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面的“艺术之宫”走向现实的十字街头, 只是一部分读者的选择, 当然不可否认, 坚定如美琳, 仍需追寻一个 (新的) 启蒙者 (如她和子彬共同的男性朋友, 左翼革命者若泉) 才能完成自我成长。但不论怎样, 丁玲已然反转了男作家的读者观照逻辑———对以美琳为代表的这一代女读者来说, 出入文学内外的过程, 正是一个在现实历史中寻找意义、确立自身位置的过程。而通过对美琳式觉醒的书写, 新文学内部的困境也随着向外部社会空间敞开, 迎来了一丝破解机会。
注释(参考文献):
1 参见《文艺作品对于我的生活的影响---现代杂志第一回征文披露》, 《现代》第6卷第1期, 1934年11月。
2 (45)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吴福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 (1928-1937) 》, 第309页, 第313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参见程谪凡编:《中国现代女子教育史》, 第163页, 中华书局1936年版。
4 参见俞庆棠:《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女子教育》, 庄俞等编:《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 第200页, 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5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陈永明等译, 第529页, 岳麓书社1999年版。
6 赵雪芳:《女子与生物学》, 《妇女杂志》第16卷第2号, 1930年2月1日。
7 见茅盾回忆录中引述陈望道语, 茅盾:《我走过的道路 (上) 》, 第516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关于《子夜》阅读的通俗化面向, 参见葛飞:《作为畅销书的〈子夜〉与1930年代的读者趣味》,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
8 参见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第148-165页,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王翠艳:《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为中心》, 第64-87页,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9 (34) (36) (38) (41) 《沈从文全集》第2卷, 第122、116页, 第79页, 第85-86页, 第172页, 第162页,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又, 小说《一个妇人的日记》曾以《老魏的梦》为篇名, 发表于《晨报副刊》1927年8月18日-8月20日、8月22日-8月23日, 署名“疑珷”。
10 茅盾:《虹》, 《茅盾全集·小说二集》, 第16-36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 [法]罗贝尔·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罗·埃斯卡皮文论选》, 于沛选编, 第91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2 王以仁:《幻灭 (第二卷) 》, 《王以仁选集》, 第204-206页,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13 叶灵凤:《处女的梦》, 《叶灵凤文集》 (第1卷) , 第56页, 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14 参见刘舞心 (邵洵美) :《安慰》, 《真美善·女作家号》, 1929年1月。
15 见《申报》1933年9月18日第7版广告。
16 参见《野祭》, 《蒋光慈作品》, 第60-115页,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7 王国章:《青年还不驱除烦闷吗?》, 《学生杂志》第11卷第7号, 1924年7月20日。
18 周作人:《结婚的爱》, 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上下身》, 第21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9 参见彭家煌:《彭家煌小说选》, 严家炎编, 第149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20 姜涛:《沈从文与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文化消费空间》, 孙逊、杨剑龙主编:《都市文化研究---城市科学与城市学》, 第159页, 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
21 沈从文:《我所见到的司徒乔先生》, 《沈从文全集》第12卷, 第248页,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2 张闻天:《周先生》, 《世界日报附刊》 (北京) 第1卷第4号-第8号, 1926年7月4日-7月8日。
23 吻月:《到书店去》, 《语丝》第96期, 1926年9月11日。
24 《沈从文全集》第1卷, 第220页,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5 无独有偶, 邵洵美的小说《贵族区》也从男性视角中的书桌一角, 来猜度趋新的女性:其中一本章克标的《银蛇》, 一本郁达夫的《日记九种》, 格外惹眼。见邵洵美:《贵族区》, 第111页,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26 [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 李平译, 第115页, 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27 (28) (30) 黎锦明:《社交问题》, 《晨报副刊》1924年12月26日-12月29日、12月31日。
28 周作人:《女子的读书---为北京女高师纪念刊作》, 《民国日报·妇女周报》1924年1月16日。
29 [美]乔纳森·卡勒:《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 陆扬译, 第32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 (33) 蹇先艾:《林先生的乘船》, 《蹇先艾文集 (一) 》, 第285-286页, 第287页,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1 [美]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 高原、董红钧译, 第230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32 王任叔:《阿贵流浪记》, 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版。
33 参见从文:《在别一个国度里---关于住八蛮山落草的大王娶讨太太与宋家来往的一束信件》, 《现代评论》第3卷第72-75期, 1926年4月24日、5月1日、5月8日、5月15日。
34 王玖 (沈从文) :《新梦》, 《晨报副刊》1928年5月1日-5月5日、5月7日-5月10日。收入1928年7月由上海新月书店初版的单行本《好管闲事的人》时, 改题为《焕乎先生》。
35 野渠 (陈学昭) :《忆巴黎 (十七) ·忆江南》, 《语丝》第5卷第14期, 1929年6月10日。
36 桂华芬:《男作家与女性描写》, 《申报·自由谈》1935年2月20日。
37 丁玲:《一九三〇年春上海 (之一) 》, 《丁玲全集》 (第3卷) , 第283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男作者与女读者——新文学阅读书写中的性别启蒙与消费主义》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31/2018083109191787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wenxuelunwen/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