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9 11:14: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数据时代是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接踵而至、协同创新的全新时代,这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教学评价更多元等;与此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面临着技术掌握不足、数据意识薄弱、各部门数据不联通、存在伦理道德问题等困境。要破除以上困境,在大数据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可以通过深化合作与技术培训、筑牢树立大数据意识、建设“共建共享”信息库、遵守伦理原则并加强立法等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国家号召,在大数据时代不断推进自身的创新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素,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助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建设。

  一、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价值意蕴

  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评价更加多元。

  (一)推动教学内容更丰富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在“知”上的困惑,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其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行”,端正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态度,从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能够保持正确的立场,做出合理的行为,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活动空间有所拓展,实现了从仅在现实物理空间活动到现实物理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汇相织、不可分割的跨越,甚至有一部分人更愿意在网络空间中展示真实的自我。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接收到各种信息,面对这些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时关注到学生对这些信息的辨别、处理的情况,必要时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学生共同分析信息的真实度、对待的态度等,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网内扩展到网外,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二)促进教学方法更多样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措施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采取“讲授法”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教育者用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授课,虽然可以有效传达教学内容,但是学生接收信息、理解信息的精确度难以保证,并且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法。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以前师生共读课本的模式,学生可以在课上及时查询相关资料,能够及时解除疑惑,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得到转变。在之前疫情形势严峻之时,很多学校都选择了线上授课的模式,受益于技术的发展,教师把一些比较难懂的理论转化为图示的、视频的模式,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法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更好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教育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制定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论文

  (三)促成教学评价更多元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价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表现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总结等各个环节,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不仅涉及到教育者的知识储备,还包括教育者对多种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情况、教育者是否树立大数据意识等。大数据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将时事政治和课本知识相融合,因此,教学中时政信息的含量也应该包含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之中。与此同时,大数据发展带来的多种数据处理程序可以将学生对教育者实施教学的评价进行汇总并处理,采取图标等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更加便捷地分析教育者的教学情况。

  二、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困境审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进入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亟待解决,例如技术掌握不足、数据意识薄弱、各部门之间数据不联通、存在伦理道德问题等。

  (一)技术掌握不足困境

  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要将大数据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成为既掌握技术又能开展教学的专业性人才。但是目前能达到此要求的教育者并不多,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对于大数据技术的了解较少。部分学校专门聘用了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但是很多专业人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了解较少,在处理数据时很少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来的数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帮助小,融合度不高,浪费了专业资源。

  (二)数据意识薄弱困境

  将大数据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达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等效果。利用大数据手段来了解学生的需求特点,以此为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部分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知识交流,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但是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数据意识薄弱,实施教育主要依靠过去已有的经验,使用大数据手段少,也不适应大数据对于教学带来的改变,这样的观念和行为不仅会使教师自己被时代淘汰,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各部门数据不联通

  大数据技术在学校广泛应用时,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应该是联通的,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存在着“信息孤岛”的现象。一方面,各个学校的信息的流通往往在在本学校内部比较畅通,但是别的学校想要了解一些该学校的资讯时,往往是路径难寻,长此以往各个学校缺少沟通和互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全校学生的信息多集中于学校学工办、教务处等部门,而思想政治教育者想要获得学生相关的信息时,要经过多层审批,流程繁琐,数据不能高效流通。

  (四)存在道德伦理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了解是开展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需要对受教育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挖掘和收集,这样的初衷是为了多方面了解学生,从而根据学生的独特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但是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时,某些情况下学生并不知情,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发展时数据收集的道德伦理问题。与此同时,在数据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信息误用情况导致道德伦理问题。加上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在隐私被侵犯时追责不明确,导致受教育者权益受到损害,更不愿意参与到数据的收集、使用中来。

  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来推动创新发展,可以从深化合作与技术培训、牢固树立大数据意识、建设“共建共享”信息库、遵守伦理原则并加强立法四个方面展开。

  (一)深化合作与技术培训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大数据技术不了解是终究会被时代淘汰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教学的实施者,要主动学习新技术,深化合作,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第一,加强和数据类专业的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实现创新发展,必定要借助各个学科的力量,要不断地加强合作,营造友善、和谐的交流氛围。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到学校部分行政工作,有时也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对学校的教师们适时进行思想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此过程中邀请数据类专业的老师、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在技术上的困境进行指导,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友好合作和交流。

  第二,加强学校教师的技术培训。学校可以将教师分为不同的培训小组,邀请大数据技术使用经验丰富的专家每个月按期举行技术培训讲座。首先,解决各位老师在本月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其次,系统地讲授一些专业知识,要时刻关注到教师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处理;最后,可以定期举行一些“技术沙龙”活动,各位老师互相交流学习成果。通过共同合力,最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困惑。

  (二)牢固树立大数据意识

  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以大数据思维来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大数据的素质能力。思想固化、陈旧,那么创新也无从谈起。在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紧跟时代发展,牢固树立大数据意识。

  第一,牢固树立大数据意识,关注学生、关注时事。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待各种信息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当有别有用心的人在传播信息时造假,模糊事实真相,恶意破坏国家的形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筑牢大数据意识,了解到网络上发生的事和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对于一些严重损害我国形象的言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保持正确的立场,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第二,牢固树立大数据意识,学会利用大数据手段了解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者想要通过学生中了解学生所在不同地区的教育现状时,可以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由学生按照自己所在的地域如实填写,形成动态的分析数据;或者从相同的年级抽取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同一学段学生所在地区的教育现状。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论文

  (三)建设“共建共享”信息库

  大数据时代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和机构,这些机构彼此的交流少,共享意识较差,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碎片化。要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打造互鉴联通的思政课堂,就要打破彼此分割的现状,建设“共建共享”信息库。

  第一,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必须打破彼此的狭隘思想。独享信息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合作才能共赢。学校的各个部门首先要更正自己的想法,归属于各部门分管的数据并不是自己的独有资源,而是整个学校的公共资源,分工到各个部门是为了避免信息过于庞杂,不便于处理和分析。从思想上建立起合作的意识之后,才能逐步在实践中践行合作的理念,通过合力利用好教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起好带头作用,减少使用教育资源的审批过程。学校的教育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掌管全校的教育信息,包括学生的成长记录、学业成绩、综合表现等,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时,从中调取非常便捷。有时教育者手中的一手资料丢失时,重新整理资料耗时长,但从教务管理部门调取资料快,所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理念,教育资源主管部门要适当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四)遵守伦理原则并加强立法

  受教育者有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一些信息就已经被记录下来,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守伦理原则;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加强立法。

  第一,要遵守伦理原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守伦理原则,在数据采集以前要询问受教育者的意见。在数据使用的过程中,各个阶段都要明确使用者是谁、将数据用在了什么地方,要做到权责统一;同时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严禁受教育者的数据信息用于任何营私牟利之中。

  第二,加强法律层面的“硬约束”手段。要依法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保证数据安全。我国已经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更新已有的相关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处理一切伦理问题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存在疑问之时可以咨询法律工作人员,要确保受教育者的个人权利不被侵犯。

  参考文献:

  [1]冯多,李大棚.大数据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活力、困境及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2(07):012.

  [2]罗亮.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代价值与实践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13-14)

  [3]陈坤,李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1):120-123.

  [4]卢岗.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探微[J].湖北社会科学,2020(03):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71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