工方便,受到了更多人的喜 爱,再加上其悦耳动听的音调深深地吸 引着广大听众,尤其是对年轻的学生来 说更能陶治他们的情操,并在竹笛演奏 过程中充分感受其艺术内涵,对于提升 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以及增强其审美 品位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竹笛演奏艺术的主要审美内涵
(一)意境美
对于竹笛演奏艺术而言,它不是单 纯弹奏,也不是只为了向听众传达某种 音调,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内涵。一般来 说,竹笛演奏人员都是根据音乐作品来 演奏, 不管是演奏技巧, 还是主观情感的 融入,都不能离开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内容,只有将作品中的真实内容传达出 来,才能让欣赏者体验到特定的意境, 并在竹笛音乐的伴奏下让人联想到精美 的画面,进而陶醉其中。从某种程度上 讲,人们经常会对山水画充满浓厚的兴 趣,而在欣赏乐曲过程中,总会将音乐 作品的内容与山水画联想在一起,以至 于人们在倾听竹笛演奏音乐中体验到一 种意境美所带来的音乐内涵。在意境美 的感染下,听众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并在笛声的带领下营造出了一幅 幅耐人寻味的意境氛围。
(二)情感美
自古以来,人们不管是工作,还是 日常生活,都会时不时地产生一种身心 疲惫的感觉,除了亲友的相伴或者父母的关怀,另一个释放压力的方式就是倾 听音乐。通过欣赏音乐,人们 就会将个 人情感与音乐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融为 一体,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在精神情感 上得以释然,进而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眼 前的事情,坚强的生活,勇敢地面对困 难。中国民间的优秀乐器也可以弹奏出 优美动听的音乐,像竹笛的音乐不但悠 扬,而且纯净,在中国古人眼里的竹笛 音乐被称之为“荡涤之声”。从竹笛的 制作上讲,结构主要是竹制和笛膜,从 中可以看出古代人对自然的崇尚,并且 也十分尊重大自然,无不体现了人类向 往自然美的情愫,情感美在竹笛演奏艺 术是的一个突出的审美内涵。
(三)音色美
乐器的演奏效果主要依靠音色来体 现,笛子是一种民间乐器,一开始的制 作方式是“骨制”,直到现代开始才用 竹制。从原始音调来看,笛子的音色朴 素、悠远, 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而现代 天籁下的笛子所散发的音色则呈现出悠 扬婉转的风格,整个演化过程得使竹笛 与众不同,美感独特,具有极强的音色 美的审美内涵,突出表现为“空灵”、 “悠远”、“朴素”。之所以竹笛能够 演奏出如此美的音乐,一是因为它的原 材料为竹子,本身就具有清雅自然的属 性,声音清脆,令人回味无穷;二是影 响竹笛的音色变化的是贴膜,也就是将 竹子的薄膜贴在竹笛的圆孔上,一旦呼 吸时的气流进入笛子,就是产生震荡和 回响的现象,进而是就形成了既透亮又 清脆的声音,以至于竹笛演奏效果更富 于音色美的审美内涵。
三、竹笛演奏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 养路径
(一)以实践演奏开拓学生视野
音乐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实现的,舞台实践是表演人员在音乐演奏事 业中不断获得成长的关键环节,只有通 过不断的实践表演, 才能积累经验, 以更 好的姿态向观众展示自己的风彩。在竹 笛演奏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审美意识,首先要注重舞台演奏,鼓励 学生参与舞台演奏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由于良好的舞台实践表演, 可以学习者充分感受竹笛曲目的美感, 并从中掌握一些竹笛演奏的技巧,发现 自己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可以锻炼自己 在竹笛舞台演奏中的心理适应能力。学 校可以组织一些竹笛演奏活动,比如: 大型竹笛演奏技能竞赛、综合性的竹笛 演奏实践比赛等,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 行比较,找出差距,促进个人的进步, 逐步提升其在竹笛演奏中的节奏感。如 此一来,学生就能在丰富的竹笛舞台演 奏实践中领悟曲目的特点,不断优化个 人的竹笛演奏审美能力,以及优化其在 舞台竹笛演奏实践中产生的情趣,并在 此基础上大大拓宽其审美视野,审美意 识自然会不断提升。
(二)以聆听乐曲获得审美体验
经常聆听优美的音乐,人们会从中 获得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还能体验 到不同的美感,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聆 听音乐的一个重要收获。在竹笛演奏教 育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 新的乐曲创作背景, 了解其曲体结构, 反 复聆听,确保学生掌握其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其次,在竹笛演奏过程中, 学生也要进行“自我演奏”,比如:将 个人的演奏音乐录制下来,再将其与原 有的音乐进行对比,通过聆听来找出问 题,深刻理解竹笛的乐曲内涵,以审美 的感知重新认识竹笛乐曲。只有这样, 在竹笛演奏教学结束之后,学生才能从竹笛乐曲中获得愉悦感,树立良好的审 美意识,为获得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打下 坚实的基础。
(三)以丰富经历深化审美情趣
从某种程度上讲, 拥有一定的审美 情趣, 也是审美意识不断提升的重要内 容, 竹笛演奏人员也是如此。因此, 在 竹笛演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还需要深化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从丰 富其经历来实现这一目标。音乐教师要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一些与竹笛 演奏相关的内容, 比如: 诗歌、戏剧、 舞蹈、美学等, 了解不同艺术方向的知 识,不断吸纳其中蕴含的艺术精髓。 这样一来, 学生的审美情趣就会被激起 来, 并在竹笛演奏中认识美、创造美, 不管是学生的审美个性还是其竹笛演 奏气质都会更上一层楼。一句话, 通过 这样的锻炼, 就会丰富学生的经历, 深 化其审美情趣, 使学生在日常的竹笛演 奏中变得更富于涵养, 可以更好地体验 生活中的真谛, 从而真正实现以丰富经 历深化审美情趣, 以真情意境培养审美 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任何一门乐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习者的持之以恒, 领悟其中的美的内涵, 掌握其弹奏技巧,才能真正展示出该乐器的艺术魅力。对于竹笛艺术而言, 深深地植根于华夏历史的土壤中,吸收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 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面对音乐艺术的多元化趋势,竹笛艺术既面临机遇,又要迎接挑战,只有被更多人接受和热爱,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正因为如此,竹笛演奏教育就在推动竹笛艺术的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拥有较强的竹笛演奏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竹笛知识,熟练掌握竹笛演奏技巧,并创新其授课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门乐器,从中获得美感。同时,竹笛艺术学习者也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其在竹笛演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这样才能获得深层次的审美底蕴。
参考文献:
[1] 高松 . 竹笛演奏艺术在音乐美 学中的表现价值——评《中国竹笛演奏 艺术的美学传统研究》[J]. 中国教育学 刊 ,2021,03:142.
[2] 张晓东 . 历史视域下的当代竹笛室内乐“ 新音响 ” 构建与“ 传统”——以唐俊乔竹笛乐团为例之研究 分析 [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 音乐与表 演 ),2017,03:82-87+93+8.
[3] 潘明栋 . 以同情的了解, 返本原道——评王晓俊著《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美学传统研究 》[J]. 人民音乐 ,2020,06:89-91.
[4] 谢闻吉 . 国际视野民族情怀—— “上善若水”中国竹笛乐团民族室内乐音 乐会有感 [J]. 人民音乐 ,2019,06:46-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