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威海市研学旅行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4 15:10: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近年来,为更好推行素质教育,国家十分重视开 展地理研学旅行。但威海市研学旅行还处于萌芽状态,为促进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对山东省威海市基于地理 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中学 生特点,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威海市,培养策略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指 出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有助于提 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 [1] 。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地理学习,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地理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而现阶段推 行的研学旅行主要是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能够将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是实现地理实践力培育的重要路径和有 效载体[2]。

  2019 年山东省威海市教育局印发《威海市中小学研学旅 行指导意见(试行)》,文件指出学校每学年安排集体研学旅行 原则上不少于 2 次, 由此正式开启了威海市中小学的研学旅 行课程[3] 。当前威海市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面临 众多问题,只有明确威海市高中生研学旅行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以期促进威海市研学旅行的长远发展。

  二、研学旅行实施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解当前高中研学旅行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教 师和学生对研学旅行的了解程度与开展情况,对威海市第一 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四所高中的教师和学生 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主要是在威海市各 高中任职的地理教师,共 35 名。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来自 威海市四所高中的 250 名学生。共得到有效问卷 285 份。

  本次问卷调查的题目由客观题组成。其中教师问卷共 14 题,内容主要包括中学地理教师对研学旅行与地理实践力的 认识程度和对研学旅行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看法;学生问卷 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研学旅行的了解程度和研学中地理实践 力培养状况,共 13 题。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对研学认识程度较好,但开展情况欠佳。根据调 查发现, 地理教师对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 仅 64.29% 的地理教师表示对此 “ 较 为 了 解 ”, 几 乎 半 数 (45.71%)的地理教师表示“ 不太了解”或“ 不了解”,且没有教 师能够做到“很了解”。 威海市这四所高中对研学旅行的开展 情况不佳,34.28%的教师表示“偶尔会有”“很少有”和“ 几乎没 有”的比例占到了 37.14%和 28.57% 。成因可能是研学旅行作 为新生事物, 推广时间和普及范围都不足, 导致部分地理教师对研学旅行还不够了解。并且基于高中阶段课业任务繁重的 实 际,其开展情况不容 乐 观 。 但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 (74.29%)地理教师对研学旅行的发展前景持有积极态度。

  (2)大部分教师认识到研学旅行对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价 值,但忽视对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地理实践力的 认识较为乐观。调查结果表明, 88.57%的教师认为研学旅行对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并且有 80%的教师认为中学阶 段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关键时期, 要抓住关键期。在地理 实践力培养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侧重地理观察与观测能力、地 理考察能力、识读地理图表能力和地理实验能力这四项因素, 而对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这将导致研学旅行 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内容的缺失,亟需引起教师的重视。

  (3)研学旅行中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地理实践力的渗透 有待加强。据统计,体验式教学、地理现象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等传统教学方法常用于地理研学活动中,而近年来教育界推 崇的问题驱动法只有 45.71%的教师对其重视,对案例教学法 的重视程度也只有 48.57%,地理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更是 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仍然依赖传统教学方法。

  从表 1 可以看出,对于开设实验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能力的,只有 31.43%的教师会经常这样安排;常带领学 生进行地理社会调查、收集信息的教师占到 54.29%;常让学 生观察研 学区域,自主绘制地图和研学线路的教师只占 57.14% 。这反映出教师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且 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和绘图能力方 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大部分教师在研学活动中倾向于开展 便于组织简单的活动。此外,大多数教师尚未适应研学旅行这 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上,在培养 地理实践力的各个环节中都面临着挑战。


\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研学旅行概念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在所调查 的 250 名学生中,只有 64%的学生表示对研学旅行有所了解, 但了解程度不深。关于研学的主要目的, 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看 法。72%的学生认为开展研学旅行是为了增长见闻并深化理 解所学知识;16%的学生以记住书本上或者教师教授的知识 为目的; 单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或游玩交友的学生只占 5.6% 和 6.4% 。可见,学生们对研学旅行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小部分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游玩过程中,没有通过研学活动提 升自身实践技能的意识。因此,教师应在研学过程中加强对学 生的指导, 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研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效果不佳。教师在研学 活动中组织开展地理观察和调查、进行地理实验的频率超过 2~4 次的低于 10%,学生缺乏相应的体验和实践操作。地理实 践力要通过实践探究等环节获得,学生须全身心投入。在本次 调查中, 能在老师的组织下力求做好的学生仅占 53.6%;课后 完成、游而不学或重游轻学甚至不学的学生占到了 50%以上。 调查显示, 通过研学活动,能够融会贯通地吸收学习内容的学 生只有 40.8%, 超过 50%的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方面存在困 难。能够将研学知识与以往所学不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的学 生占 54.4%,将近 50%的学生在联系新旧知识方面存在困难, 这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不足。

  教师已认识到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但威海市研学 旅行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开展次数少,大部分教师缺乏培养 地理实践力的能力,研学旅行以简单易行的体验式活动为主, 不够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偏好使用传统教学法,且 教师在研学过程中忽视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导致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完整,使研学旅行中地理实践力 的培养效果不佳。学生是研学活动的主体,由于部分学生对研 学旅行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无法做到 从游中学,综合以上原因将会造成研学旅行中地理实践力的 培养成效不理想。

  三、研学旅行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策略研究

  (一)研学前

  1.开展相关讲座,普及研学知识。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弥 补教师专业知识缺乏、研学方案设计不成熟、野外实践经验欠 缺等不足,科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2.借鉴成功案例,培养高素质师资团队。借鉴地理研学旅 行成功案例, 在研学各环节中渗透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增加 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使问题驱动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教 学方法落实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中。

  3.结合当地特色,设置合理的主题与路线。 由于现阶段我 国研学旅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学路线的选择多是借鉴 旅游路线, 难以贴合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确 定合适的研学旅行主题与路线显得十分重要。地理研学主题 的确定要参照地理学科课程目标与知识体系,结合学生课本 所学地理知识,依托当地的特色地理资源,挖掘出适应学生发 展阶段特点且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研学主题。例如基于威海市 特殊的历史背景, 选择刘公岛为研学旅行目的地,兼容爱国主 题与海洋地理,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别地貌,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路线选择方面,不应单纯选择旅 游景点。教师需深度挖掘,从自然和人文这两方面综合考虑, 进行踩点实践,选择能够开展实践活动,能够链接课本知识 点,紧密贴合研学主题的地点。

  4.科学设计研学方案,建立研学基地。研学方案的设计要 立足于地理课程标准,并从学生角度出发,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 到研学活动的设计中,参考学生建议优化研学方案,在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完善研 学内容, 并能够锻炼学生设计实践方案的能力,以从更深层次 上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加大对地理研学旅行的支持力度, 立足于乡土地理,建立地理研学基地。研学基地内课程资源与 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能够为学生研学提供安全可靠的场所,学 生利用相关仪器进行地理实验操作,便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获得。


\

 
  (二)研学中

  1.设计实践任务,培养地理工具的使用技能。在研学环节 中设计绘制路线、判读地形图、岩石标本采样、植物识别等实 践活动, 帮助学生学习使用地理工具。地图、地质锤、罗盘、百 度地图、形色识花等地理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便捷地收集 到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与地理野外考察 能力,深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研学效率,避免“ 只游不学”。

  2.研学内容采用“ 主题 + 任务”的设计模式和小组合作的 形式。研学旅行重在“研”与“学”,而并非旅行。根据不同的研 学主题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任务,学生明确分工,以小组合作 学习的形式开展活动,在特定情境下解决地理问题,这样能够 避免重游轻学或只游不学的现象发生,加强研学内容及目标 的落实。例如在刘公岛海边研学时,小组合作完成“ 流水侵蚀 地貌”的实验, 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在真实操作中体现出的问题 进行指导, 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表达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研学活动中渗透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科技的进步,信息 技术逐渐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与地理研学的融合 更是利于我们丰富研学旅行的内容,助推学生成长。地理信息 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空间分析能力、可视化功能等,能够帮助学 生在研学过程中收集、筛选和分析地理信息, 探索和解决实际 问题,切实提升地理实践力。例如在刘公岛开展研学活动时, 学生通过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查询研学地点的概况,描述各 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结合地图上的卫星图和实地景观, 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地理信息。

  (三)研学后

  1.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研学旅行进行评估。建立多样化的 评价方法,丰富评价体系。评价主体方面,学生自评、小组互 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过程性评价与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方面既包括研学后学生提交的研 学报告、实验报告等书面资料,也包括研学中学生的参与程 度、合作能力、表现情况,以达到全面、客观地对每一位学生进 行评价。

  2.师生及时对研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研学结束后,鼓 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或感悟,学生通过 实地研学, 探索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新路径,从情感深处激 发学习地理、热爱地理的兴趣与热情, 并寻找自身在学习过程 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不断提升核心素养。教师也要从学生的活 动表现与成果展示中总结此次研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正措施,以期为下次研学进行补充与修正。

  四、小结

  我国的研学旅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威海市各高中 对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次数不多,且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 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忽视 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解决问题 的策略, 以更好地完善地理研学旅行,促进研学旅行课程的发 展,促进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和教师不断成 长。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19-KYYWF-1399);佳木斯大学博士专项科研基金启动项 目(JMSUBZ2019-11)]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丁运超.地理核心素养与研学旅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3):18- 20.

  [3] 威海市教育局等 11 部门关于印发《威海市中小学生研学旅 行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4] 周银锋.研学旅行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的策略研究[J].地理 教学,2019(02):40- 43.

  [5] 杨文奇, 张华兵,徐小芬.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24):106- 108.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作者简介:钟琳、王芮,佳木斯大学 2021 级学科教学(地理)研究 生,研究方向为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姜静,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教师;通讯作者: 顾成林, 副教授, 佳木斯大学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85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